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54年1月至1986年6月,我院收治胸部刀刺伤128例,其中血气胸101例、心脏损伤11例、胸腹贯通伤16例。保守治疗63例,剖胸手术65例。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3.9%。根据临床诊治经验,作者指出:1.心脏刀刺伤的临床分型有助于正确及时地处理伤员。2.伤口位于背部的血气胸应更积极地剖胸手术。3.术前易忽略胸腹贯通伤员的腹内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2.
冯桂娟  董力  袁宏声 《华西医学》2008,23(2):377-377
患者,女,9岁。15 d前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06年6月7日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下腔型),右上腔静脉缺如,左上腔静脉残存,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收入我科。入院查体:T 36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86年9月经右房修补室间隔缺损44例,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需用Dacron片修补的21例。全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30岁,平均13岁,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9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8例。1例于2年前经右室切口补片修补膜周室缺,术后因缝线脱落发生残余漏,此次经右房入路再次补片修补成功。经右房修补膜周室缺有手术野浅晰,不影响右心室功能和减少传导束损伤等优点,对同时合并其它心内畸形,经右房矫治也有可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等优点。故经右房修补膜周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伍长学  肖锡俊  袁宏声 《心脏杂志》2006,18(5):568-569,573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心脏手术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干扰。方法选择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微量蛋白水平。结果术后尿白蛋白(A lb)、免疫球蛋白G(IgG)和α-微球蛋白(α-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均高于术前,而血液BUN、Cr水平没有显著变化。术后抑肽酶组尿A lb、IgG、α-MG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NAG、BUN、Cr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尿A lb、IgG、α-MG、NAG能反映早期肾损害,但尿A lb、IgG、α-MG容易受抑肽酶干扰,因此不适合监测心脏手术患者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心悸3个月余,反复咳嗽、双下肢水肿10个月余入院。查体: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6.
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后血清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后血清钾的变化 ,对造成高钾血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方法 根据灌注不同的心脏停搏液 ,将 6 8例心瓣膜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组 :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 (St.Thomas液 )灌注 ;组 :用含氧血心脏停搏液灌注。对两组血清钾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及比较分析。 结果 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者术后能使血清钾维持在较好的水平 ,但有可能造成术中高钾血症。 结论 使用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适当 ,可避免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7.
田子朴  袁宏声 《四川医学》1989,10(3):134-135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行再次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前次手术后所形成的心包内粘连对体外循环的建立和心内操作都带来巨大的困难,使得再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都大为增高。本文报告我科1985~1988年间施行的再次心内手术的经验教训,着重讨论再次手术的一般共同性问题,供同道参考。本组共12例,有关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8.
非手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房血栓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1,女,31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10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临床诊断:二尖瓣重度狭窄.心房颤动,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左心房内径67mm。采用St.Jude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左房径43mm.人工机械瓣功能正常,左心房血栓形成约23mm×29mm(图1)。出院后除继续心功能调整外,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相似文献   
9.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PVE病程中栓塞和死亡的发生较为多见,赘生物的大小与栓塞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将赘生物大小作为外科治疗的重要指征之一。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间我们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2例有较大赘生物的PVE患者,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1 2例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抗凝治疗的方法,以及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随访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结果12例患者整个妊娠期均采用口服抗凝药治疗(除1例曾停服半月外).国产华法林平均用量为(3.14±0.28)mg/d(6例),进口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71±1.24)mg/d(4例),国产新抗凝(3.14±1.08)mg/d(2例).所有孕妇均无严重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8例次有一般性出血现象;足月妊娠10例,早产2例,新生儿均无畸形发生,仅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2100g).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期间,单一服用较小剂量的华法林(<5mg/d)行抗凝治疗对孕妇安全、方便,且无胎儿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