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放胆肠内引流术治疗反流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22例反流性胆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59例)和开放手术(开放组,6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疗效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4.5±59.4)min vs. (236.1±64.3)min,P=0.247],而在术中出血量[(61.0±15.2)mL vs. (185.2±35.1)mL,P=0.03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0.8)d vs. (4.0±1.2)d,P<0.01]、住院时间[(8.2±2.8)d vs. (11.5±3.8)d,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再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手术病例。腹腔镜组发生胆瘘8例,术后消化道出血3例;开放组发生胆瘘5例,消化道出血4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12~48个月,所有病例症状消失且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治疗反流性胆管炎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且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向可吸收倒刺线与PDS-II缝线在腹腔镜胰十二脂肠切除术胆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胰十二脂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胆肠吻合时采用单向可吸收倒刺线,设为倒刺线组;另30例患者胆肠吻合时采用PDS-II缝线,设为PDS-II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总管直径、胆肠吻合口内径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均采用横结肠后Roux-en-Y吻合方式,均未放置T管引流,无姑息性胆肠吻合减黄。与PDS-II组比较,倒刺线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缩短[(13.2±8.1)min vs(15.8±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80±8)mL vs(94±5)mL]、肝总管直径[(1.5±0.6)cm vs(1.3±0.8)cm]、胆肠吻合口内径[(1.3±0.8)cm vs(1.1±0.6)c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情况:与PDS-II组比较,倒刺线组患者术后胆漏[0例(0)vs 3例(10%)]、术后胆肠吻合口后方引流管拔出时间[(3.8±0.9)d vs(7.2±0.3)d]、术后住院时间[(7.8±0.9)d vs(10.2±0.6)d]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与PDS-II组比较,倒刺线组患者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6.7%)vs 5例(16.7%)]和狭窄胆肠吻合口拆除再吻合发生率下降[0例(0)vs 3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反流性胆道感染发生率[2例(6.7%)vs 3例(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可吸收倒刺线在腹腔镜胰十二脂肠切除术胆肠吻合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减少胆肠吻合口狭窄及胆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在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BBEAS)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11例行开放手术后BBEAS病人再行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术治疗(腹腔镜组),同期有13例BBEAS病人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球囊扩张治疗(PTCD组)。对比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治疗相关参数及随访结果。结果 腹腔镜组诊断BBEAS时间晚于PTCD组,余术前资料两组类似。两种方式治疗BBEAS的成功率(10/11 vs. 12/13,χ2=0.15,P=0.9)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0 vs. 11/57,χ2=0.5,P=0.48)类似,但腹腔镜组在治疗所需中位时间(14 d vs. 161 d,Z=-3.5,P=0)、所需平均治疗次数(1.0次/例 vs. 4.4次/例,T=-6.4,P=0)明显少于PTCD组。术后随访26.0±10.8个月,两组吻合口狭窄复发比例(1/10 vs. 4/12,χ2=1.7,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7-01—2021-03-31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机器人(151例)及腹腔镜(1021例)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后进行1∶1匹配,将病人分为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两组各150例),比较二组病人术后30 d短期结局及术后3年生存结局。结果 两组术后30 d Clvien-Dindo分级(CDC)、总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腹腔镜组(6.6% vs. 14.6%,χ2=4.212,P=0.040),其余各种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中转开放手术率(2.0% vs. 6.7%,χ2=3.940,P=0.047)和30 d再手术率(2.7% vs. 9.3%,χ2=5.910,P=0.015)更低,且淋巴结检出数目更多[13(10~16)枚vs. 11(8~14)枚,Z=-3.662,P=0.000]、术后住院时间更短[7(6~9)d vs. 8(7~11)d,Z=-4.601,P=0.000]、手术时间更长[(197.0±54.6)vs.(151.3±51.8)min,t=7.386,P=0.000]、住院总费用更高[(94518.3±15670.7)vs. (81358.4±20228.5)元,t=6.229,P=0.000]。两组保肛率等其余短期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分层分析中,Ⅲ期病人中机器人组3年总生存率更高(91.3% vs. 67.9%,χ2=3.988,P=0.046)。结论 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同样安全、有效,而且在改善吻合口瘘发生率等短期结局与提高部分病人的生存率方面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在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BBEAS)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11例行开放手术后BBEAS病人再行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术治疗(腹腔镜组),同期有13例BBEAS病人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球囊扩张治疗(PTCD组)。对比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治疗相关参数及随访结果。结果 腹腔镜组诊断BBEAS时间晚于PTCD组,余术前资料两组类似。两种方式治疗BBEAS的成功率(10/11 vs. 12/13,χ2=0.15,P=0.9)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0 vs. 11/57,χ2=0.5,P=0.48)类似,但腹腔镜组在治疗所需中位时间(14 d vs. 161 d,Z=-3.5,P=0)、所需平均治疗次数(1.0次/例 vs. 4.4次/例,T=-6.4,P=0)明显少于PTCD组。术后随访26.0±10.8个月,两组吻合口狭窄复发比例(1/10 vs. 4/12,χ2=1.7,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再次胆肠吻合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开腹肋缘下小切口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8年5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63例,其中腹腔镜下完成33例(腹腔镜组),开腹肋缘下小切口完成30例(小切口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66.4±10.6)min显著长于开腹组(60.6±9.8)min(t=2.248,P=0.020);腹腔镜组住院费用(7865±992)元明显高于开腹组(6995±825)元(t=3.765,P=0.000);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22.7±6.9)h显著短于开腹组(36.9±17.2)h(t=-4.374,P=0.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4.8±1.5)d显著短于开腹组(10.0±7.4)d(t=-3.951,P=0.00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例脐周感染)显著少于开腹组(2例切口血肿,2例切口感染,3例盆腔积液,1例粘连性肠梗阻)(χ^2=5.369,P=0.020)。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结石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的20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LLND。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77例)和开放组(123例),比较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及中期肿瘤学结果。结果 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病人手术时间缩短[240(110~550)min vs. 310(140~780)min,Z=-8.714,P<0.001],出血量减少[100(10~1200)mL vs. 400(60~2500)mL,Z=-5.233,P<0.001],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8.8% vs. 21.1%,χ2=4.607,P=0.032),术后尿管拔除时间[4(1~12)d vs. 5(2~24)d,Z=-2.722,P=0.006]和术后住院时间[11(6~59)d vs. 16(7~64)d,Z=-2.274,P=0.023]均缩短。腹腔镜组单侧侧方淋巴结检出总数[5.5(1~17)枚 vs. 5.0(1~17)枚,Z=-2.134,P=0.033]和单侧髂内及闭孔动脉淋巴结检出数目[4(1~17)枚 vs. 3(1~11)枚,Z=-2.234,P=0.025]均增高。两组病人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6% vs. 79.0%,69.8% vs. 71.3%,P>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用于LLND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保护植物神经功能,病人术后恢复更快,可清扫更多的区域淋巴结,但中期肿瘤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胆囊颈部切开与横断在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中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94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病例资料,手术分别采用胆囊颈部横断(A组,n=91)和胆囊颈部切开(B组,n=103)两种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更短[(59.0±15.4)min vs(65.5±24.4)min,t=2.248,P=0.026],术中出血更少[53(51.3,55.3)mL vs35(33.4,37.3)mL,Z=2.114,P=0.036],中转开腹率更低(3.9% vs 15.4%,P=0.007),术后总并发症更少(4.9% vs 17.6%,P=0.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8.6(6.6,10.5)d vs 6.0 (4.0,8.0)d,Z=2.759,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腹腔感染(1.9% vs 7.7%)、术后出血(1.0% vs 3.3%)、胆漏(1.0% vs 2.2%)、结石残留(1.0% vs 3.3%)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颈部切开相比胆囊颈部横断更有助于手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手术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由病人选择手术方式,腹腔镜组159例(三孔法),开腹组10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液化及感染率和肠粘连发生率.结果 156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包括胆囊大部切除1例),3例中转开腹(1例胆囊三角粘连呈胼胝样分离时大量渗血,2例分离Calot三角困难),术后无胆漏和肠梗阻等并发症;开腹组胆囊切除术105例,胆囊大部切除术3例,术后并发胆漏2例,胆总管结石2例,肠梗阻5例.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51.4±7.8)min vs.(70.6±5.0) min,t=-22.754,P=0.000],术中出血少[(23.3±3.4) ml vs.(35.3±8.3) ml,t=-16.300,P=0.000],止痛药使用率低[17.0% (27/159) vs.47.2% (51/108),χ2=28.443,P=0.000],切口液化及感染率低[1.3% (2/159) vs.6.5% (7/108),χ2=3.903,P=0.048],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0%(0/159) vs.4.6% (5/108),P=0.010].结论 在细致操作及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前提下,认真遵循相关手术原则,腹腔镜手术治疗萎缩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方式的选择、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2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术后因胆肠吻合口梗阻再次入院治疗,按胆肠吻合方式分为胆囊空肠吻合组(n=3)与胆管空肠吻合组(n=3),分析两组患者两次手术围手术期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术前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白细胞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胆囊空肠吻合组首次手术时间平均(260.0±23.9)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8.8±66.8) m L,胆管断端直径平均(4.4±0.9) mm,术后发生胰瘘1例,无胆漏、出血发生,3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肿瘤,两次手术中位间隔时间18个月,第二次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原吻合口切除+胆管空肠吻合,第二次术后病理示胆管结石3例,术后无再次吻合口狭窄发生。胆管空肠吻合组首次手术时间平均(280.0±28.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7±73.1) m L,胆管断端直径平均(4.5±1.5) mm,术后发生胆漏、腹腔感染各1例,无术后胰瘘、出血患者,术后病理为2例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两次手术中位间隔时间12个月,第二次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吻合口重建,术后病理示吻合口良性狭窄3例,无一例再次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首选胆管空肠吻合,吻合口狭窄形成原因较复杂,胆管口径细小是其原因之一,术中放置胆管支撑管、选择恰当缝线、精细规范操作可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对于腹腔镜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胆肠吻合口重建仍可首选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月行腹腔镜下Uncut Roux-en-Y 18例(Uncut Roux-en-Y组),把胆管与空肠端侧吻合后用7号丝线距离胆肠吻合口5 cm处结扎阻断空肠输入段,然后距胆肠吻合口40~45 cm处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同期行腹腔镜下Roux-en-Y 26例(Roux-en-Y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率。结果 Uncut Roux-en-Y组手术时间(150±12)min,明显短于腹腔镜下Roux-en-Y组(202±45)min(t=-4.771,P=0.000);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1.4±10.3)h,明显短于腹腔镜下Roux-en-Y组(69.2±42.2)h(t=-2.730,P=0.009);术后住院时间(9.3±2.4)d,明显短于腹腔镜下Roux-en-Y组(12.3±3.4)d(t=-3.224,P=0.002)。2组术后返流性胆囊炎发生率无统计学无差异[19.2%(5/26)vs.5.6%(1/18),χ~2=0.727,P=0.394]。结论腹腔镜下Uncut Roux-en-Y胆肠吻合术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疝囊镜技术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收治的61例造口旁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疝修补术37例(腹腔镜组),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24例(中转组)。两组中共有16例术中应用疝囊镜技术。比较不同手术病人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疝囊镜技术对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中转开放手术的影响。结果 58例行腹腔内补片疝修补术,包括Sugarbaker手术52例,Keyhole手术5例,Sandwich手术1例;3例缝合修补术。腹腔镜组共37例,含应用疝囊镜技术避免中转开放的10例;中转组共24例,包括应用疝囊镜技术后仍中转开放手术的6例,中转手术中造口重建占比为66.7%。应用疝囊镜技术使腹腔镜手术成功率由44.3%增高至60.7%。腹腔镜组和中转组相比,病程、缺损面积、血红蛋白、白蛋白、合并症(糖尿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时间[(136.3±32.5)min vs. (205.6±62.8)min]、术后住院时间[7.0(6.0,10.0)d vs. 10.5(7.3,15.3)d]、切口感染(0 vs. 6例)、造口并发症(0 vs. 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疝囊镜技术的病人(16例)与直接中转开放手术者(18例)相比,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造口旁疝手术中应用疝囊镜技术有助于降低中转开放手术比例,手术安全易行,是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中一种很好的补充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实时三维心脏超声(RT-3DE)引导非体外循环(CPB)下经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与传统CPB下心内直视修补的手术效果。 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5例接受传统CPB心内直视修补,男20例、女15例,年龄12~56 (16.4±4.0) 岁;B组29例接受RT-3DE 引导非体外循环(CPB)下经右胸小切口ASD封堵,男13例、女16例,年龄15~50 (18.5±0.2) 岁。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死亡、并发症等指标及随访结果。 结果 B组手术时间[(110.47±35.90) min vs. (159.32±20.60)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40±22.30) h vs. (16.40±12.20) h]、胸腔引流量[(106.71±85.20) ml vs. (146.70±75.63) ml]及术后住院时间[(4.0±1.0) d vs. (7.0±1.0) d] 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A组死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B组无1例死亡,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20.0% vs. 10.3%,P<0.05)。 结论 对手术适应证明确的患者,RT-3DE引导非CPB下右胸小切口ASD封堵的微创外科手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螺旋水刀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比较51例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螺旋水刀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和56例开腹手术下胆道镜联合螺旋水刀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观测指标有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min)(150.3±36.5 vs 176.4±41.1,P = 0.003)、术后镇痛(41例 vs 14例,P = 0.005)、肛门排气时间(h)(57.2±13.7 vs 29.1±8.1,P = 0.000)、术后并发症(18例 vs 5例,P = 0.009)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螺旋水刀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9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97例(腹腔镜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0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镇痛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少[(14.3±6.4)g/L vs.(17.4±7.4)g/L,t=-3.152,P=0.002],使用镇痛药者少[4例(4.1%)vs.31例(34.4%),χ2=28.21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5.0±1.3)d vs.(6.9±1.3)d,t=-10.106,P=0.000],但手术时间长[(120.2±39.3)min vs.(99.8±36.8)min,t=3.646,P=0.000];住院费用高[(7216.0±850.9)元vs.(6531.6±875.6)元,t=5.419,P=0.000]。2组术后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1个月肌瘤残留率、术后6个月后肌瘤复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代替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行腹腔内与腹腔外吻合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01至2021-01-07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294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腹腔内吻合86例(腹腔内吻合组),行腹腔外吻合208例(腹腔外吻合组)。使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检验排除分层因素的混杂作用后,分析吻合位置对腹腔感染、吻合口漏、手术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腹腔内吻合组和腹腔外吻合组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吻合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内吻合组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病人比例更高(59.5% vs. 41.8%,P=0.007),且全部行侧侧吻合。两组获取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9%(85/294),共115例次。将所有行侧侧吻合的病人(155例)纳入并发症分析,并经分层分析排除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吻合方式的可能混杂作用后,腹腔内吻合组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腹腔外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例(20.9%) vs. 3例(4.3%),P=0.012],而在腹腔感染(含或不含吻合口漏)、吻合口漏、呼吸系统感染、术后肠梗阻、乳糜漏方面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中行腹腔内吻合者可能更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应谨慎选择行腹腔内吻合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前切除术的78例直肠癌病人(机器人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56例直肠癌病人(腹腔镜组)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及近期疗效。结果 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明显减少[(53.9±12.4)mL vs.(75.7±58.6)mL,P=0.000],但手术时间延长[(208.5±118.5) min vs.(173.7±35.4)min,P=0.003]。两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腹腔镜组[(8.4±1.3)万元 vs.(7.0±1.3)万元,P=0.004]。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可行,与腹腔镜手术具有相同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非离断式(Uncut)Roux-en-Y吻合和传统Roux-en-Y吻合应用于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内10家单位共60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的胃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Uncut Roux-en-Y组(Uncut组)34例,传统Roux-en-Y组(传统组)26例。结果 Uncut Roux-en-Y吻合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方面用时更短[(51.5±13.3) min vs.(80.4±16.2) min,P=0.000],出血量更少[(60.0±35.6) mL vs. (132.9±65.1)mL,P=0.000],且在进食半流饮食时间方面具有优势[(4.6±1.5)d vs. (7.2±2.3)d,P=0.000]。两组病人在留置胃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 vs. 7.7%,P=0.875)结论 Uncut Roux-en-Y吻合和传统Roux-en-Y吻合应用于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Uncut Roux-en-Y吻合在重建时间和控制出血量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例成人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均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21例)和开腹组(n=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死亡病例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245.51±53.23)min vs(165.38±35.52)min,P<0.001],但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120.21±45.42)mL vs(165.75±56.13)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2±0.81)d vs(3.38±0.67)d]、术后饮食恢复时间[(6.53±1.71)d vs(8.24±1.95)d]、术后住院时间[(10.24±3.82)d vs(13.95±3.62)d]方面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21 vs 5/20,P=0.65)。结论 腹腔镜下施行胆总管囊肿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3月8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在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3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呕吐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31.4±9.2)min vs.(30.5±10.5)min,t=0.407,P=0.687],术后进全奶时间[(23.4±6.4)h vs.(22.5±7.1)h,t=0.596,P=0.555],住院总费用[(8970±1430)元vs.(9130±1150)元,t=-0.569,P=0.572],术后呕吐比例[17.6%(6/34)vs.22.0%(11/50),χ2=0.238,P=0.62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8%(3/34)vs.8.0%(4/50),χ2=0.000,P=1.000]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明显长于腹腔镜组[(6.4±0.9)d vs.(3.5±0.5)d,t=19.330,P=0.000]。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镜组出现2例幽门黏膜破裂,均中转行开腹手术,都发生在开展腹腔镜手术前15例内。结论经过一定的学习曲线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