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下简脊灰)的目标,为消灭脊灰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市从1994年以来,加强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组织领导,完善监测系统。1995年AFP专报系统收到AFP病例报告15例,15岁以下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达到了卫生部提出的1/十万的指标要求。现将AFP监测情况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评价四川省200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四川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3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4/1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135个县(市、区),占全省总县数的75.00%,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进一步提高合格便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2005年AFP病例数据库。结果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5 847例,其中AFP病例5 425例,非AFP病例422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 409例被排除脊髓灰质炎(脊灰),16例为临床符合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94/10万。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发现了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iVDPV)病例,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AFP病例报告县(区、市、旗,下同)2 060个,占全国总县数的72.0%。结论中国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AFP病例数据库。结果中国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7105例,其中AFP病例6205例,非AFP病例431例,接触者465例,其他疾病4例。6205例AFP病例中,2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确诊病例,为巴基斯坦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6152例排除脊灰,3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2例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49/10万。结论中国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黑龙江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是否存在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方法通过搜集全省AFP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结合病原学监测结果,利用EPI info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黑龙江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14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62/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6.5%,分离出脊灰病毒(PV)6例,分离率为5.3%;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10例,分离率为8.8%,所有PV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结论在AFP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或VDPV病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2000年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5332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315例为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7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未发现本土及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5332例AFP病例分布在2111个县(市、区、旗,下同)中,占全国总县数的73.73%(2111/2863).全年报告"零"病例的县数每月均>90%.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6/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8.80%,其它各项监测指标也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这一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宣布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为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仍需保持高质量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确保能及时发现、识别、报告任何脊灰野病毒病例.  相似文献   

7.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的重要内容。临邑县自 1991年开始建立专门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已连续 9年达到 1/10万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 ,未发现由脊灰野毒株引起的确诊脊灰病例。现对 1991~ 2 0 0 2年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AFP病例的临床学、流行病学资料和常规报告资料来自临邑县AFP监测报告系统。病毒分离、分型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脊灰监测中心完成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毒株鉴定。2 结果2 .1 各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脊灰疫情专报系统AFP病例监测情况。方法 AFP监测报告系统统计资料分析。结果 上蔡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1992-2001年共报告AFP病例43例。经临床病学,病原学诊断,无确诊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15岁以下非脊灰AFP病例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8/10万;病例的及时报告率,及时调查率,及时采便送检率和及时随访率均达100%;双份大便的合格采集率为95.35%;县,乡医疗卫生单位AFP快速报告和常规报告系统报告的完整率,准确率,及时率均为100%;病例报告的特异度为95.35%(2/43)。结论 连续10年来无AFP病例的漏报,有关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工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江西省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对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江西省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2 38例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例临床符合脊灰,未发现本土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 . 16 /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0 . 6 7%。结论 为了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对县级及以下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和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同时加强对薄弱地区的主动搜索和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口服脊灰疫苗高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本京都宣布我国所属的西太区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实现无脊灰目标后,要维持无脊灰状态,要保持高水平的口服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有效运转及时、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识别与报告脊灰野病毒病例。现对龙岩市2001~2003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宋立  王荣  张青华  孙亚辉  侯铁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05-1606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增加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方法对西安市2008年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8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23例,确诊非脊灰AFP病例22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报告发病率2.12/10万。采集标本21例,合格标本20例,合格标本采集率90.90%,标本分离出PVⅡ型株1株,型内特征鉴定为疫苗变异PV,经病毒蛋白1(VPl)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未达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分类标准。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株,NPEV分离率14.29%。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结论要维持该市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证高水平的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如何进一步提高AFP监测系统敏感性,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是当前消灭脊灰工作的重点。1995~1996年全市消灭脊灰专报系统共报告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20例,现将两年AFP发病情况和脊灰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评价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全市AFP病例报告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二、病例诊断:按卫生部颁布的《消灭脊灰实施方案》的脊灰病例诊断标准进行核实。结果与分析一、流行病学特征1.发病情况,1995~1996年全市共报告AFP  相似文献   

13.
邓于  杨永钦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995-1996
目的通过对无锡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根据AFP病例监测系统监测资料,分析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该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国家卫生部公布的需要报告的AFP病种,该市有10种,占71.42%,其中GBS(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30例,占23.07%.AFP病例报告无季节性差异.农村报告病例多于城区,4岁以下AFP病例占48.87%.病原监测表明,未发现脊灰野病毒,说明儿童已建立起预防脊灰的免疫屏障.结论目前向我国输入脊灰野病毒的可能依然存在,有效识别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是AFP病例监测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VDPV病例,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2 0 0 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16 9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 4 7/ 10万,其中临床符合脊灰2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9例,Ⅰ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1例。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运行良好,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2 0 0 3年仍有2 8个县无病例报告,16个县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 10万。农村病例占全部AFP病例的79 .2 8% ,乡、村两级的首诊报告率只有2 1. 95 %。计划免疫薄弱区域和免疫空白依然存在。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的发生是对维持无脊灰的预警信号。结论 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必须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和高的OPV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当前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情况 ,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 2 0 0 1~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 >1 /1 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 1 0 2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97.1 % ,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 ,每年约有 2 0 %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结论 为保持无脊灰 ,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 ,直到全世界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鞍山市2004—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3年鞍山市报告的AFP病例。结果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87例,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确诊病例,无高危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保持较高水平[1]。结论鞍山市2004—2013年AFP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个案数据。结果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270例,其中AFP病例244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270例中243例为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未发现本土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244例AFP病例覆盖全区14个市89个县(市、区,下同),占全自治区总县数的90.82%。全区各县每月均进行含零病例的报告。全区2004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66/10万,是自1995年以来广西AFP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一年,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4%。结论2004年广西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进一步做好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00-2004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通辽市共报告AFP病例69例.小于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报告平均发病率为2.34/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9.71%;分离出4株肠道病毒,其中1株Ⅰ型脊灰病毒,1株Ⅱ、Ⅲ型混合型脊灰病毒,均为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5.80%;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报告的AFP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第1轮年报告平均接种率为99.20%,第2轮为99.31%。结论 1993-2004年已连续12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做好常规免疫和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提高AFP病例首诊报告率,是无脊灰证实阶段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AFP病例数据库。结果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6 111例,其中AFP病例5 635例,非AFP病例476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 625例被排除脊灰,1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02/10万。2006年报告AFP病例的县(区、市、旗,下同)2 049个,占全国总县数的65.1%。结论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中国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个案数据。结果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5 620例,其中AFP病例5 285例,非AFP病例335例。AFP病例中,经实验室标本检测和专家诊断小组诊断,5 266例被排除脊髓灰质炎(脊灰),19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循环,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