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肝动脉给药与肝动脉给予高剂量的游离药物在体内生物分布上的差异。通过直接测量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进一步证实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的靶向性。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实验组:肝动脉注射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相当0.5mg/kg阿霉素)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场去除后,动物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10倍于实验组剂量的阿霉素(5mg/kg),30min后处死。动物处死后,取靶区肝组织、非靶区肝组织、心、肾、脾和肺捣碎、匀浆,用乙醇提取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实验组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浓度较非磁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明显升高,磁共肝组织阿霉素浓度为非磁区肝组织的2.6倍,对照组靶区肝组织和非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心和肾组织的阿霉素浓度平均为实验组的9倍以上,脾为4.6倍,肺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只有磁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1/4。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比值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纳米粒加磁场的方法从肝动脉给予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比肝动脉给予10倍剂量的游离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高3倍。而在心、肾和脾的阿霉素浓度比对照组大为降低。另外,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和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比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其意义若在靶区产生同样的阿霉素的浓度,实验组肝外脏器的阿霉素浓度将大大降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形状记忆合金骨内植入后实验犬组织中镍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8条体内分别植入10颗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内种植体2-6个月的实验犬的肝,肾,脾及鼻咽粘膜中镍,钛含量的变化进行发分析,并以10只同类犬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实验组犬的肝,肾,脾及鼻咽粘膜中镍含量均增高,除脾外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中肾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的靶向性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目的: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中的磁靶向性。并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实验组,左肝外叶加磁场,肝动脉注射阿霉素白蛋白的磁纳米粒(相当于阿霉素0.5mg/kg),磁场应用30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左肝外叶外不加磁场,肝动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纳米粒后30min处死。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心、肾、脾、肺、小肠和胃作γ计数。肝组织作组织学切片。结果: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后,磁共肝组织的放射活性较非磁共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明显增加(P<0.0001),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为2.6。而对照组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肝外脏器的放射活性明显降低。除实验组肺的放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外,其它脏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另外,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肝组织和的放射活性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与靶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注入纳米粒的70%-80%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共小动脉中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共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较少。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明显降低,说明磁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丁酸钠对人喉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接种于12只裸鼠皮下,建立喉癌移植瘤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丁酸钠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4周.治疗过程中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及裸鼠体质量,于治疗结束时取肿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电镜观察、TUNEL标记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取心、肝、肺、脾、肾等组织切片进行药物毒性评估.结果 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肿瘤组织内坏死面积增大,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Ki-67核抗原、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治疗过程中裸鼠生长良好,无明显毒性反应.治疗结束时,心、肝、肺、脾、肾组织切片光镜下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丁酸钠对人喉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urvivin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Ki-67表达有关.治疗剂量的丁酸钠对裸鼠心、肝、肺、脾、肾等组织无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血必净对MODS大鼠脏器功能改善及对炎症反应减轻的作用。方法将144只SD大鼠(雄性)采用随机化原则分成3组,即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48只),MODS组(模型组)(48只),MODS+血必净组(48只)(实验组);每组大鼠再次随机化分为4组,即12 h、24 h、36 h和48 h组4个时间点,每组12只大鼠;每组大鼠于造模后各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水平;留取肺、肝、肾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各时间点ALT、C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ALT水平于24 h起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R水平于36 h起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8 h大鼠肺、肝、肾器官的病理切片,实验组较模型组炎症浸润明显改善,出血、水肿及坏死明显减轻等。结论中药血必净能明显改善MODS大鼠肝肾功能,改善肺泡塌陷及肺泡间隔增厚,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改善肝小叶结构紊乱,减轻肝细胞水肿及坏死,减轻肾小管及间质充血水肿等,保护肺,肝,肾等脏器。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5 3岁。主因咽痛 4年 ,加重 2 0d ,于 2 0 0 2年 12月 2日入院 ,入院查体 :体温 36 1℃ ,脉搏 78次 /min ,呼吸 16次 /min ,血压 17/ 11kPa。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未见异常 ,肝区、脾区无叩击痛。专科情况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Ⅱ°肿大 ,表面不平 ,呈慢性充血 ,无出血 ,咽侧壁、后壁见散在、大量淋巴滤泡增生 ,充血明显 ,表面无黄白色渗出物 ,间接喉镜检查 :未见异常。入院时诊断 :①慢性扁桃体炎。②急性咽炎。入院后给予静滴青霉素及双黄连等药物治疗 ,并查血常规 :WBC 12 1× 10 9/L ,N :0 80 ,尿便常规正常 ,肝功、肾功…  相似文献   

7.
咽部梅毒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男,39岁,建筑承包商。因咽痛、吞咽痛10d住院。就诊时否认有系统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T37.1℃,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肛门外生殖器未查。专科检查:咽红,扁桃腺Ⅰ度肿大,扁桃腺及舌腭弓充血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充血、肿胀,间接喉镜检查见双侧杓区明显充血、肿胀,会厌亦红肿,声带活动良好,稍充血,在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合珠蛋白(Hp)与肝损伤及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7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以40%CCl4-橄榄油3 mL/(kg.4 d)腹腔注射,45%食用乙醇灌胃1 mL/(100 g.d),对照组同等剂量橄榄油、饮用水。每4周取2只肝活检,测量转氨酶及Hp。结果实验组8周末肝硬化明显,18周末肝广泛纤维结节;Hp随肝损害加深而降低;转氨酶在肝损害前期升高,后期降低;对照组肝脏无明显病理变化,Hp及转氨酶在小范围内波动。结论Hp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肝损害程度加深而降低,转氨酶在肝损害前期升高,肝损害严重时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血小板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幼兔免疫性血管炎模型中的变化,探讨Plt、TPO、TGF-β1在川崎病(K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复制幼兔免疫性血管炎的KD动物模型,50只幼兔分为实验组25只和对照组25只,每隔4 d分别检测Plt、TPO水平、TGF-β1阳性率和积分值,并于第17、28天取冠状动脉、肝、脾、肾、脑等组织作病理学分析。结果Plt于第12、16、20、24、28天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TPO水平于第8、12、16、20、24、28天在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阳性率和积分值于第16、20、24、28天在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在实验组与TPO水平、TGF-β1阳性率及积分值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7、0.425、0.291,P<0.01);而在对照组与TPO水平呈正相关(r=0.580,P<0.05),与TGF-β1阳性率及积分值呈负相关(r=-0.288,P<0.05);实验组幼兔第17天肝、脾、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证实斑术抗癌栓塞剂对肝血管的栓塞作用及对肝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兔8只随机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及对照组。实验A,B组分别经门静脉注射斑术抗癌栓塞剂3ml和5ml ,并于术后3,7,14天处死两组实验兔各1只及对照兔,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肾标本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兔的肝脏组织灶性坏死,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门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细胞核皱缩,胸浆内大量空泡样变,浅粒体积聚,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糖原聚集。肾毛细血管充血,肾血小和上皮浊肿。7天时这些改变尤为明显,14天时除坏死灶外,受损细胞明显恢复。结论 斑术抗癌栓塞剂对微血管栓塞作用明显,对注射区肝组织细胞具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Cy5标记寡脱氧核苷酸(ODN)MT01在大鼠体内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分布的规律性。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大鼠牙龈黏膜局部注射Cy5标记的MT01,对照组大鼠牙龈黏膜局部注射未经标记的MT01;于注射后15 min、1 h、4 h、8 h、16 h、1 d、2 d、3 d、4 d和5 d分别取大鼠肺、肝、脾、肾、心和脑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大鼠重要脏器组织中MT01的荧光分布,以荧光阳性细胞率表示各脏器组织内MT01进入各组织细胞量。结果:对照组大鼠重要脏器组织中未观察到荧光阳性细胞;实验组大鼠除心、脑组织外,肺、肝、脾和肾组织细胞中均可观察到荧光阳性细胞;肾组织中荧光阳性细胞呈片状分布,荧光主要集中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肝、脾和肾组织的荧光阳性细胞率呈规律性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注射后4、3和4 d时,肺组织的荧光阳性细胞率未见明显规律性。结论:MT01经大鼠牙龈局部注射后可进入肺、肝、脾和肾组织,主要集中在肾脏组织中,且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抗癌生物活性肽对荷瘤裸鼠肿瘤细胞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模型,裸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1只、脾肽实验组12只,肝肽实验组11只;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脾肽0.2mL,肝肽0.2mL,隔日给药2wk 后处死裸鼠,剥取肿瘤,以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在对照组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强,肝肽、脾肽组裸鼠肿瘤中Bcl-2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表达弱,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Bax蛋白在对照组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弱,在肝肽组、脾肽组裸鼠肿瘤中Bax蛋白的表达均比对照组的表达强,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肝肽、脾肽具有较好的抑制荷胃癌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Bcl-2及Bax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15只杂种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七天后活杀,结果发现,实验组犬肠粘膜及内容物中大肠杆菌计数高出对照组10-300倍,而以歧杆菌及乳杆菌及乳杆菌则明显减少;肠粘膜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严重倒置;肝、胰、脾、肺、肾及肠系膜淋巴结了肠道细菌移位。第1、2天血培养结果分别为6/8和5/8,本证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肠道出现明显的微生态失调,肠道细菌称位到胰腺及其它脏器,成为胰腺及胰周感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李义玲 《四川医学》2002,23(10):1008-1008
患者 ,男性 ,2 0岁。自服克无踪 80 ml,头昏、呕吐、上腹不适 1小时 ,于 2 0 0 1年 10月 2 1日入院。入院时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神清 ,双瞳正常大小。咽部充血 ,巩膜无黄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 ,无压痛 ,肝脾未扪及 ,肾区无叩痛。神经系统无异常。辅助检查 :X线胸片报告心肺无异常。血常规正常 ,肝功正常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小便化验 :蛋白 (+ + + ) ,肾功正常 ,心肌酶谱正常。入院后立即洗胃 ,应用激素 ,保护心、肝、肺、肾及血液透析治疗。入院第 2天查肾功 :肌酐 390 μmol/L,尿素氮 2 0 .8mmol/ L。入院第 3天查肾功 ,肌酐 :99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溴虫腈对小鼠脾、肝、肾细胞DNA是否具有损伤作用及其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溴虫腈按4.9、9.8、19.6mg/kg三个剂量,一次性灌胃染毒小鼠,24 h后用彗星试验检测3种细胞的拖尾率和DNA迁移距离。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的拖尾细胞率和DNA迁移距离都显著增加(P<0.05~0.001);脾、肝、肾细胞的拖尾率以及肝、肾细胞的DNA迁移距离均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值依次为0.995、0.9987、0.988和0.9999、0.9896,P<0.05);在相同剂量标准下,除9.8和196 mg/kg剂量组的肝、脾细胞DNA迁移距离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以外(P>0.05),其它各组的拖尾率之间及DNA迁移距离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依次为脾<肝<肾。结论 溴虫腈能致小鼠脾、肝、肾细胞DNA的损伤,且损伤程度依次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的多肽CKLF1-C19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以25m L/kg的CKLF1-C19(100μg/m L、1 mg/m L、10 mg/m L三种浓度)剂量注射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则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隔天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密切观察实验组小鼠的一般状况。结束实验后留取小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肝肾功能;留取肝、肾、脾、肺组织观察外观、做HE染色及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缓慢增长,两组小鼠体重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14 d后均无死亡情况;两组小鼠肝肾功能相关的血液生化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肉眼观察两组小鼠心脏、肝、肾、脾、肺等脏器正常,肝、肾、脾、肺组织HE染色后结构清晰,未见异常。结论 CKLF1-C19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53岁 ,主因咽痛 4年。加重 2 0天 ,于2 0 0 2年 1 2月 2日入院 ,入院查体 :体温 36 .1℃ ,脉搏 78次/分 ,呼吸 1 6次 /分 ,血压 1 7/1 1KPa。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未见异常 ,肝区、脾区无叩及痛。专科情况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Ⅱ°肿大 ,表面不平 ,呈慢性充血 ,无出血 ,咽侧壁、后壁见散在、大量淋巴滤泡增生 ,充血明显 ,表面无黄白色渗出物 ,间接喉镜检查 :未见异常。入院时诊断 :1 .慢性扁桃体炎 ,2 .急性咽炎。入院后给予静滴青霉素及双黄连等药物治疗 ,并查血常规 :白细胞 1 2 .1× 1 0 9中性粒细胞 :0 .80 ,尿、…  相似文献   

18.
何宁宁 《现代医学》2014,(7):723-726
目的:探讨灵芝洗胃干预对兔急性口服安眠药中毒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建立口服氯氮卓中毒模型后对照组用生理盐水1 000 ml灌胃,治疗组用灵芝煎剂1 000 ml洗胃,洗胃时间为6 d。结果:洗胃后实验组活动饮食行为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SDB)、总胆汁酸(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高倍镜下见肝细胞形态不规则,低倍镜下见肝组织结构有明显破坏。治疗组高倍镜下见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低倍镜下见肝组织结构清晰。结论:灵芝煎剂在兔口服安眠药急性中毒洗胃干预中的应用对兔肝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改善兔的活动能力和增加食欲。  相似文献   

19.
地塞米松对大鼠肝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静  高毅  李冉冉  聂凯  杨爱国  汪爽  孙尔维  钟世镇 《广东医学》2005,26(12):1638-163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肝脾等器官淋巴细胞的影响和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 mg/(kg.d),3 d后称大鼠体重、脾湿重、肝湿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nnexin V/PI双染后脾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实验组体重、脾湿重明显减轻(P<0.001),肝重改变不明显(P=0.75),脾细胞的凋亡率为(34.9±5.8)%,较对照组的凋亡率(0.71±0.09)%显著高(P<0.01)。结论地塞米松促进大量淋巴细胞凋亡是其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 患儿男,4月,出生后即发现双阴茎畸形。平素食奶及二便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发育、营养正常。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胆、脾及双肾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耻骨联合无分离。正常解剖位阴茎长3.5cm,无畸形,刺激可勃起;尿道外口正常,排尿通畅,阴囊缝后端见另一阴茎,长3cm,尿道外口处见闭锁痕迹.阴茎根部海绵体消失,为一细索状物及脂肪组织,刺激无勃起。肛门正常。胸透心肺(-)。B超:肝、胆、脾、双肾及膀胱无异常。家属拒绝膀胱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