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患儿采用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加矩形瓣(简称Ⅰ式)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十二指肠吻合加十二指肠粘膜乳头成形术(简称Ⅱ式)。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术中及术后的比较和随访。结果:本组26例中行Ⅰ式手术20例,Ⅱ式手术6例,均达到治愈,无1例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Ⅰ式手术方式较Ⅱ式手术的防返流效果好,临床中应首选Ⅰ式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3例的术式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3例,其中Roux-Y囊肿-空肠吻合8例;囊肿切除,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15例。结果:20例获得随访,Roux-Y囊肿-空肠吻合随访6例,仅2例无症状,另4例反复发作腹痛,发热或黄疸,其中1例再手术,囊肿切除,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随访14例。仅1例有腹痛,余13例无症状,结论: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77—2002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癌变3例,手术治疗38例,2例未行手术自动出院。主要手术方式:囊肿完全切除、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33例;囊肿大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9例;囊肿部分切除、胆总管横断、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2例;胆总管囊肿切开,T管引流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二次手术11例。结果:2例术后出现不完全肠梗阻,1例T管引流口出现化脓性感染,1例癌变患者术后因胆瘘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例癌变者术后6个月死于肝转移;5例失访,2例正在随访之中,其余患者术后随访0.5—9年,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无腹痛、黄疸及胆道感染征象。结论: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是行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最常见的症状。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重视首次手术选用合理的术式,首选术式为囊肿完全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对于二次手术的患者,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因:首选囊肿切除,如果手术有困难,可行囊肿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实在困难、无法切除的。至少要求做到胆总管横断,行胆肠端例吻合。B型超声为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检查法。CT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很好的定性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4.
囊肿切除空肠间置胆道重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瑞安市人民医院外科(325200)孙碎康,陈帮飞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过去多以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或囊肿空肠R-Y吻合作为主要术式,但术后胆汁似积蓄于扩张的胆总管中,使胆汁引流不畅或导致吻合口狭窄造成胆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2011年3月间共收治的26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经B超、CT、MRCP、ERCP检查确诊,23例行胆囊切除+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行囊肿切除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行左半肝+囊肿切除右肝管空肠吻合;1例因患者全身状况极差且伴有严重的胆道感染行囊肿外引流,半年后行二期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胆瘘1例,未发现恶变病例,术后出现胆道感染1例。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女性多见,胰胆管合流异常是本病主要因素,胆总管囊肿无特异性生化诊断指标,诊断主要包括临床表现、B超、CT、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2006~2008年外科收治5例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患儿,均行胆总管囊肿全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人造乳头术。结果:5例患儿均末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肝功能恢复正常,治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全切,胆道重建和人造乳头抗反流装置的应用,很好地防止了肠内容物逆流至肝总管,减少了胆道感染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实施胆道重建术后的主要矛盾是胆道逆行感染。为预防胆道逆行感染的发生,我们自行设计舌状防返流瓣应用于胆道重建术,经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8岁。根据病史和临床查体及B超和CT检查,术前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中均证实为肝外胆总管囊肿,常规切除囊肿后行胆总管空肠Roux-Y胆道重建术,并在端侧空肠吻合口处附加舌状防返流瓣,术后无并发症,如期出院。经2~4个月随访,均无胆道逆行感染。2 方法舌状防返流瓣的制作方法:在距肝总管空肠吻合35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理的手术术式。方法:回顾我院1986-2000年收治的52例小儿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手术术式和疗效。结果:囊肿46例采用囊肿切除术,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的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8月至6年,未见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发生,囊肿内引流术的患儿再手术率为80%。结论: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应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经验。方法:51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患儿,年龄2个月~12岁,采用囊肿切除(包括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结果:51例均痊愈出院,其中胆瘘1例,经充分引流后获愈出院。42例随访3个月~1年,1例术后8个月发生肠粘连致空肠胆支系膜血管受压,予行胆支部分切除吻合后痊愈出院,3例患儿偶有腹痛,余患儿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结论: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选择、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2月~2009年2月住院治疗的4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其中采用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A术式组,囊肿切除空肠间置代胆道术为B术式组,并对两组术式的疗效及随访效果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术式平均手术时间为(2.04±0.27)h,明显短于A术式平均手术时间(5.81±5.28)h(t=6.312,P〈0.05)。两术式远期疗效经过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73,P〈0.05)。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确诊后应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囊肿切除空肠间置代胆道术手术后疗效确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参数监护仪动态观察在ICU科辅助判断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科收治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多参数监护仪动态检查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不同监测方式的阵发性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检出率情况。同时分析患者年龄与心房颤动检出率的关系,并分别对比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情况。结果:多参数监护仪动态观察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卡方趋势检验显示,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心房颤动检出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三酰甘油、血肌酐、血尿酸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而左心房内径与左心室舒张内径均显著低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参数监护仪动态观察辅助诊断ICU患者心房颤动的效果显著,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房颤动发生率越高。此外,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患者血肌酐、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进行检测,从而有效诊断鉴别阵发性与持续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的症状与胃内胆红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胃内胆红素检测仪Bilitee2000,监测18例伴有烧心,上腹痛,恶心,呕吐4项症状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内24h胆红素,观察患者症状与胃内胆红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DGR症状出现的时间与Bilitee2000监测到的胃内胆红素高峰时间十分吻合,且症状的程度与反流的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用Bilitee 2000诊断DGR,检测时间可不必长达24h,为获得DGR的客观证据,可在患者自述症状较重时检测数小时。此检测时间的改进有利于在临床试验中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4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3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十二指肠胃反流检测。结果①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增加(P〈0.01)。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DGR较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严重(P〈0.05)。③DGR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DGR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对DGR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液对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6只进行手术,其中8只行肝总管插管手术以引流胆汁,8只行十二指肠插管手术以引流十二指肠混合液.另外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A,B和C组.A、B组为DGR模型组,A组大鼠行胆汁灌胃,B组大鼠行十二指肠混合液灌胃,C组对照为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胃黏膜组织TNF-α、IL-1β和IL-4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各组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和B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提示造模成功.A组和B组大鼠胃黏膜细胞的TNF-α、IL-Iβ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P<0.05),而IL-4的表达在3组间无差异(P>0.05).A组和B组胃黏膜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的胃黏膜病理改变、细胞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不同成分的DGR液均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其中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和细胞凋亡可能参与其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GERD患者DGR情况,比较用药前后GERD患者DGR变化情况。结果雷贝拉唑和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对GERD患者DGR均有明显改善(P<0.05),雷贝拉唑与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之间DGR变化不明显。结论雷贝拉唑对GERD患者DGR有改善作用,加用马来酸曲美布汀不能使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地塞米松早期诱导试验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地塞米松诱导试验敏感与否是根据初发病时外周血幼稚细胞计数及服用地塞米松7d后外周血中幼稚细胞的动态变化而定。此后,所有患儿均接受同样程度的化疗方案。结果:52例患儿中对地塞米松诱导试验敏感(DGR)者为40例,占77%,其中高危患儿6例,标危患儿34例。在40例DGR患儿中,29例(72.5%)处于持续缓解状态(CCR),复发3例,占7.5%。52例患儿中对地塞米松诱导试验不敏感(DPR)者为12例,占23%,其中15例早期复发,占42%,3例持续缓解,占25%。从治疗第15天、第28天的骨髓检查,DGR组15dM.、M,分别为95%、5%,无一例为M3。DPR组15dM1、M2、M3分别为58.3%、25%、16.7%。达完全缓解时间,DPR组明显迟于DGR组。结论:GC在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325例胆囊结石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胆囊结石患者心律失常及ST-T异常的发生率:合并心血管疾病组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0.05);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组高于中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合并心脏疾患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心律失常及ST-T异常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nordertounderstandthephysiopathologicnatureofacidgastroesophagealreflux(acidGER),alkalinegastroesophagealreflux(AGER)andduod...  相似文献   

19.
胆汁损伤胃黏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大鼠实验模型探讨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成4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组、DGR 胆管结扎(BDL)组、BDL组、对照组.术后12周处死大鼠,观察胃黏膜损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电子显微镜硝酸镧标记观察胃黏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果 DGR组比去除胆汁的DGR出现胃黏膜的充血、小凹超常增生和黏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损程度严重.结论 在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胃黏膜的损伤中,去除胆汁可使胃黏膜的损伤减轻,胆汁是胃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髋动力钢板(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LCP、DHS及PFN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功能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CP组功能优良率优于DHS组,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3种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LCP组手术用时较短、切口最小、术中出血较少、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且术后功能良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