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方法(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后,随机选取1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3组分别灌服微生态调节剂(主要成份为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小鼠灌服抗生素溶液同时分别加生理盐水,微生态调节剂,20%低聚果糖及中药(同前),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1)调节肠道菌群动物模型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2)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微生态调节剂,果糖及中药可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探讨微生态调节剂不同的使用方法对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 ①预防菌群失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预防组和对照组模型;②调节菌群失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后,再分为自然恢复组和调节组.以上各组分别在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 ①预防菌群失调:在菌群失调下同时给予微生态调节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②调节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作用.停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个简便快捷检验微生态制品保护效能的动物模型.方法:用氨苄西林钠8.4 g/kg灌喂小鼠,每天3次连续2d,造成小鼠肠道菌群Ⅱ度失调.随即再用氨苄西林钠12.5kg继续灌喂,每天1次连续6d;同时试验组加喂双歧杆菌7×106个/只,亦每天1次(均在抗生素灌喂后8h以上进行)连续给予12d.用粪便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徽镜下细菌计数的办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以及双歧杆菌的保护效能.结果:造成小鼠肠道菌群Ⅱ度失调持续发生7d,同时灌喂双歧杆菌者此期间肠菌群失调由Ⅱ度变为I度.结论:用氨苄西林钠灌喂的办法成功地制作肠道菌群Ⅱ度失调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可有效地检验微生态制品保护效能,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4.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合生无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阴性对照组灌服蒸馏水14 d,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灌服1 g/kg·d剂量的台生元益生菌冲剂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灌服后小鼠肠道菌群与灌服前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性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有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参苓散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给予参苓散14 d,实验前后检测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结果 中剂量组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显著增加,肠杆菌减少,乳杆菌和肠球菌无显著变化;高剂量组的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多,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肠球菌无变化.结论 参苓散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增殖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诱发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大剂量青霉素连续给药,观察小鼠肠道4种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7d大剂量青霉素注射后,肠道内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上升,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则受到抑制,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纠正这种菌群失调有作用,提示在长期应用抗菌素时及时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可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七才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七才汤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小鼠灌服蒸馏水,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七才汤14d,观察各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等6种菌群变化.结果 实验前后对照组和七才汤低剂量组小鼠肠道内菌群数...  相似文献   

8.
傅朝晖  王文丽  张滨 《重庆医学》2012,41(23):2400-2401,2404
目的了解重庆市不同年龄和不同病种非肠道老年疾病患者菌群变化规律,探索老年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239例确诊主要3种非肠道老年疾病患者,观察大便培养中6种主要的肠道细菌变化,同时与50例非老年疾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在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梭杆菌)中,老年疾病患者与非老年病患者比较除双歧菌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比值(B/E值)显著下降(P<0.05),肠杆菌明显增多(P<0.05);而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中,70~89岁B/E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肠道菌群中,双歧菌、乳杆菌和肠杆菌与老年糖尿病和老年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金仁陈子方对脾虚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评价其对肠道微生态调节的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妈咪爱组、金仁陈子方高剂量组、金仁陈子方低剂量组.以苦寒泻下中药大黄造成脾虚模型小鼠,灌胃给药7天后,选用厌氧及需氧菌选择性培养基测定粪便标本中代表性菌种: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结果 脾虚模型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P<0.01)、乳酸杆菌(P<0.05)等厌氧菌含量显著下降.给予金仁陈子方灌胃后这两种厌氧菌含量均恢复正常(P<0.05),大肠杆菌(P<0.01)、肠球菌(P<0.01)、产气荚膜梭菌(P<0.05)在造模完成时含量显著上升,灌胃金仁陈子方之后大肠杆菌(P<0.01)、肠球菌(P<0.05)、产气荚膜梭菌(P<0.01)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脾虚证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异常低下,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增加,金仁陈子方可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从而调节肠道微生态,对脾虚泄泻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止泻方治疗老年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诊的101例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患者以掷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单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51例采用健脾止泻方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肠道微生态水平.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泻方联合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能显著提高肠道内有益菌群数量,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黄旭东  郑晓鹏  郑赵利 《河北医学》2011,17(8):1041-104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个体的差异,探讨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10例空腹血糖>11.1mmoL/L,余20例空腹血糖<9.0mmoL/L)和20例正常人群的新鲜粪便,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快速细菌鉴定法对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了解患者肠道菌群调节状况.方法:选择60例患者,按照罗马Ⅱ诊断标准均为腹泻主导型IBS,中医辨证多属脾虚肝乘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痛泻要方加米雅BM;西药组服用米雅BM.连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便培养检测治疗前后大肠杆菌群、肠球菌群、乳酸菌群、双歧杆菌群.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症状缓解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菌量上升,而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有一定的下降,其调节改善作用优于单用西药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较好改善症状,较好调节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益康汤对脾虚动物肠道菌群失调及胃肠功能异常的调整作用。方法用大黄诱导脾虚泄泻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予肠益康汤14d,采用镜检法测定肠道菌群水平,墨汁印迹法检测小肠推进率,电镜观察小肠黏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肠益康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肠益康高、中剂量组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肠益康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显著改善。结论肠益康汤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抑制脾虚小鼠肠推进功能亢进,并对大黄致脾虚小鼠小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纳米中药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颖  胡大康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52-1553,1560
目的研究纳米中药对大鼠急性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使其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用肉眼观察整段结肠的黏膜改变情况;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时动物的体重、肠道内优势菌群双歧杆菌(BS)和乳酸杆菌(LBS)均发生显著性降低(P〈O.05),且伴随相关体征。结肠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检查的恶性改变。中药通过扶植肠道优势菌群缓解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常态中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纳米中药小剂量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纳米中药殆疗组与常态中药治疗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纳米中药可以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荆,即从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衡角度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抗生素相关性大鼠的肠道微生态屏障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比较通腑颗粒2种主要成分大黄、厚朴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80只,以4 g/kg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制备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模型,将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黄组、厚朴组、通腑颗粒组和模型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开始给药。观察各组体质量变化、内毒素情况。取大鼠结肠内容物进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4种菌的培养与计数。同时取各组大鼠空肠组织做常规固定、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治疗后通腑颗粒组大鼠较大黄组、厚朴组体质量明显增加。通腑颗粒组、大黄组与厚朴组内毒素浓度降低,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腑颗粒、大黄与厚朴均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通腑颗粒组疗效更优。模型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治疗后通腑颗粒组与大黄组比较,小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降低。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大鼠存在肠黏膜屏障损伤;中药通腑颗粒、大黄、厚朴可以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纠正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中药通腑颗粒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盐酸伊立替康(irinotecan hydrochloride,CPT-11)相关的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70只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5-氨基水杨酸组,以及半夏泻心汤+5-氨基水杨酸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腹腔注射CPT-11溶液造模,根据组别和剂量分别对各组灌胃半夏泻心汤和5-氨基水杨酸。10d后麻醉处死大鼠取材,测量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大鼠肠道粪便中的菌群种类,采用香浓–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各组大鼠粪便样品中菌群的多样性。采用索雷森(Sorenson)指数比较各组大鼠肠道菌群16S rDNA-PCR-DGGE图谱的相似性。结果 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增重缓慢,胃残留率升高,肠推进率降低,菌群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降低,肠杆菌数量增多,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胃残留率降低,肠推进率提高,肠杆菌数量减少,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比较,半夏泻心汤与5-氨基水杨酸联合治疗后,大鼠的肠推进率提高,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酸杆菌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5-氨基水杨酸组、半夏泻心汤+5-氨基水杨酸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菌群相似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菌群相似性指数显著高于半夏泻心汤低、高剂量组(P<0.05);半夏泻心汤+5-氨基水杨酸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菌群相似性指数均显著高于5-氨基水杨酸组(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能够显著改善大鼠由CPT-11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现象,缓解大鼠体质量下降的症状,使得模型大鼠胃残留率降低、肠推进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颈动脉硬化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 7 月—2018 年4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17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17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行血管ET 评价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观察组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放射波增 压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内膜中层厚度、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顺应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低于对照组(P <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僵硬度、压力 应变弹性系数、放射波增压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内膜中层厚度)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 母菌)呈负相关(P <0.05),与肠道菌群(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P <0.05)。 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顺应性)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呈正相关,与肠道菌群(消化 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管ET 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临床价值较高,且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脾虚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密切关联,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心力衰竭患者体内代谢物的变化,同时在心力衰竭的病理演变中脾与心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以肠道菌群作为心力衰竭防治的新靶点,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此,结合中医药思路以心脾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肠道微生态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以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失调存在于高血压及认知障碍患者中, 肠道菌群影响人体血压水平、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 从而与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相关。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类中药调整肠道菌群对防治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从肠道菌群与高血压以及认知障碍的关系、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等角度进行综述, 旨在探究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防治的新靶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