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正常对照组39例,LVNC患者43例。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应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室间隔、前壁和下壁等4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MAD)、心尖四腔观、两腔观的二尖瓣环中点位移(MADmid4、MADmid2)及其百分比(MADmid4%、MAD-mid2%)。将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分析二尖瓣环位移参数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LVNC组LVEF显著减低(P<0.01),EDV、ESV、LVDd测量值均显著增大(P<0.01)。(2)LVNC组二尖瓣环4个位点的MAD、MADmid4、MADmid2、MADmid4%、MADmid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LVNC组二尖瓣环4个位点的MAD、MADmid4、MADmid2、MADmid4%、MADmid2%与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MADmid4%、MADmid2%与LVEF的相关系数较高(r=0.753、0.794)。结论应用TMAD法测量LVNC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的相关性良好,TMAD作为一种新技术能简单、准确、客观地评价LVNC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定量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整体与节段纵向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探讨其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连续选择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nHCM)39例,同期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测量左室整体与节段纵向应变(LSR)以及采用QLAB8.1软件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室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前壁和下壁)二尖瓣环位移(MAD)以及达峰时间,计算二尖瓣环整体位移(MADglobal)以及左心室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SDI).分析LSR与MAD的相关性,比较两组MAD、SDI等参数.结果 TMAD有效跟踪节段数显著高于STI(98.7%对77.9%,P<0.001).TMAD测量MAD与STI测量左室节段纵向应变(r=-0.784,P<0.001)和整体应变(r=-0.897,P<0.001)显著相关.与对照组比较,nHCM患者左室六个位点MAD以及MADglobal均显著减低(P均<0.001),SDI显著增加(P<0.001).结论 TMAD是评价nHCM患者左室纵向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以及同步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issue motion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自动追踪技术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04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8例与存活组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二尖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MAD)及二尖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率(%MAD),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得到MAD、%MAD预测不良预后的截断值,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评价MAD及%MAD预测死亡风险的能力。 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LVGLS绝对值、MAD及%MAD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VGLS、MAD及%MAD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622、0.669(P均<0.05)。根据ROC曲线分析,LVGLS、MAD、%MAD的截断值分别为-17.9%、12.0 mm、14.6%时,其敏感度分别为93.8%、75.0%、75.0%,特异度分别为62.3%、50.7%、55.8%。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MAD≤12.0 mm、%MAD≤14.6%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3.500、4.421(P均<0.05)。 结论MAD、%MAD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MAD、%MAD减低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因子,且操作简单快捷,不依赖于图像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技术及左心室心肌的纵向应变在评价健康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前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后间隔)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及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平均值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并分析平均Ds及左心室GL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EF的相关性.结果二尖瓣环前间隔位移为(12.37±2.05)cm,侧壁位移为(12.94±2.85)cm,下壁位移为(12.79±2.48) cm,前壁位移为(12.97±2.29) cm,后壁位移为(12.33±2.34)cm,后间隔位移为(11.59±1.99)cm,二尖瓣环6个位点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45,P=0.051).从基底部到心尖部左心室不同节段(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基本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988、1.902、2.379、3.164、1.278、0.044,P均>0.05);基底部、中部、心尖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F=2.871、2.752、1.560,P均>0.05).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为(12.67±1.57)cm,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EF[(57.98±4.37)%]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左心室GLS为(-21.81±2.61)cm,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左心室GLS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维应变及TMAD与LVEF存在显著相关性,二尖瓣环取点简便、快捷、无角度依赖,TMAD有望成为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组织二尖瓣环位移(TMAD)检测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CSF患者64例(CSF组)及同期对照组患者50例(Con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以及TMAD各参数,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同时比较LVEF、LVGLS和TMAD参数的图像获取成功率、参数分析时间及参数测量重复性。结果:CSF组的LVGLS及TMAD各参数均低于Con组(P<0.05);TMAD各参数与受累冠脉支数、mTFC及LVGLS均呈负相关(P<0.05),二尖瓣环侧壁位点位移(TMAD2)、间隔与侧壁两点连线中点位移(TMADmid)、中点位移率(TMADmid%)与LVEF呈正相关(P<0.05);TMADmid%和M-E/A联合识别CSF的AUC最大(AUC:0.76;95%CI:0.67~0.83;P<0.001);TMAD参数的图像获取成功率高于LVEF和LVGLS (P<0.05),TMAD参数测量时间短于LVEF及LVGLS (P<0.001),TMAD参数ICC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TMAD)检测长期右心室起搏(RVAP)对左心室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的影响,为左心室早期心功能受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入选行DDDR模式起搏的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均为RVAP,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采用TMAD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六个位点二尖瓣环位移(MADseg)、整体位移(MADglobal),采用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AS-POST以及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检查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根据起搏器程控检查计算心室累计起搏比例(Cum%VP)。同期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术前以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术后DDDR组LVEF、NT-proBNP无显著改变(P>0.05),然而其二尖瓣环各位点MAD以及二尖瓣环MADglobal均减低(P<0.05);与术前比较,DDDR组术后TAS-POST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Dglobal与Cum%VP显著负相关(r=-0.646,P=0.000)。结论长期RVAP左心室纵向整体与节段收缩功能以及同步性减低,TMAD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受损,为长期RVAP患者早期心功能异常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0 例根据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检测结果分为左心舒张功能正常组与舒张功能减低组,对照组25 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TMAD 技术测量记录二尖瓣环后间隔和侧壁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及舒张晚期位移,计算后间隔与侧壁两个位点位移均值及其比值,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组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及舒张早期位移与晚期位移比值较对照组减低(P <0.01).结论 TMAD 技术可以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及舒张功能与肥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35例腹型肥胖患者(腹型肥胖组)与29例健康者(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M型模式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itral annular systolic displacement,MADs),采用PW模式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侧E和A并计算E/A,比较2组上述参数值,并行腰臀比与MADs相关指标及E/A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腹型肥胖组体质量、腰围、腰臀比、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E/A,E/A<1比例及6个位点MADs低于对照组(P<0.05);腰臀比与MADs的6个位点及E/A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腹型肥胖患者肥胖程度与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 例,健康者30 例,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MAD 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计算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平均值,与用简化的双平面Simpson 法计算的LVEF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 组的LVEDV 、LVESV 均显著增加(均P <0.01 ),LVEF 显著减低(P <0.01 ).AMI 组前室间隔、前壁二尖瓣环2 个位点的Ds 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 <0.001 );其他4 个位点的Ds 及平均Ds 较对照组亦减低(均P <0.01 ).正常组二尖瓣环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呈正相关(r =0.833,P <0.01 ),AMI 组二尖瓣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亦呈正相关(r =0.678,P <0.01 ).结论 TMAD 是一种快速估测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半定量方法 ,可作为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探讨MAD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96例观察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30例,患者66例.记录心尖四腔及二腔观二维图像并输入Qlab6.0工作站,自动获取二尖瓣环侧壁(MADlat)、后室间隔(MADsep)、前壁(MADant)、下壁(MADinf)四个位点的MAD以及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连线中点(mid)处MAD,并计算MADmid与左室舒张末长径百分比(MADmid%).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方法获取LVEF.分析各MAD参数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MADsep、MADlat、MADant、MADinf和MADmi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位点MAD均与LVEF值显著相关,MADmid和MADmid%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9(P<0.01).③MADmid评价LVEF>50%的截断点值为8.9 mm,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0%;MADmid%评价LVEF>50%的截断点值为10.9%,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5%.结论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尖瓣环MAD与LVEF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H—TECAB)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早期(术后1周内)患者疼痛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8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BH-TECAB组(40例)和OPCAB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术前疼痛情况、麻醉情况、手术及术后情况,并根据简明疼痛问卷对患者手术后早期疼痛情况进行记录。结果80例患者一般情况无差异(P〉0.05),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BH—TECAB组中患者术后早期的1级、2级、3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2.5%(13/40)、7.5%(3/40)和2.5%(1/40),而OPCA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5.0%(18/40)、15.0%(6/40)和10.0%(4/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的不同是BH—TECAB和OPCAB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发生率不同的直接影响因素。与OPCAB相比,BH—TECAB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切121美观及愈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以及E峰和A峰比值(E/A),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行介入治疗后,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较前有了明显的好转,术后6个月LVEF、FS、LVESD、LVEDD、E、A和E/A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和0.01),术后一周LVEF和FS与术前相比有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一周相比LVEF、FS、LVESD和LVEDD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性别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观察208例入选者的静息心率,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结果男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7.7±12.5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69.1±9.0次/min)(P〈0.05);女性冠心病组静息心率(76.25±10.8次/min)与对照组(72.2±11.9次/min)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因性别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相关性较女性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年龄≥60岁拟诊冠心病女性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例和非冠心病组33例,冠心病组再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2支病变组26例和多支病变组8例,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差异;计算IMT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Hcy((17.24±7.86)μmol/L)、颈动脉IMT((0.96±0.32)mm)、颈动脉Crouse积分(12.59±1.8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12.92±3.30)μmol/L、(0.75±0.07)mm、4.90±4.50)(P〈0.05);冠心病各亚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为多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IMT=0.96mm为诊断界点,IMT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8%(26/33)、70.1%(47/67)、87.0%(47/54)。结论 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与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血浆Hcy水平联合颈动脉IMT可预测老年女性是否发生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患者498例。根据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冠心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共406例;对照组: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患者共92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BNP等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单支病变组177例,双支病变组129例,多支病变组100例。又按年龄不同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个亚组:A组254例,年龄60~69岁;B组112例,年龄70—79岁;C组40例,年龄≥80岁。分别比较不同年龄与BNP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BNP(387.5±132.3)ng,/L较对照组(58.6±22.1)ng/L明显升高(t=23.83,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BNP明显升高,单支病变组为(202.2±116.6)ng/L,双支病变组为(487.5±152.3)ng/L,多支病变组为(768.7±26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42,P〈0.01)。随着年龄的增大,BNP亦逐渐升高,A组为(182.6±93.1)ng/L,B组为(352.2±121.2)ng/L,C组为(491.2±158.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7.33,P〈0.01)。各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反映临床心肌缺血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改变。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50例(PCI 组),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对照组),检测对照组造影前后和 PCI 组介入前后血浆 MCP-1和MMP-1,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PCI 组患者介入后血浆 MCP-1为(19.87±5.31)ng/ L,介入术前为(15.71±5.23)n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5,P <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MCP-1为(13.78±5.58)ng/ L,术前为(12.42±5.39)ng/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2)PCI 组患者介入术后血浆 MMP-9为(22.69±5.97)mg/ L,术前为(19.52±5.72)m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1,P<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MMP-9为(17.53±5.51)mg/ L,造影术前为(16.69±5.42)mg/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结论 PCI 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 MCP-1及 MMP-1水平的升高,是否为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s,NSTE—ACS)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血清高敏C一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NSTE—ACS可能的炎症抑制机制。方法69例初诊为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35例(术前6~12h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和术中组(介入术开始时应用盐酸替罗非班)34例,术前及术后24h检测hsCRP水平及术后心肌灌注分级。结果术前早期组hs—CRP水平(9.21±1.12)mg/L与术中组(9.16士1.1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组hs—CRP水平(4.29±2.23)mg/L较术中组(5.47±2.60)mg/L降低(P〈0.05);术后早期组心肌灌注获得TMPG2~3级比率77.1%明显高于术中组58.8%(P〈0.05)。结论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抑制炎性反应,延缓NSTE—ACS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心室重建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效果。方法左心室室壁瘤患者10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80例,大隐静脉-前降支或其他血管吻合21例,2例未搭桥,然后用2-0聚丙烯线围绕前间壁及心尖部室壁瘤基底部全层荷包缝合室壁瘤及室壁瘤的游离壁以消除死腔。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0例,脑卒中2例,开胸止血2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死亡3例;手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6.59±9.76)mm,术后减少到(50.00±5.30)mm(P〈0.05);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由术前(165.20±59.48)mL减少到(85.60±23.70)mL(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35.70±0.05)%增加到(50.00±0.04)%(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左心室重建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网膜素-1(Omentin-1)水平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治疗对Omenti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单纯T2DM患者42例和CHD合并T2DM患者47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及CHD合并T2DM组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浆Omentin-1水平,并分析血浆Omentin-1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内皮素(E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氧化氮(NO)等的关系。结果与NC组(24.79±6.18ng/m1)比较,CHD合并T2DM组治疗前(14.75±4.02ng/m1)和单纯T2DM组(19.32±5.17ng/m1)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CHD合并T2DM组治疗前血浆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14.75±4.02V8.18.30±5.17ng/ml,P〈0.01)。CHD合并T2DM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与FINS、BMI、HOMA—IR、IL-6、ET呈明显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P〈0.01或P〈0.05)。HOMA-IR、IL-6和NO是影响CHD合并T2DM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CHD合并T2DM患者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TC、LDL-C、IL-6和ET均显著降低,而HDL—C和NO则显著增高(P〈0.05),同时血浆Omentin-1水平也明显升高(18.35±3.97vs.14.75±4.02ng/ml,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有效调节CHD合并T2DM患者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的同时,升高血浆Omentin-1水平。  相似文献   

20.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用以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547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冠心病(CHD)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评分表示。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PP及PPI。结果冠脉病变程度随增龄而逐渐加重,冠脉狭窄积分3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为89.1±38.6vs57.1±32.2vs26.0±22.1vs3.7±2.7(H=239.963,P〈0.01);PP和PPI冠脉病变组〉冠脉正常组;3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PP为(53±11)mmHg vs(48±11)mmHg,PPI为0.413±0.06vs0.375±0.06(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P、PPI均与CHD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7,0.632;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坎值为1.012,95%可信区间为(1.261,1.447)。结论脉压及脉压指数是较为简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