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清邻 《新中医》2018,50(8):128-130
目的:观察调经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 3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痛经开始时服用芬必得胶囊,疼痛消失则停药。观察组服用调经活血汤,月经前7天开始口服,连续服用10天,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 3.7%,对照组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痛经症状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痛经症状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时间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疼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经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任脉长蛇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任脉长蛇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观察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上,运用任脉长蛇灸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理气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8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给予理气化瘀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5.2%(P0.05)。结论:理气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云 《新中医》2020,52(3):96-99
目的:观察消癥止痛汤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服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对照组加服血府逐瘀胶囊,观察组加服消癥止痛汤,2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痛经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个月经周期进行评价,并应用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对痛经症状进行评价。治疗前后评定盆腔疼痛症状、体征评分和气滞血瘀证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疼痛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第1~3个月经周期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2组CMSS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疼痛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气滞血瘀证评分和EHP-5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的基础上加予消癥止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可有效减轻痛经及盆腔疼痛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痛经Ⅰ号方口服结合外敷方敷脐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痛经Ⅰ号方内服加外敷方外敷组)以及对照组(中成药组)各35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痛经评分、疼痛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及各组治疗前后痛经评分、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Ⅰ号方口服结合外敷方敷脐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温经理气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经理气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痛经患者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颗粒剂方(吴茱萸、小茴香、炮姜、细辛、乌药、香附、延胡索、川楝子等),经期服用7d,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用复方益母草膏,服法、疗程同治疗组。用Huskisson创立的并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痛经进行客观量化评价,同时用RSS回顾性量表评价痛经伴随症状,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对疼痛判断的影响。观察服药3个月经周期后及停药2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临床多见寒凝、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且温经理气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优于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7.
张艳 《新中医》2021,53(15):88-91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汤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气活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治疗后,2组VAS、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HAMD、HAMA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行气活血汤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香芍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50例,服用香芍饮煎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4.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程度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痛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证候评分及COX痛经症状评分(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香芍饮能够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颖娟  陈旦平 《河北中医》2020,42(4):543-546
目的观察痛经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痛经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痛经症状积分及血清前列腺素F_(1α)(PGF_(1α))、血栓素B_2(TXB_2)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 89%(32/36),对照组总有效率61. 11%(22/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及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PGF_(1α)、TXB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痛经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GF_(1α)、TXB_2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继红  赵文武 《新中医》2018,50(8):167-16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温经散寒汤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中医症状、痛经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 3.3 3%,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治疗组治愈率3 3.3 3%,对照组治愈率17.24%。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3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痛经持续时间均缩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痛经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镇痛效果,缩短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散寒止痛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择106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散寒止痛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CM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68%(47/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3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SS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寒止痛汤联合耳穴压丸可改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经期腹部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温针灸基础上,联合口服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VAS、COX痛经症状评分变化以及综合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COX痛经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COX痛经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1);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 7%,对照组总有效率76.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温针灸联合月月舒痛经宝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陆氏温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陆氏温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3个疗程后疼痛症状积分和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后疼痛症状积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陆氏温针法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32例。悬灸组采用温和灸对所选腧穴进行施灸,热敏灸组点燃艾条借热艾灸热敏化态腧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93.75%(30/32),悬灸组有效率78.13%(25/32)(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优于传统悬灸,改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周期3个月,并对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有效率、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理气化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43例.参考组给予益母草冲剂,观察组给予理气化瘀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VAS、COX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蛇灸配合扶阳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扶阳罐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评分评价两组疼痛强度、痛经症状改善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及总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蛇灸配合扶阳罐及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均对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疗效,但长蛇灸配合扶阳罐的远期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应急止痛治疗。2组均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Ⅱ(CMSSⅡ)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并能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疼痛时间,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6,(7):792-793
目的:通过对比血竭胶囊和妇科千金片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分析血竭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妇科千金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血竭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疼痛症状评分,分析血竭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4.3%,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评分和疼痛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和疼痛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中医证候评分和疼痛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竭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的疼痛程度;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急性期镇痛及痛经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口服西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