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动态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透明角膜缘内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角膜切口修复的影响,评估bFG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行透明角膜缘内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或角膜切口水肿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为治疗组:除每日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剂3~4次外、间隔滴用bFGF滴眼剂每日4~6次;B组为对照组:每天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剂3~4次,以4周用药为1个疗程.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以及术后3天、1周、1个月外眼照相,比较2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水肿及角膜切口修复.结果 术后当角膜水肿为(++~+++)时,术后3天、1周A组角膜水肿较B组明显消退;术后1个月时,A组角膜水肿较B组轻;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FGF可促使角膜上皮快速修复对透明角膜缘内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角膜切口早期修复从而减少术后散光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7岁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两组,A组46例(51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B组45例(47只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分析两种不同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无显著性差异,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存在差别.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内皮水肿、前房轻度至中度前葡萄膜反应等.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与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比较,前者不但术后视力恢复迅速,能良好的控制眼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显著,并发症少,而且在青光眼并存白内障情况下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三联术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不同位置的3.2mm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49例(71眼)分成2组进行手术,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在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方位做切口。对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略有减少,A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最大角膜曲率子午线方位透明角膜切口较传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少部分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临床确诊的各种白内障患者143例(158只眼)在表面麻醉下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后第1天视力≥0.5者129只眼,占82.3 %;术后1周视力≥0.5者149只眼,占94.2 %;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结膜水肿.结论: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安全、可靠,术后视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传统型超声乳化与扭动型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将60例(60只眼)Ⅳ~Ⅴ级核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扭动组,每组30眼。传统组用传统型超声行白内障乳化术,扭动组用扭动型超声行白内障乳化术。两组均采用11点透明角膜缘切口,3.2 mm kelmam乳化针头,比较两组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释放能量(CDE)、术后第1天、1周、1月最佳矫正视力(BVCA)、切口和中央角膜水肿程度。结果两组UST和BV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扭动组CDE、切口和中央角膜水肿程度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硬核的白内障手术中,扭动型超声乳化手术效率更高,对角膜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6.
惠靓  白晓宁  高彩琴  高娟超 《医学综述》2012,(22):3885-3887
目的评价2.2 mm与2.8 mm两种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1例(251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2.2 mm与2.8 mm两种不同大小角膜缘切口随机分为两组:A组132例(132只眼),B两119例(119只眼),两组均行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超声乳化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裸眼及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Ⅲ级核的超声乳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Ⅳ级核的超声乳化时间少于A组(P<0.05);两组各级核硬度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2.2 mm角膜缘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79例95眼随机分为2组,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组(A组)39例47眼,常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B组)40例48眼。比较2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7天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第1,7天角膜水肿程度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A组术中后囊破裂情况、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7天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角膜水肿程度明显好于B组。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对眼内组织损伤小,破后囊率低,并发症少,可使眼部条件较差的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三门峡市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9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位置分为角巩膜缘切口组(A组,102例)与角膜切口组(B组,90例)。记录患者切口恢复相关指标,对比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度,分析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A组患者角膜切口修复时间和上皮修复时间短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逐渐降低,散光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A组裸眼视力值与散光度均低于B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A组出现4例(5眼)角膜水肿,3例(3眼)眼干燥症,B组出现3例(3眼)角膜水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角膜切口相比,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可以加快切口部位愈合,更快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散光情况,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9.
宋强  卢林德  吴尚国 《微创医学》2009,4(3):230-232
目的 探讨5.5 mm无缝线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80例右眼患者根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人工晶体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不扩大切口植入进口折叠人工晶体,B组扩大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结果 两组术后前房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现低眼压、浅前房及切口渗漏,术后随访半年未观察到1例眼内炎的发生.结论 5.5 mm无缝线透明角膜缘切口术后自闭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的出现情况。方法将35例(42眼)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22例(27眼),超声乳化组13例(15眼)。对两组术后角膜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5眼(18.5%)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组7眼(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率低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乳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例12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进行小切口非超乳手术和超乳手术,观察比较术中后囊膜破裂,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及术后2周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小切口非超乳手术角膜水肿较轻,且价格低廉。结论小切口非超乳手术具有损伤小、视力恢复快、价格低廉、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位置的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原有散光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术前散光≤2.0 D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6例(18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按手术切口位置将患者分为 A 组(88只眼)和 B组(98只眼),A 组在10~12点透明角膜做切口,B组则根据术前角膜曲率检查,选择角膜陡峭轴做切口;又根据术前散光程度是否≤0.75 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程度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散光程度≤0.75 D患者中,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散光程度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1、3月散光程度变化不明显。散光程度≤0.75 D患者中,与A组比较,B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散光程度明显降低,P<0.05。B组中,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散光程度逐渐降低,P<0.05。结论 对术前散光度≤0.75 D者,不同切口术后早期散光程度降低,晚期差别不大;但对于术前散光度为>0.75 D者,术后散光程度降低,在角膜陡峭轴行手术切口可获得更好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爆破模式与连续模式的疗效。方法将69例硬核白内障患者(69只眼)随机分为连续能量模式组(A组31例)和爆破能量模式组(B组38例),记录两组术中使用的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比较术后第1,3,7天术眼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手术并发症等。结果爆破组术中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均较连续模式组明显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膜破裂,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爆破组术后第1,3天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连续超声模式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水肿眼数爆破模式组明显低于连续模式组,两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爆破能量模式行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明显减少超声能量和时间,减少术后早期角膜水肿,更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差异。方法抽取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68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2眼,予透明角膜切口施术,B组30例36眼,予巩膜隧道切口施术。检测两组术前1天,术后1、7、14、30天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以及患者主观干眼感觉症状。结果 A组术后第1天较术前BUT明显缩短,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明显增高(P<0.05或0.01);第7天时Sit,第30天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组术后第1天BUT明显缩短,Sit明显增高(P<0.05或0.01),角膜荧光染色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30天,BUT、Sit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主观干眼感觉症状,术后第1天均明显增高(P<0.05),14天后基本恢复到术前状况(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泪膜的稳定性较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显著降低,但主观感觉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8例(168双眼)非干眼症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4例(84双眼)。对照组患者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组接受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第1周、术后第4周及术后第12周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结果  术后第1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第4周与第12周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较透明角膜切口术后短期干眼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和比较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与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无晶体眼行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A组)40例40眼,选择同时期无晶体眼行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41例41眼作对照组(B组),分析2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比较,各时间点术后裸眼视力和手术源性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2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透明角膜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于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何健强 《医学综述》2012,18(15):2533-253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两种切口(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42例(56眼),将其分为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A组)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检查视力以及角膜散光值,观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以及角膜散光的恢复情况。结果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值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在疗效方面优于透明角膜切口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18.
成仲夏  段灵  胡宁  刘铭  刘霞 《四川医学》2012,33(1):36-38
目的评价从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过渡到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理论的自学和对超声乳化仪的了解,对引进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后最初开展的200余例(22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的难点,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等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撕囊217眼,术中后囊膜破裂11眼,改为囊外摘除3眼。同期植入后房人工晶体221眼,其中囊袋内216眼,睫状沟5眼,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眼,其中后囊膜破裂1眼,囊袋完全吸出1眼。超乳I/A完全清除皮质101眼,改用其他方法 122眼;术后裂隙灯下可见角膜水肿63眼,7d后水肿未消的1眼,30d后角膜基本透明。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的患者149眼。结论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在熟练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基础上比较顺利的过渡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相似文献   

19.
谭念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1111-1113
目的观察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与3.2 mm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6例(60眼),年龄55~78岁,晶状体混浊3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2例(28眼),B组24例(32眼)。A组行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3.2 mm传统同轴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观察随访,记录术后的散光改变、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手术并发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中2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average phaco time,APT)、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EPT)、平均超声乳化能量(average phacopower,AV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变化:术后第1周A组裸眼好于B组裸眼视力,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1个月2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变化:术前与术后比较,2组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源性散光更小,早期视力恢复快,前房密闭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