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80岁及以上老年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年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连续 5 0 2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 ,根据年龄分组 :80~ 87岁 48例 ,70~ 79岁 143例 ,60~ 69岁 169例 ,3 5~ 5 9岁 142例。比较 4组支架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 结果  4组支架术成功率分别为 97 9%、97 2 %、97 6%和 96 5 % ,并发症率为 6 3 %、9 8%、7 1%、2 1% ,差异无显著性 (均为P >0 0 5 )。随访 1~ 3 0个月 ,平均 (12 0± 4 8)个月 ,随访率为 92 3 %。 4组的心绞痛复发分别为 2 7 9%、41 4%、5 0 3 %和 48 4% ,80~ 87岁组心绞痛复发显著少于 60~ 69岁组和 3 5~ 5 9岁组(均为P <0 0 5 ) ,但硝酸酯药物停用率 (4 1 9%、3 4 6%、3 0 7%和 3 5 5 % )、再入院率 (2 7 9%、3 6 8%、3 0 7%和 3 4 7% )、心功能改善率 (5 5 8%、44 4%、48 4%和 5 7 3 % )、心脏事件发生率 (18 6%、2 1 1%、2 4 8%和 2 1 0 % )和病死率 (7 0 %、3 8%、2 6%和 1 6% )差异无显著性 (均为P >0 0 5 )。 结论 年龄因素对冠脉内支架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80岁以上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中95例病人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39例病人中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95.7%.在失败的6例病人(4.3%)中,2例为支架不能顺利到达目标病变,回收支架后经用球囊预扩张后顺利置入支架;4例为支架置入后不能完全覆盖病变或支架边缘部位出现夹层,需置入第2个支架.最后所有病变均取得残余狭窄率<20%,TIMI3级血流,且无重大心脏事件.对其中95例(68%)进行为期1~23个月,平均4.7个月的临床随访,其中7例(7.4%)病人因目标病变再狭窄,再次行PTCA术.结论直接支架术在选择性病人中应用具有满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急腹症 ,近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1〕,以往对老年轻型急性胰腺炎 (AP)向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转化、并发症的发生及转归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分析 46例老年 SAP病人病例资料 ,并与同期住院的 91例非老年SAP病人比较 ,探讨其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 2 0 0 2年我院收住的老年 AP病人 70例 ,其中老年 SAP病人 46例 ,男 2 4例 ,女 2 2例 ,年龄 60~ 91岁。同期住院的非老年 AP病人 2 62例 ,其中非老年 SAP病人91例 ,男 50例 ,女 41例 ,年龄 2 4~ 59岁 ,其中 <2 9岁 3例 ,3 0~ 3 9…  相似文献   

4.
冠脉支架术后Perclose缝合与手工压迫止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老年冠状动脉(以下称冠脉)支架术后Perclose缝合止血与手工压迫止血的优缺点,为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处理穿刺血管提供参考。方法324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病人,165例Perclose缝合止血(缝合组),159例手工压迫止血(手工组)。比较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因卧床引起的不适发生率和止血后护理时间。结果两种止血方法同样安全有效。但是,缝合成功者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止血后护理时间明显较手工止血短,血管并发症及因卧床所致不适的发生率较手工止血低。缝合失败者上述时间明显延长,血管并发症及因卧床所致的不适程度增加。结论Perclose缝合止血的优点:(1)与手工止血同样安全有效;(2)止血、下肢制动和护理时间明显缩短,因卧床引起的不适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缺点:(1)费用昂贵;(2)一旦缝合失败,被迫在肝素化状态下压迫止血,导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加重病人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远期疗效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 1 3例接受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的稳定性心绞痛、入院时间≥ 3d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入院时间≥ 1 4d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排除急诊介入治疗、再次血运重建、慢性炎症和肿瘤患者。 1 7例术前CRP升高者为A组 ,96例术前CRP正常者为B组 ;46例术后升高者 (包括 1 7例术前CRP升高者 )为C组 ,67例术后正常者为D组。以标准方法行冠脉造影、支架术和术后处理。手术成功 :残余狭窄 <30 % ,血流≥TIMI 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产Nano无载体药物支架治疗老年左主干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狭窄≥75%的老年左主干病变病人,均采用植入Nano无载体药物支架治疗,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单支架或双支架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0个月门诊随访,术后12个月行冠脉造影,观察有无心血管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血管重建术、再狭窄及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结果 56例病人均成功植入Nano无载体药物支架82枚。其中左主干开口狭窄11例(19.6%),体部狭窄14例(25.0%),远端分叉部位狭窄31例(55.4%)。采用单支架术30例(53.6%),双支架术26例(46.4%)。所有病人术后临床症状消失,住院期间及1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没有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绞痛1例(1.8%),复查冠脉造影再狭窄1例(1.8%)。结论 Nano无载体药物支架可进一步提高老年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成功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益气温通法(芪红胶囊)对冠脉支架术后病人心理、生理的影响。方法 80例冠脉支架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芪红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芪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温通功效的中药汤剂芪红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SF-36量表评分,芪红组病人在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及健康变化(HT)方面积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芪红组病人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及疾病认知程度(DS)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益气温通法可改善冠脉支架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改善病人心理状态,促进术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支架置入术后再闭塞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老年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支架术后再闭塞患者229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49岁组60例、50~59岁组58例、60~69岁组55例和70~80岁组56例,分析各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闭塞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年轻冠心病患者(<45岁)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术的长期疗效。方法选65例年龄<45岁的患者接受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年轻组),随机同期选取65例年龄>45岁行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及3年临床随访情况。结果年轻组患者心梗68%比对照组35%多见,P<0.05;单支冠脉病变患者明显增多(83%比57%,P=0.001);介入治疗后达到完全血运重建者增多(95%比78%,P=0.004)。平均随访87±13月,年轻组患者再发胸痛及再次住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和17%,P=0.02,28%和14%,P=0.05),新生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和9%,P=0.03;35%和17%,P=0.02)。结论年轻患者冠脉裸支架术完全血运重建率高,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主要由新生冠脉病变引起。冠脉支架植入术可作为年轻冠心病患者的可选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的冠脉病变特征及给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合支架植入术治疗N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54例NSTEMI的患者于入院后随机分为48h(24例;早期介入组)或7~10d后(30例);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以及90d内发生死亡,再次心梗、心绞痛,再次住院及重复或接受PTCA、外科搭桥(CABG)等事件的情况,初步评价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简化冠脉内支架术后抗凝治疗方案、减少术后抗凝出血、血肿等并发症、促进患冠脉内支架术后的早期康复。作于1995年1月—1996年12月对40例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一个月内的对比研究。45例中,男性3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1±7岁,置入冠脉内支架51个,其中:J&J支架  相似文献   

12.
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老年病人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同样有资料显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在老年人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较年轻的病人,该文主要评估法国非药膜覆盖支架植入术登记(SWCFR)资料,全部2900例病人中233例>75岁(平均79岁±4岁,其中44例为女性,占18.9%)老年病人在支架术后1个月的随访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99~2004年对急性胰腺炎(AP)36例心肌酶谱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在临床的意义。1资料和方法本组36例AP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31~79岁,平均(52±6)岁,其中轻症AP23例,重症AP13例。轻重症AP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因方面比较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28名健康体检者,与AP两组性别、年龄比较P>0.05,具可比性。方法:入院后24h内抽肘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采用酶活性速率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未预扩张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未预扩张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进行治疗。结果:本法成功率为95%,未发生支架脱落及偏位现象,3例支架扩张后残余狭窄<30%。结论:应用未预扩张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脉中等严重狭窄(<8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操作简便,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后病人出院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发生率、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626例2009~2019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老年病人的临床及手术相关资料,根据出院后30 d内是否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19例)和未再入院组(607例),比较2组的资料,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出院30 d内非计划再入...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病人多支冠脉狭窄的发生率很高,但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的病人却大多为单支冠脉病变者。本文对多支冠脉病变的老年病人与较年轻病人的PTCA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多支冠脉病变的老年病人PTCA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冠脉病变处内经狭窄>70%的210例年龄72~92岁者为A组、210例年龄49~69岁者为B组,进行回顾性研究。两组病人均按标准方法施行PTCA。术后冠脉狭窄处内径增加>50%,且无急性冠脉闭塞、Q波型心肌梗死、死亡和未行  相似文献   

17.
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病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间收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老年病人,其中年龄75岁以上72例,年龄60~75岁153例。观察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危险因素、手术成功率、术后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人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论高龄老人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组90例成功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其冠脉支架术后3~6h内的H-FABP,并术后随访6个月,以发生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血管内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研究终点。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共有26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其中心源性猝死1例,血管内再狭窄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5例。心脏事件组H-FABP阳性率较无心血管事件组增高(P<0.05);Cox模型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H-FABP阳性是冠脉支架术后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RR=5.82,P<0.05;95%CI 1.37~24.73)。结论 H-FABP阳性增加CHD患者支架术后6个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H-FABP阳性是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们对 71例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患者进行了运动心电图试验 ( EET)、双嘧达莫负荷心电图试验 ( DPET)、冠脉造影 ( CAG)检查 ,旨在观察 EET、DPET及二者联合试验 ( AT)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患者 71例 ,男 5 8例 ,女 1 3例 ,平均年龄 5 8.4( 4 2~ 70 )岁。患者静息心电图 ( ECG)检查无左、右束支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未服用过抗心绞痛及洋地黄类药物 ,无系统性疾病、心肌病、左室肥厚及无电解质紊乱。均在支架置入术后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旋磨术联合支架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1例冠心病患者的严重钙化病变行冠脉内旋磨术及支架术治疗,6例患者在血管内超声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行冠脉内旋磨术的21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В2、C型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头均成功通过了病变,15例(71.4%)病例仅选择1.25mm的旋磨头,3例(14.3%)病例仅选择1.5mm旋磨头,3例(14.3%)病例使用了2个旋磨头。全部病例均联合应用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19例(90.5%)在旋磨术后置入支架。2例(9.5%)在术中发生冠脉痉挛;1例(4.8%)发生无血流现象;无冠脉穿孔、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15例患者进行了术后6个月的冠脉造影随访,有2例(13.3%)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冠脉内旋磨术联合支架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去除钙化斑块增大管腔,提高了严重钙化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