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法,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聚乳酸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对接枝共聚物进行氯化,制备表面含卤胺基团的抗菌聚乳酸高分子材料。考察了丙烯酰胺含量、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对接枝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溶液浇铸法,制备抗菌聚乳酸薄膜,并对薄膜的抗菌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卤胺接枝聚乳酸对大肠杆菌抗菌性能明显。  相似文献   

2.
杨艳  郭红 《中外医疗》2006,(2):33-34
简要叙述我国在高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中的自由基聚合、光诱导聚合、Ziegler-Natta聚合和茂金属聚烯烃、环醚、内酯等开环聚合、缩聚反应合成PEEK和耐热性杂环高分子、含氟高分子、导电高分子、液晶高分子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骨粉-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表面形态变化,同时还测定了接枝侧链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接枝侧链聚合物的分子量较均聚物大,且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而增大,分子量分布也较均聚物宽。这些都从外观形态和物理性质上为接枝共聚的结论进一步提供了证据。本文还探讨了接枝共聚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刷是由一端紧密接枝在一个曲面或平面的聚合物链组成的大分子结构。近年来,随着聚合物制备方法和表面修饰技术的不断发展,聚合物刷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相关研究已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热点之一。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聚合物刷在生物分子固定、蛋白质分离、酶催化、药物控释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聚合物刷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硝酸铈铵(CAN)以及硫酸亚铁/过氧化氢两种引发体系中,进行了丙烯酸乙酯(EA)、醋酸乙烯酯(VAc)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用质子核磁共振研究了接枝支链的化学组成、用X衍射研究接枝共聚物结晶结构的变化、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并研究了共聚物的亲水性。制备了接枝淀粉、聚乙烯醇的生物降解塑料,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疏水性。  相似文献   

6.
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亲水化改性方法有物理共混、化学共聚、表面涂覆、表面化学处理、表面接枝等几种。其中物理共混和表面涂覆法比较成熟且已获得应用,而PVDF微孔膜的表面化学处理、等离子体或光引发改性技术以及环境敏感性等将成为PVDF微孔膜的改性和功能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均相溶液体系下,运用紫外光辐射引发合成了聚砜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物。用化学滴定、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技术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接枝在聚砜链上;光照时间、单体浓度和光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均有较大影响。膜表面接触角的研究表明,接枝共聚物膜的亲水性比改性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十年来氟端基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成果。通过含有氟烷基的引发剂或终止剂在活性阴离子聚合反应或自由基聚合反应中使聚合物接上氟端基。已经成功地利用活性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氟端基聚苯乙烯,通过含氟自由基引发烯类单体(如丙烯酸,乙烯硅等)可在相应聚合物链上引入氟端基,另外,聚合物的化学改性方法也可将氟基团接在聚合物链端(如氟基聚氧乙烯,氟端基聚合物具有的表面活性,当水溶液中或聚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法选用极性单体马来酸酐,在非隔氧条件下,对无规聚丙烯进行接枝改性。考察了不同温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并用正交法指出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确定了控制MAPP接枝率的主要参数,找出了合成马来酸酐接枝无规聚丙烯(MAPP)的方法、体系与条件。采用红外及化学滴定等方法对聚合物的接枝率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实验结果及相关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接枝共聚物是多组分聚合物(或高分子合金)中最早获得大规模工业应用的一个大类。在HIPS(高抗冲聚苯乙烯)和ABS中,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及接枝苯乙烯和丙烯腈共聚物分别起着关键作用,它们使橡胶-塑料相的良好结合成为可能,然而,经典的自由基聚合所得的接枝共聚物因其产物品种之局限性及结构的不确定性,研究难以深入,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肝素接枝共聚反应和材料表面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用离分子材料的抗凝血性能是人工器官的一个基本要求。型号为Pellethane 2363-80A的聚氨酯是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的材料。作者在聚氯酯的表面以共价健方式与肝素直接接枝共聚。并且对聚氨酯肝素的接枝共聚物和聚氨酯两种材料的表面进行接触角的测定以及体外凝血时间的测试,结果表明前者材料的抗凝血性能优于后者;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表明,我们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合成方法,在聚氨酯表面与肝素以共价健方式接枝共聚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猪骨粉、人骨粉在K_2S_2O_8-NaHSO_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下与MMA、GMA的接枝共聚反应。通过接枝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分析、氮含量测定、高温酸水解残渣的茚三酮反应和红外光谱分析均证明了甲基丙烯酸酯类确与骨粉中的胶原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同时还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和接枝率的关系。这种接枝共聚有可能为探寻骨的粘结材料和口腔补牙、植牙材料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纤维素基吸油材料,以棉浆粕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接枝聚合法合成了BMA接枝纤维素的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差热(DSC)等手段对所得吸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接枝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BMA接枝纤维素聚合物的接枝聚合反应性能及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棉浆粕)∶m(K2S2O8)∶m(BMA)∶m(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025∶1.5∶0.005,75 ℃下恒温反应6 h,合成的BMA接枝纤维素的接枝率最高(36.2%),均聚物含量相对较低(5.8%),且吸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在反应温度为85~90°C,反应时间为3.5~4 h,催化剂含量(质量百分数)为反应物总量的0.005%~0.01%以及无溶剂的条件下,采用硅氢加成法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含氟单体及硅烷偶联剂与低含氢硅油进行接枝共聚,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有机氟硅聚合物。通过控制聚合物的投料比,可以通过自乳化法制备得到水性氟硅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有关产物和乳液进行了结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乳液流变性、表面张力等性能,结果表明:w=0.020的水性氟硅水分散物的表面张力降低至20.0~26.0 N/m;从流变曲线可以看出结构对其粘度的影响;偶联剂的引入,对表观粘度及流变性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生物大分子壳聚糖为主要组成基元,在壳聚糖的羟基碳上引发单体自由基共聚合。在聚合过程中疏水的合成高分子接枝链与亲水的壳聚糖分子自组装诱导形成纳米尺度的聚集体,通过引入具有肿瘤还原环境响应性的交联剂,得到了肿瘤环境响应的壳聚糖-合成高分子共聚物纳米凝胶。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纳米凝胶的粒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聚合诱导自组装高效制备壳聚糖纳米凝胶的机理,证实了所得纳米凝胶粒径的可控性。进一步采用近红外荧光分子和磁共振显影(MRI)分子标记的方法制备了荧光/MRI多功能复合纳米凝胶,对凝胶显影性能进行了探讨,证实了其优异的细胞标记能力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聚丙烯腈分离膜改性研究新进展,包括表面接枝、复合、共聚合、聚合物化学反应、分子印迹法等,着重介绍了改性聚丙烯腈分离膜在渗透蒸发、生物大分子的固定化、徽滤、超滤、气体分离、人工脏器以及模拟生物膜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使丙烯睛在涤沦(PET)纤维上接枝共聚。接枝纤维在含铜化合物,含硫还原剂溶液中反应,制备PET导电纤维。讨论了影响接枝共聚的各种因素,选择出最佳聚合条件。对该纤维的导电成份和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二维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机械剥离或液相剥离具有面间弱相互作用、面内强共价键合作用的层状材料生成单层或少数层的二维材料;(2)化学合成方法;(3) Langmuir-Blodgett单分子膜技术法;(4)层层自组装法;(5)化学气相沉积法;(6)分子束外延法和(7)原子层沉积技术法。这些材料及其有机-高分子衍生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性质,在场效应晶体管、光调制器、锁模和Q开关激光、光限幅、信息和能源存储、射频器件、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除了众所周知的石墨烯外,其他诸如类石墨烯的无机纳米材料(六方氮化硼、过渡金属卤化物、石墨化氮化碳、层状金属氧化物等)、二维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钙钛矿、黑磷等二维材料也被广泛研究或探索。开发或探索更多二维材料应用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备新颖的二维材料和它们的有机-高分子衍生物。在不久的将来,兼具规模经济和功能行为的二维材料化学的突破将极大地驱动新型二维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展。本文综述了二维材料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用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两性共聚物(CGD),研究了反应温度、pH、原料羧甲基取代度、引发剂用量、反应物料配比和外加盐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γ射线预辐照PP纤维引发 4VP和AA(或AANa)或 4VP和MAA(或MAANa)接枝共聚 ,制得不同接枝率和不同链段结构的弱酸弱碱两性离子交换纤维。采用 4VP/AANa共接枝时 ,在不同单体投料比范围内获得高于 4 2 0 %的总接枝率。研究了纤维的预辐照剂量、单体浓度、摩尔盐含量、交联剂含量以及接枝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适宜的接枝共聚反应条件为 :预辐照剂量为 8× 10 4Gy ,单体浓度 10 % ,摩尔盐加入量约 0 .0 5 % ,交联剂用量 2 % ,接枝温度 65℃ ,时间 4h。发现两性纤维呈现双螺旋结构形态。对比自制的弱酸、弱碱离子交换纤维 ,所制备的两性纤维对酸性、中性、碱性氨基酸的吸附量比较大 ,对不同氨基酸具有不同的吸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