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幸福感水平、状况和各自特点,为进一步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护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自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对某大学护理学院2008年中专116人、大专381人、本科79人,共计5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专和本科护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专护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大专和本科护生(P〈0.05)。不同性别、生源、经济状况、收入来源、贷款情况的护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护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放任型的护生(P〈0.05)。结论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应加强对大专、本科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老龄化知识,并分析影响其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因素。方法便利抽取某大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共112名本科护生,采用人口学调查表、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 KAOP)和Palmore老年知识问卷( FAQ1)进行调查。结果85.7%的本科护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老龄化知识,75.0%表示对老年人感兴趣,65.2%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12名(100.0%)本科护生对老年人均持积极态度(KAOP得分>102分),一年级护生得分(145.5±11.3)分,三年级护生得分(132.9±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P<0.05)。一年级护生对老龄化知识得分(12.0±2.3)分,三年级护生得分(12.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P<0.05)。本科护生的年龄和老龄化知识得分与对老年人态度得分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1,-0.374;P<0.05),对老年人的兴趣与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呈正相关(r=0.314,P<0.01)。结论本科护生对老年人均持正向态度,知识正确率较低,提示应该转变老年护理教学模式,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兴趣,以培养更多优秀的老年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常海霞 《当代护士》2014,(3):184-185
目的调查本科、专科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55名本科、67例专科实习护生进行医疗风险问卷调查。结果医疗风险总分本科护生得分高于大专(P〈O.05),其中经济风险维度、法律风险维度和人身安全风险维度本科护生得分高于大专(P〈O.05);单因素分析显示女生医疗风险认知得分高于男生(P〈0.05)、汉族得分高于少数民族(P〈O.05)、对职业不满意的护生得分高于对职业满意的护生(P〈O.05)。结论专科护生、对职业满意度高的护生、少数民族护生以及男性护生的医疗风险认知能力要差,医疗风险教育要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实习护士对医疗风险的认知,保障医疗安全及个人自身利益,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实习前本科护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帮助护生建立积极的心态迎接临床实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44名实习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前本科护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中生活满意度(4.69±0.61)分、正性情感(4.12±1.13)分、负性情感(2.44±0.89)分。独生子女及学习成绩为“优秀”护生的学业满意度得分较高。自我效能感、自尊和独生子女是影响护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教育及心理工作者应重视实习前本科护生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自尊,能预测其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小娟  崔焱 《护理管理杂志》2012,(5):338-339,351
目的调查高职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现状,从而为其职业辅导提供针对性指导。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252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为(121.64±27.00)分;有兼职经历的高职护生得分均高于无兼职经历护生(P〈0.01或P〈0.05);非独生子女高职护生在问题解决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高职护生(P〈0.05);不同年级高职护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均分及部分维度得分存在差异(P〈0.01或P〈0.05)。结论高职护生职业决策有一些困难,建议高校开展相关职业辅导及培训,以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6.
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本科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72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4年级与2005年级本科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与学校、家庭、个人三方面中的12项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本科护生的教育过程中,护理教育者应该注重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简称男护生)的自尊状况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5级至2008级护理专业的218名护生进行测评,其中男护生105名、女护生113名;同期调查该校同年级五年制医疗本科男生193名。结果(1)男、女护生自尊总分分别为(29.20±4.59)和(29.33±4.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护生自尊总分低于该校医疗本科男生得分(P〈0.01)。本科男、女护生及大专男、女护生的自尊总分分别为(29.73±4.79)、(29.48±4.36)分和(28.96±4.37)、(29.14土4.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自尊等级男护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及神经质维度、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男护生自尊得分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维度、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4)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可以通过影响神经质及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此外,自尊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内外向维度。结论男护生自尊水平低于医疗本科男生,不同性别和专业层次的护生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注重提高男护生的应对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人格与职业心态,维护和提高其自尊水平,从而提高男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民族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建立针对不同民族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彭美慈等修订的评判性思维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4年级本科护生(2005级-2008级)进行普查。评判性思维得分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民族本科护生之间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少数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分别是(283.65±26.75)、(279.92±30.71)、(266.94±27.99)、(266.40±30.82)、(270.70±18.80)分。汉族与维吾尔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汉族与哈萨克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回族与维吾尔族、回族与哈萨克族除在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本科护生在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较高,不同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与宗教信仰、民族个性、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整个护理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护理院校针对不同民族护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各民族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工作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护生人际信任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方法]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Rotter的人际信任量表对111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社交苦恼量袁得分三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P〈0.01),社交回避量表得分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1)。人际信任量表得分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5)。贫困生社交苦恼量表得分高于非贫困生(P〈0.05)。人际信任量表得分与社交苦恼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23,P〈0.05)。[结论]护生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难,三年级护生与贫困生更易产生社交苦恼与焦虑,新生更易出现社交回避行为,社交苦恼得分越高人际信任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震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政府解决老年人相关问题和灾后老年人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01名地震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地震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为(34.35±10.66)分,正性情感和体验得分高于负性情感和体验;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主观幸福感的总分和正性因子分均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的总分与幻想、退避、自责和合理化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地震灾区震后老年人中大部分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幸福感较强。应重视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少部分人,帮助其改变应对方式,以提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00名初中生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家庭氛围初中生整体生活满意度及消极情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不同家庭氛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初中生自尊和消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及积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消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尊、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初中生自尊、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具有较高的预测作用,性别及家庭氛围对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相关因素,为高校重视护生专业价值取向培养、增强其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1—2013级护理专业本科生385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85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得分为(75.25±16.89)分,与常模的(72.4±16.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47,P<0.01)。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可度高,主观幸福感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护理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对护理专业性质的理解、对护理专业就业前景的认可和对护理本科教育意义的认知存在密切关系。结论专业态度对护理本科生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学校应不断改进、丰富护理教学形式,引导护生正确理解护理专业性质,帮助护生提升专业满意度,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在护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设循证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为研究对象,2007级为实验组(22名)参与36学时的循证护理教育,2006级为对照组(26名).使用课题小组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实验组教学后循证护理理论知识得分(Z=3.582,P〈0.01)和文献评鉴技能得分(t=3.674,P〈0.01)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但实验组循证护理态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310,P〉0.05);课程反馈问卷评价中,学生认为循证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深浅合适、讲解透彻、基本能够掌握;访谈结果提示,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开展系统评价和循证护理实践,但该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对该课程的内容和安排提出建设性意见.结论 系统循证护理教学能够提高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的循证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学生循证护理态度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为科学地引导其构建积极的压力应对机制,提高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 对22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农村大学生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均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P<0.05).大学生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与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和合理化的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年级、性别、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建立的三个回归方程均显著(F=44.462、21.744、11.955,P<0.001);影响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的主要因素为解决问题、退避、自责、求助、年级(大四),联合解释量分别为27.9%、34.8%;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联合解释量为14.8%;解决问题、求助和年级(大四)对因变量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退避、自责和合理化对因变量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对其有显著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以下称护生)的胜任力与自我效能、总体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护理教育改革和护理临床新人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本科毕业生胜任力水平自评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对187名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胜任力与自我效能感、总体幸福感的相关性。结果护生的胜任力得分为(182.68±42.73)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7.15±4.97)分;总体幸福得分为(73.87±9.04)分。护生胜任力与自我效能、总体幸福感均呈正相关( 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热爱护理、考虑转行、自我效能和总体幸福感是胜任力的影响因素。结论自我效能感、总体幸福感是护生胜任力的有效预测因子;性别、热爱护理、考虑转行是护生胜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重视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总体幸福感的培养,将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胜任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的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状况,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及自我和谐的影响因素,为护理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17名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的自我和谐度以中等居多,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个人资料中影响自我和谐总分的因素是家庭教养方式、年龄、对带教方式的态度;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及分量表中的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呈负相关(P<0.01);而消极应对则相反。结论学生的积极应对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和谐,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护理教育者采取相应对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护理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osocial behaviours on Chines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and examine the role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s. The sample for this study included 683 nursing students from two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SWB, prosocial behaviour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s were assessed by the Index of Well-Being, the Prosocial Behavioural Tendency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and the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pectively. We adopted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PROCESS Macro Model 81 in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osocial behaviour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oping styles, and SWB. Prosocial behaviour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had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SWB;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s both were the mediating variable between prosocial behaviours and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SWB;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s played a chain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prosocial behaviours and SWB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osocial behaviour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ed the SWB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but also affected the SWB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via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s. These results offer certain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SWB an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prosocial behaviours, improv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romote positive coping styles, and address negative coping styles.  相似文献   

18.
刘素花  刘桂萍  韩慧 《全科护理》2012,10(10):870-872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河南省449名本科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本科护生SCL-90评分为136.11分±39.11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0.5%;SCL-90评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幻想的应对方式是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OR=8.870),解决问题是保护因素(OR=0.069)。[结论]本科护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本科护生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其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6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科常规护理。使用 Frank 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治疗态度,使用 POMS 量表和 SCL-90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情绪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治疗态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态度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疲劳、抑郁、愤怒、紧张、慌乱等评分均显著下降,精力和自我相关情绪评分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状况评分均显著下降(P 均<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和情绪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态度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逆境商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逆境商量表及学习满意度量表对312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逆境商和学习满意度总分分别为(127.54±15.01)分和(46.41±5.94)分,处于中等水平,且本科护生的逆境商与学习满意度呈正相关(P<0.01);教师素质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影响本科护生逆境商的主要因素(P<0.01或P<0.05).结论 本科护生的逆境商水平有待提高,护理教育者可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措施,以提高本科护生应对逆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