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治疗40例,血管内栓塞治疗30例。术后随访1个月到3年,GOS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显微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共7例,其中死亡2例;4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28例,预后不良1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0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按Raymond分级评价栓塞程度:1级12例,2级10例,3级8例;1例因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5例(8根血管)术中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维拉帕米超选灌注治疗后7根血管脑血管痉挛得到完全缓解。结论 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维拉帕米超选灌注治疗脑血管痉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经验。方法43例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均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术后成功栓塞43个动脉瘤,动脉瘤腔100%闭塞35例,95%闭塞5例,90%闭塞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1例。39例术后随访6个月一3年,未发现再出血。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效果可靠;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的20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顶端10例、大脑后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4例、椎动脉动脉4例;12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90%~94%栓塞6例,≥95%栓塞14例。本组术后死亡2例。18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24个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病例;12例患者复查CT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13例患者恢复良好,3例中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结论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5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9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34例栓塞成功;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死亡。术后发生严重血管痉挛2例,经积极抗血管痉挛、保持脑灌注、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对侧下肢乏力好转。34例术后随访0.5~1年,均无复发或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2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术治疗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2例;另10例大脑中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动脉瘤瘤腔致密栓塞26例,大部分栓塞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和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与技术要点。方法对32例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32个动脉瘤中27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2个90%闭塞。术后30例临床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6.3%。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并发脑梗塞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4例。术后随访3~72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采用GDC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破裂性大脑中动脉瘤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95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1个,大脑中动脉瘤18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45例,颅内支架(LEO支架或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治疗23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术后3~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CTA或者DSA)随访。结果全部病例栓塞成功。23枚支架到位满意。79个动脉瘤完全闭塞,13个闭塞95%以上,3个闭塞95%以下。并发症5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可靠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 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血管内治疗和随访的资料。按Hunt-Kosnik分级,其中0级3例,Ⅰ~Ⅱ级14例,Ⅲ~Ⅳ级3例。共22个动脉瘤,其瘤体最长径均≤3 mm,其中前交通动脉瘤5个,后交通动脉瘤和眼动脉瘤分别为4个,大脑前动脉A2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和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各2个,脉络膜前、垂体上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各1个。采用弹簧圈行囊内栓塞22个动脉瘤,其中3个辅以支架,2个栓塞过程中临时使用球囊。结果 22个动脉瘤均被栓塞,其中6个(27.3%)达致密栓塞,余16个(72.7%)为不完全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弹簧圈解脱后部分脱出支架网眼1例,而后再置入1个支架将其贴在两层支架之间。20例患者临床随访6~36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比较安全,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复杂性颅内动脉瘤12例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分别采用了球囊,GDC,水解弹簧圈,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弹簧圈或GDC栓塞技术.其中1例眼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引起海绵窦动静脉瘘合并大脑中动脉动静脉瘘.结果 8例100%弹簧圈致密填塞,2例95%以上填塞,1例获90%填塞,1例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1例眼动脉瘤因发生颈内动脉斑块脱落于大脑中动脉术后出现脑梗塞灶引起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好转;1例眼动脉瘤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3月后复发,因经济困难而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余病例血管内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12例随访3月-24个月,无再出血或症状加重.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及适当的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将会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血管内治疗仍然有与栓塞技术及材料相关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其中33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术.5例行动脉瘤栓塞术,2例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闭塞载瘤动脉。结果载瘤动脉闭塞术后死亡3例,动脉瘤栓塞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人临床状况良好。临床随访28例,状况均良好;CT随访18例,示8例动脉瘤缩小或消失;造影随访15例.示9例动脉瘤不显影.3例瘤体缩小,2例载瘤动脉再通,1例栓塞后动脉瘤复发。结论对于手术罔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方法采用球囊辅助弹簧栓塞治疗2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其中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5例,M2段4例,均应用HyperGlide球囊辅助栓塞;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6例,其中5例应用HyperGlide球囊辅助栓塞,11例应用HyperForm球囊辅助栓塞。结果 1例近全栓塞,其余患者均获100%栓塞,术中出现1例球囊回抽困难,术后3例患者出现脑缺血症状,2例经治疗完全缓解,1例残存不完全性失语。所有患者均随访无再出血。结论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增加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13.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