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血管紧张素Ⅱ(10-7μmol/l)加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照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作为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缬沙坦(10-6μmol/l、10-7μmol/l、10-8μmol/l、10-9μmol/l)先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同培养半小时后再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0-7μmol/l)为干预组;EMSA、RT-PCR分别检测不同时限NF-κB活性、骨桥蛋白mRNA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F-κB活性增加,骨桥蛋白mRNA表达上调;而不同浓度缬沙坦干预组检测结果显示NF-κB活性、骨桥蛋白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与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F-κB活性增加、骨桥蛋白mRNA转录上调有关。这一过程可能依赖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hBD-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TNF-α和或NF-κB抑制剂PDTC处理体外培养人气道原代上皮细胞,RT-PCR法检测hBD-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IκB-α蛋白活性变化,凝胶迁移试验(EMSA)检测不同时相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TNF-α刺激0.5 h后可见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PDTC可抑制hBD-2mRNA表达;NF-κB在TNF-α刺激1 h后明显活化,抗体超迁移率实验结果显示p65-p50异型二聚体NF-κB参与了NF-κB的活化.结论一定剂量的TNF-α可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NF-κB在TNF-α诱导气道上皮细胞hBD-2mRNA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kt信号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RK-52E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15,30g/L)白蛋白和/或Akt抑制剂Ly294002。应用RT-PCR方法测定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Akt和TGF-β1蛋白的表达。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检测NF-κB活化。两两比较用t检验。结果:白蛋白呈浓度依赖性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表达增加。TGF-β1蛋白表达也增加。白蛋白激活NF-κB活性,增加磷酸化Akt表达。Ly294002能够抑制白蛋白引起的NF-κB活性以及TGF-β1的表达。NF-κB活化与TGF-β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5)。结论:白蛋白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TGF-β1和NF-κB的活性增加,其机制部分依赖于Akt的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低盐(LS)培养对小鼠致密斑(MMDD1)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活性的影响。方法经脂质体转染含NF-κB或AP-1的报告质粒,采用瞬时表达方法检测正常盐(NS)与LS培养对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MMDD1细胞COX-2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p-p38MAPK、p-p44/42、c-Jun、c-Fos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LS培养促进了MMDD1细胞COX-2mRNA和蛋白表达(P<0.01)。LS培养后,p38和p44/42的磷酸化程度显著上调(P<0.01),180min后达到高峰。p38抑制剂SB-203580、p44/42抑制剂PD-98059可降低LS诱导的COX-2表达(P<0.01)。LS培养促进了c-Jun、c-Fos蛋白表达(P<0.01),激活了AP-1和NF-κB的转录活性(P<0.01)。25μmol/LNF-κB抑制剂PDTC和20μmol/LAP-1抑制剂curcumin下调了LS诱导的NF-κB、AP-1活性(P<0.01)。25μmol/LPDTC、20μmol/Lcurcumin降低了LS诱导的COX-2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LS培养可促进MMDD1细胞COX-2的表达,其作用可能与促进p38MAPK、p44/42激酶的磷酸化,增加NF-κB和AP-1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影响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新生Wistar大鼠CFs,加入重组人TWEAK(rhTWEAK)和NF-κB抑制剂PDTC干预,qRT-PCR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和金属蛋白酶9(MMP9)mRNA,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MMP9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rhTWEAK作用后NF-κB和MMP9 mRNA表达上调,同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DTC可抑制MMP9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结论 TWEAK可通过NF-κB途径促进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表达MMP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信号途径在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正常糖和高糖培养基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24、48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utigen,PCNA)和NF-κB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NF-κB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PCNA表达增强;②正常糖组,NF-κB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而高糖组NF-κB表达增强,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高糖能够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和COX-2蛋白的表达;③NF-κB和COX-2呈显著正相关;同时COX-2蛋白表达与PCNA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活化NF-κB,上调COX-2蛋白表达从而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可能是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信号途径在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正常糖和高糖培养基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24、48、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utigen,PCNA)和NF-κB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NF-κB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PCNA表达增强;②正常糖组,NF-κB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而高糖组NF-κB表达增强,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高糖能够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和COX-2蛋白的表达;③NF-κB和COX-2呈显著正相关;同时COX-2蛋白表达与PCNA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活化NF-κB,上调COX-2蛋白表达从而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可能是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肪因子Chemerin是否调节胆固醇流出和巨噬泡沫细胞脂滴蓄积,以及对巨噬泡沫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和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随后加入胆固醇和ox-LDL培养促进巨噬细胞转化为巨噬泡沫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68的表达,油红O染色后观察泡沫细胞形态,脂肪因子Chemerin干预巨噬泡沫细胞,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变化,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BCA1及ACA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Sandwich ELISA法检测巨噬泡沫细胞NF-κB活化情况。实时PCR检测NF-κB抑制剂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预处理后,Chemerin再干预时ABCA1表达的变化。结果 Chemerin抑制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促进脂滴蓄积,下调ABCA1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NF-κB活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ABCA1mRNA表达与Chemerin浓度呈负相关,r=-0.936(P<0.05),NF-κB活化程度与ABCA1mRNA表达呈负相关,r=-0.917(P<0.05),但Chemerin对ACAT1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DTC预处理能够逆转ABCA1mRNA表达抑制。结论 Chemerin下调ABCA1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THP-1巨噬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外流,增加细胞内脂滴蓄积,NF-κB活化可能是Chemerin抑制ABCA1mRNA表达的信号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鳖甲软肝方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时段表达核转录因子(NF-κB)、抑制蛋白家族(IκB)的影响.方法由UUO大鼠制备含药血清,将5%含药血清培养基加入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不同时间,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F-κB、IκB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6 h后,细胞胞浆内NF-κB活性逐渐增强;12 h NF-κB发生了核转移;细胞核内NF-κB的活化持续到24 h后.LPS刺激2 h后,细胞浆中IκBα的表达为最低点,4 h后逐渐回升,8 h后基本回复正常水平.结论复方鳖甲软肝方含药血清能抑制NF-κB的活化,并阻止IκBα的降解,使NF-κB无法从NF-κB IκBα复合物上解离下来,阻止了NF-κB的核转移,可能是其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信号与IL-6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骨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3组:①对照组:设阴性对照(加入PBS)和阳性对照(AngⅡ,1μmol/L);②CRP刺激组(分别加入CRP 5,10,20 mg/L);③干预组:加入10 mg/L CRP,同时加入CRP抗体1μmol/L或SB203580(10μmol/L,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分别应用ELISA、RT-PCR、Western Blot技术和EMSA方法,检测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NF-κB活性与IL-6分泌与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RP呈剂量依赖性上调NRK-52E细胞IL-6分泌与mRNA的表达。CRP上调NRK-52E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与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CRP抗体、SB203580下调CRP对NRK-52E细胞的炎性激活效应。结论:CRP直接诱导NRK-52E细胞NF-κB活化及下游因子IL-6 mRNA与蛋白质的高表达,可能通过p38MAPK的磷酸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再各自随机分为2周及4周组,并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PDTC抑制组造模同时给予PDTC灌胃。应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法检测肝组织NF-κB p65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NF-κB p65 mRNA的表达;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胶原纤维染色比较各组胶原面积。结果 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NF-κB 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组高于2周组(P<0.01,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均可见肝细胞炎症及明显胶原染色(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组肝细胞炎症及胶原染色强度重于或高于2周组(P<0.01,0.05)。同期比较PDTC抑制组在2周及4周时NF-κB 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DMN模型组(P<0.01,0.05),胶原面积亦小于DMN模型组(P<0.01,0.05)。NF-κB p65活性、NF-κB p65 mRNA表达与大鼠肝组织胶原面积三者间呈正相关(r=0.747,0.658,0.844,P<0.01)。结论 NF-κB与大鼠肝纤维化密切相关;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及其mRNA表达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对A549细胞中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给予IL-33刺激,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检测黏蛋白家族基因MUC1,MUC5AC,MUC5B和NF-κB下游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κBα的磷酸化水平。随后在IL-33刺激的A549细胞中加入NF-κB抑制剂PDTC,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IL-33刺激组,PDTC处理组以及IL-33和PDTC共同处理组,RT-PCR检测黏蛋白家族基因MUC5AC和MUC5B的mRNA水平。结果:IL-33(100ng/ml)处理24h后,A549细胞中MUC5AC和MUC5B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NF-κB下游基因(RELA,RELB,NFκB2)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33处理A549细胞5min后,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加入NF-κB通路抑制剂PDTC可以有效抑制IL33对MUC5AC基因的激活(P<0.05),而PDTC对MUC5B基因的激活没有影响。结论:IL-33可以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来上调A549细胞中MUC5AC基因的表达,而IL-33上调MUC5B的表达则可能是通过其他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
胡语航  王兴勇 《重庆医学》2016,(28):3962-3964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缺氧-复氧(H-R)损伤后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将不同方法处理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DTC组,模型组和PDTC组再分别分成缺氧6、12、24 h组、缺氧24 h后分别复氧6、12、24 h组;检测细胞成活率、NF-κB p65蛋白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随缺氧时间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24 h达高峰(P<0.05),复氧后细胞数量略有增加;随缺氧时间延长NF-κB p65阳性蛋白表达增多,复氧6h组达高峰(P<0.05);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随H-R时间延长渐增高(P<0.05).PDTC组中NF-κBp65蛋白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H-R诱导HK-2细胞中NF-κcB p65的活化,从而上调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4.
冯金  刘小勇 《海南医学》2013,24(6):785-787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株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状态及其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及对照组细胞PBMC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各组细胞NF-κB相对活性;NF-κB抑制剂PDTC作用12h后检测各组白血病细胞NF-κB相对活性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此外,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与PBMC比较,各组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各组白血病细胞的NF-κB活性显著高于PBMC(P<0.05);PDTC作用后各组白血病细胞NF-κB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各组白血病细胞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而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中存在NF-κB的持续性激活,其激活可导致白血病细胞凋亡受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mRNA表达的影响及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构建Visfatin表达载体质粒及Visfatin RNAi表达载体质粒,将细胞分为8组:正常糖对照组、正常糖+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组、过表达Visfatin组、过表达Visfatin+PDTC组、空白过表达载体组、空白过表达载体+PDTC组、Visfatin RNAi组及空白沉默载体组,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等RAS相关基因表达,使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NF-κB活性,比较各组间基因表达及NF-κB活性的差异;以及通过观察PDTC处理对照组、过表达Visfatin组、空白过表达载体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细胞过表达Visfatin后,NF-κB活性、Visfatin、AGT、AT1R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为正常糖对照组的1.52、11.42、2.85、1.25倍(P均<0.01);转染RNAi质粒pSIREN-Visfatin/sh RNA后,NF-κB活性、Visfatin、AGT、AT1R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为正常糖对照组的10.90%、26.83%、30.00%、73.47%(P均<0.01)。经PDTC处理的各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与相应的未经PDTC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正常糖+PDTC干预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是正常糖对照组的21.60%、34.59%;过表达Visfatin+PDTC干预组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是过表达Visfatin组的37.96%、19.72%;空白过表达载体+PDTC干预组NF-κB活性、AGT mRNA表达量是空白表达载体组的52.53%、33.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Visfatin可通过NF-κB引起RAS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氧化应激时人肺上皮细胞(A549)炎性复合体NALP3、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讨阿魏酸钠对其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 H2O2(100 μmol/L)应激组、NF-κB阻断剂组(PDTC + H2O2组)、阿魏酸钠干预组(阿魏酸钠+H2O2组),其中PDTC(100 μmol/L)和阿魏酸钠(400 μg/mL)预处理30 min后加入H2O2(100 μmol/L),培养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NALP3、NF-κB(P65)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NALP3、IκBα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细胞上清中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2O2 可使A549细胞NALP3 mRNA、NALP3蛋白水平表达增强,NF-κB(P65) mRNA表达上调、IκBα降解增强,IL-1β分泌增加(P均<0.05);而阿魏酸钠及NF-κB阻断剂PDTC可抵抗H2O2对A549细胞的作用,与H2O2应激组比较,下调NALP3 mRNA、NALP3蛋白、NALP3、NF-κB(P65) mRNA表达,IκBα降解减少,IL-1β分泌下降(P均<0.05),并且阿魏酸钠与NF-κB阻断剂PDTC上述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NALP3及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盐酸对肝门部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及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于QBC939细胞不同时间后,CCK-8测定其对QBC93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观察QBC939细胞的周期变化情况,RT-PCR检测PDTC作用下QBC939细胞中SMYD3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QBC939细胞内SMYD3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 < 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PDTC作用后QBC939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P < 0.05),并同时伴有癌细胞内SMYD3 mRNA和蛋白表达的降低(P < 0.01),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PDTC具有显著抑制肝门部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增殖抑制;周期阻滞&#65380;以及NF-κB;SMYD3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糖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大鼠成纤维细胞中,细胞间黏附蛋白-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成纤维细胞(NRK);葡萄糖孵育下分6组:正常对照组,高糖1组,高糖2组含葡萄糖分别为5.6,15和30 mmol/L,干预组在葡萄糖30 mmo/L基础上分别加入PDTC 5,10和20μmol/L;RT-PCR检测24,48 h后各组ICAM-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24,48 h各组的ICAM-1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而不同浓度PDTC干预后,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与PDTC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NF-κB抑制剂PDTC可以下调高糖环境下NRK中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中对核因子-κB(NF-κB)的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效应,并论证阻断NF-κB活性在AEP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20%L-精氨酸(2×2.0mg/g体重)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EP;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抑制剂PDTC或NAC组在造模前1 h腹腔内分别注射0.1 mg/g PDTC、0.1 mg/g NAC.EMSA分析胰腺组织中NF-κB活性;碘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活力,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留取胰腺组织分析病理形态学及湿干比值的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胰腺组织SOD活力.结果L-精氨酸腹腔注射后,小鼠胰腺组织NF-κB活性较NS组明显升高.给予PDTC或NAC干预后,病变胰腺组织中NF-κB活性在0.5,3,6,12 h四个时间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伴随着血清IL-6水平、胰腺组织学评分、湿干比值等指标的改善,但PDTC及NAC预处理对血清淀粉酶活力影响不大.结论NF-κB活化是L-精氨酸诱导的小鼠AEP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PDTC或NAC可通过阻断NF-κB活性而抑制胰腺炎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对星形胶质细胞内胞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转录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HSV-1感染星形胶质细胞,通过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NF-κB,TNF-α,IL-10的表达;同时研究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对TNF-α,IL-10表达的影响。结果星形胶质细胞被HSV-1感染后,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IL-10均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DTC可抑制NF-κB活化,导致核内NF-κB蛋白表达下调,使得细胞分泌TNF-α,IL-10降低,与HSV-1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被HSV-1感染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活化NF-κB,从而上调TNF-α,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