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探索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状况,为新农合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研究。结果: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每千人卫技人员教、床位数与1999年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每千人卫技人员教低于1999年全国平均水平。试点县县级医院的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床位使用率(%)、住院日、住院费用高于乡(镇)级医院。而住院人次则乡(镇)级医院高于县级医院(P≤0.008)。乡(镇)级医院卫技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达到40.04%。结论: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平均水平低于1999年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加强云南省新农合试点县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技人员培养,尤其加强乡(镇)级卫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为参合农民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2.
合作医疗是一项民心工程,1995年8月施甸县被列为云南省合作医疗试点县,1996年10月又被列为全国10个贫困地区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于1996年2月及10月在摆梆乡、由旺镇启动运行,共8个行政村(办事处),在运行中得到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卫生筹资与组织”课题组的支持和帮助,现对1996年10月至1997年12月由旺镇王家寨合作医疗室,摆梆乡4个行政村合作医疗室的运行及初步成效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现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总结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工作经验与教训 ,以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云南省 2 0个试点县已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试点工作成绩突出。结论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有效的 ,建议进一步开展基线调查 ,进行科学的补偿测算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4.
2003年,宁阳县被泰安市确定为新型合作医疗市级试点县,2004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二批省级试点县。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健康开展,运行良好,为下一步扩大试点积累了不少经验。  相似文献   

5.
桐庐县于1999年起重建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9月被确定为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7个试点县(市)之一,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在健全制度、提升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尤其是大胆创新,建立并顺利运行三医合一管理体制,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体制开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实施方案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云南省2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补偿方案和实施一年的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对新农合实施方案进行初步评价,找出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宜黄县是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1994年被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研究”试点县,1995年首先在3个乡镇9个村进行试点,1996年在全县16个乡镇扩大试点,1997年全县60%的行政村实行合作医疗。民意调查表明,该县的合作医疗达到了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及乡医满意、党政干部满意。宜黄县合作医疗积极稳妥,健康发展,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合作医疗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半月谈》、《健康报》等均有报道。本刊两次派员实地考察宜黄合作…  相似文献   

8.
谷城县于2003年4月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一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县大胆实践和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目的探讨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机制,为维持新型合作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在云南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20个县(市)中随机抽取14个县(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样本县的一年住院封顶线、住院起补线和补偿比例、门诊费用各不相同,补偿比例差异较大.结论云南省各个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各不相同,建议进一步进行基线调查,科学、合理测算补偿比例,保证合作医疗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现场会议精神 ,全面推进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2 0 0 3年 7月底 ,云南省卫生厅组织了 7个专家督导组对 2 0个试点县 (市 )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本次督查采取了点面结合、听取汇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 ,在听取了试点县综合汇报的基础上 ,抽查各级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每县 (市 )抽查 1个县级医疗机构、2个乡 (镇 )卫生院和 3个村卫生室 ,每县 (市 )抽 10户农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 ,最后将督查情况向当地政府进行反馈。笔者参加了云县、弥渡、宾川三…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意愿支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贫困地区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的可行性一方面受到农民的客观支付能力(ATP)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识和意愿支付水平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对合作医疗认识和意愿支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为贫困地区制订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高合作医疗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计划免疫合理成本,争取各级政府对计划免疫工作经费的投入。方法在实际成本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估法对计划免疫工作合理成本进行测算。结果山东、湖南、甘肃省每名儿童计划免疫合理成本分别为291.63元、260.85元、274.39元,3个省平均合理成本每名儿童275.62元,全国每年计划免疫合理成本为44.20亿元;乡、村级成本分别占46.41%、23.47%,县、乡、村级计划免疫合理成本合计为233.27元,占总成本的84.63%;合理成本中人员报酬占54.97%,疫苗和注射器具成本占8.22%,计划免疫实施成本占23.01%,后勤保障、设备成本分别占8.60%、5.20%;乡村医生从事计划免疫实际报酬、合理报酬分别为2.74元/剂次、3.84元/剂次。结论合理成本是各级政府对计划免疫工作合理投入的依据;成本大部分集中在县、乡、村级;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上级财政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计划免疫经费的支持力度,保证计划免疫实施经费;各级财政要根据乡村医生合理报酬提供预防接种补助经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4个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经济业务运行情况。方法:从4个经济发达县市中随机选取53家乡镇卫生院,对其财政投入、财务收支以及医疗业务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0年乡镇卫生院总收入增加了8.13%,但总收支结余减少了87.54%;2010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为28.45%;2009年门急诊人次数增加了5.94%,2010年增加了11.99%。结论:乡镇卫生院收入结构不合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应建立科学长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总结了10个贫困县实施合作医疗3年来的经验和问题。贫困县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需要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没有集体经济扶持,个人投入有限,年人均纯收入700元以上才有支付能力,意愿支付只有13元,供方分析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效率低下,完善合作医疗后医师处方行为发生改变,并对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的种表现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贫困地区实施合作医疗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基层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的实际收入和期望收入情况,为完善卫生人员经济激励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定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县CDC、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人员,共1020人。分别计算平均月收入,期望月收入和期望收入指数。结果: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实际收入与期望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县CDC卫生人员实际月收入最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收入水平仅略高于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村医平均月收入仅为1204元,期望收入指数最高,达3.22。乡镇卫生院和县CDC内不同学历的卫生人员收入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建议:提高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水平,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应特别注意村医报酬补偿和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南农村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清 《中国卫生资源》1998,1(4):149-150
目的:通过对海南农村卫生需求及卫生资源利用的现状分析,结合医学发展趋势,探讨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结果:通过调查,预测全省农民患病人次数达2344.16万,主要疾病为消化道及呼吸系统。乡镇卫生院每年诊病人次不足600万,可见农村卫生资源尚未能满足农民的卫生需求,而目前农村主要卫生资源集中在卫生院,但近年来,卫生院人均工作量不论是每个职工或每个医生都呈下降倾向,病床使用率仅达19.6%,农村管区无医疗点达17.6%,广大农民患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更适应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建议:按卫生需求制定好区域规划;加强中心卫生院建设;调整普通卫生院功能,精简人员;加强管区医疗点的设置,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把有限的卫生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ncouraged th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s' (RCMS), in order to ensure access to basic health care among the rural population. There was a brea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CMS in the early 1980's, as a consequence of market economic reforms. These reforms involved a shift from a communal to a household production system. As a result the collective way of financing rural health care was more or less abandoned. However,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aware of the need to provide social protection against health care expenses. In March 1994 the government initiated a project to reestablish the RCMS. This project was implemented on a pilot basis in 14 counties of seven provinces. The reestablishment of the RCMS would be guided b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ealth insurance. In October 1995, a first mid-term evaluation of the RCMS Project was held. One of the major research questions concerne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CMS had reduced the risk of paying health care bills that would otherwise be a burden on familie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question and assesses the results obtained after two years of RCMS experimental work. A general finding is that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by occupation and income varies, and that the RCMS has adapted itself to this variety. It is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burden of health care costs on families was reduced, more so in some counties than in others, but this reduction has been modes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mple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outlook is hopeful, however.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re is now systematic thinking about RCMS. The current RCMS work is also having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other counties that are keen to reestablish the RCMS.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水平及其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研究农民卫生服务公平性 ,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分为 5组 ,比较 5个收入组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就诊流向和医疗预防保健费用支出等指标。结果表明 ,各组农民住院率、未住院率和未就诊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低收入组两周就率高 (P<0 .0 5 ) ;就诊流向上 ,89.1%的门诊病人主要集中在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 ,5 2 %的住院病人集中在县乡级医院。低收入者乡卫生院门诊就诊比例较高 ,县乡级医院住院利用较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各组年人均医疗预防保健支出没有显著差异 ,但最低收入组年人均医疗费用占收入的 19.6 % ,面临较重的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港市乡村两级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人员的服务能力,为进一步完善全市的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由卫生院和乡村医生填写调查表后录入分析。结果乡级基本公共卫生人员年龄构成年轻化,但无职称比例高,村级老龄化严重,乡村两级的职业水平较低;乡级收入集中在3 000元以下,村级收入集中在2 000元以下,收入水平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配置村级未全部覆盖,乡级平均管理人口4 912人,村级平均管理人口2 235人;乡村的培训比村级少,乡村两级对于基本公共卫生的满意度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结论改善乡村两级的职业环境,提高待遇水平,积极引进人才稳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算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水平,提出完善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湖北省江陵县6家村卫生室的现场调查。结果:全国各地补偿水平差异较大,中等补偿水平下,服务人口约2000人的村卫生室,其财政专项补助为8000元/室/年,公共卫生经费补助为8元/人,一般诊疗费收入为5元/人次。江陵县被调查村卫生室日常开支约35920元/年;如果按中等水平补偿,村卫生室的净收入为18344元/年。结论:对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制度补偿,要保证村卫生室的收支平衡以及村医的合理收入;同时应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口、省级和县级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补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