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43例,年龄63~82岁,为亚临床性甲亢患者,即血浆甲状腺刺激激素(TSH)<0.4μ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无甲亢的临床表现;对照组50例,年龄60~85岁,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即0.4μU/L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3个不同碘摄入量农村社区进行的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随访调查,分析和探讨不同碘摄入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发病率的影响及其意义,同时研究与甲亢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轻度碘缺乏的盘山社区、超足量碘摄入(既往轻度缺碘补碘后3年)的彰武社区和过量碘摄入的黄骅社区对3761人进行了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的横断面研究,5年后以相同的检查指标对此人群进行了随访研究。结果(1)盘山、彰武和黄骅社区的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87.6、213.9和633.5μg/L(P〈0.05),随访人群的碘营养状态与原始调查相比无明显变化;3个社区的随访人群总数为3018人,随访率为80.2%。(2)3个社区的临床甲亢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3.6/1000、9.4/1000和8.1/1000(P〉0.05),女性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4/1000、11.2/1000和9.1/1000(P〉0.05)。(3)初访时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50IU/ml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40IU/ml]但无甲状腺病史及甲状腺功能改变者,5年后临床甲亢的发生率3个社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初访时TSH〈0.3mIU/L、TPOAb阳性和甲状腺肿与临床甲亢的发生相关,其OR值分别为5.7(95%CI,2.1-15.0)、3.8(95%CI,1.7-8.7)和3.1(95%CI,1.4-6.8)。结论 在轻度缺碘地区补碘后最终不会使甲亢的发病率增加。慢性碘过量不会对临床甲亢的发病率和病因组成产生明显影响。TSH〈0.3mIU/L、TPOAb阳性和甲状腺肿是临床甲亢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我院诊断为甲亢的755例患者中,选取首次发生房颤的112例作为研究组,未发生房颤的11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TPOAB、TGAB、TRAB)、胆固醇、三酰甘油、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左右房(室)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增龄性甲状腺功能改变及其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1.随机选取华东医院1995年老年及老年前期765例保健对象采血,用宝灵曼(BM)全自动管式酶标分析仪检测T3、FT3、T4、FT4、TSH等指标,按每5岁分组统计检测结果。2.作为前瞻性观察,随机选择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计1840例老年住院者(平均年龄81.23±6岁),其中211例出现院内感染,随机选择有医院内感染134例及无医院内感染114例,均曾在1995年进行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一)男女合计检测结果:T4(nmol/L):各年龄组无统计学意义;FT4(pmol/L):各年龄组平均值呈增龄性下降,P〈0.01;L(nmol/L):各年龄组作为整体未见增龄性改变。80~84岁组较45~59岁组降低5.13%;FT3(pmol/L):FT3各年龄组平均值下降,P〈0.001;TSH(mIU/L):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59岁组与80~84岁测定结果比较,P〈0.05;男女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有医院内感染组(134例)T3、FT3、FT4、TSH平均值均低于无医院内感染组1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T3、FT3、FT4及TSH较低水平组中有院内感染者相对百分率均显著高于较高水平组。结论男女合计结果显示:1.FT3:≥60岁FT3值呈线性下降。2.FT4值≥60岁整体性呈显著降低。3.T4及T3值(作为整体)未见增龄性降低,但L值80—84岁组较45~59岁组降低5.13%(P〈0.05)。4.从该群体整体看FT4及FT3值增龄性下降,可反映增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5.TSH值≥65岁未见增龄性改变,但≥85岁组TSH水平有低于45~59岁组的倾向。显示在极端老年中存在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下降。6.男、女T3、FT3、T4、FT4及FSH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有院内感染者L、FT3、FT4及TSH平均值均低于无院内感染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效果。方法以筛查出的35例妊娠期临床/亚临床甲减孕妇中愿意接受LT4治疗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均给予LT4口服,每4周复查血清TSH、FT4水平,及时调整服用剂量至TSH达到正常水平,直至分娩;其余13例不愿接受治疗的13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观察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妊娠并发症1例(4.5%),对照组发生5例(38.5%),观察组新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及新生儿TSH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 LT4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不足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NT-ProBNP在临床甲亢辅助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亚临床甲亢组30例、甲亢组45例、甲亢心脏病组21例。采用门控心肌显像法评价心脏功能;血浆NT-ProBNP、FT3、FT4水平用罗氏电化学分析仪Cobas e601测定。结果:血液甲状腺激素与NT-ProBNP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5(P〈0.01)、r=0.535(P〈0.01)。结论: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浆NT-ProBNP水平不同,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P水平可能有助于亚临床甲亢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判断^131I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特点及原因,并分析其对短期死亡终点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测定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测定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观测住院期间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33±0.47)ng/L,(12.5±2.4)ng/L和(1.32±0.99)μU/L。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FT3、FT4、TSH水平分别为(2.80±0.54)ng/L,(11.5±1.4)ng/L和(2.19±1.07)μ/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和TSH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降低(P〈0.05),而FT4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FT3水平与年龄、总胆固醇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线性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FL水平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分别分析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T3,TSH水平下降,FT3水平的变化对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叶学和  梁深  谭宗莲 《内科》2009,4(3):348-34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与肝功能的一些指标变化关系。方法对316例甲亢患者行甲功、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L);比较分析甲亢性肝功能损害和甲亢无肝功能损害两组之间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分析甲亢患者肝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组TSH、FT3、FT4比无肝损害甲亢组高(P〈0.05),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时主要以ALP、ALT、AST的异常增高为主;并且FT3、FT4分别与ALP、ALT、AST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特别是ALP变化)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能否用ALP来协助甲亢诊断和治疗观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病人甲状腺功能与24 h尿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脑梗死病人200例。按甲状腺功能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40例[脑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正常,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正常]、轻度亚临床甲减组60例(FT3、FT4正常,4 m IU/L≤TSH10 m IU/L)、重度亚甲减组60例(FT3、FT4正常,TSH≥10 m IU/L)、临床甲减组40例(FT3、FT4降低,TSH≥4 m IU/L)。其中轻度亚甲减组及重度亚甲减组的病人均分别再随机分为服药亚组和未服药亚组,各亚组均为30例。2个未服药亚组采用常规治疗,2个服药亚组加用左甲状腺素片治疗6个月。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比较4组24 h尿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4组病人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脑梗死合并重度亚甲减组、临床甲减组24 h尿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 05)。重度亚甲减服药亚组6个月时24 h尿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重度亚甲减未服药亚组降低(P0. 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应积极筛查甲状腺功能,及早发现和干预重度亚甲减,以减少肾损害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溶血磷脂酸(LPA)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冠心病组32例、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24例、单纯房颤组22例)和30名健康人采用比浊散射法及有机溶剂抽提法,分别检测血浆CRP及LPA含量。结果冠心病组和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CRP、LPA含量分别为(5.38±1.95)mg/L、(6.80±1.64)umol/L和(5.15±1.13)mg/L、(5.88±1.35)u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高于单纯房颤组[(1.65±0.45)mg/L、(2.18±0.33)umol/L]和正常组[(1.24±0.35)mg/L、(1.83±0.31)umol/L](P均〈0.01);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CRP与LP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0.762,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及LP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与阵发性房颤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海花  梁海珊 《山东医药》2010,50(51):47-4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称甲亢)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MG)水平变化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甲亢患者(观察组)及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尿β2-MG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甲亢患者FT3、FT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和尿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甲亢患者FT3、FT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TSH水平有所升高(P〈0.01),血清和尿β2-MG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血清β2-MG水平与FT3、FT4呈正相关,与TSH呈负相关;尿β2-MG水平与FT3、FT4亦呈正相关,与TSH呈负相关。结论甲亢患者血和尿β2-MG水平显著升高,两者均可灵敏反映病情变化,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249名老年人中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及转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生发展特点。方法249例来自我国辽宁省、河北省的老年人(男102名,女147名;年龄60~88岁)参加了1999年的横断面调查,5年后进行了随访。初访和随访时均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SH异常者加测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结果该研究人群TSH正常范围为0.28~4.75mU/L。甲状腺功能异常(含临床和亚临床型)的总患病率10.84%,TPOAb和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12.85%和11.65%。初访时确定为正常甲状腺功能的老年人(n=222,随访率79.7%),5年后新发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1例、亚临床甲亢2例(均为男性),亚临床甲减3例(均为女性)。初访时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者,随访时有6例出现抗体的阳转,但未伴有甲状腺功能的异常。结论老年人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当开展甲状腺疾病筛查;老年人的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多数可自行缓解,可采取以观察为主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复方甲亢宁联合他巴唑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以甲亢宁联合他巴唑治疗 对照组(22例)予以他巴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亢的症状、体征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水平均有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多项指标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P〈0.05) 而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也优于对照组,尤其是降低甲亢指数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甲亢宁联合他巴唑治疗甲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1岁。15年前因烦渴、多食、多尿于1990年3月17日来我院就诊,查空腹血糖为10.6mmol/L,诊断为糖尿病。平日服用消渴丸和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在5~8mmol/L。半年后因心悸、焦躁易怒就诊,查游离T3(FT3)12.9pmo]/L(正常值3.5~8.5pmol/L),FT4 27.0pmol/L(正常值8.5~18.0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1mU/L(正常值0.3~4.5mU/L),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服用他巴唑半年余,症状消失且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逐渐停药。12年前始无明显原因出现双眼睑下垂、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42岁。因“头晕乏力浮肿1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面部及双手轻度浮肿,无畏寒怕冷,伴少言懒语、食欲不振、皮肤干燥等症状,未加重视。近1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外院腹部 B 超检查示:脂肪肝,胆囊切除术后,余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统及妇科 B 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我院门诊查抗核抗体谱(-);IgA、IgG、IgM、补体 C3、C4基本正常;甲状腺功能5项:促甲状腺激素(TSH)>100 mIU /L(0.27~4.20 mIU /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90 pmol/L(3.1~6.8 pmol/L),游离甲状腺素 FT41.52 pmol/L (12~22 pmol/L),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168.30 IU /ml (0~34 IU /m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419.1 IU /ml (0~115 IU /ml),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予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12.5μg,每日1次替代治疗,为进一步明确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因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放射性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简称甲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甲亢性肝病初诊患者83例,均行131Ⅰ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 本组治疗后甲亢痊愈64例,好转11例,复发2例,甲减6例.患者治疗前FT3、FT4、TSH水平分别为(12.5±3.7) pmol/L、(28.6±7.8) pmol/L、(0.27±0.11) μIU/L,治疗后分别为(2.7±1.3)pmol/L、(16.9±7.2) pmol/L、(0.62±0.35) μIU/L,P均<0.01.治疗前肝功能均异常,治疗后71例恢复正常.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性肝病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治愈甲亢,而且可有效降低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几丁质酶-3样蛋白-1(ehitinase-3.1ike-1protein,YKL-40)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71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22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永久性房颤组19例)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浆YKL-40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及阵发性房颤组血浆YKL-4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0.62)μg/L、(3.72±0.63)μg/L、(3.29+0.75)μg/Lus(2.79±0.56)μg/L,P〈0.05];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浆YKL-40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YKL-40浓度高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KL-40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差异,为Graves甲亢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0例Graves甲亢初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剂量相当的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45天、第90天采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两组各时间点TSH、FT3、FT4、TRAb、TPOAb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TSH、FT3、FT4、TRAb、TPOA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SH、FT3、FT4、TRAb、TPOAb水平均降低(P均〈0.05)。治疗第45天、第90天后丙硫氧嘧啶组FT3、FT4水平均高于甲巯咪唑组(P均〈0.01)。治疗后TRAb、TPOAb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甲亢疗效显著性优于丙硫氧嘧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测定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受体分析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7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RAb和T3、T4、TSH、FT3、FT4含量,并根据以上参数的含量为标准,把患者分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组、桥本氏病组、原发性甲减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药物性甲减组,以45例非甲状腺疾病血清中TRAb和T3、T4、TSH、FT3、FT4含量作为对照组。结果单纯性甲状腺肿组、桥本氏病组血清TRA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χ^2=0.462,P〉0.05);甲亢组、原发性甲减组血清TR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7.035,P〈0.01);药物性甲减组血清TRAb含量与甲亢组差异显著(χ^2=4.804,P〈0.05),与正常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χ^2=9.071,P〈0.05);血清TRAb含量与各组间T3、T4、FT3、FT4及TSH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χ^2=0.325,P〉0.05)。结论血清TRAb含量的监测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旭菲 《山东医药》2010,50(34):89-90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甲亢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用抗甲状腺药物,观察组确诊后即开始服用甲巯咪唑治疗,起始剂量为15~30 mg/d,待临床症状控制后改为5~10 mg/d,到妊娠后期减为2.5~5 mg/d维持。结果观察组发生流产1例(4.0%),早产2例(8.0%),死胎0例,新生儿窒息1例(4.0%),对照组分别为0例、9例(39.1%)、1例(4.3%)、7例(30.4%),观察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脐血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妊娠合并甲亢孕妇,可减少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维护新生儿正常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