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麻痹性斜视出现的复视用压贴三棱镜的非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对麻痹性斜视14例患者,通过眼部检查、验光配戴框架眼镜,有上睑下垂的患者,配戴自制支架框架眼镜,反复测量斜视度后,压贴相应度数的膜状三棱镜矫正复视,检查同视机Ⅰ级视功能。结果:患者14例中复视完全消失9例,5例明显好转,6例有代偿头位的,头位消失,8例有同视机Ⅰ级视功能。结论:对于麻痹性斜视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用压贴三棱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复视及代偿头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又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术后使用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病例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银杏叶片及甲钴胺片口服,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在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肌注,比较两组的视力、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善情况。结果:用药组在视力、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善情况皆较对照组显著。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使用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术后视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来有效预防浅前房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间收治住院的60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行小梁切除术60眼,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浅前房。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是通过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及注意事项是可以避免其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检测方法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在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白内障197例(214眼)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闪光视诱发电位(BVEP)、视网膜计、光定位、色觉及注视性质等综合检测,术后3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前F—ERG的b波、F—VEP的P1波、潜视力、色觉均与术后视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F-ERG、F—VEP、潜视力预测术后视力的可靠性分别为62.6%、79.0%、60.6%。但排除白内障完全成熟及高龄者(超过80岁),潜视力预测的可靠性则达82.6%。结论 对于非完全成熟及非高龄者,视网膜计是术前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比较理想的方法,而对于完全浑浊及高龄者,视网膜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欠佳,应结合F-ERG、F-VEP、色觉及注视性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讲价。  相似文献   
5.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 15例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并对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进行了对比观察。对象 :为近两年在我科就诊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共 15例 18只眼。其中男 8例 ,女 7例 ;右眼 8例 ,左眼 4例 ,双眼 3例 ;年龄 5 5~ 81岁。所有病例都有典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史 ,经全身及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 ,停药或仅局部用Pilocarpine眼水可维持眼压 <2 1mmHg。各眼晶状体混浊程度不等 ,Ⅱ~Ⅲ级核。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眼压降至正常后行白内障超声…  相似文献   
6.
陈放  庄朝荣  赵明 《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716-1717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光凝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DRPSG(diabetic retinopathy photocoagulation study group)制定的治疗技术规定,对219例368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用倍频Nd:YAG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3,6,12mo后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PPDR患者视力提高和不变者占77.6%,PDR患者视力提高和不变者占83.4%,而高危PDR患者视力提高和不变者占65.2%。结论:倍频Nd:YAG激光治疗DR是安全有效的,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DR行全视网膜光凝是确保DR患者视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个独特的视乳头疾患 ,临床症状不典型 ,缺乏特异性 ,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转我院眼科诊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误诊 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右眼 1例 ,左眼 2例 ,年龄最大 6 9岁 ,最小 6 5岁。误诊时间 7d~ 1个月 ,5例均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确诊 ,误诊疾病为白内障 2例 ,视乳头炎 1例 ,球后视神经炎 1例 ,青光眼 1例。典型病例 :男 ,6 9岁。因左眼视力下降 4 d,眼压 2 6 .5 6 mm Hg,在当地医院拟左眼青光眼 ,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缩瞳剂应用 ,未见疗效。于 1993- 0 9- 2 1来我院就诊 ,既往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盐酸环喷托酯与复方托比卡胺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散瞳效果。方法老年白内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为盐酸环喷托酯组,对照组为复方托比卡胺组。于术前点药3次,每次间隔5 min,观察并记录术前、注入黏弹剂后、超声乳化完成后瞳孔直径,比较起效时间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药于点药结束后20 min左右均能达到最大瞳孔直径,2组药物起效时间和最大瞳孔直径无统计学差异;盐酸环喷托酯组与复方托比卡胺组最大孔径维持时间分别为瞳孔开始回缩时间分别为(102±13)min与(89±12)min,睫状肌调节恢复时间两组分别为(13.2±2.6)h和(9.6±2.5)h,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盐酸环喷托酯组与复方托比卡胺组相比,虽然在睫状肌调节能力的恢复时间相对较慢,但其在术中维持最大孔径时间较长,并且睫状肌调节能在1天内恢复,因此盐酸环喷托酯可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良好的散瞳剂。  相似文献   
9.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建立大鼠RD模型,按每组情况各组玻璃体腔内分别单次注射PBS或不同剂量的外源性可溶性EPO受体(EPOsR),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分别于造模后3d和14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获得大鼠视网膜标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活性,RD造模后14d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量外核层(ONL)厚度。结果RD造模后3d,RD组ONL出现凋亡细胞核,玻璃体腔注射EPOsR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随着玻璃体腔注射EPOsR的剂量增加,ONL凋亡细胞核有增加趋势。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各组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15±0.04)、(0.49±0.03)、(0.50±0.07)、(0.63±O.03)、(0.69±0.04)、(0.83±0.04),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016,P=0.000),RD+EPOsR200ng组的caspase-3活性均强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D造模后14d,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的ONL厚度分别为(47.39±3.39)、(33.96±3.54)、(31.83±5.21)、(31.40±2.63)、(24.99±2.06)、(19.30e3.71)μ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33;P=0.000);EPOsR处理组ONL厚度明显薄于单纯RD组和RD+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状态下,EPOsR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活性增强,而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内源性EPO表达增强可通讨抑制casDase-3活性和抗凋亡作用发挥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行玻璃体切除术的389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的102眼行各项检查确定高眼压的原因,分别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高眼压102眼,发生率为26.22%。其中联合巩膜环扎组和未行巩膜环扎组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晶状体眼和有晶状体眼组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伤性和非外伤性病因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F。填充组和硅油填充组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经治疗后眼压均降至21mmHg以下,视力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除3例外,视神经未受明显损害。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高眼压受多因素作用所致,无晶状体眼、巩膜环扎、眼外伤等为其高危因素。术前、术中对一些可控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术后监测眼压可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而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有效控制眼压、抢救大部分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