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人心肌缺血发作时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 对5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与4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SDNN、SDANN、RMSSD、PNN50、HF显著低于对照组(t=3.125~4.510,P<0.01),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8,P<0.01).心肌缺血发作时HF显著低于ST段压低后1h(t=3.375,P<0.01),而LF、LF/HF显著增高(t=3.210、3.925,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迷走神经张力减弱,而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老年冠心病短暂性心肌缺血与HR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70例2型糖尿病患者(A组)与50例正常人(B组)对照,对比两组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A组中的HRV时域指标均比B组降低,A、B两组HRV时域指标SDNN(110.6±31.8)VS(146.4±30.6)ms,P〈0.05;SDANN(92.2±27.6)VS(130.9±29.6)ms,P〈0.05;rMSSD(26.8±12.7)VS(35.5±14.6)ms,P〈0.05;PNN50(2.17±1.4)vs(3.2±1.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常有自主神经损伤,迷走神经张力降低,HRV降低。HRV是判定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损伤的一项客观指标,同时也对治疗和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Irosartan)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其对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安慰剂2周后,服厄贝沙坦150~300mg/d,共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血压; 使时域指标SDNN[(118.4±28.3)msvs(128.6±33.6)ms,P〈0.05]、SDANN[(100.2±26.5)msvs(116.3±23.8)ms,P〈0.05)]和SDNNI[(42.3±15.7)msvs(51.2±16.7)ms,P〈0.05)]升高; RMSSD和PNN50轻度升高; 频域指标VLF[(1832.5±836.5)Hzvs(1522.6±731.4)Hz,P〈0.05)]和LF[(455.3±256.8)Hzvs(402.5±112.4)Hz,P〈0.05)]下降,HF[(112.5±86.4)Hzvs(198.6±97.8)Hz,P〈0.05)]增加。结论: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的同时,对心率变异性产生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降低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方法 以动态心电图中的SDNN、SDNNI、SDANN、rMSSD、pNN50、LF、HF、LF/HF等指标对28例2型糖尿病患者GHBA1c降低前后24h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并与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 糖尿病患者HRV在GHBA1c降低前明显低于GHBA1c降低后(P〈0.01或P〈0.05),但GHBA1c降低后其HRV仍较正常人低。结论 糖尿病患者GHBA1c降低后HRV增加,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5.
王琦君  吴天凤  袁放  江缨  黄虹  郑和昕  阮园  王绍冠 《浙江医学》2015,37(17):1453-1455,145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下降的关系。方法 按性别分层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脉动脉造影提示单支或多支血管狭窄≥75%)(A组)、2型糖尿病合并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50%狭窄)(B组)和2型糖尿病无或合并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TA提示冠状动脉无或轻度狭窄,运动平板阴性,C组)患者共90例,每组30例。回顾3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扫描前6个月内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分析3组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及频域指标(VLF、LF、HF及LF/HF)。结果A组、B组和C组的SDNN值、SDANN值分别为(105.57±28.20)、(126.24±26.11)、(144.91±25.52)ms,(89.77±25.81)、(102.09±30.32)、(126.13±27.48)ms,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趋势字2检验显示SDNN和SDANN值下降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线性相关(P<0.01)。此外,rMSSD和pNN50在B组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HF在A组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HRV指标的SDNN、SDANN值越小,在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rMSSD、pNN50同时降低,反映HRV时域指标将来可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临床特点以及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h动态心电图(DCG)的SDNN,SDANN,rMSSD及pNN50等时域指标,对102例冠心痛组和57例健康组的24h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h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低于健康组,冠心病组SDNN,SDANN指标与健康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痛患者HRV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性生活能否引起新的心肌缺血、损伤。方法 首发心肌梗死男性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佩戴动态心电图进行性事试验及体力试验。检测两种试验心率变异性(HRV),定量分析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I)、相邻窦性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LF)及高频(HF)指标。结果 检测HRV中SDNN、SDANNI、RMSSD、LF、HF,性事试验分别平均为95.3ms、76.5ms、18.3ms、738.5ms2、520.7 ms2;体力试验分别平均为114.5ms、87.4ms、25.4ms、583.7ms2、548.5ms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肌梗死后进行性生活可诱发新的心肌缺血、损伤。HRV可定量分析迷走神经张力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助于对心肌梗死后性生活安全性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8月于瑞安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34例(患者组)及3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两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HRV及hs-CRP,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组hs-CRP与HAMD17、HRV的相关性及HAMD17与HR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6.58±3.06)mg/L比(3.81±2.64)mg/L,t=3.753,P=0.000];HRV频谱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HF)[(50.74±20.43)ms、(15.18±9.59)%、(53.09±49.75)ms^2]均低于对照组[(70.91±20.29)ms、(21.31±11.36)%、(89.28±70.67)ms^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3、2.211、2.505,P=0.000、0.031、0.015);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492.29±234.85)ms^2、(491.21±257.05)ms^2、(7.56±3.87)]均高于对照组[(229.53±187.99)ms^2、(298.69±289.09)ms^2、(3.32±2.36)],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025、2.986、5.292,P=0.000、0.004、0.000);2患者组HAMD17总分与SDNN呈负相关(r=-0.556,P=0.001),与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D)、相邻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PNN50、VLF、LF呈正相关(r=0.300-0.507,P=0.001),与LF/HF无明显相关性(P=0.763);HAMD17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与LF呈正相关(r=0.430,P=0.011),与HF呈负相关(r=0.376,P=0.029),其余因子分与HRV各频谱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HAMD17总分与hs-CRP呈正相关(r=0.438,P=0.009),HAMD17因子分与hs-CRP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3患者hs-CRP水平与SDNN呈负相关(r=0.593,P=0.001),与RMS-D、SDSD、PNN50、VLF、LF均呈正相关(r=0.442-0.519,P〈0.05或P〈0.01),与HF、LF/HF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减低明显,本研究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双源冠脉CT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50例经双源冠脉CT、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无明显冠脉血管病变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即85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包括SDNN、RMSSD、pNN50、SDNN index和SDANN。结果 对照组的SDNN为(128.32±42.27)ms,RMSSD为(49.29±19.75)ms,pNN50为(14.86±16.67)%,SDNN index为(49.07±33.69)ms,SDANN为(102.61±35.02)ms,冠心病组的SDNN为(98.84±25.76)ms,RMSSD为(43.07±21.81)ms,pNN50为(5.42±5.62)%,SDNN index为(31.42±10.99)ms,SDANN为(89.37±24.06)ms。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SDNN index和SDA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其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来进行心率变异分析,是一项进行心脏自主神经张力检测的无创技术,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450例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进行分析,观察其正常值范围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50例来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儿童分以下5组:婴儿组(2个月~1岁)、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6岁)、学龄组(~11岁)和青春期组(~16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HRV时域(SDNN、SDANN、PNN50、rMSSD)及频域(TF、VLF、LF、HF、LF/HF)结果。结果:①各年龄组HRV时域分析,SDNN、SDANN、rMSSD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随年龄增长,HRV有增大趋势。②HRV频域分析,TF、VLF、LF、HF间差异有显著性(P〈O.01),数值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结论:不同年龄段HRV时域及频域结果不同,HRV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可对,瞄床研究异常HRV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与猝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AMI后心源性猝死( SCD )死亡患者100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对其超声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电图QRS宽度、QT间期、校正QT间期( QTc)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被列入猝死高危范围心脏病患者50例和低危患者50例,并对SDNN、SDANN、rMSSD、PNN50、LF、HF、TF、LF/HF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CD组QRS、QT、QTc值高于对照组,而SCD组LVEF值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LF、HF、TF、LF/HF均低于低危组,所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0.0001)。结论:AMI急性期HRV明显下降,提示早期检测AMI后的HRV指标可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评估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经支架安置术的患者67例,应用24h动态心电图于支架术前、术后7d、6个月分别检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术后7d SDNN、SDANN、PNN50、TI、LF及LF/HF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术后6个月患者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PNN50、TI、LF及LF/HF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rMSSD、HF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心率变异性无明显改善;6个月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有明显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恢复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66例原发性高血压心率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往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33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对99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行24小时跟踪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变异指标包括SDNN、RMSSD、SDSD、pNN50、SDNNindex和SDANN,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之间比较上述心率变异指标。结果SDNN在对照组为(122.56±31.58)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102.21±31.67)ms;RMSSD在对照组为(44.09±34.79)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39.58±17.42)ms;SDSD在对照组为(41.09±27.05)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33.53±16.80)ms;pNN50在对照组为(9.63±12.78)%,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4.88±3.95)%;SDNNindex在对照组为(42.15±23.01)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31.67±11.22)ms。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SDNNinde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无创技术,用其来分析心率变异可用于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有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及其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降低明显,本研究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探讨心率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经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r)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对象,另选经OGTr检查糖代谢正常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上述117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包括SDNN,RMSSD,pNN50,SDNNindex和SDANN。结果对照组的SDNN为(121.61±34.49)ms,RMSSD为(54.07±31.91)ms,pNN50为(10.13±10.00)%,SDNNindex为(41.92±20.47)ms,2型糖尿病组SDNN为(103.93±29.98)ms,RMSSD为(44.22±19.62)ms,pNN50为(5.854±5.69)%,SDNNindex为(32.04±11.2)ms,2组之间的上述心率变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在对照组为(72.90±56.81)ms,在2型糖尿病组为(64.10±45.11)m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肌缺血总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06例心率变异性降低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按心肌缺血总负荷中位数分为两组:轻度缺血组(53例)和重度缺血组(53例),比较两组之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心率变异性指标,即一定时间内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百分比(PNN50),24h内每5min节段平均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ANN),24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和心率变异性三角指数(HRVTI)。结果重度缺血组诊断冠心病及心肌肥厚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度缺血组;代表总功率SDNN和HRVTI及心率变异性高频成分的PNN50重度缺血组较轻度缺血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而代表超低频成分的SDAN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变异性下降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程度呈正相关,尤其高频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探讨心血管神经症的自主神经功能。方法:对心血管神经症组(40例)与正常组(40例)心率变异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血管神经症组的时域指标:N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三角形指数(圣乔治指数)均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心血管神经症组频域指标;高频功率(HF)略升高,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LF/HF比值减小(P〈0.05)。结论:心血管神经症绝大多数为心率变异性减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HRV对心脏植物神经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