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早在1972年,Hodeman等人在著名的厌氧菌实验室手册中,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细菌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非挥发性脂肪酸(NVFA)作为厌氧菌分类的依据。目前,国外许多临床实验室已陆续将气相色谱分析作为鉴定厌氧菌的附加生化试验或常规检验项目之一,并试图用气相色谱法直接分析脓汁、感染组织浆液或脑脊液等临床标本,以进行厌氧性感染的快速推测性诊断。在此,仅对气相色谱技术在临床厌氧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报告采取直接临床标本应用气相色谱检测厌氧菌密度,以求了解不同疾病和同一种疾病不同阶段厌氧菌密度.从而有利于观察疾病的进程和指导治疗. 本组共88份标本,每份取3ml,按VPI手册方法予以处理.分别提取挥发性脂肪酸(VFA)和非挥发性脂肪酸(NVFA),进样量为1μ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3年陈艾条燃烧产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所用质谱库(NIST 11.L)检索研究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辨出87个色谱峰,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约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8.505%,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苯酚(17.448%)、邻- 异丙基苯(5.369%)、乙酰胺(4.957%)、对二甲苯(3.527%)、3- 甲基丁酸(3.001%)等。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较好,所鉴定组分较准确,能够较全面反映出艾烟中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木香挥发油GC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木香饮片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建立木香挥发油指纹图谱。结果所建立的挥发油指纹图谱,有色谱峰约50个,其中特征峰10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的平均值为0.81%。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为木香饮片提供了一种可行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北柴胡与藏柴胡的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的挥发性指纹图谱,用以快速鉴别北柴胡与藏柴胡.[方法]使用键合交联聚乙二醇柱(MXT-WAX)和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柱(MXT-5)分别检测21批北柴胡和17批藏柴胡的挥发性指纹谱.分析北柴胡与藏柴胡的特征峰,并对特征峰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快速拟诊厌氧菌感染的方法,同时以培养法对照,以及应用本法对不同的胆液的结果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法检测厌氧菌的酵解产物——短链脂肪酸拟诊厌氧菌感染,具有快速的特点,临床有应用价值 气相色谱拟诊厌氧菌感染的原理:当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柱时,溶质在高温下气化。不同溶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测定三七挥发性成分的可行性.[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三七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三七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分离得到离子峰93个,鉴定得到83个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5.83%.[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具有简便、环保、快速、灵敏的优点,可应用于三七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肼质谱联用法测定分离祁连圆柏叶中乙醇提取物。方法用70%乙醇常温浸渍提取祁连圆柏叶中成分,用气相色谱一离子肼质谱仪对所得的祁连圆柏叶浸膏进行鉴定分析,色谱图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所得的质谱图采用去卷积化分析并在NIST98标准图谱库中比对检索化合物,共鉴定了12个组分,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峰面积比重占挥发性成分的90%。结论通过采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处理数据,增加对目标成分定性的准确性,提高色谱峰纯度,从而提高了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顶空静态进样GC-MS快速分析委陵菜低温易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选择委陵菜地上部分,采用结合顶空静态提取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顶空加热提取委陵菜地上部分挥发性成分经GC-MS分析,检定出32个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为α-法尼烯(17.68%)、2-乙基呋喃(14.48%)、叶醇(7.96%)、可巴烯(6.87%)、己醛(6.76%)、羟基丙酮(5.21%)和石竹烯(4.52%)。结论顶空静态进样结合GC-MS定性分析能够鉴别委陵菜低温易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瘤果黑种草子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瘤果黑种草子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各色谱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瘤果黑种草子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性成分16种,脂肪酸10种。结论:挥发性成分以烯酸、酮为主,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与其活血通经等药理作用相符。  相似文献   

11.
The fatty acids of anaerobic bacteria were detected by ion chromatography (I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1 kinds of standard fatty acids could be analyzed within 15 min, and just needed 1 injection sample. The fatty acids patterns of 40 strains of anaerobic bacteria detected by IC we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reported by VPI. In comparison with GC, IC has further advantages: pretreatment is simpler, both volatile and non-volatile fatty acids can b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and formic and lactic acid can be well analyzed.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生理状态下淡色库蚊全虫及血淋巴中脂肪酸的含量。在综合了几种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前提下,采用氮气环境,85℃、7h甲酯化,该方法具有样品甲酯化完全、不易氧化、性质稳定的特点。在色谱条件的选择中,利用玻璃填充柱、程序升温,此法经济简便,易于操作。测定结果的稳定性、重复性均好。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正常人红细胞膜中脂肪酸的含量,选择氮气环境中三氟化硼-甲醇酯化法。结果该方法能够使红细胞膜中脂肪酸酯化完全且不饱和脂肪酸不易氧化。测定了正常人红细胞膜中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提示此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性重复性皆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背景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细胞脂类代谢的改变可能与肿瘤飞发病有关。本研究旨在调查胃癌组织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的代谢谱改变并探讨与胃癌相关的特征性小分子标记物。方法 利用GC/MS对3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进行分析。获得的脂类数据通过OPLS-DA多维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胃癌诊断模型,应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组织标志物。 结果 通过GC/MS分析共获得13种脂肪酸和4种脂肪酸酰胺,利用OPLS-DA建模后可以较好的区分胃癌组和对照组,但不能区别不同TNM分期的各组胃癌。胃癌组织中发现5种脂肪酸和油酸酰胺的变化较正常粘膜具有统计学(p<0.05)。OPLS-DA模型中发现8种脂肪酸对两组病人的区分作用具有较大的贡献(VIP值>1)。 结论 本实验发现胃癌组织中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的代谢发生了紊乱,胃癌脂类代谢谱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力,有助于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Gastric cancer (G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cancer in the world. A change in the metabolism of lipids in tumor cells could lea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cancer.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fatty acid and fatty acid amide metabolic perturbations associated with GC morbidity.
Method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as utilized to analyze fatty acids (FAs) and fatty acid amides (FAAs) of GC tissues and matched normal mucosae from 30 GC patients. Acquired lipid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non parametric Wilcoxon rank sum test to find the differential biomarkers for GC and diagnostic models for GC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
Results  A total of 13 FAs and 4 FAAs were detected using GC/MS and 5 differential FAs as well as oleamide were identifi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 OPLS-DA model generated from lipid profile showed adequate discrimination of GC tissues from normal mucosae while the OPLS-DA model failed to separate GC specimens of different TNM stages. A total of 8 variables were obtained for their most contribution in the discriminating model (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 (VIP) value >1.0), five of which were detect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s  FA and FAA metabolic profile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detecting GC and helping understand perturbations of lipid metabolism associated with GC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6.
短链脂肪酸(SCFA)与代谢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对人尿中短链脂肪酸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尿中短链脂肪酸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特点。实验表明:正常人尿样中仅能检出乙酸和微量丙酸、若尿样中存有丙酸、异戊酸、已酸等短链脂肪酸均可认为是病理性尿。  相似文献   

17.
白芥子中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葵  林一星 《重庆医学》2012,41(26):2749-2750
目的分析和鉴定白芥子中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方法将白芥子粉碎后过40目筛,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进行甲酯化,并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白芥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出23种物质,鉴定出其中的18种脂肪酸和5种非脂肪酸成分。主要脂肪酸成分为:芥酸(45.93%)、油酸(23.66%)、亚油酸(9.72%)和顺-11-二十碳烯酸(4.81%),以及少见的脂肪酸2-己烷基环丙烷癸酸和2-己烷基环丙烷辛酸。结论白芥子中不饱和脂肪酸为其主要成分,主要为芥酸、油酸、亚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7种游离脂肪酸的测定方法。方法人血清中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通过加入正十七酸内标,经硫酸/甲醇甲酯化,正己烷萃取浓缩,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结果7种脂肪酸甲酯化后可完全分离,重复性好,在5.0~50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1.1μg/mL,20μg/mL、100μg/mL、300μg/mL 3个浓度的加标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1.7%~98.1%之间,RSD 1.9%~4.1%之间。结论该法适用于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测定。  相似文献   

19.
怀山药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离鉴定河南产怀山药(Dioscorea oppositathumb)脂肪酸成分。方法怀山药以石油醚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所得脂肪酸利用硫酸-甲醇法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分离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检出2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18种,占脂肪酸总量的51%,主要成分为十六酸,其中奇数脂肪酸8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占总量的49%,主要为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结论怀山药中含有较多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这可能与怀山药的营养保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莲子心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7种不同产地莲子心中脂溶性成分进行GC-MS定性鉴别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用氯仿提取莲子心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后,以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相对保留时间鉴定脂溶性的物质组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它们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并通过Excel相似度评价和SPSS聚类分析等统计手段,比较这7种莲子心脂溶性成分存在的差异。结果莲子心的40多种脂溶性成分被GC分离;16种被MS鉴定,其中有14种为脂肪酸类化合物,24种为酮类物质。采用2种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法所得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莲子心成分的相似度均在0.97以上;经对其脂溶性成分的逐步聚类分析,人为将这7种莲子心分为3类,但并未发现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因产地不同造成的区域性差异。结论初步认定7种不同产地莲子心的脂溶性成分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基本物质组成上并不存在地域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