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等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和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程鹏  于在诚  谢琳琳 《重庆医学》2018,(6):760-763,766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A组)38侧,胸腔镜肺叶切除(B组)42例,胸腔镜肺段切除(C组)40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B、C组在围术期指标较A组均降低(P<0.05),C组术后胸腔引流量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肺功能指标低于B组和C组(P<0.05),而C组肺功能指标又高于B组(P<0.05);B、C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12~18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情况.结论 在早期肺癌治疗中,胸腔镜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能减少术后胸腔渗出,更好地保护肺功能,且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62-64+68
目的 探讨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手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6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术中手指触摸肺部结节定位,观察组于术前在CT引导下行Hook-wire穿刺定位,两组均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若切除的肺组织未见结节,则改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统计两组患者胸腔镜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切除肺组织结节阴性及中转肺叶切除情况、出血、气胸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为(40.3±10.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0.8±10.2)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5.6±1.4)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6.2±2.5)m L(P0.05);住院时间为(5.8±1.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9±1.3)d(P0.05);住院费用为(3.0±1.0)万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4)万元(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除肺组织结节阴性及中转肺叶切除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7%)(P0.05);但两组患者的出血、气胸发生率(3.3%、6.7%vs. 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手术中术前在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的应用效果较术中手指触摸肺部结节定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术前CT指标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更精确地选择适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54例,回顾其术前CT资料并对CT指标进行分级,分析相关指标级别与是否实施中转开胸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54例肺叶切除病例,其中38例施行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施行了中转手术。全胸腔镜手术组与中转开胸手术组患者的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47),中转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2组患者的性别及术后病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4、0.987)。2组患者术前CT指标中,病灶位置、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大小、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情况及胸膜增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0.001、0.002、0.029),中转组术前CT显示病灶位于肺野中内带者较多,肺门、纵隔淋巴结较大,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出现率较高,胸膜增厚程度较重;而两组病灶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817)。结论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如果年龄较大,病灶靠近肺门,肺门及... 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钢丝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SPN患者86例,CT引导下留置带钩钢丝,沿钢丝定位处行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单孔组),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方式.用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74例SPN患者做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单孔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除胸引管时间与小切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引导钢丝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SPN,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6-23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硬化剂定位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68例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35个病灶);在CT引导下,对照组对肺小结节予以Hookwire单独定位,试验组对小结节进行硬化剂定位,定位后根据情况予以切除或者行肺段、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的定位成功率及定位时间。结果 CT扫描结果显示,70个肺小结节病灶中左肺31个(44.29%),右肺39个(55.71%)。56例患者由结节切除后送冰冻病理证实为恶性且进行肺叶切除以及纵隔内淋巴结清扫术,14例患者由于存在结节或胸壁粘连严重,转至开胸手术。各病灶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浸润性腺癌占34.29%,微浸润腺癌占10.00%,原位腺癌占17.14%,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占15.71%,慢性炎性病变10.00%,肺内淋巴结7.14%,肉芽肿5.71%。试验组定位成功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试验组定位时间(19.97±3.21)min,低于对照组的(34.37±4.53)min(P0.05)。结论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予以CT引导硬化剂定位能够显著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5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45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48例,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C组(42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比较3组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检查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B组的出血量少于A组(P<0.05)。3组手术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A、B、C组,A、B两组手术时间短于C组(P<0.05),A、B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后住院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B、A、C组,A、B两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且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A、B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C组(P<0.05),A、B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淋巴结清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3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和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122例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n=56)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66)。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作为肺功能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胸液总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FVC、FEV1,结果表明肺段切除组较肺叶切除组肺功能损失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内均安全有效,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鹏  林巍  林刚  陈晶  战跃福  陈建强 《重庆医学》2018,(20):2682-2684,268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小结节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分组,实验组(A组)为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定位,实验对照组(B组)为术前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空白对照组(C组)为术前未定位直接行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术,统计各组的术前定位时间、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定位费用、术中探查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平均住院时间,通过对比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前定位时间:A组(17.55±1.94) min,B组(18.66±2.73) min;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A组10.34%,B组37.50%;术前定位费用:A组(1 227.07±97.05)元,B组(3 605.00±245.88)元;术中探查时间:A组(6.14±1.62)min,B组(5.88±1.79)min,C组(14.34±2.45)min;手术时间:A组(124.55±15.36)min,B组(129.81±22.00) min,C组(142.43±20.21)min;中转开胸率:A组3.45%,B组9.38%,C组45.71%;平均住院时间:A组(9.72±2.36)d,B组(10.31±1.60)d,C组(11.63±2.70)d.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定位费用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探查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平均住院时间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定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肺小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灵活的定位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肺解剖定位法用于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磨玻璃样病变(GGO)结节的患者60例(肺结节共78枚),均行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其中30例患者采用CT引导Hook-wire肺结节定位法(术前CT引导下穿刺针定位,术中找到穿刺针位置,行肺局部切除),设为A组;另30例患者采用术中肺解剖定位法(通过术前肺CT薄层扫描确定肺结节与最近标志线关系,在术中萎陷肺表面找到肺结节的垂直投影点,予缝线标记,行肺局部切除),设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肺结节定位正确率、手术切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A、B两组患者肺结节定位正确率(86.7%比90.0%)、手术切除时间[(9.8±3.3)min比(10.5±2.8)min]、住院时间[(5.5±1.0)d比(5.6±1.1)d]及住院费用[(4.9±0.4)万元比(4.9±0.3)万元]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术中肺解剖定位法用于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具有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无有创定位带来的并发症等优点,且手术时间不延长,术前定位工作量明显减少,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0.1±20.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50.0±11.2)mL,平均胸管引流时间(4.2±0.5)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2±1.0)d。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包裹性液气胸15例,轻度肺漏气5例,操作切口脂肪液化5例,声音嘶哑2例。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病灶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57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27例于完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为肺段切除组,30例于完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肺叶切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指标,记录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也无患者死亡;肺段切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引流量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平均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FVC%、FEVl%、M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肺段切除组患者的FVC%、FEVl%、MVV%分别由术前的(95.42±10.84)%、(95.41±9.64)%、(95.83±11.46)%降低到(85.76±8.27)%、(84.73±8.62)%、(83.07±8.68)%,肺叶切除组患者的FVC%、FEVl%、MVV%分别由术前(95.13±9.62)%、(94.87±8.29)%、(94.38±10.24)%降低到(78.29±6.27)%、(76.22±8.27)%、(77.54±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FVC%、FEVl%、MVV%明显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病灶近期疗效与肺叶切除术基本相同,但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术后对肺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下导丝定位在切除乳腺触诊阴性病变(NPBL)的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140例行乳腺检查的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病变定位方法分为导丝定位组70例和常规定位组70例,导丝定位组在术前进行超声导丝定位肿物,常规定位组采用术中超声定位或者体表标记法定位肿物,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用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导丝定位组术前超声下导丝定位肿物共76个,术后超声随访显示病灶均已切除,未发现病灶残留。两组NPBL患者手术切除用时比较,导丝定位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常规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37,P=0.000)。两组NPBL患者满意度比较,导丝定位组满意度明显大于常规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1,P=0.000)。结论 对于切除NPBL的治疗,术前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在准确地切除病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冉  石长林 《当代医学》2014,(27):83-84
目的:对肺部小结节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与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2组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5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19)。对照组在完全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完全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结果经过手术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术中使用钉仓数量、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部小结节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下进行肺段切除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肺叶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 OT组);3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 VATS组),对2组患者病例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T组,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OT组(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胡四毛  俞学锋  潘建辉 《安徽医学》2013,34(12):1792-1794
目的 探讨影响电视胸腔镜、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麻醉处理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3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对置入F35~39 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定位,胸腔镜手术期间行单肺通气,腹腔镜气腹期间改双肺通气.结果 30例手术及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维持平稳,手术平均时间(243±42) min,其中单肺通气平均时间(102±19)min.术中肺萎陷不佳或SpO2持续〈95%时,及时通过纤支镜调整导管位置,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合理选择麻醉用药,双腔管定位准确,术中采用适宜的呼吸管理模式、术者与麻醉医生密切配合,是胸、腹腔镜联合手术麻醉管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的诊断正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16G穿刺活检针对160例肺部病变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检查。随访6个月获得最终诊断。结果 160例患者中诊断率为89.4%(143/160);其中恶性病变42.5%(68/160),良性病变占46.9%(75/160)。恶性肿瘤确诊率97.1%(66/68),良性病变确诊率77.3%(58/75)。穿刺术后并发症为气胸3.75%(9/160)。咯血2.5%(4/160)。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具有定位准确、确诊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孤立性肺部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7月,对62例肺孤立性小结节(直径〈3cm)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行肺小结节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对恶性病变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一步手术,良性病变则结束手术。结果诊断恶性病变38例,其中32例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2例双侧肺癌和4例肺转移癌行胸腔镜病灶切除术;24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肺良性病变,仅行病灶切除术。良性病变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诊断准确,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56层螺旋CT检查肺撕裂伤(PL)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73例P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患者,共累计112个病灶,其中肺周边区及胸膜下的病灶占78.57%(88个病灶),肺中心区域的病灶占21.43%(24个病灶),病灶位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肺周边区及胸膜下病灶累及一个肺叶、二个肺叶的数量远远多于肺中心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气液囊组的人数与其他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气液囊组的病灶数也远远多于气囊组和血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血肿组患者的病灶大小明显小于其他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56层螺旋CT用于PL检查及诊断效果较佳,对于此病症的救治极具参考价值,值得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全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疗效及其对肺癌症状量表(LCSS),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21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160例)和开胸组(54例),腔镜组予以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予以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和治疗前后LCSS评分,TNF-α,PCT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术后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两组TNF-α、PCT和hs-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LC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TNF-α、PCT、hs-CRP水平及LCSS评分低于开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6/160),开胸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 (3/54),两组并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能降低机体TNF-α,PCT和hs-CRP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