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 (HA)含量的变化,以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探讨上述参数作为心肌肥厚指标的临床价值。评价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测定64例高血压病患者在用苯那普利前后血清中PC蝮、LN、HA水平的变化,并将左室心肌重指数(LVMI)与上述各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较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  相似文献   

2.
金爱萍 《医学争鸣》2009,(21):2382-2384
目的:观察脂联素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测定80例初发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PCⅠ,PCⅢ、血浆ET-1和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NO和F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FMD(r=0.483)和NO(r=0.417)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PCⅢ(r=0.601),PCⅠ(r=0.552),ET-1(r=0.429)和收缩压(r=0.32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可通过增加NO,减少ET-1的释放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高血压心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变化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PcⅢ含量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血浆肾素活性(PRA)水平,超声测定所有观察对象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高血压患者苯那普利治疗4个月后复查各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PcⅢ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与血浆AngⅢ、Ald呈正相关(P<0.01)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VE/VA)呈负相关(P<0.01),与收缩功能指标无关。苯那普利治疗4个月后血清PcⅢ明显下降,VE/VA升高。结论:血清PcⅢ含量水平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并可反映高血压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间接评估抗心肌纤维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日益引起临床关注[1]。血清Ⅲ型前胶原(RCⅢ)或其氨基端肽(PⅢP)以及Ⅳ前胶原等已有较多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报道。肝纤维化时肝组织中主要是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随着逐渐发展为肝硬化,I型胶原比例增大,但目前有关I型胶原的研究尚少,国内未见报道。我们从流产的人胎皮中提纯Ⅰ型前胶原(PCI),建立了放免法并用此法测定了236例各种肝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PCI,以探讨诊断肝硬化临床意义。1方法与对象1.1测定方法:从流产的人胎皮提纯PCI,用此抗原免疫家兔获得特异性抗血清,…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测定了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PⅢP)、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的含量,目的在于探讨PⅢP在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及AⅡ、ALD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为防治高血压性心肌损害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血清PⅢ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ⅢP含量与AⅡ,ALD密切相关,是一种反映早期心肌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水蛭桃仁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鼠血清I、Ⅲ型前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RIA)测定水蛭桃仁汤对日本血吸虫性早期肝纤维化小白鼠体内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 水蛭桃仁汤具有明显的降解PC-Ⅲ型纤维的作用,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血清PC-Ⅲ含量显著下降(P〈0.001)。血清PC-I型前胶原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能有效的预防实验动物血清PC-I型前胶原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8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正常老年人血清Ⅰ型胶原(PCⅠ)和Ⅲ前胶原(PCⅢ)浓度的变化。结果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Ⅰ型胶原和Ⅲ前胶原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年龄组心衰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且其程度和年龄和心律失常的存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之间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24例健康人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和血浆AngⅡ;ELISA法测其血清TGFβ1。结果: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PCⅢ、HA、LN、TGFβ1较非左心室肥厚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患者AngⅡ、TGFβ1与PCⅢ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HA、LN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PCⅢ、LN、HA增高提示心室肥厚过程中发生了心肌纤维化,AngⅡ及TGFβ1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检测风心病患血清中Ⅰ,Ⅲ型的胶原PCⅠ,PCⅢ含量作为临床判断风心病心肌纤维化程度时血清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患血清中PCⅠ,PCⅢ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心肌中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并将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血清中PCⅠ,PCⅢ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且与心肌中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Ⅰ,Ⅲ型原原前体水平,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胶原代谢的标志物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5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PIP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ET-1浓度。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进行检查,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心肌肥厚组(LVH)和非心肌肥厚组(NLVH)。结果显示LVH、NLVH两组PIP、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且LVH组PIP、ET-1水平明显高于NLVH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PIP浓度与ET-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40,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胶原合成增加,左室肥厚患者更加明显,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心肌纤维化,而且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内皮素在心肌纤维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RIA法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616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其中102例作肝活检,病理变化用记分法判定。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0.001),其升高的血清PCⅢ与肝细胞坏死范围及门管区炎症程度无相关性(r=0.494;P>0.05),而与肝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r=0.668;P<0.01)。提示血清PCⅢ含量变化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血清IV型胶原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Ⅳ型胶原(IV-C)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以放免分析法检测正常对照者(NC)及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V-C浓度,并与Ⅲ型前胶原(PCⅢ)比较。结果 各慢性肝病组血清IV-C、PCⅢ浓度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1)。血清IV-C浓度在重度慢性肝炎(CH)组显著高于轻、中度CH组(P均〈0.01),活动性肝硬变(LC)组显著高于静止性LC组(P〈0.05)。血清IV-C与PCⅢ  相似文献   

13.
王焕  蔡恒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44-4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级、2级高血压病伴轻度胆固醇升高患者82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均以氨氯地平+双克控制血脏,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Ⅰ型原羟基端交联肽(cIT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血清MMP-9、CITP、PICP、PCⅢ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MP-9、CITP、PICP、PCⅢ浓度及LVMI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对于轻度LDL—C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能具有减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新血府逐瘀汤对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及心肌Ⅰ型、Ⅲ型胶原的影响,阐明活血化瘀中药干预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一种内在机制。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缩窄致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成功后,将40只大鼠分为五组,其中中药组、卡托普利组应用药物干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不干预。10周后大鼠称重,腹主动脉抽血,测量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D-二聚体(D-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Ⅲ型胶原和Ⅰ型胶原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的改变。结果用药10周后,中药组大鼠血浆vWF、ET、D-D、血压以及LVMI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卡托普利组和中药组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CVF和PVCA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新血府逐瘀汤可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减少心肌Ⅰ型、Ⅲ型胶原的形成,这可能是其防止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心肌纤维化时胶原组成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观察在反应性纤维化(术后4周)和修复性纤维化(术后12周)两阶段中心肌胶原组成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反应性纤维化阶段,偏光镜下呈绿色的细纤维增多伴Ⅰ/Ⅲ比值下降,而在修复性纤维化阶段,偏光镜下呈黄红色的粗纤维增多,并且Ⅰ/Ⅲ比值显著升高。提示在反应性纤维化阶段,主要是Ⅲ型胶原增加为主;而在修复性纤维化阶段,主要是Ⅰ型胶原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肌胶原纤维病理改变特点,并在合并相同左室肥厚条件下,与冠心病、糖尿病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从解放军总医院1954年至2001年的3520例连续尸检标本中选取年龄≥65岁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对照组179例的心脏标本进行HE、苦味酸天狼星红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染色,运用光镜和偏振光观察胶原纤维的分布特点,用全自动图像分析计算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Ⅰ、Ⅲ型CVF及Ⅰ/Ⅲ型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指标比较,高血压LVHⅠ级患者心肌的CVF(6.32% ±0.92%)、Ⅰ型CVF(5.93% ±0.94%)显著增高(P<0.01),而Ⅲ型CVF(2.23% ±0.38%)、Ⅰ/Ⅲ(2.69 ±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LVHⅡ级以及高血压LVH Ⅲ级患者心肌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与高血压LVH-Ⅰ级患者心肌相应指标比较,冠心病LVH-Ⅰ级患者心肌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LVH-Ⅰ级患者心肌的CVF(4.23% ±0.69%)、CVF-Ⅰ (3.92%±0.40%)低于高血压LVH-Ⅰ级患者(P<0.01),而CVF-Ⅲ(1.79% ±0.21%)、Ⅰ/Ⅲ(2.20±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随着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程度的加重,心肌僵硬度愈明显、舒张功能受损愈重.(2)在合并LVH Ⅰ级时,糖尿病患者心肌的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显著轻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武利军  刘维永  晏培松  黄岚 《医学争鸣》2002,23(20):1916-1919
目的 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Ⅰ、Ⅲ型胶原改建的病理基础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变化,为防治该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用病理染色、免疫组化对7例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左室心肌和7例正常心肌进行病理形态学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放免法检测血清Ⅲ型、Ⅳ型前胶原(PⅢP、PⅣP、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结果 扩心病心肌细胞变性,肥大伴局灶性坏死。心肌间质中胶原纤维弥漫增生,排列紊乱,这是扩心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定位发现Ⅰ、Ⅲ型胶原在扩心病心肌间质呈明显增生分布,Ⅰ型胶原多于Ⅲ型胶原(P<0.01)。心肌细胞内亦有Ⅰ型胶原的阳性表达,血清PⅢP,PⅣP,LN 明显增高(P<0.05)。结论 心肌细胞变性、肥大,间质胶原大量增生改建是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病理基础,也是心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0.001);血清PCⅢ、Ⅳ-C水平在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各期中无差异(P〉0.05);血清HA、Ⅳ-C水平随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而升高,在G4时最高,与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9.
王进  张国元 《重庆医学》1999,28(3):173-174
目的 探讨多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用放免法和速率散经浊法测定26例正常人和73例急、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蛋白(LN)。结果HA、PCⅢ、Ⅳ-C随肝纤维化程度而增高(P〈0.01 ̄0.05),慢活肝、肝硬化均较正常组和慢纤肝显著增高(P〈0.01 ̄0.05),HA、PCⅢ在急性肝炎是即有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治疗、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细胞因子及前胶原的变化及其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用血吸虫尾蚴感染小白鼠造成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分成对照组、治疗组、预防组、分别灌胃给药,45d后断送不取血分离血清。用放免法测定以上三组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Ⅰ型前胶原(PC-1)、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L-6,TNF-α,PC-Ⅲ含量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