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胆道结石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发病。随着影像技术和辅助手术设备的进步,胆道结石的术后残石率明显降低,但是复杂胆道结石的外科治疗仍然是胆道外科的挑战。许多初期得不到正确治疗的胆道结石,反复多次手术,病情日益复杂,出现迁延性的胆道狭窄、淤胆性肝硬化甚至胆管癌变。复杂胆道结石的几种情形胆道结构复杂、多变,目前对复杂胆道结石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根据本中心对胆道结石治疗的临床经验来界定常见的复杂胆道结石为以下几种情形:(1)有胆道手术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的58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34~71岁,中位年龄54岁。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肝门阻断时间、中转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围手术期有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手术病例。(2)术后病理情况。(3)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48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ICC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10例患者行腹腔镜中转开腹。(1)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有腹腔镜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腹腔镜下右半肝(Ⅴ、Ⅵ、Ⅶ、Ⅷ段)切除,腹腔镜下右肝后叶(Ⅵ、Ⅶ段)切除,腹腔镜下扩大右后叶切除,腹腔镜下肝中叶(Ⅳ、Ⅴ、Ⅷ段)切除,腹腔镜下Ⅴ、Ⅵ段切除,腹腔镜下左半肝(Ⅱ、Ⅲ、Ⅳ段)联合肝尾叶(Ⅰ、Ⅸ段)切除,腹腔镜扩大左半肝切除,腹腔镜下Ⅵ段切除,腹腔镜下Ⅶ、Ⅷ段切除,腹腔镜左肝外叶(Ⅱ、Ⅲ段)切除,腹腔镜右肝肿块切除;手术时间(320.38±107.68)min;术中出血量(262.34±76.06)mL;术中输血率为0(0/58);术中肝门阻断时间(48±15)min;其中10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17.2%(10/58);术后胆瘘发生率为6.9%(4/58),保守治疗、通畅引流(T管负压吸引)后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9.34±3.39)d;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1.84±0.57)d;围手术期内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手术病例。(2)病理情况:术中32例行淋巴结清扫,术后26例病理结果提示胆管细胞癌未行淋巴结清扫;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肿瘤切缘的病理报告均为阴性,4例淋巴结清扫并提示淋巴结转移阳性。(3)随访结果:58例ICC患者中,49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肿瘤生存时间为4~36个月,28例获得无瘤生存,17例患者出现肝内转移并多发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发现肝内转移后行微波消融治疗,9例患者失访。结论腹腔镜肝切除经验丰富的中心,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安全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5例静脉置管的住院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发生PA院内感染的科室、病房进行环境和物品微生物监测.结果 采样培养未检出PA阳性菌株.结论 PA医院感染流行原因与患者抵抗力下降,皮肤上的PA引起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U套入荷包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降低胰肠吻合术后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实验猪建立胰肠吻合手术模型,将实验猪随机分为双U组及套入组,每组5只,分别采用双U套入荷包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和普通套入式胰肠吻合术,术后1周将猪处死,观察胰肠吻合口大体及镜下改变,对比研究两组实验动物术后胰瘘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套入组比较,双U组实验猪术后胰瘘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均降低(P<0.05)。 结论:双U套入荷包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显著降低胰肠吻合术后胰瘘及出血的发生率,并且简单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的胰肠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PICC正常拔管率的效果。方法将需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2组均按PICC常规操作规程置管,置管后对照组按常规置管后护理,实验组置管后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正常拔管率。结果实验组正常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神经内科PICC置管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才能延长置管时间,使正常拔管数增加,非正常拔管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胆管结石并左肝肥大、右肝萎缩的分型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320例肝胆管结石并左肝肥大、右肝萎缩患者在分型基础上实施手术,其中Ⅰ型98例,Ⅱ型128例,Ⅲ型13例,Ⅳ型55例,Ⅴ型25例,Ⅵ型1例。结果无术后死亡病例,主要并发症为腹水13例,切口脂肪液化18例,应激性溃疡8例,均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269例获随访,平均3.15年(3月~13年),优124例,良104例,差41例,优良率为84.8%。结论根据肝胆管结石并左肝肥大、右肝萎缩的分型,采取相应恰当的手术治疗,可获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少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将160例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预防压疮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Norton量表和营养评估表对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为可能发生压疮、易患压疮两种,易患压疮用红色的图文并茂标识牌,可能发生压疮的用黄色标识牌,将标识牌在床头卡、患者住院一览表、翻身卡上进行醒目标识,并制定标准化护理措施,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评估标识牌标识系统有醒目的标识作用,有助于减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PICC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置入的一种穿刺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导管滑脱是造成PICC非正常拔管的常见原因,尤其在神经内科,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或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因变换体位或更衣、更换被服及PICC导管外端可来福接头垂直重力作用而引起导管滑脱,导致置管失败,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鉴此,笔者在PICC导管敷贴至可来福接头处采用弹力袜套外固定的方法防止导管滑脱,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道与泌尿系结石一期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结石有时合并泌尿系结石 ,既往常分期手术。1997年 2月至 1999年 6月 ,我科共收治胆道结石合并泌尿系结石 13例 ,均一期手术 ,获得成功 ,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节省经费 ,可以安全地进行。以下就开展这项手术谈谈我们的初步体会。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 2月至 1999年 6月 ,我科共收治胆道结石合并泌尿结石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 8 5 6岁 (32~ 6 0 )岁。所有病例均因胆道结石住入肝胆外科。胆道结石均经B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及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泌尿系结石均…  相似文献   
10.
口服新癀片降温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系减少的血液病人更有效的降温方法。方法:将60例三系减少伴有高热的血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物理加药物降温,观察组3公例,采用口服新癀片法降温,观察两组用药后体温下降情况及观察组用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降温效果经t检验,P值<0.05,有显性差异,且观察组用药前后血象中的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三系减少的血液病人可采用口服新癀片法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