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院有两名作规律性、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期间几次出现阿斯综合征,究其原因主要是高钾引起的高度危险性心律失常。二例相继或先后出现过结性逸搏心律(20~30次/min)、室性选搏心律、短阵性室速、室颤、多源性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一例室性逸搏心律,心率20~30次/min时多次发生阿斯综合征,经常规治疗后,并用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在>40次/min,收缩压>12kPa后作了紧急透析,透析5h血钾才由5.8mmol/L降低到4.8mmol/L,心律才由室性逸搏心律转变成窦性心律伴多源性定性早搏。另一例在1小时内3次出现室颤,后经电除颤转为结性逸搏心律,经血透半小时血钾由8.2mmol/L降低到5.8mmol/L,结性逸搏心律(用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在40~80次/min)转变成窦性心律,20分钟后再转成房颤(患者原有房颤律).两患者现仍在作规律性透析已一年有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首次或者不规律透析患者使用低钾透析液(含钾2.0 mmol/L)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进行首次透析或者不规律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70例,使用低钾透析液(稀释后的终浓度为含钾2.0 mmol/L),进行HD治疗2 h.测定透析治疗前后的血钾水平并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透析前低血钾的患者6例,透析后6例低钾,其中1例出现快速心房颤动,口服3 g氯化钾后好转;透析前血钾正常49例,透析后血钾正常的9例,低血钾40例;透析前高血钾15例,透析后血钾正常9例,低血钾6例.对于无症状的低钾血症均未给予特殊处理.使用x2检验统计分析3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x2=17.345,P=0.000),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x2=10.821,P=0.004).结论 透析前不同血钾水平的患者使用低钾透析液会影响透析后的血钾水平以及发生心律失常.这些没有症状的低钾不需要处理即可恢复.因此,我们认为低钾透析液运用于首次或者不规律透析的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钾离子浓度透析液对诱导期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初次接受前三次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含钾浓度为2.0 mmol/L的透析液(对照组)和含钾浓度为3.0 mmol/L的透析液(治疗组)进行诱导透析,记录患者透析过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情况以及透析前、后血钾的变化,给予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透析前血钾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6),透析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含钾离子浓度2.0的透析液,诱导期使用含钾离子浓度3.0透析液可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且可减少透析前后血钾浓度的差异,可能提高患者对透析治疗的耐受性和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4.
孙移  别昕  龙昌顺  梁青俊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4-15,18
目的探讨血钾不高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最佳补钾方式。方法 2011.02-2012.02间纳入我院血透中心住院患者50例,均使用含钾浓度为2.0 mmol/L的透析液透析,选择自身交叉对照试验方法,即同一病人均分别先后按顺序进入:对照组、动脉血路管补钾组[钾20 mmol/h(氯化钾1.5g/h)]和静脉血路管补钾组[钾6.7mmol/h(氯化钾0.5g/h)]。分别记录透析前、透析结束时及透析后2-3h血清钾;分别记录透析前、透析后和透析后2-3h心律失常情况和疲乏、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等症状,通过对比组间患者低钾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来探讨最佳补钾方式。结果 (1)对照组透析结束时和结束后2-3h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动、静脉血路管补钾组(P〈0.05);(2)动、静脉血路管补钾组结束时及结束后2-3h均无发生高钾血症;(3)动、静脉血路管补钾组结束时及结束后2-3h低血钾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组间无差异(P〉0.05),但补钾量前者仅为后者1/3;(4)动、静脉血路管补钾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钾不高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采用静脉血路管补钾[钾6.7mmol/h(氯化钾0.5g/h)]和动脉血路管补钾组[(钾20 mmol/h(氯化钾1.5g/h)]都可安全预防低钾血症及其并发症,其中采用静脉血路管补钾方式可以更节省氯化钾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测3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红细胞内钾的浓度和动脉血pH值,透析前红细胞内钾为105.28±3.77mmol/L cell,透析后升高者16例,降低者10例,无变化者6例。升高者透析前动脉血pH7.304±0.008,降低者pH7.387±0.010,两组之间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红细胞内钾的变化与透析前动脉血pH值呈正相关(r=0.420,P<0.05)。  相似文献   

6.
高钾透析液对透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55-156
目的观察适当提高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6例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钾浓度透析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过观察症状、血压、心电图检查、透析后心率情况,比较发现高钾透析患者出现不适症状、血压下降、胃肠道反应、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透析后血清钾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高钾透析在针对规律性维持性透析患者,尤其是对心血管状况不稳定、老年体弱、合并有心脏病、腹泻、腹胀的透析患者有重要意义,大大降低了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了透析的耐受性和透析质量,总之对低血压患者有明显改善血压,同时也是安全的,不会引起高血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9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则单用胺碘酮,不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其余如抗凝等药物治疗相同。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血镁、血压等,根据是否复发心房颤动等评价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他如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检测3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红细胞内钾浓度和动脉血pH,透析前红细胞内钾为105.28±3.77mmol/LCell,透析后升高者16例,降低者10例,变动在3mmol/L以内者6例。升高组透析前动脉血pH7.304±0.008,降低组血pH7.378±0.010,两组之间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血透患者透析后红细胞内钾浓度的变化与透析前动脉血pH值呈正相关(r=0.42,P<0.05)。同时,对透析前后红细胞内钾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新发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的临床特征、血生物化学指标及诱发新发房颤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既往是否存在房颤病史分为新发房颤组12例和既往房颤组40例。分析ICU危重症患者一般流行病学特征、新发房颤组与既往房颤组48 h血生物化学指标及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U危重症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新发房颤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既往房颤组延长,且房颤发生后24 h胺碘酮、去甲肾上腺素、硝普纳使用累计用量较既往房颤组使用累计量更多(P0.05)。新发房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心功能评分(Ⅰ级、Ⅲ级、Ⅳ级)较既往房颤组增多(P0.05)。新发房颤组肌钙蛋白、钾、降钙素原较既往房颤组升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钾、降钙素原为ICU危重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发房颤可明显延长患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增加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的总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心功能评分、年龄、肌钙蛋白、钾、降钙素原与ICU危重症患者新发房颤有关。年龄、钾、降钙素原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相关诱发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选择我院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定时或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头昏等相关症状时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同时抽血化验血钾、钠、钙、镁等离子浓度.结果: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是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律不齐、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电解质紊乱以低血钾、低血钙、高血钾、高血钙、低血镁等常见.结论: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预防高钾血症和早发现无症状性高钾血症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发生高钾血症的原因,21例患者给予常规降钾处理和去除诱因,观察血钾是否降至正常范围。[结果]2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高钾血症58次。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反复出现高血钾的原因可能为:药物、透析不充分、摄入钾过多及上述因素的综合,经治疗后血钾均恢复正常。[结论]在随诊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钾变化,去除诱因,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胸水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研究对象透析前后胸水及血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钾、纳、氯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胸水中的BUN、Cr、浓度明显低于透析前;透析后胸水中的钾浓度低于透前,钠、氯浓度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血液透析对血液和胸水中的BUN、Cr降低程度基本相同。结论 血液透析可降低胸水中毒素的浓度从而达到治疗胸腔积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59-161+164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一天末次血液透析至手术间隔时间长短对电解质的影响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甲状旁腺全切联合自体移植术的尿毒症患者40例,患者均接受甲状旁腺全切联合自体移植术,计时对比手术前一天末次透析结束至手术当天早上7:00所间隔时间长短对患者体内血钾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 40例患者中,19例透析后到手术时间21 h,21例≥21 h。透析后到手术间隔≥21 h患者手术结束即刻血钾(简称术后血钾)水平均高于透析到手术间隔时间21 h(P0.05),两者术前血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血钾水平高于术晨(P0.05)。术后血钾与术前末次血透到手术结束时间为中等相关(相关系数r=0.409),术后血钾与术前末次血透到术晨时间为中等相关(相关系数r=0.318)。结论缩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一天末次血液透析至手术的间隔时间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高血钾的发生率,加强护理有利于更好控制患者术后恢复期的血钾,可行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因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朝福 《包头医学》2011,35(1):9-10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9年1月~2009年6月38例患者1568例次血液透析中的66例次心律失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1568例次出现心律失常66例次,发生率4.2%。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伴室性早搏多见,其它有房性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老年人多见;血压明显下降者51例次;血钾偏低7例次,血钾偏高5例次;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加重者22例次。结论:透析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类型多种多样,老年人发生率高,每周少于2次的透析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超滤脱水量有关,低血压是主要诱因。血钾异常也可引起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低血钾引起的心律失常以早搏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常见。我科最近收治一例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在发作期间,出现房颤,经补钾治疗后,随着肌力恢复,房颤消失。查阅手中资料未见有低血钾引起房颤记载,特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6.
房颤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采用了多种预防措施,仍有大约25%~30%的发生率。其潜在机制可能为复极化弥散增加,但根本原因尚不清楚。有报道当术后患者心肌电生理处于某种特定状况时,将可逆地触发房颤的发生。因此寻找药物预防术后房颤的方法成为研究的焦点,笔者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观察其对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其对预防术后房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适当提高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1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高钾透析组患者在不适症状、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透析后血清钾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高钾透析在针对规律性维持性透析患者,尤其是对心血管状况不稳定的患者有重要意义,它能明显减少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基因表达的改变 ,揭示人心房颤动时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和有效不应期频率适应性下降的机制。方法 :选择 2 7例行开胸手术的病人 ,获取右心耳部位手术附属物 5 0mg~ 10 0mg ,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测定心房组织中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mRNA的变化。结果 :房颤患者心房肌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mRNA水平较窦性患者明显降低 (目的基因与GAPDH基因之比 :窦性组0 .6 0 0 4± 0 .2 0 0 0 (n =11) ,房颤组 0 .3170± 0 .196 3(n =16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肌的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mRNA表达水平下调 ,表明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可能参与了房颤的电重构 ,有助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我院88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分析,总结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经验。方法88倒患者均患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液透析组44例,非血液透析组44例,对两组治疗前后血钾、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心肌酶、血色素、血小板、肝功、ATPP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治疗方法之间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非透析组血钾值高于透析组,且透析组透析后血钾浓度低于透析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色素均较前明显降低,死亡者LDH及APTT均较存活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过高及APTT延长可做为预后不良的指征;血液透析组患者肾功能恢复较好,应积极适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调节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紊乱和心血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埔县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5例共707次透析,其中69例次行高钾透析液透析治疗作为观察组,选择每例患者行高钾透析治疗前5次透析共75例次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含钾浓度为3.0~4.0 mmol/L、2.0~2.5 mmol/L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测定透析前后两组患者K+、Na+、CL-的浓度,并记录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对照组K+浓度明显降低,为(3.03±0.05)mmol/L,且显著低于观察组的(3.74±0.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a+、CL-浓度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25%和15.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和46.67%(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心率正常和动脉硬化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慌、胸闷及气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若采用3.0~4.0 mmol/L钾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可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心血管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