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湖北省仙桃市刘家垸为典型的垸内封闭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其钉螺由围垸前残存钉螺繁衍而来;主要传染源为耕牛,人群感染方式与生产、生活有关,感染高峰年龄组为青、壮年。根据试区的环境与产业特征,经采取以兴林改变生态环境为主,辅以药物灭螺及加强耕牛、人群化疗等优化防治对策,各主要指标明显下降:1991年钉螺面积约26.33万m ̄2,阳性钉螺密度0.0034只/框(每框面积=0.11m2),耕牛感染率72.2%,人群感染率15.6%;1995年钉螺面积降至198m ̄2,未发现阳性钉螺,无耕牛感染,人群感染率降至0.29%。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畜感染率和钉螺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和2001~2011年查灭螺、查治病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1年全县尚有钉螺面积96.3273万m2,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03%。2001~2011年鹤庆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6项指标无相关性,但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自然感染率存在相关关系。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钉螺自然感染率等4项指标无相关性,而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3项指标有相关性。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家畜感染率无相关关系。结论对血吸虫人畜感染率与螺情指标的相互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于指导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005-2014年武汉市血吸虫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当前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制定进一步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设各级覆盖全市12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监测点共28个,收集2005-2014年人群病情、耕牛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等信息,分析2005-2014年的监测数据。结果 2007年以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014年全市共计检查15 310人,血检阳性264人,血检阳性率为1.72%,较2013年的1.77%下降了0.05个百分点;无粪检阳性耕牛。结论武汉市人群、耕牛血吸虫居民感染率明显下降,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道芬 《中国热带医学》2014,(12):1543-1544
目的分析荆门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析荆门市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趋势。结果 2013年,全市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16%,耕牛感染率为0,钉螺面积1 681.87万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荆门市血吸虫病处于低度小范围流行,但疫情重新暴发流行的基础条件仍然存在,要加强重点地区人畜传染源的清查,加大钉螺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人畜病情资料、螺情资料、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了人畜查病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硬化便民路和机耕道、整治沟渠、建沼气池、新建供水工程、购机补贴、建血防林、下湿田改造、水改旱和鱼塘灭螺等综合治理项目。结果 2007-2012年该县血防综合治理效果表现为各年均无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者发生,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24%-0之间,2011、2012年连续2年为0,与2007年人群感染率相比各下降100%;各年均无病牛发生,耕牛感染率均为0;各年阳性螺数均为0,活螺平均密度由2007年的0.06%下降到2012年的0.05%,下降幅度为16.67%,但实有钉螺面积由2007年的15.84 hm2回升到2012年的52.12 hm2。结论 2007-2012年该县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整体推进良好,实施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当地血吸虫病疫情,但也应注意到该县实有钉螺面积的控制还存在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吸虫病重点综合治理地区的防治成效,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2009年10月对2004年巍山县、洱源县、大理市和鹤庆县4个实施国家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县(市)的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考核验收。结果4个县(市)人群IHA检查,阳性率为3.58%~9.70%,粪检人群感染率为0~4.59%;家畜感染率为0~0.31%;活螺密度为O.02只/框,活螺密度为0,09只,框。4县(市)捕获的钉螺全部解剖镜检,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巍山县、洱源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大理市和鹤庆县重新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消灭地区外来传染源的控制对策。方法:在荆门市(1990年已达到部颁消灭血吸虫病标准)。选择与外地血吸虫病重疫区相邻的李市镇永久、彭河、刘淌3个村进行研究,通过实施血防健康教育;设立疫情观察哨,管理流动人、畜;开展人、畜的病情监测;开展钉螺的信息调查等综合防治措施两年,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人畜患病情况。结果: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1.89%下降到0.63%,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6.34%下降至1.02%,钉螺面积一直以0。结论:在消灭血吸虫病地区,采取以血防健康教育、管理流动人群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消灭血吸虫病地区控制外来传染源效果显,对巩固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反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201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开展16个监测点的疫情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89%和0.40%,2011年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55.06%;耕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41%和0.81%,2011年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42.55%;2010年渔民感染率最高,2011年农民感染率最高;2011年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2.44%、78.95%和62.71%。结论与2010年相比,2011年湖北省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江夏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方法按照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要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流行村,进行人群病情、家畜(耕牛)病情、螺情和访视调查,审核2008~2011年全区血吸虫病防治和疫情档案资料.结果全区2008~2011年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感染率均<1%,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防治档案资料,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江夏区经过数十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在高原峡谷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通过在西甸和新庄两个行政村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化疗、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观察和考核防治效果.结果 西甸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6.43%和1.68%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8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68.11%、79.44%、84.14%、85.32%、72.22%,2008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新庄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3.45%和0.49%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7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08年以来没有发现家畜血吸虫感染;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76.60%、19.51%、64.10%、63.80%、74.23%,2007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鹤庆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应用效果良好,防治成绩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炳桂  李文豹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2):158-161,197
目的了解云南省鹤庆县地质地貌对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全县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血吸虫病防治的疫情资料和地质地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鹤庆县血吸虫病不同的流行类型、流行程度、地层、地形与地貌、土壤分布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程度和控制程度不一,2011年全县查出病人数、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病例、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钉螺面积较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血病人数、1970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99.99%、80.89%、99.99%、96.41%,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探索和研究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地理因素、环境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对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江苏省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为制定巩固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2019年在溧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螺情和野粪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对溧阳市本地人群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检测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3%和0.7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和DDI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和0.90%,粪检阳性率为0%;5年监测期间,仅2018年查到钉螺。该监测点2015—2019年均未捡获到野粪。结论 溧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尚未彻底消除。今后应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螺情监测,采取精准血防措施,早日彻底消除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核评估2010年湖北省63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效果。方法查阅、审核和分析湖北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2009年和2010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重点考核22个疫情控制县人、畜血吸虫病的感染情况,主要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资料整理和归档情况,考核和评估血吸虫病疫情现状。结果防治资料表明全省5433个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均降至3%以下。22个县、66个抽样村2009-2010年资料均系统、规范整理,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疫情变化的档案资料。现场考核的22个县66个流行村目前的人、畜感染率均降至2%以下,以县为单位,人群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率最高的是公安县(21.71%),人群感染率最高的是石首市(1.33%);家畜(耕牛)感染率最高的分别是松滋市(1.68%)、石首市(1.67%)和公安县(1.67%)。结论湖北省全部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继续控制在3%以下,2010年没有发生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进一步压缩和巩固。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江宁县1991/1999血吸虫病流行与螺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张治英  徐德忠  孙志东  周云  周晓农 《医学争鸣》2002,23(11):1023-1025
目的:分析1991/1999江宁县血吸虫病流行及钉螺分布状况的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江宁县1991/1999血吸虫患者群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然而周期钉螺面积变化呈徘徊态势,江滩是江宁县钉螺的主要分布区域,占总钉螺分布面积的95%,江滩型钉螺密度明显于大山地型(P<0.01),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山地地区(P<0.05),在一定时期(1991/1998),该县血吸虫病的流与有螺面积,钉螺密度变化密化相关(r分别为:0.776,0.896,P均<0.05)。结论:江滩地区仍是血防工作的重点地区,其螺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2年湖北省16个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6个监测点人畜查病、螺情、防治工作及其监测点所在县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各项疫情指标及变化情况。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为0.42%,耕牛感染率为0.58%,有螺地带耕牛平均敞放率为78.35%,活螺平均密度为0.196只/0.11 m2,16个监测点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15个监测点所在县已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路径工作,入径率11.33%。结论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取得了成效,应加强钉螺控制新技术和控制耕牛这一传染源长效机制的研究;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路径入径率偏低,下一步要加强临床路径培训和领导重视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雷达图分析法、多因素分析等相结合方法,分析、评估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在人群病情、耕牛病情、螺情等方面面临的达标风险。结果 2009-2011年湖北省达标风险村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人群病情是今后主要的达标风险因素。在疫情控制地区3 459个流行村中,高度达标风险村占1.01%,中度达标风险村占13.70%,低度达标风险村占26.97%。结论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达标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但要确保全省在2013年底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必须以1 442个达标风险村为重点,制定并有效实施"一村一策"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2005年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查螺、灭螺和查病、治病等资料,并与200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钉螺面积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12.78%和4.44%。实际灭螺面积仅占实有钉螺面积的比例较低。人群间接血凝阳性率显著下降,粪检阳性率明显上升。急性血吸虫病例下降21.05%。结论云南省2005年疫情上升势头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钉螺面积仍在扩大,人群感染率明显上升,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时有发生,疫情态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湖北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为今后科学规划环境改造灭螺工程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卫生经济评价原理和方法,对湖北省160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进行分析。结果160项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单位灭螺面积费用为0.81元/m2,有螺面积下降1%的费用为116.62元,总费用效益比为1.10,总净费用效益比为0.10。结论虽然不同疫区市、不同方法的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差异较大,但是总体上还是可产生较好的直接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山丘型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有效防控措施,以利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方法分步实施控制措施:①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重点采取查找病人病牛和查灭钉螺,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②监测巩固期(1989-2000年)在前期措施基础上,增加居民血清学监测,强化有螺点的处理。③净化期(2001-2009年)对原疫区和毗邻的非疫区查螺由常规方案的有阳性钉螺的地区每年查螺1~2次、连续5年无发现钉螺的地方每3年查螺1次改为即使没有发现钉螺都坚持每年查螺1次以上,通过增加查螺次数加大钉螺发现率;查螺框距由常规的一般环境10~20m一框改为5~10m一框,复杂环境框距由常规的5~10m改为3m,缩短查螺框距保证查螺质量;一旦发现钉螺,把常规药物灭螺连续3年改为连续灭螺5年。结果在1983-2009年26年中根据不同的防治阶段特点,每年坚持查螺查病。其中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总计查螺面积13684583m2(其中疫区5048541m2,非疫区查螺面积8636042m2),确定有螺面积425773m2,累计查出血吸虫感染551人,耕牛感染415头,野鼠阳性率6.71%,家犬阳性率11.76%,灭螺面积累计为2846877m2。巩固监测期(1989-2000年)疫区累计查螺面积10259772m2,其中1989年发现残存螺点60m2,钉螺平均密度14.3只/市尺2,经解剖无阳性;2000年发现残存螺点面积4240m2,钉螺密度4~5只/市尺2,解剖无阳性。对发现的2个残存螺点累计灭螺8次,对学生进行皮试阳性率0.57%,居民粪检795人全部阴性,动物查病全部阴性。非疫区查螺面积13740434m2,未发现钉螺。学生皮试阳性率为0%,居民粪检无阳性。净化期(2001-2009年)对疫区和非疫区反复查螺12次,其中疫区累计查螺面积4492616m2,未发现钉螺,非疫区累计查螺面积6508223m2,未发现钉螺,疫区居民血检2179人,抗体阳性率0.32%,阳性者粪检全部为阴性,对鼠、犬、牛调查无阳性,对非疫区居民血检1312人,阳性率0.23%,对阳性者粪检全部阴性,对流动人口血检407人,抗体阳性率1.72%,对抗体阳性者粪检未发现血吸虫卵。结论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地形环境复杂,容易残留钉螺,坚持反复查螺查病是巩固血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