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疫情到目前为止还在持续。现有流行病学显示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普遍易感,有基础疾病或60岁以上患者是COVID-19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对于罕见病,尤其是对呼吸道感染易感而且一旦患病极易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神经肌肉病患儿,如何加强防护和进行居家康复,目前需要更多的关注。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以婴幼儿最常见的神经肌肉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为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疾病诊治方案和SMA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结合儿童COVID-19的临床特点,制定了以SMA为代表的神经肌肉病患儿COVID-19的防控建议以及疫情期间康复训练和用药指导的专家建议,以指导合并COVID-19的神经肌肉病患儿的诊治及其居家管理、康复。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逐渐遍布全球。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发病人数日益增多。儿童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COVID-19伴有胃肠道症状患者易有低血糖风险,而感染使血糖升高难于控制,严重者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本文针对合并COVID-19的糖尿病患儿住院期间的诊治提出建议。在积极治疗COVID-19的同时,若合并DKA要注意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2年内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PICU)住院患儿疾病谱的变化。 方法 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PICU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COVID-19疫情前组)和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COVID-19疫情后组)所有住院患儿的疾病诊断相关信息,对2组患儿的疾病谱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OVID-19疫情前组纳入2 368例患儿,COVID-19疫情后组纳入1 653例患儿。COVID-19疫情后组住院人数较COVID-19疫情前组减少了30.19%。COVID-19疫情前后2组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疫情前组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脓毒症、危重症、循环系统疾病、神经外科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内分泌系统疾病、肿瘤。COVID-19疫情后组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脓毒症、循环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外科重症、急腹症、创伤外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COVID-19疫情后组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神经外科重症占比低于COVID-19疫情前组(P<0.05),而意外伤害、急腹症、内分泌系统疾病、创伤外科疾病、脓毒症占比高于COVID-19疫情前组(P<0.05)。 结论 COVID-19疫情后PICU住院患儿数量明显减少,疫情前后2年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OVID-19疫情期间采取的相关防控措施可减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危重症等的发生,但需加强疫情期间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慢性病管理。  相似文献   

4.
自2019年12月以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已成为目前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新生儿作为免疫功能不成熟的特殊人群,已有COVID-19病例报道。鉴于疑似/确诊COVID-19新生儿应转运到定点医院隔离救治,为建立健全相应急救转运机制,特编写COVID-19新生儿急救转运预案。该预案提出了新生儿COVID-19的转运指征、组织管理、防护策略、工作流程、消毒处置方法等,旨在为疑似或确诊新生儿COVID-19的院间转运提供相关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流行及各地诊治经验的积累,目前已明确,儿童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同样易感。儿童血液肿瘤患儿是一类特殊人群,由于血液肿瘤疾病本身的因素和治疗特点,患儿机体处于特殊免疫状态。现根据血液肿瘤患儿的特点,制订COVID-19流行期间儿童血液肿瘤病房管理指导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儿童常见危急重症,治疗延误或治疗不当会影响糖尿病患儿的预后。国内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发布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处理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儿科救治水平,美国糖尿病学会2006年发布了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方案,与国内方案比较更为细化,在胰岛素治疗开始时间、纠正酸中毒指征及补钾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且更强调脑水肿的发现与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自2019年12月湖北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以来,该病毒现已逐步扩散至全国各地及境外多个国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致病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人群普遍易感,包括儿童和孕产妇。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因肿瘤本身及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影响,免疫力较正常儿童低,可能更容易发生感染并进展为重症病例,而保障恶性实体肿瘤综合治疗计划实施的延续性和规范性是提高疗效、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之一。疫情期间,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保障肿瘤诊疗工作有序进行,是摆在每一个病患和医务人员面前的难题。本文结合COVID-19的传播特点以及有关部门防控COVID-19的要求,针对儿童实体肿瘤诊疗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提出疫情期间应考虑实施的措施和策略,建议制定科学的实体肿瘤门诊和病房管理制度,保障急诊手术,合理安排限期手术,适当延期择期手术,保障化疗规律进行,在保护患儿免受SARS-CoV-2感染的同时,确保儿童实体肿瘤综合诊疗工作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该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报道不断增加。其中,脑炎被认为是COVID-19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但国内报道缺乏。合并急性脑炎患儿症状重,如未能早期识别、及时治疗,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期间,有必要对COVID-19儿童神经系统重症表现予以关注。因此该综述通过文献检索及详细病案分析,探讨COVID-19合并急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医生应对可能出现的COVID-19合并急性脑炎病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扩大会议于2 0 0 2年 5月 19日~ 2 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的专家 19人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编辑参加了会议 ,中青年专家占到会者 5 0 %左右。本次会议邀请了亚太地区儿科内分泌学会执行主席、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儿科卢忠启教授参加。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王慕逖教授代表上届学组汇报了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 :1998年和 2 0 0 0年学组分别在珠海和昆明组织召开了两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征集论文4 30余篇 ;重点讨论了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断及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临床的…  相似文献   

10.
2023年1月8日起, 我国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范畴, 并按照乙类管理。鉴于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为我国主要流行病毒株, 为与时俱进地指导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救治工作, 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和儿科相关病毒感染诊疗策略, 特制订《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 对相关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相应更新, 新增了COVID-19相关脑病、暴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救治要点, 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规范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的诊断和管理,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该共识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现主要就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临床表现及诊断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便临床工作者精准识别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的食物过敏,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辅助诊断,以免因误诊而过度避食、因漏诊而延误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2.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 is a common rheumatic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an important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blindness in children.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agents targeting certain cytokine and small molecule targeted drug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JIA. In order to further unify the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agents, so as to apply biological agents and small molecule targeted drugs in a 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n standardized manner,academic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Rheumatology,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t al. drafted expert consensus on biological agents and small molecule targeted drugs for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2022 version). © 2022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开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在中国暴发流行并波及世界多个国家。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生儿SARS-CoV-2感染,2020年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和发布了关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SARS-CoV-2感染应对策略和应急准备方案。随着对SARS-CoV-2认识的深入,尤其是新生儿SARS-CoV-2感染病例的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儿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儿科学筹备学组根据现有的证据更新了相关内容,以便更好的指导NICU应对SARS-CoV-2感染。  相似文献   

14.
小肠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治难点之一,检查技术有限,严重制约了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水平。随着小肠镜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推广与小肠镜设备和附件的优化,小肠镜技术为儿科消化道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临床操作规范化和镜下治疗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规范儿童小肠镜诊疗技术及提高小肠疾病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牵头,组织专家充分讨论,并参考儿童小肠镜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制定了儿童小肠镜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在儿童期,BPD患儿更容易出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喘息、心血管疾病、体格发育迟缓和神经发育迟缓等问题,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进一步规范BPD患儿在婴儿期、儿童期以及青春期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联合,参考欧洲呼吸学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胸科学会发布的BPD患儿在新生儿期后的管理建议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儿童期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BPD的定义、病理生理学、近远期预后、儿童期BPD的识别、鉴别诊断、常见感染、治疗、监测评估及多学科随访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构成比,推动其诊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法 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设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调查表,组织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29所医院前瞻性入组慢性咳嗽病例并完成3个月随访;对汇总的各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全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等.结果 实际入组病例数共4582例,合格病例4529例,合格率98.80%.列病因构成比前3位的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1900例(41.9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19例(24.71%)、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984例(21.73%).胃食管反流28例(占0.62%);其他病因者498例(11.00%),其中多病因者占387例(8.54%),首位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占50.13%),其次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26.10%).总诊断修正率18.83%.不同病因在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年龄间的分布是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病因致慢性咳嗽的好发时相各有特点.结论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构成比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和其他各种病因,要注意多病因和病因未明的病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是不同的.要重视观察、等待和随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肌张力障碍是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大,规范的诊治和管理可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国内对儿童肌张力障碍的认识却存在很大不足、且缺乏相应临床管理规范。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儿童肌张力障碍诊治与综合康复管理水平,促进其临床实践标准化,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并提出《儿童肌张力障碍临床康复实践中国专家共识》,以期为国内儿童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实践提供基本的工作思路和标准参照。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2019年12月开始在中国暴发流行,目前疫情仍在持续。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发病人数逐渐增多。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除以典型的呼吸系统表现为主要症状外,还可表现出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该文通过文献复习,探讨SARS-CoV-2对儿童心血管系统可能产生的损害及相关机制,希望对SARS-CoV-2感染患儿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及时治疗及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儿科临床医师对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TGHD)的认识以及国外相关诊疗指南的发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制定了《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该共识就过渡期患者继续治疗的重要性,何时及如何评估TGHD,rhGH治疗剂量、监测及安全性等方面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参考。该文对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并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底开始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在几个月内迅速蔓延全球,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疫情。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自疫情暴发以来,已有近1300万儿童确诊为COVID-19。总的来说,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的症状比成人轻,病死率也较低。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中COVID-19的症状、传染性和传播模式对及时识别可疑患者和采取完善的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总会有一部分儿童尚不能接种疫苗,提高对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认识就显得更重要。该文总结了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临床表现的当前认识,分析其流行病学意义,为临床诊治、管理,以及幼儿园和学校等儿童聚集机构制订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46-8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