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功能性胃肠病,国内患病率为0.82%~5.67%~([1]),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2]),便后腹部症状多有缓解,夜间多无症状,胃肠道无器质性改变。其发病与社会心理、胃肠因素、脑-肠轴异常、内脏高敏感有关~([3]),有腹泻型、便秘型及混合型~([4])。腹泻型表现为腹部不适,大便不成形,偶夹黏液、泡沫,属中医"泄泻"  相似文献   

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属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生理、情志、社会和各种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FD的发生。FD具有慢性持续性上腹痛、不适、腹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病程超过12周而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FD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消化内科多发病,欧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而我国发病率约为20%~30%~([1])。FD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着患  相似文献   

3.
独思静  毛心勇  刘倩  杨洋  苏晓兰  王欣  魏玮 《新中医》2021,53(2):211-214
正1977年,乔治·恩格尔教授基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得到广泛重视和认可,此与中医"整体观"理论不谋而合。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于脾胃病的认识逐渐多维度化,例如,《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2])中将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定义为"肠-脑互动紊乱",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魏玮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研究,对常见脾胃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魏玮教授以中医整体观为宗旨,以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机制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症状显著的FD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针刺疗法是目前一种治疗FD有效的干预措施。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脑肠肽、脑肠互动机制在F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脑肠轴理论探讨针刺治疗FD的研究思路,并为针刺治疗FD提供更确切的临床理论依据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溃疡性结肠炎为发生于结肠和(或)直肠黏膜层处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属于弥漫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其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以青壮年为多见~([1]);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血、里急后重等。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肠风""肠澼""下利""久痢"等范畴~([2])。本病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神经精神等方面~([3])。溃疡性结肠炎与普通的慢性结肠炎不同,其具有反复发作、慢性持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胃灼热、泛酸、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小儿常见的临床综合征~([1])。罗马Ⅲ标准对儿童FD的定义为:经排除器质性疾病,反复发生的上腹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或早饱达6个月以上,近2个月有症状~([1])。儿童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  相似文献   

7.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症候群,属功能性胃肠病范畴~([1])。付朝伟等~([2])研究发现FD患者合并焦虑或(和)抑郁症状的患者为23.6%,在具有焦虑或(和)抑郁症状的FD患者中,焦虑障碍或(和)抑郁的患病率为68.7%。在临床中既能帮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中医"胃痛""痞满"范畴。中医学辨证分型各家不一,大多认为血瘀证是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2])。温艳东主任师承于著名中医老年病专家周文泉教授,临证诊疗崇尚中医整体观念,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温主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失笑散"为基础方,随证选方加减,临床疗效显著。失笑散由蒲黄、五灵脂等比例组成,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功效。现代研究~([3-4])认为,蒲黄、五灵脂共用对胃黏膜起抗炎、止痛、保护、修复的作用。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烧灼感、胀气及餐后饱胀、早饱感、恶心、呕吐、嗳气等。FD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易反复发作。西医认为脑-肠轴失调是FD重要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FD发病多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相关,以脑肠同调为指导,运用疏肝和胃调神法、理气健脾调枢法、针灸疗法治疗FD,可有效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该文基于脑肠同调理论探讨FD的论治。  相似文献   

10.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以上腹胀、早饱、嗳气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该病特点表现为长期、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和生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占消化内科门诊的30%~40%~([2]),归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范畴,中医药对于FD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且因其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更能为患者接受。周正华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工作20年余,临证用药,每起沉疴,  相似文献   

11.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tis)是一种主要以泄泻、腹痛、血便、黏液便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肠道炎症,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该病目前被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正逐日上升~([1])。溃疡性结肠炎可归属中医学"久痢""肠澼""休息痢"等范畴。其发病多与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2-3])。目前临床使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特征,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肠轴功能失调引起的脑肠肽水平的紊乱导致FD的发生日益被研究者所重视。FD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其中医分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常见。C-型钠尿肽和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胃肠运动密切相关,本文结合现代中西医学对FD的认识,阐述CNP与BDNF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慢性、持续性、易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其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烧灼感、食欲不振、早饱、腹胀等。FD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内脏感觉阈值降低等有关外,现有研究认为神经精神心理因素也与FD症状的产生密切相关,其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可达57%~60%~([2])。本研究以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联合阿米替  相似文献   

14.
范明明  李元  白妍  孟祥蕾  王顺 《河南中医》2019,39(4):640-64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疾病,其中脑肠轴的异常是FD发生的本质原因,而脑肠肽作为脑肠轴的分子基础,在调节脑及胃肠功能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针刺治疗FD,可改善患者胃肠动力障碍、降低内脏敏感性、良性调节胃肠功能紊乱,还可促进胃肠动力型脑肠肽的增加,对脑肠肽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对调节FD症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罗马Ⅲ将其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2])。IBS是不伴有器质性改变的功能性肠病,其发病多与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演变与浊毒关系密切。浊毒致病具有耗伤气血、阻滞气机、伤灼津液的特点,最终导致气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郁证""胃胀""纳呆""呕吐""呃逆"等范畴。本文以气为切入点,将玄府、FD、升阳散火汤进行关联,从玄府角度对升阳散火汤治疗FD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治疗验案;不但提供了FD新的治疗思路与方药,又创新了不同学派之间理论与临床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其主要类型。FGIDs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有特色,但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RomeⅣ将FGIDs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以前期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脑肠同调"治疗两种常见FGIDs(FD、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即用"辛开苦降调枢法"治疗FD,"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常见FGIDs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IBS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根据罗马Ⅲ标准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不确定型,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的范畴。IBS  相似文献   

19.
黄佳杰  袁拯忠  叶人 《新中医》2017,49(11):163-16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以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为主要表现,除外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该病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且症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难以根治,逐渐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1])。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运用经方辨证论治FD,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病案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其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多归属于"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中医治疗多以疏肝解郁为主,而中医认为"心神"与本病发病的关系密切。试通过心神伤则脾伤,以及心与肝脾之间的相互联系论证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当注重疏肝健脾,调气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