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研究美式整脊手法与坐位牵引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X光片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X线摄片,观察临床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拍摄体位下颈椎屈度及水平位移的变化。结果:从椎体水平位移治疗前后矫正程度上,美式整脊组矫正程度高于牵引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式整脊手法在前屈位X光片水平位移方面优于牵引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4家医院将1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77例)和牵引对照组(60例),测量治疗前后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3.
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牵引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方法:对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牵引的同时,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X线表现的变化.结果:本手法能通过纠正患者颈椎的异常X线表现,达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体征以至临床治愈的目的.结论:本手法安全、合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矫正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取矫正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5例,治疗前后予以临床症状及颈椎X线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X线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矫正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卧位牵引、中医手法、中药熏药法治疗下颈椎失稳的疗效及治疗前后X线片异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退行性下颈椎失稳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引、中医手法、中药熏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立位牵引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对比、对两组颈椎X线片角位移和水平位移进行对比,对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0%和92.8%,对照组分别为16.1%和85.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X线摄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下颈椎失稳的患者三联疗法的效果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颈椎曲度的变化的观察,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将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53例)和牵引对照组(53例),通过积分量表观察疗效,并测量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P<0.05)。手法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手法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明显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在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较之牵引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手法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7.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X线椎体位移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X线椎体位移改变方法:收集1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对治疗前后X线椎体位移改变进行观察,并与70例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颈4、5、6椎体位移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手法治疗后能够改善椎体的水平及角度位移,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临床控制69.3%,好转22.9%,总有效率92.1%。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椎体位移改变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手法治疗改善颈椎椎体异常位移,提高颈椎的稳定性是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牵引下手法调整颈椎曲度和单纯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下手法调整颈椎曲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两组均是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都有明显改善,治疗组VAS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下推拿手法调整颈椎曲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永泉  王平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75-1875
目的观察先旋再提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先旋再提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观察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变化及颈椎曲度变化。结果治疗后颈椎曲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大,NDI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先旋再提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0.
旋提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改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与牵引疗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及牵引疗法,并于治疗前后测量颈椎X光片颈椎曲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与自身治疗前颈椎曲度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两组间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颈椎曲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旋提手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机械牵引配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2例,进行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穴位注射组40例,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牵引组40例进行牵引治疗。治疗结束比较3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2.5%,牵引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与穴位注射组、牵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与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优于单纯穴位注射及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L-6浓度变化。方法将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B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C组采用针刺治疗,D组采用牵引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麻木评分、IL-6浓度。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100.0%,B组为77.5%,C组为67.5%,D组为72.5%,A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C组和D组(均P<0.05)。四组治疗后VAS评分、麻木评分、IL-6浓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麻木评分、IL-6浓度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矫正关节突关节“骨错缝”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将关节突关节“骨错缝”致椎间孔狭窄的5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37例)和牵引组(22例),其中手法组采用关节突关节“骨错缝”矫正手法治疗,牵引组采用传统的枕颌布托牵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颈椎间孔矢状径变化情况。结果手法组、牵引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组治疗前后椎间孔矢状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引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椎间孔矢状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矫正关节突关节错缝矫正程度与疗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关节突关节“骨错缝”矫正手法可有效治疗关节突关节“骨错缝”致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按摩、颈牵引、理疗等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枕颌带牵引和药物治疗,疗程60天。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颈椎横突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用颈椎横突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78例,口服布洛芬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为71.8%,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横突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李金明 《光明中医》2016,(22):3324-3325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78.8%),且颈椎功能恢复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提高治愈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常规予以颈椎病推拿配合颈椎牵引.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下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将1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85例,牵引组85例,观察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评分,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电针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96.48%;牵引组治愈率为18.85%,总有效率85.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功能量表评分均降低,X线平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量表评分的降低与角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减少具有相关性。结果: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牵引治疗,其疗效与下颈椎稳定性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牵引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牵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愈5例,显效47例,好转1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4.2%.结论:牵引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