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观察肌注—电转染法接种治疗型HBVDNA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效果,对健康恒河猴采用肌注—电转染法接种治疗型HBV DNA疫苗,剂量分别为0.2mg/只、1mg/只和2mg/只;前3次给药时间间隔1个月,主要观察免疫效果;此后6次给药为每天1次,观察重复给药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肌注—电转染法接种疫苗后,不同剂量组均可有效诱导恒河猴产生HBsAg特异性抗体(抗—HBs);重复给药未见明显的各系统毒副反应及血液学和血生化异常,血清抗核抗体(ANA)阴性。表明治疗型HBV DNA疫苗用肌注—电转染法免疫可显著增强恒河猴的免疫效果;多次重复接种该疫苗未见恒河猴的毒性反应,疫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治疗型双质粒HBV DNA疫苗对食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治疗型双质粒HBV DNA疫苗(简称HBV DNA疫苗)诱导食蟹猴HBV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30只食蟹猴随机均分为5组(雌雄各半),分别重复肌注高剂量2000μg/kg、中剂量660μg/kg、低剂量200μg/kgEP介导HBV DNA疫苗,330μg/kg EP介导的佐剂质粒和PBS对照。在不同时间点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其血清抗-HBs水平并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T细胞频数。结果食蟹猴接种不同剂量HBV DNA疫苗后第10周起均产生不同滴度的特异性抗体。16周时EP介导的HBV DNA疫苗高、中、低剂量组各3只食蟹猴中分别有3、2、3只HBsAg特异性IFN-γT细胞计数阳性;29周时高、中、低剂量组全部动物应答呈阳性,其计数结果分别为30.0±13.5SFCs/3×105PBMCs,30.7±26.3SFCs/3×105PBMCs及17.7±6.4SFCs/3×105 PBMCs;而相同时间点佐剂组和PBS对照组3只食蟹猴均为阴性。结论EP介导的HBV DNA疫苗能有效诱导食蟹猴产生HBsAg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脉冲(EP)介导的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3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低(1mg)、中(2mg)、高(4mg)三个剂量组(n=10).于0、4、12、24周肌注联合EP导入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每个剂量组随机再分成两组(n=5),分别使用两种不同输出电压(36V和60V)导入DNA疫苗.观察受试者HBVDNA疫苗给药前后生命体征,物理学诊断指标(心电图、胸透、B超),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凝血酶原时间、甲状腺功能、肿瘤标记物),免疫学检测指标[干扰素y(IFN-γ)、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HBV血清标记物(HBsAg、HBcAb、HBeAg、HBeAb、HBV DNA)及抗HBs等的变化.结果 所有志愿者接受疫苗后,耐受性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个别受试者出现一过性体检指标升高或轻度异常,怀疑与用药有关,但均能自行缓解或恢复;抗HBs在大剂量36V组中有升高趋势,其中1例受试者给药后达17.22mU/ml.结论 EP介导的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在低、中、高三个剂量组中均显示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且在大剂量组中具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DNA疫苗在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建立DNA疫苗体内生物分布情况研究方法。方法:乙肝核酸疫苗(HBV DNA)经^32P标记、分离、纯化、鉴定后,胫前肌注射给药,结合三氯乙酸(TCA)沉淀,研究肌注乙肝核酸疫苗后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质粒DNA疫苗除注射局部肌肉分布较多外,其他一些重要组织也有分布,其中腺体组织(肾上腺、胰腺、胸腺)中的浓度最高,其次为排泄物(尿、肠内粪),脑组织中浓度最低。各组织中可沉淀放射性按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胸腺、肾上腺、膀胱、生殖腺、脂肪、肠内粪、胰腺、颌下腺、脾、小肠、眼球、肝、肠内容、肾、甲状腺、肺、淋巴结、对侧肌肉、心脏和脑。结论:^32P标记DNA疫苗后各组织β计数结合三氦乙酸沉淀法研究核酸疫苗生物分布情况,方法灵敏、可靠,易于分析。  相似文献   

5.
治疗型HBV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治疗型HBV基因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行性 ,自行构建了HBV包膜蛋白前S2 ·S基因及人IL 2和IFN γ融合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并将双质粒融合蛋白作为佐剂组合成治疗型HBV基因疫苗 ,在健康小鼠、HBV转基因 (Tg)小鼠、新西兰兔和恒河猴体内进行了免疫效果试验。结果发现 :①特异性CTL活性提高 ;②对HBsAg特异性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 ,HBsAg 3 0 μg /ml对pcS2 ·S免疫的小鼠脾细胞的刺激指数 (SI =5 6± 0 9)明显较空白质粒pcDNA3 1组 (SI =2 0± 0 5 )为高 (P <0 0 1) ,免疫组的IL 2 /IFN γ分泌水平为 (2 2 6 3± 41 0 5pg/ml) /(5 1 1± 7 7pg/ml) ,明显较空白组的 (69 0± 2 2 1pg/ml) /(0 9± 0 7pg/ml)为高 (P <0 0 1) ;③HBV基因疫苗免疫健康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中DCs的诱导HBsAg致敏T细胞增殖指数 (4 2 0 )较pcDNA3 1组 (2 5 5 )为高 ;⑤用在体电脉冲法注射治疗型HBV基因疫苗后 ,检测血清抗 HBs水平 ,无论是小鼠、兔还是猴均有明显提高。提示该治疗型HBV基因疫苗能较好地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 ,为其治疗HBV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结核分支杆菌MPT64、ESAT6 DNA疫苗的保护效力和细胞因子的增强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14组,分别用KSAT6(25μg) MPT64(25μg)(A组),KSAT6(100μg) IFN-γ/(100/μg)(B组),KSAT6(75μg) MPT64(25μg)(C组),KS—AT6(100μg) IL-12(100μg)(D组),MPT64(100μg) IL-12(100μg)(E组),ESAT6(25μg) MPT64(75μg)(F组),MPT64(100μg)(G组),PvaXl载体质粒(100μg)(H组),ESAT6(100μg)(I组),ESAT6(100μg) MPT64(100μg)(J组),ESAT6(50μg) MPT64(50μg)(K组),MPT64(100μg) IFN-γ(100μg)(L组),卡介苗(M组),生理盐水(N组)免疫小鼠。每组各6只小鼠免疫8周后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小鼠尾静脉攻击小鼠。攻击4周后,观察肺、肝、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攻击后,肺组织病理改变为:以渗出性反应为主的病变有N组,表现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充满渗出液;以增殖性反应为主的病变为M、J组,表现为较多淋巴细胞、泡沫样细胞、上皮样细胞、郎罕细胞组成的结核肉芽肿,并可见肺泡壁组织增生增厚;其余均为增殖性与渗出性反应的混合性病变(A、B、C、D、E、G、H、I、K、L组)。各组均未出现干酪性坏死。肝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充血,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与上皮样细胞组成结节,各组间差别不大,M、J组病变较其他组略轻。脾脏改变:脾小体增生,融合,各组间差别不大,M、J组反应较其他组稍强。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MPT64和ESAT6DNA疫苗能增加机体抵抗力,与IL-12、IFN-7分别合用及两种疫苗不同剂量合用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效果,以MPT64 100μg ESAT6100μg合用效果最接近于卡介苗,IFN7及IL-12对结核DNA疫苗的保护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Ag85A DNA 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治疗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pVAX1载体、微卡菌苗、Ag85A DNA 疫苗免疫,每2周肌内注射1次,共3次.研究 Ag85A DNA 疫苗的免疫原性.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通过尾静脉注射40只BALB/c小鼠,分别用生理盐水、pVAX1载体、利福平、Ag 85A DNA 疫苗治疗.治疗结束后2周杀鼠,观察肺和脾病理改变,称取重量、做菌落计数,用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T淋巴细胞斑点数.结果 与其他组比较,Ag 85A DNA疫苗能诱导产生大量Ag85A特异的分泌IFN-γ 的T淋巴细胞(S=11.832,P=0.0080).肺组织病理显示:生理盐水组肺组织病变严重、广泛;载体组比生理盐水组病变略轻,但病变仍较重、广泛;Ag 85A DNA 疫苗组肺组织病变减轻、局限,3/5区域肺泡结构完整,清晰;利福平组肺组织无病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g85A DNA 疫苗组和利福平组肺脏菌落数分别减少0.73 log和2.11 log;肝脏菌落数分别减少0.88 log和2.11 log(P<0.01).结论 Ag85A DNA 疫苗对小鼠结核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密码子优化的SARS -CoVN基因的重组质粒,以及DNA初始免疫-蛋白加强免疫方式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探讨提高SARS -CoVDNA免疫原性的途径。方法:SARS -CoVBJ01株N基因和密码子优化N基因分别通过从病毒RNA中RT -PCR扩增和人工合成获得,并克隆至pVAX1载体。将重组质粒DNA以 100μg/只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于第 20天同剂量再免疫 1次后,于第 40天再用 50μg/只剂量的N蛋白加强免疫。每次免疫后于第 10天采集血清,用ELISA检测血清中抗SARS- CoVN蛋白特异性抗体效价。同时设单纯重组质粒DNA免疫组和重组N蛋白免疫组作为对照。结果:密码子优化的N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体液免疫应答;而采用DNA初始免疫 -N蛋白加强免疫的方式则可使抗体效价提高至少 10倍。结论:密码子优化和DNA初始免疫-蛋白加强免疫这两种途径均可提高SARS CoVN基因重组质粒DNA在小鼠中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报告系统pEGFP观察pEGFP-N1-mSemcap2重组质粒肌内注射小鼠后mSemcap2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对集合淋巴结(PP结)淋巴细胞表的影响。方法:将pEGFP-N1-mSemcap2重组质粒肌注小鼠后分别在第5,7天收集各组织细胞,利用FACS检测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取PP结淋巴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重组质粒肌注小鼠后在不同时间点从小肠、肺脏、肾脏,肝脏、PP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部位检测到了蛋白表达;小鼠PP结B220+细胞比例增高,结论:肌肉注射重组质粒后mSemcap2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其天然分布不尽相同;mSemcap2可以改变PP结淋巴细胞的表型.  相似文献   

10.
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的表达及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对其DNA免疫原性进行观察。方法:采用RT-PCR扩增东部马脑炎病毒全长E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E2,以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经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证明E2基因可以表达后,用庐重组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中病毒的特异抗体。结果: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表明E2基因在COS7细胞中获得瞬时表达,pcDNA-E2基因免疫小鼠可产生抗东部脑炎病毒的特异抗体。结论: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的抗东部马脑炎病毒体液免疫应答,为基因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醛固酮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索醛固酮介导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测定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预处理SHR及正常血压大鼠录同培养时间点心肌细胞对^H0proline掺入理、心肌胶原蛋白呈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等。结果表明,SHR心肌胶原蛋白含量及MAPK生增加,其各时间点的^3H-proline摄入量均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说明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可能与醛固酮通过其受体介导心肌MA  相似文献   

12.
左旋精氨酸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剂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剂量效应。方法:观察不同剂量L-Arg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大鼠后,血浆和胰组织一氧化氮(NO)浓度、血浆淀粉酶、平均动脉压(MAP)、胰组织病理等的变化。结果:(1)AEP大鼠血浆、胰组织NO浓度明显降低,小剂量L-Arg(50mg,100mg/kg)升高了血浆、胰组织NO浓度,改善了大鼠AEP;随着L—Arg剂量的增加,达800mg、1600mg/kg时,血浆、胰组织NO浓度过度升高,加重AEP成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且以80mg/kg组最明显;(2)实验所用的L—Arg对MAP的影响较小。结论:L—Arg的作用机理与NO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临床应用L-Arg治疗急性胰腺炎应注意其类似NO的“双刃性”,尤其大剂量应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3.
高海拔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海拔地区 (海拔 2 2 60m)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2 2例胃溃疡、1 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外周血ET -1水平 ,并与 2 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血浆ET -1水平 (ng/L) :胃溃疡组 ( 82 .50± 1 7.50 )ng/L ,十二指肠溃疡组 ( 81 .2 0± 1 8.3 2 )ng/L ,较对照组 ( 62 .54±5.82 )ng/L显著升高 (P <0 .0 1 ) ;胃溃疡组与十二指肠溃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活动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浆ET水平均明显高于疤痕期 (P <0 .0 1 ) ;结论 :在高海拔地区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且血浆内皮素水平与病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探讨疟原虫的预测。对云南省疟疾流行地区,1986—1990年的1902158名发热病人的两种疟原虫检出率构成的离散数列,建立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分别为98.45%—98.46%和92.85%—83.03%,并对1991年和1992年作灰色GM(1,1)的推测模型,其中1991年理论值和实际值基本吻合,1992年尚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70例老年性结肠憩室结肠镜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探索老年性结肠憩室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6年间 ,解放军总医院胃镜室经结肠镜检查证实的 60岁以上老年性结肠憩室 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男 5 4例 ,女 16例。年龄 60~ 84岁 ,平均 68.70± 5 3 9岁。结果 ①随年龄增加 ,结肠憩室及多发憩室检出率增高 ;②男性结肠憩室检出率高于女性 ;③无论单发或多发憩室 ,均好发于右半结肠 ,右左之比为 2 8∶1( 42∶15 ) ,其中 ,以单发憩室更为明显。结论 ①结肠憩室产生与年龄等方面有关 ;②老年人右半结肠发病率相对低于年轻人 ;③老年人左半结肠憩室及双侧结肠憩室相对高于年轻人  相似文献   

16.
以常规行股骨缩短(FS)作为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22例24髋。按改良Trevor综合积分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7.50%,临床检查无明显肢长失衡。通过动物实验证实,FS可明显降低髋周软组织张力(P〈0.01)及复位后头臼间接触压(P〈0.01),为FS在大龄CDH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首例接受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 (SARS)植入手术的患者进行远期随访 ,结果发现不仅重建了患者的可控制性排尿功能 ,彻底根治了尿失禁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 ,至今未发现骶神经根损伤征象。说明SARS植入术是安全的 ,远期疗效满意。对国产SARS体外部分的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达到了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免疫活性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hepatitis,AI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通过系列标志性单抗对 36例确诊的AIH患者穿刺肝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及淋巴细胞 (LC)亚群进行观察分析 ,取其中 8例AIH患者的血液作DC分离、培养 ,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 ,并对LC亚群作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8例AIH患者外周血DCHLA DR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及乙肝组增强 (P <0 0 1) ,外周血总T细胞增加 ,CD4 + /CD8+ 降低 (P <0 0 1) ,γδT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AIH肝组织内浸润的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 ,汇管区内以CD4 + 细胞为主 ,小叶内以CD8+ 细胞为主 ,CD4 + /CD8+ 与乙肝组无明显差异。提示AIH患者存在免疫异常 ,DC细胞与AIH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γδT细胞可能在AIH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对123例乳腺癌组织作了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检测,其中44例曾做过DNA含量测。结果显示:(1)Ag—NOR计数在各类和各级乳腺癌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2)乳腺癌的Ag—NOR计数与其DNA含量存在正相关性(P<0.05);(3)单纯癌大、小细胞型之间、浸润性小叶癌与硬癌之间的Ag—NOR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4)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Ag—NOR均数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Ag—NOR计数可用于某些乳腺癌型鉴别,并能对从乳腺癌型和级别及DNA含量中所获得的预后指数提供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