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MC)是一类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深部.光镜下肿瘤呈分叶状,边界清,细胞为圆形、短梭形,或束状排列于黏液样基质中,电镜下部分肿瘤细胞质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及S-100,其黏液样基质澳新兰染色阳性,并抗透明质酸酶.因肿瘤生长缓慢,复发率高,易发生退变或间变,形成复杂的病理组织学图像,易造成病理诊断错误,诊断主要依靠发生部位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可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应与骨黏液样软骨肉瘤、脊索瘤、软组织多种黏液性肿瘤鉴别.本文就一例骨外黏液样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卫民  陈智慧  陈玉英 《疑难病杂志》2007,6(1):26-27,F0003
目的探讨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于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结果组织学特征为:黑色素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分布,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瘤细胞内外可见粗大的黑色素颗粒,免疫表型HMB45、vimentin及S-100蛋白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较罕见,诊断必须结合病史、全身检查及随访资料,以排除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3.
透明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对4例透明细胞肉瘤进行眼观、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发病部位3例在下肢,1例在上肢.肿块均无明显包膜.镜检: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周围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呈相对一致的圆形或梭形,胞质丰富透亮,有明显的核仁,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显示S-100蛋白,HMB45及vimentin阳性,CK及CD34均呈阴性. 结论透明细胞肉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与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查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原发于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例均为卵巢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由恶性的上皮和间叶成分共同构成.肿瘤细胞中,上皮成分均表达AE1/AE3和 EMA.而Vimentin Desmin S-100均为阴性.梭形细胞区域均弥漫表达Vimentin,EMA、Desmin 和S-100均为阴性.结论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发生于卵巢较为少见,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生存时间短,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5.
刘秀兰  黄金华  陈世杰 《海南医学》2010,21(15):102-104
目的探讨弥漫型颗粒细胞瘤的组织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误诊原因和预防。方法报道1例弥漫型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弥漫型颗粒细胞瘤组织病理检查兼具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肿瘤的特点,需与恶性卵泡膜瘤、富于细胞的卵泡膜瘤、富于细胞的纤维瘤及纤维肉瘤等鉴别,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结论弥漫型颗粒细胞瘤少见,易被误诊为恶性卵泡膜瘤,需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Foot网织纤维染色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报告2例术中作快速诊断的乳腺颗粒细胞瘤,阐述了该瘤在冰冻切片及细胞印片上的组织学及细胞学特征,对该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了讨论,2例分别作了免疫组化标记,支持该瘤为神经源性。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N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5例NT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随访及献复习.结果 瘤组织呈弥漫性或片团状浸润,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分裂象多见,每例均有坏死.2例可见菊形团样构.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低分子量CK(358H11),5例瘤细胞均表达CgA、Syn及NSE.电镜观察到菊形团样结构及神经内分泌颗粒.5例NTC中2例为典型类癌,3例方小细胞癌,2例伴鳞癌分化,1例伴腺癌分化.结论 宫颈NTC的组织形态类似于肺的NTC,除典型类癌外,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宫神经内分泌癌必须两项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或电镜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病理诊断应与子宫颈内膜闷质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小细胞型低分化鳞癌等鉴别.免疫组化及电镜对这些肿瘤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病理诊断率。方法:收集恶性黑色素瘤78例,复习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逐一观察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及Fontana染色切片,结果:51例根据瘤组织HE切片病理特征直接诊断恶性黑色素瘤;18例经免疫组化检测后最终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9例Fontana染色阳性而诊断本病,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具有多形性和多样性;免疫组化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Fontana染色简便易行,有助于发现常规HE切片容易漏诊的少数肿瘤细胞内黑色素颗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阴道侵袭性血管粘液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结果 镜检:肿瘤细胞梭形或星形,分布于疏松的粘液样背景中,间质血管丰富,血管壁厚薄不均。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ER和PR阳性,SMA、S-100和HMB45阴性。结论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特征性的间叶性肿瘤,具有鲜明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可能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容易复发但不转移,须与其他粘液性肿瘤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周萍  朱正龙  戴黄琼 《中外医疗》2010,29(32):16-17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血管球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5例中3例为经典型血管球瘤改变,1例为粘液样型血管球瘤,1例为非典型血管球瘤。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5例Vimentin(+),3例Actin(+),CK、Myoglobin、desmin、Syn、CgA、S-100、EMA、LCA、CD31、CD34均(-)。结论血管球瘤最常见部位为指甲床下,但也可见于正常血管球细胞较少甚至缺如的部位,在少见部位的诊断应综合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气管血管球瘤(glomustuillor,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气管G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气管G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及CT检查示气管内新生物。纤维支气管镜下,肿瘤位于气管黏膜下组织,无包膜,内有大量扩张的薄壁血管。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成片分布,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胞质淡染嗜酸性,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imentin、SMA均阳性。结论发生于气管的GT非常罕见,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镜下特点而极易误诊为类癌,确诊需在HE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苗子金 《医学综述》2014,(15):2869-2870
目的探讨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诊断鉴别方法。方法对2012年3月榆林子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巨检镜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灰白色的肿瘤物,大小为7.2 cm×5.0 cm×3.7 cm,表面较光滑;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出现灰黄色,质地稍韧,部分质柔软;未见出血及坏死。镜检显示致密增生梭形纤维母细胞样,周围边界不清晰,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梭形,并且无轻度异型性。肿瘤的部分区域有红染瘢痕样纤维,水肿区瘤细胞呈现星芒型,并且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短梭形。病理诊断显示为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无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结论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形态上很容易与纤维肉瘤混合,且生物学行为显示为良性。临床中可以采取镜检和巨检以及免疫组织学方法进行诊断,提高该病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穿刺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的HTT穿刺细胞学涂片的病理特点,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等特征,总结HTT主要的细胞学诊断要点及辅助鉴别诊断。结果 HTT细针穿刺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部分呈相互黏附的簇状或形成具有小梁状表现的簇状;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中等量或丰富,细胞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腻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易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细胞核轮廓不规则,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的特征;间质存在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瘤细胞簇黏附并不紧密,有小梁状或合体样结构,瘤细胞围绕透明变物质呈放射状分布,丰富的嗜酸性或嗜双色性胞质,细胞核相对拉长,无乳头状结构及纤维血管轴心,无砂粒体。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 结合超声学的改变,仔细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间质成分及细胞学特点,考虑HTT的患者可行细胞块Ki-67染色辅助诊断,提高HTT的诊断准确性或术中冰冻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夏庆欣  庄兢  高阳  冯稳 《中原医刊》2011,(15):23-25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2例EAML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分析,复习文献,讨论其诊断、鉴别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性评估。结果2例年龄分别为48、29岁,均无肉眼血尿,无结节硬化症;眼观:肿瘤位于肾脏内,肿瘤无包膜,均有出血、坏死;镜检:瘤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可见核内包涵体,多核巨细胞散在其中。瘤细胞弥漫性实性排列,呈浸润性边缘;2例均未见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图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HMB45、Mela—A、CD68阳性,SMA和vimentin散在性阳性,CK、EMA、RCC、CD10均阴性。结论EAML是一种单向性分化的、缺乏AML经典形态的肿瘤,瘤细胞特异性表达HMB45可与其他肾脏肿瘤相鉴别,易复发和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15.
徐恒昀  曾亚琴  唐立华 《西部医学》2011,23(12):2406-2408
目的分析女性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抗炎复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60个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囊肿17例,囊腺瘤10例,巧克力囊肿7例,囊性畸胎瘤3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各1例,浆膜外子宫肌瘤液化1例,卵巢癌5例,转移瘤1例。经抗炎复查证实子宫附件区脓肿2例。结论 CT能直观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病变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在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的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pPNET进行观察.结果:肿瘤组织主要由小圆形细胞组成,部分为梭形细胞,细胞密集成巢,由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状,核染色质颗粒状,核仁不明显,多数可见核分裂象,可见有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除表达CD99外,还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性标记.结论:pPNET具高度恶性,其诊断除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外,免疫组化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常君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130-1132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测的93例甲状腺肿瘤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并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分类,提出鉴别要点。结果: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分为:实质性低回声21例,稍强回声13例,混合回声52例,囊性为主回声7例,微粒状强回声钙化点5例。甲状腺肿瘤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2.68%(77/93)。其中甲状腺腺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56/64),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46.1%(6/13)。结论:甲状腺肿瘤超声特征分类与其病理结构相关。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但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尤其对甲状腺微小癌、隐匿性新生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震凯  朱人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2):1294-1297,1301
Wnt信号转导通路具有传递生长刺激信号的作用,与细胞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Wnt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可引起细胞异常增殖及分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另外,其信号转导通路在人类不同肿瘤中的作用是相互交织的,了解该通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转导及调控,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是少见的儿童胚胎性肿瘤,成人偶有发生。本研究通过报道1例儿童及1例成人AT/RT,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2例AT/RT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对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儿童(3岁)AT/RT1例,MRI示右额颞叶混杂密度影;成人(33岁)AT/RT1例,MRI示鞍区不均匀强化影,临床疑为垂体肿瘤。2例镜下均主要由横纹肌样细胞组成,伴有多少不等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样成分。免疫组化显示Vim弥漫强阳性,GFAP、S-100、Syn、NF、CK、EMA、SMA、Desmin、MyoD1均有不同程度阳性,PLAP、HMB45阴性。结论AT/RT是一高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成人与儿童AT/RT在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上无明显差别,但成人在发病年龄、部位和预后上均与儿童有所不同,更易造成误诊,鉴别诊断侧重点也与儿童不同,需引起更多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及波形蛋白(vimentin)对胸腹水细胞学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一2012年4月收治的70例胸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良性组33例与恶性组37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分别检测癌胚抗原、上皮膜抗原、波形蛋白于细胞内的表达,使用图像分析定量测定脱落细胞的核面积,浆面积及核浆比,细胞周长,平均直径,及圆度、形状因子。结果恶性组患者的腺癌细胞CEA表达均呈阳性,EMA呈部分阴性,vimentin均为阴性:良性组的CEA表达均为阴性,BMA,Vimentin呈部分阳性。恶性组患者腺癌细胞的核面积,浆面积,核浆比,细胞周长,平均直径以及形状因子均高于增生性间皮细胞,但两组细胞圆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CEA的灵敏度为60.54%,特异度98.2%,约登指数0.57,准确度79.3%;EMA的灵敏度48.38%,特异度87.45%,约登指数0.31,准确度66.85%;vimentin灵敏度64.1%,特异度87.5%,约登指数0.51,准确度为75.41%。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利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胸腹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通过将癌胚抗原,上皮膜抗原,波形蛋白三者结合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提高胸腹水细胞学诊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