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P物质与造血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法检测正常血浓度的SP以及不同浓度的SP对骨髓CFU-GM和CFU-C21的作用。结果:10^-10mol.L^-1和10^-11mol.L^-SP组CFU-GM的产率分别为193±19和206±40,与对照相比具有显差异;10_16-mol.L^-1和10^-11mol.L^-1SP对CFU-C21也有明显刺激作用,前CF  相似文献   

2.
分枝杆菌多糖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分枝杆菌多糖(MPS)对环磷酰胺抑制BALB/c小鼠骨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CPA使小鼠骨髓GM-CFU抑制约30%左右。1.0mg/kg的MPS对GM-CFU有促进作用(第1批实验CPA对照组316.5±34.6,实验1组454.5±19.1,P<0.05;第2批实验CPA对照组208.7±43.7,实验2组437.8±54.1,P<0.02);而0.15mg/kgMPS无促进作用。在0.15和1.0mg/kg剂量下,小鼠血清GM-CSF活性水平明显提高;0.15和1.0mg/kgMPS可分别刺激小鼠每0.1mL血清产生500U和850UGM-CSF。分析认为MPS与日本的Z-100活性水平相当,这些作用可能通过激活单核或T细胞而间接产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体外半固体培养法研究了rhIL-2及其与GM-CSF和Epo组合对骨髓祖细胞集落形成的调节作用。结果:rhIL-2单独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增殖无刺激作用;当其与GM-CSF联合应用时,在浓度为10.0×104~40.0×104U·L-1时,CFU-GM集落数明显高于GM-CSF对照组;当其与Epo联用时,在浓度为10.0×104~40.0×104U·L-1时CFU-E和BFU-E集落数明显高于Epo单用组;但当其浓度升至10.0×105U·L-1时,各种集落数均明显减少。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对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rhIL-2与GM-CSF和Epo联合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协同的刺激作用,单独应用无集落形成能力,大剂量应用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时采取干细胞的最适条件,以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为指标,对12例造血系恶性肿瘤化疗后PBSC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化疗结束约2周后,白细胞数2×10 ̄9/L、中性粒细胞数0.8×10 ̄9/L、血小板数110×10 ̄9/L左右时采取于细胞是最适宜的;化疗强度使外周血白细胞数抑制得越低,血象恢复期出现的CFU-GM就越多,外周血象最低时的白细胞数与CFU-GM数之间呈负相关(P<0.05);随化疗次数的增多,CFU-GM数逐渐减少;两者之间呈负相关(P<0.0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增加CFU-GM数量;化疗后血象恢复期出现的CD34阳性细胞与DFU-GM之间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CD34阳性细胞与CFU-GM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研究维拉帕米(VPL)联用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和足叶己甙(VP-16)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结果显示:VPL2.2μmol/L能明显增加单一应用的不同浓度ADM、VCR或VP-16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的抑制作用,而不增加其对正常粒巨系克隆形成单位(GM-CFU)的毒性。0.92μmol/LADM、0.0250μmol/LVCR及1.70μmol/LVP-16联合应用下,L-CFU集落存活率为11.61%%,再联用2.20μmol/LVPL则为3.52%;而相同条件下GM-CFU集落存活率分别为35.81%及26.05%(与相应L-CFU组相比,P<0.01),提示VPL能明显增加上述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下的选择性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风藤酚、甲基海风藤酚、海风藤醇A和海风藤醇B均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IC_(50)分别为17.9、9.2、142.0、14.0μmol·L~(-1)。经阿司匹林(ASA)、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CP/CPK)预处理的兔洗涤血小板,甲基海风藤酚和海风藤醇B仍能抑制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IC_(50)为9.0、16.5μmol·L~(-1)。同时,4种成分对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较弱,海风藤B能使PAF诱导血小板聚集量-效曲线平行右移,EC_(50)由1.59nmol·L~(-1)升为20.6nmol·L~(-1)。结果表明:4种成分能选择性拮抗PAF对兔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标记脐血造血祖细胞表面抗原(HPCA),CD34中,比较抗-HPCA-2-FITC和Tk3(纯抗体)标记的CD(34+)细胞在流式细胞仪分析中的荧光特征及两种单抗标记的CD(34+)细胞与体外培养的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发形成单位(BFU-E),和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脐血有核细胞中,抗HPCA-2阳性细胞占1.05±0.72%(n=13),Tk3阳性细胞占2.06±1.25%(n=8),差别显著(P<0.05)。每毫升脐血两种抗体标记的细胞分别为96.56±56.64和231.40±163.93(P<0.05)。尽管HPCA-2阳性细胞与Tk3阳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5,P<0.01),前者与CFU-GM,BFUE,CFU-Mix及集落总数CFUs均呈正相关,而后者仅与CFU-GM,CFUs相关。研究提示在检测造血祖细胞时,用抗-HPCA-2-FITC代替Tk3可降低假阳性,获得较好的OD(34+)细胞与CFU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结果表明,以Fura-2/AM负载家兔洗脱血小板,当Fura-2/AM的浓度低于2μmol/L时,3μmol/L和10μmol/L花生四稀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透光度增加:72.5±7.84%)及释放反应(ATP释放:1.12±0.21μmol/4×105血小板)不受影响,但随Fura-2/AM浓度增加,AA的聚集和释放反应明显减弱(P<0.05或P<0.01)。Fura-2/AM浓度对单一血小板内钙([Ca2+]i)的静息水平无影响,但Fura-2/AM为2μmol/L时,AA诱导的[Ca2+]i动员最明显。另外,标本中血小板的数量也明显影响[Ca2+]i的测定结果(P<0.05或P<0.01)。提示,Fura-2/AM浓度过高,很可能导致过多的钙离子被螯合,降低了血小板的功能,同时,细胞内游离钙与Fura-2/AM的结合过程存在着饱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桥联酶标APAAP技术,用CD34+单抗QBEND10标记脐血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同时采用体外半固体培养法检测脐血和外周血CFU-GM产率血,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体外培养CFU-GM产率,脐血为96.06±63.37,外周血为7.24±6.20,两者差异显著,P<0.01。(2)CD34+细胞百分率,脐血为1.69±1.06%,外周血为0.0065+0.0047%,两者差异显著,P<0.01。(3)脐血CFU-GM产率与CD34+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R=0.759,P<0.01,回归方程Y=0.0127X+0.4649。外周血不相关R=0.0447,P<0.05。提示采用桥联酶标法检测CD34+细胞百分率可以代替CFU-GM用于预测脐血造血重建能力,由于该法简便、快速、敏捷,不需昂贵设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原发性肝癌77例(PHC组),肝硬化35例(DC组),消化系统其他恶性肿瘤患者33例(DSC组)及健康人100例(NC组)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力。结果表明:PHC组AFU(669.6±191.5nmol·ml ̄(-1)·h ̄(-1))显著高于NC组(314.3±67.0nmol·ml ̄(-1)·h ̄(-1),P<0.01),DSC组(390.6±102.3nmol·ml ̄(-1)·h ̄(-1),P<0.01)和DC组(458.3±150.1nmol·ml ̄(-1)·h ̄(-1),P<0.05)。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89.3%,与AFP联合检测时PHC组总的阳性检出率达88.2%。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酮洛芬与吲哚美辛的致小鼠胃粘膜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剂量酮洛芬(Ket)、吲哚美辛(Ind)致小鼠胃粘膜损伤及其与胃组织中前列腺素(PG)、氧自由基(OFR)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关系。方法①测定小鼠胃粘膜损伤指数;②测定胃组织PGE2、MDA含量;③测定血浆、胃组织中NO含量。结果16,32mg·kg-1Ket和Ind均能引起小鼠胃粘膜损伤,Ind的致损伤作用更为显著。Ket和Ind组胃组织中PGE2、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而NO含量显著增高。结论大剂量Ket、Ind可致胃粘膜损伤,且Ket引起的损伤程度较轻;胃组织内PGE2含量降低和NO含量异常增高可能是Ket和Ind致胃粘膜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胃液血液中铁蛋白测定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名胃癌、2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31名消化性溃疡患有液和血液中铁蛋白含量,以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铁蛋白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而血液铁蛋白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在针刺足三里对大鼠胃机能的影响中所起的传导作用 ,揭示经络与神经是否真正具有内在联系。方法 :对 4 0只大鼠随机分 5组 (正常对照A组、针刺足三里B组、针刺非经非穴C组、切断神经对照D组、切断神经针刺足三里E组 ) ,分别进行胃电、胃酸检测分析。结果 :针刺足三里对大鼠胃电、胃酸均有明显影响 ,针刺足三里组可使胃电降低 (VSAgroupP <0 .0 1) ;而切断神经后针刺足三里则使胃电升高 (VSAgroupP <0 .0 1) ;针刺足三里组可使胃酸升高 (VSAgroupP <0 .0 1)。结论 :针刺足三里对大鼠胃机能有明显影响 ,针刺穴位的传导过程与神经有联系 ,但神经并非经络的唯一通路 ,应该存在其它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炮制法对女贞子中酪醇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女贞子的6 种不同炮制品(清蒸、盐蒸、醋蒸、黄酒蒸、白酒蒸、酒炙品)的酪醇和多糖含量分别进行测定。方法:薄层扫描法和苯酚-硫酸法。结果:与生品比较,白酒蒸和酒炙品中酪醇的含量增加了24.85% 和26.90% ;其他炮制品酪醇含量与清蒸品比较,基本都有升高;不同炮制品的多糖含量与生品或清蒸品比较,则都是减少的。结论:临床用药以白酒蒸和酒炙品为好,但应注意多糖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分析了同一小区的3~9年生巴戟天微量元素、氨基酸及糖含量,对巴戟天的采收年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观察了大豆油对无水乙醇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给大鼠灌胃1ml无水乙醇前4h灌胃1ml豆油或生理盐水或甘油(后两者均为对照),分别于给乙醇后1、3、5和12h处死;检查胃粘膜和胃酸变化,发现豆油可明显减轻乙醇引起的胃粘膜出血性坏死损伤,这一作用可被预先口服消炎痛(5mg/Kg)——前列腺素(PG)合成的抑制剂——所阻止,提示豆油可能是通过转化为PG起作用的。豆油组的胃酸度或酸排出量比对照组高,可能是由于前者的壁细胞受损较少或恢复了分泌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对急性酒精灌胃后小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洋  韦银光  赵玉峰  于军  陈健康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52-1453,1457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急性酒精灌胃后小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低剂量雌激素组和模型+高剂量雌激素组。模型组用酒精灌胃制作急性酒精性胃粘膜损伤动物模型。处理结束后计算各组溃疡指数及测定其胃粘膜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胃溃疡模型组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OD含量增加,溃疡指数明显增加;低剂量和高剂量雌激素组血清中SOD活性提高,MOD含量降低,溃疡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各组数据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雌激素对急性酒精灌胃致胃粘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探讨微小转移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阐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发展机理。方法:以11例有微小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微小转移组,以4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sDNA、bcl-2、p53、c-myc、E-cadherin、Ki-67和CD34。将各组的肿瘤灶亚分类为表层部、浸润部和淋巴结部,对各病例的各部位、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小转移组中表层部的ss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浸润部和淋巴结部,bcl-2的阳性率高于浸润部和淋巴结部,c-my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其淋巴结部的E-cadherin阳性率和微血管面积比低于对照组;其表层部和淋巴结部的Ki-67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微小转移组中淋巴结等于或小于4mm者占27.3%。结论:ssDNA、E-cadherin和Ki-67低表达的早期胃癌癌细胞恶性程度较高,黏附力较低,但增殖能力较弱,部分处于静止状态;而微血管增加是转移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单光子吸收法对广州地区416名50~79岁的中老年人进行挠尺骨骨矿含量测定,发现两性桡尺骨骨矿含量(BMC/BW)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男性桡骨r伎为-0.3466,尺骨r值为-O.3332(P值均<0.01),女性为-0.5836及-0.5117(P值均(0.01),两性骨矿含量随增龄逐渐下降,女性下降速度明显比男性快。  相似文献   

20.
4—(2—氯乙氧基)二苯酮的合成条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4-(2-氯乙氧基)二苯酮的合成条件,包括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合成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然后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得到不同产率的4-(2-氯乙氧基)二苯酮。结果:当水与1.2二氯乙烷的配比是1:2而其它条件不变时,产率增加11.5%。结论:在合成4-(2-氯乙氧基)二苯酮的过程中,水与1,2-二氯乙烷的配比显著影响反应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