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建立良好的与临床病理基础相一致的心房纤颤(Af)动物模型,研究其电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经25只实验犬左上肺静脉置入自制腱索钩刀钩断部分二尖瓣腱索,造成中度二尖瓣返流,术后12 wk内,每2 wk行1次超声心动图和电生理检查,检查后用Burst刺激法诱发Af.术后第10 wk随机取11只实验犬心房肌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2 wk 左房前后径(mm)增加[(22.7±2.3)vs(20.4 4±3.1),P<0.05].术后4 wk P波时限(ms)延长[(61.0±5.1)vs(48.7±8.8),P<0.01],高位右房有效不应期缩短[(102.7 ±11.0)vs(133.3±14.9),P<0.01].术后12 wk 80%(8/10)实验犬诱发出持续时间>5 min的Af.病理证实实验犬心房肌细胞肥大,肌原纤维病变,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点.结论:本模型建立方法成功率高,可靠且简单易行,动物实验发现左房扩张、右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心房内传导时间延长,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肌兴奋传导及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异常,与临床上瓣膜病引起的Af有一定的对应性,是研究Af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北方尤为多见。据统计占心脏病住院病人的33~54.4%,大多数累及二尖瓣。二尖瓣狭窄约占二尖瓣病变的50%,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约为47.8%二尖瓣狭窄分离手术我国在1954年在上海二医首先成功,以后迅速推广,取得良好效果,术后6~16年的优良或进步者占83.9%,手术总死亡率2.5%,至今仍为疗效较好较为安全理想的方法。由于二尖瓣分离手术广泛开展,创伤性关闭不全约占手术病例的7.5~18%,因此,二尖瓣  相似文献   

3.
应用 PDE 测量97例正常人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得的18个指标中,有12个指标受年龄影响,其中 IVRT、Af、At、A 和年龄呈正相关,而 E、ACTe、DCVe、1/3ff、Ef、E/A、Ef/Af、Et/At 与年龄呈负相关。各年龄组比较结果也基本和上述一致。40岁以上正常人性别对二尖瓣血流频谱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主动脉瓣、二尖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51例,其中三个瓣膜均为风湿性病变者11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为风湿性病变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功能性关闭不全40例。心功能Ⅲ级者27例;Ⅳ级24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病,它占各种心脏病的50%,病变97%累及二尖瓣,逐步形成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病变以狭窄为主者,可进行二尖瓣交界分离或扩张术,多得到满意的效果;但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者,以往无手术疗法,患者终因肺瘀血、心衰而死亡。自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后,此类病人多数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我院自1979年12月起至今进行了四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林燕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9):33-33
房颤(Af)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成人房颤发生率为0.4%,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现将某院5年间收治106例Af患者心电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1996~2001年间106例Af患者,其中男60例,女46例,年龄20~80岁(平均56.4岁)。按病因分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疾病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侵犯二尖瓣,病变严重者需进行外科手术,而二尖瓣置换术已成为二尖瓣各种病变治疗的最佳选择。总结近年来二尖瓣置换围术期心功能不全有关的原因、预防及治疗。二尖瓣置换围术期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治疗等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以便更科学的指导临床应用。现就二尖瓣置换患者围术期心功能不全的有关临床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单瓣与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效果。方法 :7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采用国产上海碟瓣行机械瓣置换术 ,其中单纯行二尖瓣 (MV)置换术者 47例 ,二尖瓣加主动脉瓣 (AV)双瓣置换术者 2 3例。生存者 10 0 %随访 1~ 7年 (平均 4.76± 1.7年 )。结果 :院内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5 .71%。随访中死亡 2例 ,远期死亡率为 0 .63 %人·年。 7年生存率为 95 .69% ,10年生存率为 93 .89%。 94.0 0 %术后心功能均改善Ⅰ~Ⅱ级。结论 :房颤 (Af)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应暂缓手术 ;国产上海碟瓣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只要处理恰当 ,双瓣手术的危险性不比单瓣手术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殊二尖瓣反流形态与二尖瓣病变的关系.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特殊二尖瓣反流形态者65例,分析其反流形态与二维图像显示二尖瓣(装置)形态、结构、启闭运动的关系.结果 本文分析了三种特殊二尖瓣反流形态,均与二尖瓣(装置)病变有密切关系:Ⅰ.沿左房前内侧壁反流形态多由二尖瓣后叶脱垂及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预测原发性高血压(EH)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价值。方法42例EH伴阵发性Af者(Af组),40例EH无Af者(对照组)。通过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定P波最大持续时间(Pmax)与最小持续时间(Pmin),计算Pd(Pd=Pmax-Pmin)。比较Af组与对照组的Pd与Pmax,同时用心脏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f组Pd为49.54ms±12.7ms,Pmax为125.84±14.8ms,与对照组Pd为33.6±10.5ms,Pmax为111.4±12.4ms相比较显著延长(P<0.01)。Af组LAD为40.5±5.5mm,LVEF为0.36±0.12;对照组为LAD39.4±6.2mm,LVEF为0.42±0.10;两组相比LAD无显著差异(P>0.01),LVEF差异有明显性(P<0.05)。取Pmax≥12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预测PAF其敏感性分87%、91%、75%,特异性分别为82%、84%、9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88%、89%。结论Pd、Pmax可作为预测EH并发阵发性Af的可靠指标,LVEF可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 34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2例 ,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 (MVR AVR)及三尖瓣成形术 (TAP) 31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替换 (MVR AVR TVR) 3例。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12例 ,死亡 4例 (11.8% )。结论 对心脏联合瓣膜病变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积极处理三尖瓣病变 ,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术前心功能IV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起搏器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房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改变。方法:24例二尖瓣病变患者,其中二尖瓣狭窄12例(窦性心律6例,AF 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2例(窦性心律6例,AF 6例),于术中体外循环转流前结扎左心耳切取部分左心耳组织,并以4例意外死亡窦性心律者左心耳组织作为对照组。比色法检测心肌肌球蛋白ATP酶(myosin ATPase)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尖瓣病变各组患者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二尖瓣病变伴AF患者其心房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尖瓣病变患者伴AF患者心房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哈萨克族成年人心脏瓣膜病(VHD)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新疆7个地区35岁以上哈萨克族成年人进行心脏瓣膜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新疆哈萨克族成年人VHD患病率为12.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1.8%,女性患病率为12.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患病率为12.5%,农牧区为12.2%,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瓣膜病变中,单纯主动脉瓣病变占25.8%,二尖瓣病变占52.7%,单纯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病变占21.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成年人VHD患病率高于同地区的汉族与哈萨克族,瓣膜病变中以二尖瓣受累最多见。  相似文献   

14.
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作者报告了46例伴有肝功能障碍病人的二尖瓣替换术,占同期换瓣术的12.9%,术前诊断均为风湿性二尖瓣混合病变,全部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心功  相似文献   

15.
<正> 三尖瓣返流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病变均可累及二尖瓣装置(包括二尖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左室壁等),导致二尖瓣返流。二尖瓣返流是心脏瓣膜病或心脏扩大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严重者常引起左房左室扩大,甚至引发左心衰竭。因此二尖瓣返流者及时做出病因诊断和相应治疗,对预防左心衰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血管扩张剂治疗风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21例均在应用传统的强心、利尿剂治疗无效的基础上加用了血管扩张剂。用药后显效率38.1%,有效率42.9%,总有效率81%。并观察到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强心、利尿剂的用量。本文还着重探讨了血管扩张剂对不同瓣膜病变的作用。血管扩张剂对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疗效最佳,其次是对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疗效较好,而对二尖瓣狭窄者疗效最差,并注意到凡伴有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瓣膜病变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77年5月25日起至8月止,应用人造瓣膜二尖瓣换置术治疗严重二尖瓣病变共4例,术中及术后早期经过均顺利,现简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14~25岁,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者3例,外伤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3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中,2例合并轻度二尖瓣狭窄和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外伤性者有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病根据国内外文献的报导在成年人心脏病的发病率中占首位,而二尖瓣在风湿热所引起的心瓣膜病变中约占95-100%,主动脉瓣次之;在二尖瓣的病变中单纯狭窄者约占总数的39.4%,占二尖瓣本身病变的52.2%;同时国内外文献也指出,交界分离术治疗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的狭窄已无疑议;我院自1958年初以来曾作二尖瓣交界分离术37例,主动脉瓣交界分离术2例,前者除有一例术中发现左心耳萎缩变小未能进行外,其余36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对50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作瓣膜替换术,三尖瓣关闭不全行De Vega或Key环缩术。结果早期死亡3例(6%)。随访14~48个月,晚期死亡1例(2%),其余46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者。结论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的患者常伴有肺动脉高压和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引起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二尖瓣脱垂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二尖瓣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34例二尖瓣脱垂伴中度以上反流患者,术前行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并记录二尖瓣瓣膜病变类型和小叶分区定位,并与外科手术对照.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外科手术中二尖瓣的解剖定位均采用Carpentier命名法,将前叶分为A1、A2和A3,后叶分为P1、P2和P3.所有患者在行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1周内行外科手术,由外科医师记录二尖瓣脱垂、腱索断裂等病理类型及二尖瓣小叶具体的病变部位. 结果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清晰地显示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的形态和空间结构,并能分别从左房面和左室面观测二尖瓣及其腱索.与外科手术相对照,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性诊断二尖瓣脱垂的准确率为100%,诊断二尖瓣脱垂病理改变的准确率为94.1%(32/34),定位诊断二尖瓣前、后叶病变区域的准确率为91.2%(31/34). 结论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脱垂二尖瓣的病理形态,并对二尖瓣瓣叶进行准确分区和定位病变区域,在诊断二尖瓣脱垂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