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广东省社区老年人跌倒和平衡能力受损现状及跌倒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共有5 503名≥60岁老年人纳入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和平衡能力受损率在不同特征老年人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跌倒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中老年人过去1年的跌倒发生率为11.90%,平衡能力受损率为58.37%。跌倒和平衡能力受损情况在女性、农村、文盲、无配偶和独居的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跌倒的危险性较男性高,跌倒发生情况随年龄的增加而愈发严重。农村老年人跌倒危险性高于城市老年人。老年人在家走动或做家务时最常发生跌倒(35.11%),因跌倒造成擦伤/挫伤、骨折、扭伤/拉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和其他受伤类型的比例分别为55.77%、22.22%、17.09%、1.07%和3.85%。  结论  广东省社区老年人在过去1年内发生跌倒的情况较多,平衡能力受损现状严重,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防跌倒健康宣教和以家庭防护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老年人的失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失能防控和健康老龄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0岁的嘉定区户籍老年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研发的自报健康调查量表测量老年人失能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列线图分析老年人失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老年人4 773人,其中失能老人495人,失能率为11.4%,女性的失能率(13.6%)高于男性(8.9%)。老年人自我评价在认知记忆、视力辨认、疼痛不适、睡眠及活动行走这五方面存在更多的失能,失能率分别为31.7%、23.0%、21.6%、20.4%和1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自评健康较差、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均有P<0.05);每周体育锻炼、饮酒的老年人失能率较低(均有P<0.05)。  结论  嘉定区社区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应加强慢性病管理,关注老年人的不同照护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幼儿园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携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柳州市六所幼儿园的1 702名健康儿童,进行鼻拭子采样并分离鉴定金葡菌。各组金葡菌携带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金葡菌携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结果  儿童鼻腔金葡菌携带率为16.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增长(4岁组OR=1.72,5岁组OR=2.68,6岁组OR=2.95,7岁组OR=4.58)、抗生素服用史(OR=1.44)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史(OR=1.34)是金葡菌携带的危险因素,鼻腔携带肺炎链球菌(OR=0.17)是金葡菌携带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年龄增长、有抗生素服用史和有皮肤软组织感染史是幼儿园儿童金葡菌携带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流行、聚集现状并探讨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及食管癌专病队列项目为依托,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扬中市2 591名40~69岁高危人群进行一对一式面访调查,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因素。  结果  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吸烟、饮酒、烫热饮食摄入、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流行率分别为22.27%、17.79%、16.79%、26.94%、18.45%、32.15%和40.22%。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聚集模式为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吸烟+饮酒和进食过快+牙齿缺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在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农村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聚集性较高(均有P < 0.05)。  结论  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中部分危险因素暴露还处于较高水平且危险因素存在明显的聚集,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农村地区居民是食管癌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云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与便秘的关联,为预防大学生便秘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在云南省昆明市和大理州3所大学整群抽取9 960名在校大学生,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通过问卷收集大学生便秘状况。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便秘报告率,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机依赖症状与便秘的关联。  结果  云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报告率为30.93%,便秘报告率为24.46%。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控制人口学变量以及其他混杂因素之后,结果显示,手机依赖戒断症状(OR=1.29,95%CI=1.09~1.54)、手机依赖身心影响(OR=1.25,95%CI=1.10~1.43)和手机依赖渴求性(OR=1.20,95%CI=1.06~1.36)与大学生便秘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  结论  云南大学生手机依赖可能增加便秘风险,需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现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民族地区3个镇10个村抽取1 352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1 352名农村老年人中衰弱者497人,衰弱率为36.76%;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民族(β=0.40,OR=1.49,95% CI:1.16~1.91,P<0.001)、年龄(β=0.27,OR=1.31,95% CI:1.09~1.57,P<0.001)、家庭年收入(β=-0.28,OR=0.76,95% CI:0.67~0.86,P<0.001)、饮食类型(β=0.29,OR=1.33,95% CI:1.17~1.52,P<0.001)、居住情况(β=-0.76,OR=0.47,95% CI:0.32~0.69,P<0.001)、慢性病(β=1.01,OR=2.75,95% CI:2.10~3.60,P<0.001)和日常生活功能状况(β=0.78,OR=2.17,95% CI:1.66~2.85,P<0.001)是影响该地区老年人衰弱的主要因素。  结论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严重程度相对较高,尤其高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及患慢性病老年人是衰弱防治的重点人群,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合理膳食的指导,引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或延缓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9年4月,对上海市静安区共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4.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科室、不同专业、流感疫苗知识得分、信念态度得分、流感疫苗是否免费、是否与老人同住是社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可能影响因素。  结论  静安区社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水平,并建议相关部门推进医务人员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14-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60岁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4-2018年广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分布描述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5间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老年跌倒/坠落患者9 503例, 占其总伤害的49.41%, 连续5年顺位第一。男女性别比为1:1.67。患者多为小学或初中文化, 发生于10-12月构成比较高, 多发生在家中, 常见于休闲活动或生命活动; 跌倒常导致头部或下肢受伤, 多为挫伤/擦伤或骨折; 程度为轻中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 女性、高龄、文化程度较高、12月-次年2月、家中、步行、休闲活动和生命活动是广州市老年跌倒/坠落伤害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01)。   结论   跌倒/坠落是广州市老年人伤害发生的首要原因, 特别是老年女性人群, 应根据其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超重/肥胖及二者相加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9-11月对8 99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及采集静脉血。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及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4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相加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对糖尿病存在协同作用,OR值为4.45(95% CI: 2.75~7.20)。交互作用对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也大于单独高血压或超重/肥胖人群。  结论  高血压、超重/肥胖是广东省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伴有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拐点年龄的性别差异,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安徽省18个村为调查现场,共调查老年人3 336名,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five-dimensional European quality of health scale, EQ-5D)评估老年人生命质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预测老年人生命质量拐点年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验证拐点年龄对生命质量的预测能力。  结果  健康效用值男性(0.774±0.200)分,女性(0.721±0.205)分,男性高于女性(t=7.500, P<0.001);老年人“疼痛不适”维度存在困难比例最高;总体生命质量拐点年龄男性72.5岁,女性70.5岁;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拐点年龄对生命质量转变具有预测价值。  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男性生命质量优于女性,女性生命质量拐点年龄早于男性。应关注老年人慢性疼痛及心理健康问题,以此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儿童期家庭关系对中老年抑郁的影响,为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提供全生命周期视角。  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3、2014和2015)数据,运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中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31.2%;单因素分析显示,中老年抑郁发生风险在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父母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儿童期家庭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与不同性别抚养人的关系、父母间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与抚养人关系差和父母间关系差是中老年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期与女性抚养人关系差是关系好的1.95倍,儿童期与男性抚养人关系差是关系好的1.58倍,儿童期父母间关系差是关系好的1.40倍。  结论  儿童期家庭关系对生命中后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儿童期不良的父母关系及代际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是中老年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应以全生命周期为视角,理解和制定中老年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武汉市老年人跌倒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收集2018年武汉市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数据387 476条,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8年老年人跌倒报告率为3.44%,城市(4.42%)高于农村(2.39%),女性(4.22%)高于男性(2.47%);家中是老年人跌倒的好发地点(占46.48%);最常见的跌倒伤害性质为扭伤/拉伤(占31.07%);多因素分析表明,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女性,轻中度依赖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减弱-双手不能放脑后、不能捡起地上物品,骨关节疾病,眼部疾病,脑卒中(均有P<0.05)。结论 2018年武汉市65岁以上老年人过去一年内跌倒伤害的报告率为3.44%,生活自理能力减弱、运动能力减弱、患骨关节疾病、眼部疾病、脑卒中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从济南市随机抽取24个社区,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调查1 201名老年人。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201名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合格率11.1%。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OR=4.50,95% CI:1.924~10.530,P=0.001)、家庭养老(OR=3.08,95% CI:1.326~7.165,P=0.009)、自评健康较差(OR=2.12,95% CI:1.022~4.406,P=0.044)、自评生活压力较大(OR=4.09,95% CI:1.686~9.938,P=0.002)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城镇户籍(OR=0.52,95% CI:0.337~0.815,P=0.004)、照顾孙子女以本人为主(OR=0.43,95% CI:0.273~0.682,P < 0.001)、城市基本医保/新农合医保(OR=0.22,95% CI:0.047~0.998,P=0.05)、商业性医保(OR=0.10,95% CI:0.019~0.552,P=0.008)、父母健在(OR=0.44,95% CI:0.264~0.719,P=0.001)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户籍类型、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照顾孙子女方式、养老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父母健在情况、自评生活压力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安徽省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干预和疏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2月12日到3月4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安徽省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共获得有效问卷12 759份。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样本SCL-90总因子得分为(1.41±0.45)分,心理异常检出率为36.1%。医护人员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寝食状态7个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人群,恐怖因子得分则高于中国常模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级职称以及所在医院类型为省级、县级医院是医生发生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女性、年龄为30~39岁以及所在医院类型为省级、市级和县级医院是护士发生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稳定,但心理异常检出率较高。医生和护士发生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对医护人员采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睡眠时间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其与认知、抑郁的关系。  方法  数据来自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ARLS),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17 175人,使用χ2检验对抑郁检出率进行比较,使用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探究认知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探究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中老年人短时间睡眠抑郁检出率较高(χ2=461.352,P < 0.001),且正常睡眠时间组的认知水平最高,长时间睡眠组的认知水平最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睡眠与抑郁相互影响,性别、年龄、居住地、饮酒、健康自评、抑郁是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中老年人睡眠时间与认知能力、抑郁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中老年人睡眠质量,从而减缓认知老化速度,减少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肥市社区老年人健康适能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康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67名老年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使用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应用SPSS 23.0软件对影响老年人健康适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合肥市老年人健康适能(生理、心理、社会)存在差异,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睡眠时长及质量、慢性病、性格、子女见面频率、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等因素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睡眠、慢性病、子女见面频率、性格、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等是老年人健康适能差异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此外,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和个人月收入是3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结论  合肥市老年人健康适能水平一般。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睡眠情况、经济收入情况以及养老方式是关注的重点,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