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康复团队服务模式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将社区脑卒中患者4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n=26)和对照组(n=20),由社区医生、预防保健医生、护士组成的社区脑卒中康复团队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康复教育、机体功能训练及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ADL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ADL提高较对照组显著,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脑卒中康复团队可提高患者ADL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方法:选择脑卒中发病后6个月—3年进入后遗症期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145例)和对照组(139例)。分别在入组时、康复干预1、3、6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FCA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满意感量表(SWLS)评定生存质量。结果:①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前后康复干预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有退步趋势。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组患者在康复干预1个月时的ADL能力有明显提高,但随病程延长至康复干预3、6个月时,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FCA量表无明显改善。③生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在康复干预1个月时生活满意度有提高,但随病程延长至康复干预3、6个月时,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生活满意度无提高。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72例和对照组11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5个月后,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的NIM和ADL评分比较,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新病例康复组和既往病例康复组NIM和ADL评分比较,新病例组优于既往病例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作用显著: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自我管理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钢都社区居民中脑卒中患者12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我管理组(简称自管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均自行在家进行居家康复,自行功能锻炼,定期门诊复查,不适时随诊。自管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预,由专家指导,社区医生、治疗师及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分小组指导、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家庭访视流程及社区脑卒中患者小组活动。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 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FMA上下肢评分、MBI、HAMD和WHOQOL-100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6 个月后,自管组FMA上下肢评分、MBI和WHOQOL-100 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提高(P<0.05),对照组亦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管组HAMD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降低(均P<0.05),对照组亦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脑卒中自我管理能提高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广外医院的脑卒中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设计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训练,结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集体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分别于入选时、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采用量表进行评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正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80-428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的治疗基础上运用现代康复3个月。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对照组仅接受内科治疗,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内容同康复治疗组。结果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FIM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康复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的效果。方法我科护士主动对出院的53例患者进行6个月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并采用随机方法设立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现有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两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8.
Fugl—Meyer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运用Fugl—Meyer量表评定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判断其可行性。方法:对313例社区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分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利用Fugl—Meyer量表对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对照组仅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评定内容同治疗组。结果:①康复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②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治疗2个月后两组间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运用Fugl—Meyer量表可显示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该量表可以在社区作为评定标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社区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由社区护士按“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干预,于1,3个月时采用布氏(Brunnstrom)和Fugl-Meyer两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布氏评定:两组上肢和手功能在1个月和3个月时有改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仍停留在Ⅰ~Ⅲ级;两组的下肢功能在1个月时有改善,也无统计学差异,在3个月时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已达到Ⅳ级及以上。简化Fugl-Meyer评定:得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都有提高,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高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0)。结论: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使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社区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后遗症期患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脑卒中患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由社区护士按“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干预,于1,3个月时采用布氏(Brunnstrom)和Fugl-Meyer两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布氏评定:两组上肢和手功能在1个月和3个月时有改善,但差异均无显性意义,仍停留在Ⅰ-Ⅲ级;两组的下肢功能在1个月时有改善,也无统计学差异,在3个月时两组间存在显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已达到Ⅳ级及以上。简化Fugl-Meyer评定:得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都有提高。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性意义;提高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显意义(P=0.00)。结论: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使后遗症期患的运动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远期疗效。 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时、第5个月末和17个月末应用巴氏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中关于肩、臂运动及手运动的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NIM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5个月和17个月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第5个月末至第17个月末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恢复有远期作用;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艳秋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96-1197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方法:将社区16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训练患者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干预前后用Fug—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FMA和B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促进功能康复.方法 将6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由社区护士按"小组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的方案实施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护理.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3个月时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 两组入组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3个月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协作网式的康复护理方案,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社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康复中的价值,为社区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92例符合人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干预组与对照组,2组均接受规范、系统的社区康复治疗与指导,认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2组患者在人组时及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综合功能量表(FCA)、改良的巴氏指数(MBI)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定。结果认知干预组治疗后,NCSE各领域评分和总分、FC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社区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社区连续性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康复组,选择同期西城区月坛社区以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培训月坛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区医生与护士16人,对康复组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干预6个月后与未给予社区康复干预的对照组比较,评价康复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康复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76.14±12.48)分和(19.36±14.3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干预后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25±10.22)分和(22.62±9.7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康复组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实施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畅通的社区康复信息网络和系统的康复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偏瘫实用训练技术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313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和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法,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评定。对照组仅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内容同康复治疗组。结果 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ADL、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FIM评分、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01),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01)。FIM评分、Fugl—Meyer评分、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法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偏瘫实用训练技术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94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普通社区家庭护理,干预组采用社区康复卒中单元。干预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简式Fugl-Meyer 评定法(FMA)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入选时两组的MBI、FMA及SDS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社区康复卒中单元的建立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n=42)和对照组(n=40),康复组采用舒适护理加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周对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和Fegl-Meyer积分对比。结果 康复组在日常生活能力(P〈0.05)和运动功能(P〈0.01)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及早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并贯穿于环境、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区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社区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03例和对照组99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包括对高危因素的药物控制、康复治疗、卫生宣教、心理疏导等,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时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巴氏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综合功能评定(FCA)中的认知项,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将所有患者最后一次ADL评分作为因变量,分组情况、病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发病部位、文化程度、性别、年龄、饮酒、睡眠质量、FCA认知功能(入组时)、FCA运动功能(入组时)、BI(入组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入组时)做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分组情况、发病前是否饮酒、病程(入组时间早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综合功能评分(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与患者日后的ADL恢复存在相关性。结论早期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作用显著;认知障碍对患者的ADL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外,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随访3个月,应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两组患者上肢、手、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上肢、手、下肢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