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干预.每天治疗1次,每次50 min,共30 d.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法(FMA)、Barthel指数法和二等分法、数字划消评定.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二等分法和数字划消评分差异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MT)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皮质运动区μ波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MT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4周为1个疗程,连续训练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正确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2组均接受运动疗法,实验组在给予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6周后采用4种单侧空间忽略检查方法有效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直线二等分法、线段化销法、字母删除法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画钟试验法在部分患者有改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早期纠正单侧空间忽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 进行评测,确定37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将18例单侧空间忽略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为观察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观察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 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38、39和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功能电刺激治疗;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治疗;联合组采取常规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符飞 《大家健康》2015,(2):106-107
目的:研究镜像偏瘫疗法结合运动想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镜像偏瘫疗法与运动想象疗法相结合。比较两组患者的BI评分、FTHUE-HK评分、Brunnstrom分期。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的Brunnstrom分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BI评分与FTHUE-HK评估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镜像偏瘫疗法与运动想象疗法相结合,有利于使患者上肢功能得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注意力的临床影响。方法 对44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并伴有单侧忽略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45min,每日1次,每周6次,6周共36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30min,每日1次,每周6天,6周共36次。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二等分线段测试及划销试验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6周的治疗,两组患者在改良Barthel指数、二等分线段测试及划销试验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二等分线段平分试验、线段删除试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有促进作用,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特制病员服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USN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例)和干预组(n=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穿普通病员服,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同时穿特制病员服,比较2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凯瑟琳-波哥量表(CBS)评分和Bart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干预2个月后,2组患者的CBS和BI比较,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制病员服可促进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程迎  高晓平  陈和木  张旭 《安徽医学》2019,40(12):1319-1322
目的比较手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双侧对称性训练与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骨骼组与镜像组,每组18例。外骨骼组患者利用手部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双手同步对称性训练,镜像组给予镜像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外骨骼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镜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2周后,外骨骼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镜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两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4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骨骼组治疗显效率高于镜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22)。结论基于手部外骨骼机器人的双侧对称性训练能加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恢复进程,对于手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镜像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0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强制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每天3小时每周6天,不限制健侧肢体的使用;强制治疗组利用自制辅助器具,限制健侧肢体的使用,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强制使用患侧肢体,每天训练3小时每周6天。治疗1个月后,利用Albert线段划消测验、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测验、绘图测验等测试方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正确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0.05)和强制治疗组(P<0.01)患者,各项测试正确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两组治疗后相比,强制治疗组较对照组正确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更好改善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症状。  相似文献   

12.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损伤所造成的对损伤半球对侧空间未知或有意义的刺激不能反应或定向.其特征为受损半球对侧肢体感知觉缺失,不能注意到对侧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甚或嗅觉的刺激,伴空间定位等行为能力的异常.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月~2010年4月对20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症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作业治疗,并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床头柜不同摆放位置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健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B组在A组治疗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功能训练,并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健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C组在B组治疗训练的基础上,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患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干预后比较3组患者单侧忽略程度、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单侧忽略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且C组轻于A、B两组,3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C组高于A、B两组(均P<0.05);B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患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可以减轻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程度,促进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36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康复疗效.方法:36例USN患者接受2月康复训练,疗程前后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2月后各检查方法的异常数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镜像组(n=20)、联合组(n=20)。三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增加镜像疗法,联合组增加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手部分(FMA-H)评分、患手最大握力和捏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FMA-H评分、患手最大握力和捏力、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和镜像组(P<0.05),镜像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手套与镜像疗法结合,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单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UN),又称为单侧忽视、单侧空间注意障碍,是一组复杂的认知行为障碍的统称,以不能对脑损伤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各种刺激(包括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做出反应为典型特征。单侧忽略最常见于右侧脑卒中患者,大约三分之一的卒中患者在发病一年后仍然存在忽略症状。单侧忽略不仅影响患者的视觉-空间能力及专注力,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是功能独立能力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韩晶  魏雁  谢荣 《新疆医学》2012,42(9):102-105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常见的现象,指患者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1],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临床多见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的左侧空间忽略[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USN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发病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USN常成为阻碍康复的因素并难于去除[3];本研究对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发病一个月之内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视空间忽略检测,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给予系统康复治疗,治疗8周时进行评定,探讨单侧空间忽略对康复预后的影响,同时对脑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康复科内脑卒中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 结果  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to daily life,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USN脑卒中病人41例为观察组(A组),不伴USN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B组),2组采取同样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前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对2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B组的ADL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1);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4级以上的比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伴单侧忽略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