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背景:脑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一般认为与空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纹状体边缘区是新近发现的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一个亚区.其学习记忆功能是否和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区别?目的:比较纹状体边缘区与海马两个不同脑区在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作用及地位,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和海马在逃避性学习记忆方面的差别。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7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随机分成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25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30只和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10只。应用Y迷宫训练大鼠后24h,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以10g/L海人藻酸0.1—0.2μL损毁人鼠双侧纹状体边缘区;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以双侧纹状体边缘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仅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浅层的皮质组织。手术在第2次筛选的次日进行。术后5d观察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的行为表现(30次迷宫测试中,正确次数≥15即为学习记忆能力正常)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组别大鼠手术前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结果: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实验过程中有3只死亡,还有32只因未能被准确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到纹状体边缘区而被淘汰,最后共有40只大鼠进入分析,其中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11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9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①手术后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数据的正确次数低于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9.27&;#177;4.29)次.(22.56&;#177;4.25)次,(21.10&;#177;4.68)次,(22.00&;#177;4.89)次,(P=0.000)]。②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手术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也显著低于手术前[(9.27&;#177;4.29)次,(18.27&;#177;3.07)次,(P=0.000)]:③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成绩正确次数与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及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基本一致(P=0.660和,P=0.489),手术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和手术前也基本一致(P=0.700)。结论:损毁纹状体边缘区大鼠在Y迷宫中的学习成绩明显降低,而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与未切断穹窿海马伞大鼠比较无明显变化,证明纹状体边缘区能用反映较复杂条件反射的电Y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而海马区则不能,进一步说明两者在调控大脑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别,纹状体边缘区对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脑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一般认为与空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纹状体边缘区是新近发现的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一个亚区,其学习记忆功能是否和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区别?目的比较纹状体边缘区与海马两个不同脑区在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作用及地位,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和海马在逃避性学习记忆方面的差别.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7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随机分成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25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30只和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10只.应用Y迷宫训练大鼠后24 h,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以10 g/L海人藻酸0.1~0.2μL损毁大鼠双侧纹状体边缘区;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以双侧纹状体边缘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仅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浅层的皮质组织.手术在第2次筛选的次日进行.术后5 d观察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的行为表现(30次迷宫测试中,正确次数≥15即为学习记忆能力正常).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组别大鼠手术前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结果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实验过程中有3只死亡,还有32只因未能被准确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到纹状体边缘区而被淘汰,最后共有40只大鼠进入分析,其中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11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9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①手术后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数据的正确次数低于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9.27±4.29)次,(22.56±4.25)次,(21.10±4.68)次,(22.00±4.89)次,(P=0.000)].②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手术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也显著低于手术前[(9.27±4.29)次,(18.27±3.07)次,(P=0.000)].③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成绩正确次数与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及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基本一致(P=0.660和P=0.489),手术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和手术前也基本一致(P=0.700).结论损毁纹状体边缘区大鼠在Y迷宫中的学习成绩明显降低,而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与未切断穹窿海马伞大鼠比较无明显变化,证明纹状体边缘区能用反映较复杂条件反射的电Y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而海马区则不能,进一步说明两者在调控大脑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别,纹状体边缘区对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红藻氨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脑内胆碱能纤维密度的变化。方法:AD组、AD治疗组及AD对照组大鼠前脑Meynert基底核注射红藻氨酸制造AD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D治疗组造模后30min,1d,3d,5d及7d侧脑室注射bFGF,AD对照组同时间注射生理盐水,30d细胞化学染色及尼氏染色,测量基底前脑皮层及海马区AchE纤维密度及海马区神经元密度,结果:AD组大鼠Y迷宫学习及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1),AchE纤维密度减低(P<0.01),治疗组Y迷宫学习及记忆能力较AD对照组有改善(P<0.01),AchE纤维密度亦有所增加(P<0.01),但是没达到正常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bFGF可提高红藻氨酸前脑Meynert基底核注射致AD模型大鼠基底前脑皮层及海马区AchE纤维密度,增加海马神经元密度,改善其Y迷宫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不同脑区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变化,了解穹窿海马伞切断对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模型组大鼠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不切断穹窿海马伞.所有大鼠术后第28天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组织行雌激素受体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1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脑皮质区和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5.71&;#177;1.11),(58.69&;#177;30.26)个;(3.31&;#177;1.11),(52.31&;#177;22.52)个,P<0.01];脑海马CA1区和杏仁复合体区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导致大鼠皮质区和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雌激素受体α表达减少,这种病理变化可能与基底前脑Meynert核到皮质的胆碱能神经蜕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胆碱能神经系统存在胆碱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A共同作用的位点,胆碱能损伤是否影响到酪氨酸激酶A的变化,对于能否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干预认知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脑内不同部位酪氨酸激酶A表达的变化,了解穹窿海马伞切断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系统的影响。 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14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两组,每组7只。 方法:模型组大鼠行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对照组同样手术,但不切断穹窿海马伞。两组大鼠术后观察28d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酪氨酸激酶A阳性细胞数量。 结果:1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区、脑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酪氨酸激酶A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8.91&;#177;6.27),(15.17&;#177;5.23),(18.71&;#177;9.05),(8.03&;#177;2.33)个;(54.77&;#177;11.84),(59.69&;#177;10.40),(49.23&;#177;15.84),(21.49&;#177;1.554)个,t=4.17-10.00;P〈0.01]。 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脑内多部位酪氨酸激酶A表达减少,这种病理变化可能是认知障碍和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活忆饮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β淀粉样肽1-40(Aβ1-40)表达和学习能力的影响,探讨治疗AD的方法. 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5只,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切断大鼠双侧穹窿-海马伞,此后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实验性A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①AD组:生理盐水灌胃,4.8ml/(次·d).②活忆饮治疗组:中药方剂活忆饮主要由补肾益精中药熟地、活血行气中药黄芪以及泻火解毒中药黄连等组成,水煎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1g汤剂,灌胃4.8ml/(次·d).③正常对照组:同期饲养,生理盐水灌胃,4.8ml/(次·d).所有大鼠观察时间均为28d.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CA1区Aβ1-40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同时应用MG-2迷宫观察治疗前后大鼠学习成绩. 结果:活忆饮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海马CA1区Aβ1-40阳性细胞计数显著低于AD组(P<0.01).活忆饮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学习能力被电击次数(28.14±5.95次)显著少于AD组(41.28±5.28次)(P<0.01). 结论:中药方剂活忆饮可以降低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Aβ1-40表达,提高学习能力,可能具有干预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不同脑区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变化,了解穹窿海马伞切断对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模型组大鼠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不切断穹窿海马伞。所有大鼠术后第28天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组织行雌激素受体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1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脑皮质区和基底前脑 Meynert核区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5.71±1.11), (58.69±30.26)个;(3.31±1.11),(52.31±22.52)个,P<0.01];脑海马CA1区和杏仁复合体区雌激素受体α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导致大鼠皮质区和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雌激素受体α表达减少,这种病理变化可能与基底前脑Meynert核到皮质的胆碱能神经蜕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穹窿-海马伞切断和卵巢切除大鼠大脑雌激素受体α(ERα)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BACE)共存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穹窿-海马伞切断组(FF组)、卵巢切除组(OVX组)、穹窿-海马伞切断加卵巢切除组(OF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化学法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ERα、BACE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FF组、OVX组和OF组大鼠皮质区和海马CA1区ERα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皮质区:4.71±1.11,5.29±2.01,4.42±3.99vs9.71±4.53;海马区:6.91±2.63,7.58±4.16,5.14±3.80vs12.57±3.59,均P〈0.05);FF组、OVX组和OF组大鼠皮质区和海马CA1区BACE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皮质区:15.78±6.01,17.63±4.42,20.00±5.16vs5.71±3.14;海马区:15.91±5.12,12.34±5.07,17.14±4.45vs6.85±1.95,均P〈0.05)。但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OF组大鼠皮质区ERα和BACE双标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但海马CA1区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或卵巢切除可以导致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ERα表达减少、BACE表达增多,两种方法同时作用导致皮质区共存细胞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针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联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HIIT组、联合组(电针+HIIT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120 mg/(kg·d) D-半乳糖皮下注射和100 mg/(kg·d) 无水AlCl3腹腔注射进行AD模型大鼠造模。于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干预,电针组和联合组采用0.25 mm×13 mm不锈钢针灸针平刺百会穴、直刺肾俞穴,深度2~3 mm,接电针仪强度1.0 mA,2.0 Hz疏密波,20 min/日,每周治疗5 d,连续3周;HIIT组和联合组均采用HIIT运动方案进行训练,每日训练50 min,每周训练5 d, 为期3周;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行任何干预。分别于造模第4周后和干预3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采用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区组织形态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胆碱乙酰基转位酶神经元(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 结果 干预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HIIT组和联合组认知功能降低、海马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血清中SOD、chAT水平和海马中TREM2 mRNA、DAP12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中MDA、AchE含量和海马中的ERK1 mRNA和ERK2 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HIIT组的平台穿梭次数和血清中DAP12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电针组、HIIT组和联合组的其余行为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血清中的SOD、chAT和海马中TREM2 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血清中的MDA、AchE和海马中的ERK1 mRNA、ERK2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和联合组DAP12 mRNA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联合组比较,电针组和HIIT组认知功能降低、海马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血清中的SOD和chAT及海马中的TREM2 mRNA和DAP12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中的MDA和AchE及海马中的ERK1 mRNA、ERK2 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 结论 电针联合HIIT可能通过激活TREM2通路来促进大鼠抗氧化能力,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胆碱乙酰化转移酶是乙酰胆碱合成的关键酶,是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重要标志。胆碱能神经系统损伤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有关。穹隆-海马伞切断是否影响大鼠脑内不同部位(皮质区、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胆碱乙酰化转移酶表达的变化,对于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的病理过程和建立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对大鼠脑内胆碱乙酰化转移酶表达的影响,探讨模拟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实验动物选择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4只,5月龄,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方法:①制作大鼠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模型(模型组),动物麻醉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后,参照Paxinos和Watson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于前囟后2.2~2.5mm,中线外1mm处凿开颅骨,切开硬脑膜,自制双刃刀完全切断海马伞外侧缘。对照组除不切断穹窿海马伞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②常规饲养28d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冠状切片,行胆碱乙酰化转移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两组大鼠皮质区、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胆碱乙酰化转移酶阳性细胞数。光镜下见棕褐色细胞为胆碱乙酰化转移酶阳性细胞。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大鼠皮质区、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胆碱乙酰化转移酶阳性细胞数。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区、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胆碱乙酰化转移酶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2.97&;#177;1.45),(32.60&;#177;7.33)个,t=10.51,P〈0.01];[(6.83&;#177;2.41),(50.57&;#177;5.85)个,t=18.30。P〈0.01];[(14.43&;#177;6.75),(35.43&;#177;10.49)个,t=4.47,P〈0.01].[(5.77&;#177;6.62),(48.77&;#177;7.10)个,t=11.72.P〈0.01]。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可致大鼠脑内多部位胆碱乙酰化转移酶表达减少,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变过程有关,这种方法可作为模拟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3例患者,按纳入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48例)、胰腺癌组(31例)和急性胰腺炎组(14例),分别行胰腺MSCT灌注成像,随后将灌注原始数据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设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门静脉或脾静脉为输出静脉,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灌注伪彩图。多点选取胰腺组织感兴趣区(ROI),需避开肉眼可见血管及胰腺边缘,ROI大小约2030 mm2,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读出各ROI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计算三组BF、BV、PS、MTT和PS/BF。结果正常对照组BF、BV、PS、MTT、PS/BF分别为(120.196±27.686)ml·(100 g)-1·min-1、(25.324±5.012)ml/100 g、(18.314±22.227)ml·(100 g)-1·min-1、(13.655±2.780)s、0.150±0.770;胰腺癌组为(52.674±19.823)ml·(100 g)-1·min-1、(10.369±5.439)ml/100 g、(42.612±17.040)ml·(100 g)-1·min-1、(13.559±5.514)s、0.844±0.312;急性胰腺炎组为(89.689±26.788)ml·(100 g)-1·min-1、(18.221±7.600)ml/100 g、(41.342±21.581)ml·(100 g)-1·min-1、(15.018±6.600)s、0.498±0.287。胰腺癌BF、BV、PS/BF与正常胰腺和急性胰腺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胰腺癌PS与正常胰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胰腺炎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PS/BF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我国北方健康成人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以及不同性别随着年龄增长GFR值的变化,方法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常规、尿蛋白4项、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肾脏超声及肾穿刺病理结果,严格制定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并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GFR.结果 我国北方健康成人的平均GFR值为(87.68±16.74)ml·min-1.(1.73 m2)-1,相同年龄组中不同性别 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各年龄组间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在>50岁GFR值较≤50岁各年龄组明显下降,(83.36±10.15) ml·min-1.(1.73 m2)-1 VS (95.32±13.91) ml·min-1.(1.73 m2)-1,(91.24±16.46)ml·min-1.(1.73 m2)-1,(98.92±11.35)ml·min-1.(1.73 m2)-1.结论 我国北方健康成人GFR值可能低于西方人群,女性GFR在>50岁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糖基化白蛋白(G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关系及其检测意义。方法:选正常人群98例为正常对照纽(A纽);另选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根据其血清肌酐清除率(Ccr)分为4组:B组(12例)Ccr≤30mL·min^-1;C组(62例)30mL·min^-1〈Ccr≤60mL·min^-1;D组(61例)60rnL·min^-1〈Ccr≤90mL·min^-1;E组(18例),Ccr〉90mL·min^-1测各组血清GA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结果:GA水平B组(19.32%±4.26%)、C组(17.03%±3.41%)、D组(16.37%±4.00%)、E组(16.87%±4.27oA)与A组的GA水平(14.98%±1.64%)均有显著性差异。C组、D组、E组的GA水平与B组的G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HbA1c水平B组、C组及D组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E组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B组、C组、D组、E组之间的HbA1c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时GA水平升高,它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ERK1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VD小鼠模型,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及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利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观测其海马CA1区神经元ERK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VD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与正常组(34.79±21.10)和假手术组(34.43±18.65)比较,VD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的ERK1 mRNA阳性锥体细胞面密度值(14.57±3.67)明显减少(P〈0.01)。结论:VD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可能与其海马ERK1 mRNA表达水平增加有关。ERK1 mRNA的表达增加是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IgA肾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2型糖尿病合并IgA肾病与15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糖尿病病史(10.72±18.66个月)明显短于糖尿病肾病患者(58.73±71.12个月),P〈0.05。IgA肾病组在肾活检时血肌酐升高的比例(5.56%)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组(46.67%),P〈0.05,伴有血尿的患者(61.11%)明显多于糖尿病肾病组(20.00%),P〈0.05。IgA肾病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G、血钙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为13.28±4.14μmol.L^-1比9.95±4.87μmol.L^-1、34.22±18.11U.L^-1比19.73±16.04U.L^-1;4.00±2.16g.L^-1比2.11±0.86g.L^-1;12.47±4.76g.L^-1比9.04±2.41g.L^-1和2.37±0.17mmol.L^-1比2.22±0.20mmol.L^-1)。IgA肾病组血尿素氮、血肌酐、50%补体溶血单位、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h尿蛋白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为5.86±1.59mmol.L^-1比10.76±5.89mmol.L^-1;82.72±23.76μmol.L^-1比185.20±107.19μmol.L^-1;50.51±5.80IU.mL^-1比55.37±6.17IU.mL^-1;959.50±395.00μg.(mgCr)^-1比3193.85±2085.00μg.(mgCr)^-1和2.22±2.13g.(24h)^-1比4.69±2.92g.(24h)^-1]。两组血糖、血脂均无统计学差异。IgA肾病患者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糖尿病肾病组有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IgA肾病的患者尿检异常出现前糖尿病病史大多短于5年,血尿、血清免疫球蛋白A升高多见,尿检异常出现时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CHF患者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前和起搏后6个月的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心电图QRS波群时限,最大摄氧量(VO2MAX),生活质量(QOL)作自身对比分析。结果:NYHA,LVEF均有明显改善;QRS时限缩短;6min步行距离由298.48±80.60m上升至375.31±82.51m,提高了25%;VO2MAX绝对值(L.min^-1)由768.18±325.24升至918.39±443.87,VO2MAX相对值(L.min^-1.kg^-1)由12.95±3.95提高至15.52±5.67,QOL评分由22.70±16.10降至8.86±9.40,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双心室起搏能够有效地改善具有心室传导延迟、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MAP-2)表达的变化研究针灸结合康复法(以后简称针康法)对海马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康组和康复组,每组各10只。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海马梗死造模型,术后24 h 给予干预,14 d后采用 Y-型迷宫测试,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中的 MAP-2表达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Y-迷宫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学习能力均有所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针康组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的 MAP-2表达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表达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针康组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康法可促进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上调 MAP-2的表达,效果均优于单纯的针刺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无创肝血流测定在麻醉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无创的脉搏色素浓度测定(DDG)技术研究麻醉期间肝脏血流和代谢变化。方法:利用DDG技术测定吲哚菁绿(ICG)的代谢速率,研究1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分类ASAⅠ~Ⅱ级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前后肝脏血流和排泄功能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ICG血浆清除率从(0.29±0.07)明显下降到(0.19±0.04)(P〈0.01);5、10、15min的滞留率相应有所增加;代谢半衰期从(2.50±0.61)min延长到(3.74±0.91)min(P%0.01)。有效肝脏血流量和心脏指数均有所下降,分别从(1.41±0.40)L·min^-1。下降到(0.95±0.20)L·min^-1(P〈0.05)和从(4.07±1.08)L·min^-1·m^-2下降到(2.47±0.69)L·min^-1·m。(P〈0.01)。结论:麻醉能够减少肝脏血流,并降低ICG的排泄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及健康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的差异。方法 1~10岁AD患儿(AD组)和健康儿童(对照组)各150例,取其前臂伸侧、前臂屈侧、面颊和胫前4个非皮损部位,依次进行角质层含水量及经皮失水量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AD组前臂伸侧、前臂屈侧及胫前部角质层含水量分别为(33.30±11.50)、(28.98±11.51)、(36.36±14.99)au,对照组分别为(36.31±11.90)、(32.75±11.92)、(39.19±15.00)au,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面颊角质层含水量((35.56±13.01)au)与对照组((36.25±12.98)a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前臂伸侧、前臂屈侧、面颊和胫前部经皮失水量((9.30±4.29)、(8.86±4.59)、(8.13±3.98)、(8.85±3.84)g/(m2·h))均高于对照组((7.51±4.89)、(6.70±2.35)、(7.09±4.01)、(7.70±3.09)g/(m2·h))(P〈0.05)。结论 AD患儿皮肤屏障功能存在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维生素K2对人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维生素K2的干预对荷瘤裸鼠肝癌肺转移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的mRNA表达。建立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给予荷瘤裸鼠口服维生素K2(30mg·kg^-1·d^-1),另设对照组,观察两组裸鼠肝癌肺转移和生存期变化。结果:100μmol·L^-1的维生素K2与细胞共育6h后细胞的凋亡率为(28.5±1.6)%,与时照组(2.8±4.8)%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aspase-3mRNA的表达随着维生素K2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强;当100μmol的维生素K2分别作用细胞24h和72h后,caspase-3mRNA的表达分别为(0.495±0.250)和(0.603±0.098),与对照组比较(0.270±0.132)均有显著差异(P〈0.05)。人肝癌细胞中未检测到bcl-2mRNA表达。baxmRNA的表达于用药前后无变化。维生素K2干预荷瘤裸鼠后,其生存期(83.6±5.18d)较对照组(58.2±9.47d)明显延长(P〈0.05);其肺转移灶(4.6±1.95个)较对照组(12±6.6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维生素K2对人肝癌细胞有凋亡诱导作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参与了凋亡的调控;维生素K2能减少裸鼠肝癌肺转移率,能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