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药大花罗布麻叶醇提物对老年痴呆性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Na^+-K^+-ATP和AchE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15mg/kg)、罗布麻叶低剂量组(10mg/kg)、罗布麻叶中剂量组(20mg/kg)、罗布麻叶高剂量组(30mg/ks)。正常饲养7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以60mg/kg AlCl3,溶液背部皮下进行注射,造成慢性铝中毒老年性痴呆模型。给药2个月后进行学习记忆检测,脑组织Na^+-K^+-ATP和Ache酶活性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而AchE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罗布麻叶不同剂量醇提物组均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降低AchE酶活性(P〈0.01),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罗布麻叶醇提物可有效改善AlCl3,导致老年痴呆性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可影响脑组织Na^+-K^+-ATP和AchE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明志胶囊对老年痴呆型大鼠脑组织学习记忆及脑组织ACHE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lCl3溶液连续50天(隔日1次)背部皮下注射,造成大鼠慢性铝中毒老年性痴呆模型,并给予明志胶囊灌胃治疗,Y型电迷路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水平;生化检测脑内AchE、Na^+-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明志胶囊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学习记忆水平,显著降低脑内AchE水平,提高脑内Na^+-K^+-ATP酶活性。结论:明志胶囊增强衰老大鼠学习记忆活动与改变脑内AchE、Na^+-K^+-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药大花罗布麻叶醇提物对老年痴呆性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Na+-K+-ATP和AchE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15mg/kg)、罗布麻叶低剂量组(10mg/kg)、罗布麻叶中剂量组(20mg/kg)、罗布麻叶高剂量组(30mg/kg).正常饲养7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以60mg/kgAlCl3,溶液背部皮下进行注射,造成慢性铝中毒老年性痴呆模型.给药2个月后进行学习记忆检测,脑组织Na+-K+-ATP和AchE酶活性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而AchE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罗布麻叶不同剂量醇提物组均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降低AchE酶活性(P<0.01),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罗布麻叶醇提物可有效改善AlCl3,导致老年痴呆性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可影响脑组织Na+-K+-ATP和AchE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固本健脑法对老年健忘模型动物大脑皮层Na^+-K^+-ATP酶、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NaNO2,制造老年健忘大鼠模型,分别灌胃固本健脑方、补脾健脑方、补肾健脑方水煎液,并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生理盐水,连续20d。灌胃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动物大脑皮层组织Na^+-K^+-ATP酶活性、血清SOD活性、血清MDA含量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动物大脑皮层Na^+-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补脾组和固本组;模型组动物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补脾组和补肾组;模型组动物血清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各给药组。结论:固本法改善老年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大脑皮层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清SOD活性,减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古方地黄饮子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以及对大脑海马、丘脑及皮层等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Na^ K^ -ATP、Ca^2 -ATP酶的活性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亚衰老模型,大脑双侧Meynert基底核微注鹅膏蕈氮酸(Ibotenicacid,IBO),建立拟AD模型,采用避暗法观察该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酶学测定大鼠大脑海马、丘脑及皮层中AchE、Na^ K^ -ATP、Ca^2 -ATP酶的活性。结果:地黄饮子能缩短模型大鼠避暗学习、记忆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降低大鼠脑组织中AchE的含量,提高ATP酶的含量。结论:地黄饮子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代谢,防止AT—Pase活性降低.并可维持乙酰胆碱(Ach)的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竹清脑颗粒对痰热腑实型脑出血大鼠模型血清中IL-6、Na^+-K^+-ATP酶的活性及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I-肝素混合液配合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痰热腑实证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二陈汤提取液组、鲜竹沥口服液组、痰热腑实证模型组,分别采用放免法及光化学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6、脑组织匀浆中Na^+-K^+-ATP酶的活性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清中IL-6水平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中Na^+-K^+-ATP酶明显降低(P〈0.01);(2)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剂量组疗效均明显优于二陈汤组、鲜竹沥组及黄竹清脑颗粒小剂量组。结论:黄竹清脑颗粒可显著提高脑组织中Na^+-K^+-ATP酶的活性,降低血清中IL-6的含量,具有减轻细胞内水肿、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并对痰热腑实型脑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糖末宁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a^ -K^ -ATP酶活性影响。方法:采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末宁组、西药对照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糖末宁组灌胃糖末宁,西药对照组灌胃甲钴胺片,连续6周,观察糖末宁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a^ -K^ -ATP酶活性、血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a^ -K^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糖末宁能明显提高Na^ -K^ -ATP酶活性。结论:糖末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改善坐骨神经Na^ -K^ -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线粒体Ca^2+直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改的Longa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针刺水沟、犬椎、三阴交,捻转刺激30s后,接电针仪,持续20min。结果:模型组Na^+-K^+-ATP酶活性较正常组显著下降,Ca^2+值则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电针组Na^+-K^+-ATP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升高,Ca^2+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区域线粒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提高线粒体神经元细胞的能量代谢能力,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芪生脉有效部位对心肌缺血大鼠ATPase和Ca2+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黄芪生脉有效部位(HQSM)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将84只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HQSM组(210mg/kg、150mg/kg、105mg/kg)、阳性对照组(黄芪生脉饮、地奥心血康)。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尾静脉两次给予垂体后叶素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依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ATPase活性、血清中Ca^2+含量。结果:HQSM能不同程度地使大鼠心肌Na^+-K^+ATPase、Mg^+-ATPase、Ca^2+-ATPase活性升高(P〈0.05),HQSM150mg/kg能使大鼠心肌Na^+-K^+-ATPase活性升高(P〈0.05);各组大鼠血清Can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HQSM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增强心肌细胞ATP酶活性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内钙,而不是通过影响血清内钙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杨宁大鼠长期给药对肝脏NO含量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黄杨宁小(0.375mg/kg)、大(1.5mg/kg)剂量组,灌胃给药8周,采用酶标仪检测组织中NO和Na+-K+-ATP酶(Na+-K+-ATPase)含量。结果黄杨宁各剂量组肝组织NO含量和Na+-K+-ATPas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黄杨宁对肝脏毒性可能与NO和Na+-K+-ATPase有关。  相似文献   

11.
莨菪亭祛暑功效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莨菪亭(Scopoletin)祛暑功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人工湿热环境热应激法复制家兔中暑动物模型,观察莨菪亭对热应激家兔平均发热曲线、到达42℃的时间均数及体温平均上升速度,研究其祛暑功效;应用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家兔热应激1h后,心、脑、肾等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以及肺组织和血清中PLA2的活性,研究其祛暑机制。结果莨菪亭能显著延迟家兔在人工湿热环境中肛温到达42℃的时间(P〈0.01—0.001);且明显降低单位时间肛温上升速度(P〈0.001);于热应激前给予莨菪亭能有效地抑制心、脑、肾组织中的Na^+-K^+-ATPase活性,以及明显抑制血清、肺组织中的PLA2活性,这些作用与用药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莨菪亭通过抑制心、脑、肾组织中的Na^+-K^+-ATPase活性和血清、肺组织中的PLA2活性来发挥祛暑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粉针)对SD大鼠急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HQZ)、血塞通粉针组(XSTZ)、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粉针组(LHZ)、模型组(MXZ),假手术组(JSSZ)共5组,然后对前4组大鼠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持续脑缺血模型,然后观察其术后6h、24h、72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各组的脑梗死的体积,用分光光度法检测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的活性。结果①3个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②各组动物从6h至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降低(假手术组除外),72h时黄芪注射液组、血塞通注射液组、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粉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假手术组、治疗组Na+,K+-ATPase,Mg2+-ATPase活性均较模型组高(P0.05);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组Na+,K+-ATPase较黄芪注射液组、血塞通注射液组含量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黄芪针联合血塞通针)能比单用益气法(黄芪注射液)或单用活血法(血塞通注射液)更有效地降低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区脑组织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RI)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Na^+-K^+-ATP酶(Na^+-K^+-ATPase)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45min后再通法,制备CRI大鼠模型,用复方桂枝茯苓丸、血塞通治疗,给药2周,检测血清与脑匀浆NOS活性、脑匀浆Na^+-K^+-ATPase活性变化。结果:复方桂枝茯苓丸能降低CRI大鼠血清与脑匀浆NOS活性,升高大鼠脑匀浆Na^+-K^+-ATPase活性。结论:复方桂枝茯苓丸对CRI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与右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大鼠脑、脊髓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探讨滋阴补肾法与温阳补肾法治疗EAE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髓鞘碱性蛋白与完全福氏佐剂,按体积比1:1制成抗原并于Lewis大鼠双后足垫下注射,建立EAE模型。120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每组24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mL/(只·d);激素组免疫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mL/(只·d),发病后改为醋酸泼尼松混悬液灌胃,5mg/(kg·d);左归丸组免疫后给予左归丸混悬液,2g/(kg·d);右归丸组免疫后给予右归丸混悬液,3g/(kg·d)。直至处死。分别于急性期(免疫后15d)和缓解期(免疫后27d)随机选取各组大鼠,取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CD4^+、CD8^+、CD3^+、CD1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后第15日及第27日,模型组脑和脊髓组织中CD4^+免疫组化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CD8^+表达降低(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1);同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CD4^+免疫组化表达均降低(P〈0.01),且在造模后第27日,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脊髓组织CD4^+表达较激素组显著降低(P〈0.01);造模后第15日,右归丸组和激素组CD8^+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造模后第27日,左归丸组和激素组CD8^+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不同时点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15日及第27日,模型组中枢神经系统CD19^+免疫组化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急性期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脊髓组织CD19^+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缓解期则见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CD19^+表达减少(P〈0.01)。结论EAE大鼠CD4^+/CO8^+比值升高,这在EAE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滋阴补肾法和温阳补肾法可下调CD4^+表达,下调CD4^+/CD8^+比值来治疗EA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一号方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乙酰胆碱酶与Na^+-K^+-ATP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只。各组实验动物分别在术后7d、14d和21d处死,股直肌肌腹组织块取材,常规HE染色,分别观察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结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骨骼肌匀浆液Na^+-K^+-ATP酶改变。结果:1.HE染色:按优劣排列依次为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模型组。2.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随着试验观察时间的推移,熏洗一号方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逐渐增强,最后接近正常水平,染色均匀,运动终板结构规则,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花纹状结构,与空白组相比(P〉0.05);模型组和丹参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弱,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3.骨骼肌匀浆液Na^+-K^+-ATP结果:术后7d各组Na^+-K^+-ATP酶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熏洗一号方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P〈0.05)。术后21d,熏洗一号方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P〈0.01),且熏洗一号方组Na^+-K^+-ATP酶含量最高。结论:熏洗一号方能延缓神经肌肉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MEP)与效应器的变性,改善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营养供应、延缓骨骼肌的萎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枝黄花煎剂及其总黄酮、总皂苷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家兔输尿管法研究一枝黄花煎剂、总黄酮及总皂苷的利尿作用,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家兔尿中Na^+、K^+浓度,比较用药前后尿量与离子的变化。结果:一枝黄花煎剂和总皂可以显著提高家兔排尿量(P〈0.01),产生较强的利尿作用,作用维持时间在2h以上;一枝黄花总黄酮可以明显提高家兔排尿量(P〈0.05),产生明显利尿作用,作用时间在2h以内。一枝黄花煎剂、总黄酮、总皂苷均可使单位容积尿液中的尿Na^+、尿K^+排出量减少(P〈0.05),表现为排水大于排钠排钾。结论:一枝黄花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一枝黄花总黄酮和总皂苷是一枝黄花发挥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且两成分之间在利尿作用方面可能有协同作用。一枝黄花及其总黄酮、总皂苷均可作为保钾利尿药使用。  相似文献   

17.
补肾健脾消症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消症方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各30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化疗前后NK细胞活性、CD3^+、CD4^+、CD8^+、CD4^+/CD8^+比值,以及生存质量评分(Karnofky评分)情况。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癌术后患者NK细胞活性、CD3^+和CD4^+显著降低(P〈0.05),而CD8^+明显升高(P〈0.05),致CD4^+/CD8^+比值降低(P〈0.01);2、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单纯化疗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CD3^+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化疗组NK细胞活性、CD8^+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在CD3^+、CD4^+、CD4^+/CD8^+比较上差异更为明显(P〈0.01);3、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联合化疗组治疗后Karnofky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化疗组Karnofky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结论:补肾健脾消症方可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结扎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复方芪丹液)干预动物AMI后早期心室重构(VR)的影响,并研究其对动物心肌钙、镁离子和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中国小型猪28只,采取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下1/3部,造成AMI模型。手术成功存活动物随机分为复方芪丹液大、小剂量组及卡托普利(开搏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共5组,均予灌胃给药或自来水4周。4周后测定猪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的左室内压(LVP)、血压(BP)、-dp/dtmax值明显升高(P〈0.01),复方芪丹液小剂量组及开博通组LVP显著升高(P〈0.05),开博通组-dp/dtmax值显著升高(P〈0.05)。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Na^+-K+ATP酶、Ca^2+-Mg^2+AT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复方芪丹液小剂量组、开博通组与模型组相比Ca^2+-Mg^2+ATP酶仅有升高的趋势,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复方芪丹液小剂量组、开博通组SOD活力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复方芪丹液大剂量组的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可提高中国小型猪AMI后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细胞膜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起到干预AMI后VR和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治疗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细胞免疫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口服健脾益肾方,对照组予口服安慰剂。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1、IL-6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