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感染科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的方法和路径。方法制订并应用皮肤评估表、难免压疮报告表及压疮督查表,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和对难免压疮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结果141例难免压疮患者住院期间实际发生压疮11例,占7.8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法15.09%的压疮发生率(P〈0.05)。结论表格化管理可最大限度地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降低难免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双价痢疾工程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淋巴组织细胞表型的变化,探讨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对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以FSM-2117和FS-5416痢疾菌苗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4次,菌量依次为5×106、1×107、4×107和4×107CFU/只,对照组给予PBS,间隔2 wk。4次免疫后7、30和90 d活杀,分离NALT、鼻通道、脾、小肠PP结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4次免疫后7 d,小鼠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鼻通道(NP)和Peyer’s结(PP)淋巴细胞中,CD3 T细胞数均显著增加,其中以CD4 T细胞增加为主。FSM-2117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20 细胞显著增加;而FS 5416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 T细胞显著增加。4次免疫后30 d,NALT、NP和脾淋巴细胞仍出现上述变化;而90 d,仅NALT和NP淋巴细胞出现上述同样变化。结论:两株双价痢疾菌苗滴鼻免疫小鼠后,能有效地诱导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且持续时间较长,但该免疫应答的减弱是从距免疫部位较远的部位而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诱导嵌合体小鼠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57BL/J和BALB/c两种小鼠进行骨髓细胞移植。移植前受体小鼠经 6 0Gy6 0 Coγ射线照射。用细胞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了射线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损伤强度和照射后移植了骨髓细胞的小鼠在不同时间内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表明 ,(1 ) 6 0Gyγ射线照射受体鼠 ,能杀伤 95 5 %的外周淋巴细胞 ,但是不影响自身H 2Kb 分子在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百分数。残留细胞中CD3+ T细胞、NK1 1 + 淋巴细胞、CD3+ /NK1 1 + 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由照射前的 40 44%增加到45 30 %、 1 1 3 %增加到 37 41 %和 1 0 7%增加到 5 86 % (P≤ 0 0 1 ) ;(2 )小鼠的淋巴细胞数量从照射后 30d开始恢复 ,到1 90d达到正常值 ;(3 )照射后进行同种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后的第 60天 ,受体淋巴细胞表面自身H 2Kb 抗原表达下降 ,CD3+ /NK1 1 + 淋巴细胞百分数增加。随H 2Kb 的抗原表达的恢复 ,CD3+ /NK1 1 + 淋巴细胞百分数下降 ;(4)在细胞移植的第 1 90天 ,受体小鼠 (黑色 )表型呈现出供体鼠 (白色 )颜色特征。在嵌合体小鼠外周淋巴细胞中 ,有 2 5 %为供体H 2Kd 阳性细胞 ,CD3+ /NK1 1 + 淋巴细胞百分数为 1 88% ,明显高于正常值 (P≤ 0 0 1 )。以上结果表明 ,6 0Gy6 0 Coγ射线照射能诱导免疫耐受 ,其耐受性的形成可能与最初保  相似文献   
4.
彭虹 《吉林医学》2012,33(17):373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碘伏擦拭宫腔预防子宫内膜异位及产褥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60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中随机给予碘伏擦拭宫腔或不予以碘伏擦拭宫腔处理,观察两种方法预防产褥感染及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结果:碘伏组在术后发生产褥感染及子宫内膜异位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中碘伏擦拭宫腔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及产褥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院外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15名出院的心力衰竭(HF)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随访组和强化干预组,通过1年的随访观察,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共计205例。普通随访组仅进行常规的门诊随访,强化干预组患者接受电话咨询、专门的心力衰竭门诊随诊及定期健康宣教。结果:强化干预组和普通组相比较,限水限钠达标率和坚持每天监测体质量的比例大幅度增加(P〈0-01),强化干预组利尿剂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的靶剂量达标率方面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强化干预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普通随访组;与普通随访组相比,强化干预组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低更明显(P〈0-05),且6分钟步行试验优于普通组(P〈0-05)。两组再次入院和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3%伪.11%,P〈0-05),强化于预措施显著降低了死亡和再住院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对CHF患者进行院外强化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抗HF治疗药物的使用比例及二级预防药物的靶剂量达标率,降低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疫情期间部分患者表现出肝损伤。为了提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对COVID-19的认识,加强疫情期间患者的自我防护和疾病管理,针对COVID-19引起肝损伤的致病机制及该类患者合理防疫、规范就医、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建议,以保证病毒性肝炎的常规管理,降低该类人群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大鼠小肠肥大细胞变化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对出生10d至1年以上各组大鼠的小肠肥大细胞进行电镜观察。结果:10 ̄20d组; 的肥大细胞,生后30d,8周和6个月组大致可分为形态不规则,表现有许多微绒毛,分泌颗粒大小不等的活化型和细胞吾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突起少分泌颗粒纹均匀,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出现的恢复期的肥大细胞。6个月和1年以上组还见到正在缓慢分泌 功能静  相似文献   
8.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广泛存在于人及动植物、微生物体内,参与微量元素的储存、转运和代谢;拮抗电离辐射;清除自由基、拮抗脂质过氧化、对生物膜具有保护作用;对重金属有解毒作用;与机体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及某些疾病发生有关。现就金属硫蛋白近年的研究成果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178例(男115例,女63例)在我院确诊为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的患者,诊断采用上消化道内镜。所有患者进行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或乙酰水杨酸(ASA)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年龄及性别等危险因素采用f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估。结果47例患者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平均年龄为(65.7±12.5)岁,无出血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15.0)岁。出血患者中ASA的使用比NSAID更常见(NSAID n=18例;ASA n=26例,P=0.036)。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出血的比例女性为20%,男性为28%(P=0.056)。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有CAD(OR:24.66,95%CI=1.7-95.8,P=0.002),ASA的使用(OR:9.67,95%CI=2.2—36.6,P=0.022),NSAIDs的使用(OR:4.6395%CI=1.2—15.6,P=0.033),年龄(OR=11.50,95%CI=2.8—11.2,P=0.002),男性(OR:2.47,95%CI=0.9-8.7,P=0.053)。结论高龄、动脉粥样硬化、男性和非甾体抗炎药和乙酰水杨酸的使用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乙酰水杨酸的使用导致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0.
鼻胃管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胃管在临床应用广泛.常规于面部贴胶布加以固定,但存在很多弊端,如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使用时易拉脱鼻胃管;胶布随着头面部的活动易松动,导致胃管滑移;有的患者对胶布过敏,导致皮肤损伤.鉴此,笔者设计了鼻胃管固定带,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