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常规胃镜活检阴性的食管、胃疾病的诊断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可疑存在食管、胃恶性肿瘤但常规胃镜活检阴性的患者进行超声内镜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随访情况,以病理结果和(或)随访情况为最终诊断,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16例患者纳入研究,16例患者中有8例(50%)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分别为3例食管鳞癌、2例胃腺癌、1例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1例胃间质瘤,1例发现淋巴管内癌栓);有3例患者发现可疑异型细胞,怀疑为恶性肿瘤(其中2例在随访时确诊为胃癌),剩余的5例患者穿刺病理考虑为炎性改变,与后续的手术病理和(或)随访结果一致。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100%,符合率为93.8%,EUS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最终诊断比较,总体一致性好(Kappa值0.86),无穿刺相关合并症。结论 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提高常规胃镜活检阴性病灶的诊断率有效、安全,对于普通胃镜活检未能获得有效病理学依据的病变,推荐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A group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gastric cancer, pooled in equal proportion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ir corresponding antigens (MG-Ags) in serum and body fluid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benign diseases using microsphere-ELISA method. The mean serum level (plus 3 standard deviations) in 59 normal subjects was arbitrarily set as the positive threshold value. The positive rate was found to be 68.8% (135/196)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70% (14/20) in colonic cancer, 72.2% (24/33) in rectal cancer, 43.8% (7/16) in esophageal cancer, 45.5% (5/11) in cholecystic cancer and 34.9% (15/43) in lung cancer, which, however, was not found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pancreatic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In 214 patients with benign diseases, a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7.48%. In gastric juice and ascitic fluid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the positive rates were found to be 61.7% (27/44) and 83.3% (20/24) respectively. These antigens were also determined repeatedly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ho had undergone gastrectomy. It wa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MG-Ags in sera began to decrease at 8-10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 MG-Ags is useful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3.
胃癌及癌前病变MG7—Ag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_7ABC法标记正常胃粘膜、胎儿食道、胃、结肠粘膜和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标本.MG_7对胃癌的特异性高,MG_7-Ag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强阳性表达率为53.3%,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及中重度异型增生.MG_7不与正常胃粘膜反应,但可与胎儿食道、胃、结肠粘膜反应.结果表明,MG_7免疫组化有助于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患者及健康人220例血清抗-HBcIgM。结果阳性率在HB患者中为78.8%,HA患者为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为60.0%,慢性HBsAg携带者为38.9%,献血员为3.4%;在HBsAg阳性与阴性HB患者中分别为78.8%与78.6%(P>0.05)。本文还通过血清抗-HBcIgM的检测对H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供血员的筛选及肝癌的病因研究等价值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疾病普查129147例资料分析(附7093例胃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本地上消化道疾病 ,特别是上消化道肿瘤、癌前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普查 12 914 7人应用隐血珠试剂进行初筛 ;阳性者做胃镜检查 70 93例 ,并与 2 0 0 1年至 2 0 0 3年门诊 70 93例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普查 12 914 7人应用隐血珠阳性 35 72 6人 ;阳性率 19.85 % ;70 93人阳性者做胃镜检查 ,检出慢性浅表性胃炎 6 0 0 2例 ,占 84 .6 2 % ;慢性萎缩性胃炎 15 6例 ,占 2 .2 0 % ;急性胃粘膜病变 2 6例 ,占 0 .37% ;残胃炎 35例 ,占 0 .4 9% ;十二指肠球炎 2 18例 ,占 3.0 7% ;十二指肠息肉 4 4例 ,占 0 .6 2 % ;胃息肉 10 0例 ,占 1.4 1% ;食道炎 5 6例 ,占 0 .79% ;消化性溃疡 2 2 0例 ,占 3.1% ;食管癌 35例 ,占 0 .4 9% ;胃癌 4 0例 ,占 0 .5 7% ;食道静脉曲张 2 5例 ,占 0 .35 % ;正常 136例 ,占 1.92 %。结论 应用隐血珠普查上消化道疾病有初筛价值 ;阳性者做胃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胃癌、食管癌及癌前疾病 ,因此开展上消化道疾病普查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50、CA19-9、CEA和SA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IRM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3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30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CA-50、CA19-9、CEA和SA测定。结果胃癌患者上述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中CA-50、CA19-9、CEA和SA的阳性率分别为63.3%,46.7%,53.3%和76.7%。将四项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任二项阳性作为诊断标准,则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6.7%,准确性为92.2%。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92.1%。结论血清CA-50、CA19-9、CEA和SA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出胃癌组织ConA识别的糖蛋白,经SDS-PAGE鉴定及检测活性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标记,建立了一种新的ELISA结合抑制寡糖分析方法。经351例肿瘤患者,126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证实:肿瘤患者血清中ConA识别的寡糖分子水平增高。11种肿瘤检测平均阳性率为52.1%(185/351);诊断符合率为61.8%。提示肿癌相关寡糖的研究对于寻找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和血清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胸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胸内病变的患者[肺部病变者56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7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21例,纵隔占位5例]行EBUS-TBNA,穿刺物行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无一例发生并发症.76例穿刺阳性;5例穿刺阴性;5例因穿刺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56例肺部病变者中诊断恶性肿瘤45例,良性疾病5例,可疑癌3例;穿刺阴性1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2例.7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中穿刺结果提示转移5例;穿刺阴性2例.21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中诊断恶性肿瘤3例,良性疾病13例;穿刺阴性2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3例.5例纵隔占位者均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可疑癌患者中1例经CT引导下穿刺、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诊断为恶性肿瘤.确诊肺癌而穿刺阴性的2例患者中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1例PET-CT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另3例穿刺阴性者经临床随访观察均诊断为良性疾病.EBUS-TBN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00%、100%及20%.结论 EBUS-TBNA是诊断胸内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检测组织标本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 (CEA- m RNA)指标在诊断胃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胃癌组织和良性胃病组织为检测标本 ,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NP- PCR)检测 CEA- m RNA。结果 :CEA- m RNA的检出率在 32份胃癌标本为 81 .2 % (2 6 /32 )、在 32份良性胃病标本为 1 2 .5 % (4 /32 ) ,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别具有显著性 (P<0 .0 0 1 )。结论 :检测组织标本 CEA- m RNA指标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针对肿瘤细胞的自身抗体的存在。方法收集肠癌患者及胃癌患者术前血清96份和健康体检人群血清62份,分组后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定性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正常健康人群和正常肝细胞株96%(212/220)的反应条无显色带,而97%(60/62)的肠癌患者肠癌细胞株、89%(39/44)的胃癌患者胃癌细胞株反应条均出现多个阳性带。结论健康人群体内很少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自身抗体,而大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这为消化道肿瘤的病因,早期诊断,预后监测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可能与食管癌患者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林州及其周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患者28例和食管癌家族史阴性食管癌患者38例血清样本,经Clinprot磁珠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建立相应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应用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蛋白表达谱。比较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筛选出可能与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差异蛋白。每组样品采用sigma血清进行批间重复性检测。结果平均CV值为0.232;在相对分子质量800~1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家族史阳性与阴性食管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101个。选取组合分组能力最好的5个质荷比(M/Z)分别为5 248.24、5 905.05、2 023.12、2 953.07、4 467.16的蛋白峰建立模型并验证,显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血清差异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分析,采用GA(遗传算法)模型算法选取差异蛋白,识别率为82.62%;准确性为家族史阳性组69.23%,家族史阴性组96%;预测能力为61.89%;采用SNN(遗传算法)选取差异蛋白,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及阴性组识别率和准确性均为100%,预测能力为53.25%。结论应用ClinProt系统未检测到与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推测食管发生癌变后所产生的反应蛋白可能与食管癌家族史无明显相关性。要寻找食管癌发生及家族聚集的原因,还需要对更多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检测以及大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72—4、补体C3a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贵门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在贲门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贲门癌患者(贲门癌组)、60例贲门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CA72—4、补体C3a、TSGF的浓度,并对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贲门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探讨其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贲门癌患者血清中CA72—4、补体C3a、TSGF的含量明显高于贲门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血清CA72—4、C3a和TSGF对贲门癌诊断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93.8%,阴性预测值91.3%,与单项检测贲门癌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72—4、补体C3a、TSGF可作为临床诊断贲门癌的肿瘤标志物,3项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贲门癌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分型联合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R)对食管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收治经NBI-ME检查的食管浅表型病变患者118例(病变118处),对食管癌组织进行IPCL分型和病理分级,检测食管癌组织Cyclin D1、PDGFR的表达,并于术后随访5年,记录患者生存期。 结果食管癌浅表型病变IPLC分型Ⅲ型、Ⅳ型以食管炎、LGIN为主;V1型、V2型、V3A型以早期食管癌为主,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71/83)、80.0%(28/35)、91.0%(71/78)、83.9%(28/40);V3B型、VN型以SM1、SM2及以深食管癌为主,诊断SM2及以深食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7/10)、92.6%(100/108)、46.7%(7/15)、90.7%(100/103)。早期食管癌、SM1、SM2及以深食管癌患者Cyclin D1、PDGFR表达程度显著高于食管炎、LGIN患者(P<0.01)。强阳性表达Cyclin D1(P=0.036)、PDGFR(P=0.034)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阳性或弱阳性或阴性表达患者。早期食管癌IPCL分型、Cyclin D1及PDGFR的表达均为早期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IPCL分型对于食管早期肿瘤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检测食管癌组织Cyclin D1、PDGFR表达有助于早期食管癌的预后判断,IPCL分型、Cyclin D1及PDGFR的表达均为早期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及E6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Xu WG  Zhang LJ  Lu ZM  Li JY  Ke Y  Xu G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910-191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了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0 %(2 8/ 4 0 ) ,6 7 6 % (5 0 / 74 ) ,4 7 5 % (19/ 4 0 ) ,35 5 % (2 2 / 6 2 )和 2 0 % (10 / 5 0 )。贲门癌与食管癌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95 5 )。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贲门癌和食管癌 (均P<0 0 1)。正常人群胃黏膜中HPV16E6mRNA检出率明显低于食管癌 (P <0 0 1)、贲门癌 (P <0 0 1)、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 (P <0 0 5 )。贲门癌HPV16E6mRNA检出率与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PV不仅在鳞状上皮中增生繁殖 ,在腺上皮中也能活跃地生存。HPV16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和贲门上皮癌变过程中C-erbB2和c-myc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纤维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4例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活检组织以及30例食管鳞癌患者和30例贲门腺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C-erbB2和c-myc的表达变化以及病理学的研究。结果:58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检出16例正常食管上皮,34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和8例间变(DYS);26例贲门活检组织中,共检出7例正常,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3例DYS。食管正常组织,BCH和DYS组织均未发现C-erbB2阳性反应,但鳞状细胞癌(SCC)组织C-erbB2阳性率为50%;食管上皮各级病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c-myc免疫阳性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其中间变组织阳性率最高,而卉门癌组织中其阳性率略低于间变组织。结论:c-myc过度表达是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频发的分子事件,并与病变进展密切相关。C-erbB2过度表达与贲门上皮癌变密切相关,并可能是食管癌变晚期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6.
血型前体β-D-Gal(1→3)-D-GalNAc配基,可被半乳糖苷氧化酶修饰后,与Schiff试剂呈色,据此,建立了一种酶化学法检测该肿瘤相关血型前体T抗原技术。31例早期胃癌的组织学水平检测表明,癌细胞表达该抗原阳性率为64.8%,再生细胞及不典型增生细胞极高频率表达该抗原。微量胃液涂膜酶化学法检测该抗原,筛查胃癌结果表明:该法诊断胃病的阳性率为胃癌92.99%,胃十二指肠溃疡20%,胃糜烂再生68.8%,胃粘膜炎症12.5%。其诊断胃癌的敏感度92.9%;特异度78.3%;阳性预测值53.1%;阴性预测值97.6%,准确度81.3%,提示该方法适宜于筛查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7.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双源癌前病变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一个体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eDYS)和贲门腺上皮不典型增生(gDYS)即食管贲门双源癌前病变(cDYS)的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林州地区临床病理诊断为单发贲门癌(n=3 119)、单发下段食管癌(n=516)和食管贲门双源癌(n=115)手术切除标本的癌旁组织,及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内镜黏膜活检组织(n=4315),采用连续取材、石蜡包埋、切片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cDYS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ESCC组、GCA组、CC组eDYS检出率分别为75.8% (391/516)、22.4% (700/3119)、63.5%(73/115),gDYS检出率分别为21.9%(113/516)、61.4%(1 915/3 119)、37.4%(43/115).4315例无症状居民内镜普查eDYS、gDYS检出率分别为4.8%(206/4315)和5.3%(229/4315).ESCC组、GCA组cDYS检出率分别为19.6%(101/516)、17.6%(548/3119),2组相似(P<0.05),但均低于CC组的29.6%(34/115)(P<0.05).手术切除标本癌旁组织中cDYS检出率18.2%(683/3750),高于无症状普查人群cDYS的检出率0.7%(29/4315)(P<0.05).手术切除标本cDYS的高发年龄段均为50-69岁,比无症状人群cDYS高发年龄段40~59岁高10岁(P<0.05).结论:食管贲门双源癌前病变是常见的病理变化,是食管贲门双源癌发生的重要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和其它器官重复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从1985年至2009年2447例食管贲门癌的手术资料,81例为食管贲门癌与其他器官重复癌。并对其诊断、手术方法及结果作了研究。结果:81例食管贲门癌与其他器官重复癌分属四种类型,多中心型36例(44.4%)、系统型36例(44.4%)、对称器官型0例以及非相关型9例(11.1%)。手术切除75例(92.6%),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9例(11.1%)。结论:结果表明外科手术有助于改善食管贲门与其它器官多原发癌的治疗效果,但应防范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探讨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胃及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病例报告 ]用刷片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胃、食管癌的 2 13例与病理活体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刷片细胞学检查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 16 8例 (78 9% ) ,基本符合 19例 (8 9% ) ,总的符合率为 87 8% .不符合的为 2 6例(12 2 % ) ,其中刷片细胞学检查假阳性 2 2例 (10 3% ) ,病理诊断为胃溃疡 10例 ,萎缩性胃炎 5例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2例 ,不典型增生 2例 ,单纯增生 3例 .刷片细胞学检查阳性而病理活体检查假阴性 4例 ,术后证实为癌症 .[讨论 ]刷片细胞学检查总的符合率接近活体检查的阳性率 .鉴别胃溃疡的脱落的变性、退化的上皮细胞 ,萎缩性胃炎时肠化的上皮细胞及不典型增生细胞是减少刷片细胞学检查假阳性的关键 .刷片细胞学检查阳性 ,活体检查阴性时不能只强调活体检查结果而轻易排除癌的诊断 .  相似文献   

20.
59例食管疾病的食管压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疾病患者食管动力改变。方法:共研究59例食管疾病患者食管测压表现,另取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36例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患者中,6便为贲站失弛缓,表现为下管括约肌压力(LESP)升高,吞咽后松弛不全,2例自发同时性收缩明显增加、管原发性蠕动消失,诊断为弥漫性食管痉挛;28例诊断为非特异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多种管动力异常。10例食管癌及9例贲门癌患者,病灶局部均呈高压区,伴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