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无法切除肝转移灶的结直肠癌患者初始切除原发肿瘤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无法切除肝转移灶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初始是否行原发肿瘤切除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手术组41例,非手术组39例,中位生存期及1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2个月vs 21个月、82.9% vs 76.9%、28.0% vs 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位置、有无肝外转移、是否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治疗前CEA水平、肝转移最大径、KRAS基因状态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位置、是否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以及KRAS基因状态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对于初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肝转移灶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与初始接受姑息化疗比较,初始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无明显生存优势,右半结肠癌、单纯化疗(未联合贝伐单抗)及KRAS基因突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左、右半结肠癌分子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代测序检测的结直肠癌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及肿瘤组织的二代测序结果,采用χ~2检验比较KRAS、TP53、APC、SMAD4、PIK3CA、FBXW7在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结果右半结肠癌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多于左半结肠癌患者,PIK3CA、FBXW7在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突变率高于左半(均P<0.05),KRAS、TP53、APC、SMAD4在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突变率高于右半(均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患者的基因突变较多,PIK3CA、FBXW7、KRAS、TP53、APC、SMAD4在左、右半结肠癌的基因突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许洪宝  张贵阳  郑照正  蔡炜龙  汪伟民  楼能 《浙江医学》2019,41(12):1305-1307,1311
目的对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TIL)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15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淋巴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TIL(CD3+、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对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征及K-RAS基因突变、TIL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转移状态、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半结肠癌K-RAS基因野生型的比例高于右半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7,P<0.05);左半结肠癌中TIL的比例高于右半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肝转移和肺转移比例均高于左半结肠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切除术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以及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各1例,Dixon术10例,Miles术3例;1例左半结肠癌患者探查见左肾有浸润性转移而中转开腹;1例横结肠癌患者探查见肿瘤腹腔广泛转移而放弃手术;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DukesD期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1例DukesC期患者1年后肠道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中国汉族与蒙古族结肠癌患者KRAS, NRAS, PI3KCA, BRAF基因突变频率及分布情况,进而评估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 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集需手术治疗的汉族及蒙古族结肠癌患者。术中切取肿瘤组织,石蜡包埋,DNA提取。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测定KRAS, NRAS, PI3KCA, BRAF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汉族右半结肠癌KRAS及PI3KCA基因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P<0.05)。T3+T4组蒙古族结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显著高于T1+T2组(P= 0.029)。此外,汉族右半结肠KRAS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蒙古族突变频率(P= 0.025)。 结论:汉族与蒙古族结肠癌患者KRAS, NRAS, PI3KCA, BRAF基因突变频率相似,然而,汉族右半结肠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蒙古族突变率。后续的研究应着重于评估这种差别对右半结肠癌靶向治疗有效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关键词:结肠癌, 基因突变,汉族,蒙古族  相似文献   

6.
背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晚期结直肠癌的肿瘤部位、临床病理特征影响患者的预后及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对于已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不同肿瘤部位是否对其预后产生不同影响,尚未有明确定论。目的 探讨不同TNM分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分析肿瘤部位及临床病理特征对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2 097例。按照发病部位以脾区为界分为左半结直肠癌组(n=1 711)及右半结直肠癌组(n=386)。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家族史及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脉管瘤栓情况。采用电话、门诊随访、定期复查方式随访患者生存情况,截至2016-01-31。比较左半结直肠癌组与右半结直肠癌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肿瘤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不同TNM分期患者总生存期(OS)(其中Ⅱ~Ⅲ期患者细分为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记录并比较随访满5年的左半结直肠癌组与右半结直肠癌组患者生存时间≥5年的发生情况。结果 左半结直肠癌组与右半结直肠癌组患者病理类型、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家族史、术前肠梗阻、N分期、M分期是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Ⅰ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优于右半结直肠癌患者(χ2=3.843,P=0.049)。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6)。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的Ⅱ期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422)。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Ⅱ期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80)。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优于右半结直肠癌患者(χ2=7.612,P=0.006)。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的Ⅲ期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1,P=0.356)。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Ⅲ期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优于右半结直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08)。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4,P=0.478)。2 097例患者中703例患者随访满5年,其中左半结直肠癌组591例(其中直肠癌464例),右半结直肠癌组112例。随访满5年的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组患者生存时间≥5年所占比例〔72.9%(431/591)〕高于右半结直肠癌组〔60.7%(68/112)〕(χ2=6.818,P=0.009)。结论 病理类型、家族史、术前肠梗阻、N分期、M分期是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部位对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同,其中TNM分期为Ⅰ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较右半结直肠癌患者有明显优势;Ⅲ期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优于右半结直肠癌患者。Ⅱ、Ⅳ期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OS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伍洁 《中外医疗》2016,(7):48-49
目的 研究晚期结肠癌组织与转移灶中KRAS基因突变对临床治疗和用药的意义.方法 整群收集该院2014年1-12月手术的68例原发晚期结肠癌组织和转移灶.用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60.29%(41/68),转移灶为55.88%(38/68),癌组织的突变率高,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转移KRAS基因突变率58.62%(34/58)较肺转移26.67%(4/15)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癌组织与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同时存在的有36例,一致率为89.71%(61/68),一致性较高(Kappa=0.89).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转移灶,一致率为89.71%.KRAS基因突变提示侵袭转移风险高,易耐药复发预后不良.建议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 08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右半结肠癌患者中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较左半结肠癌更高.右半结肠癌患者TNM分期晚,且低分化及未分化的肿瘤(25.2%比13.2%)、黏液分泌(33.5%比17.3%)及脉管瘤栓(9.9%比3.9%)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7个月和68个月,其5年生存率Ⅰ/Ⅱ期分别为91.4%和88.6%(P=0.819),Ⅲ期分别为66.1%和75.4% (P =0.010),Ⅳ期分别为27.8%和38.5% (P =0.020).结论 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Ⅲ/Ⅳ期右半结肠癌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临床差异,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诊治的111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右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49例,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62例,癌肿最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30%,33/1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6%(24/111),死亡率5.4%(6/111).右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贫血较为多见(P=0.001),肿瘤多能一期切除(P=0.023),而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造口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P<0.001).左半结直肠癌肠梗阻行术中结肠灌洗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23例,与右半结肠癌肠梗阻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0岁)、ASA评分3-4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对于其中高危患者应谨慎选择恰当术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虽然左半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造口率高于右半结肠癌,但对于恰当选择的病人,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KRAS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新疆维、汉族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应用PCR及Pyrosequencing测序法检测分析KRAS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维、汉族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KRAS与BRAF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8%(28/100)与5%(5/100)。50例汉族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18例,BRAF基因突变2例;50例维吾尔族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10例,BRAF基因突变3例。原发肿瘤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肝外侵犯或转移、KRAS和BRAF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P=0.035)、KRAS基因(P=0.001)为结直肠癌的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在新疆维、汉族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脉管瘤栓及KRAS基因具有主要的预后价值。积极检测KRAS基因,可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李琪  陈真婧  俞明明  崔巍 《浙江医学》2018,(13):1438-144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11例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在贫血、肠梗阻、原发灶大体病理类型、肝转移灶最大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更易合并贫血,肝转移灶相对较大;在原发灶大体病理类型上各有特点,左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浸润型为主,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隆起型为主,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溃疡型为主;在肠梗阻发生率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高于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均P<0.05),而左、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中,死亡52例,存活37例;总生存期(OS)为1~72个月,生存期为19(10,42)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2.2%;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治疗方式是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各有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影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邹健  罗飞  陈亚东  王新 《吉林医学》2012,(36):7974-7975
目的:探讨探讨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右半结肠癌伴梗阻25例中,22例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无吻合口漏发生,2例横结肠切除一期吻合,另1例癌肿不能切除行捷径手术;右半结肠癌伴梗阻20例中,行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1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Hartmann手术9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进行了顺利关瘘手术;12例直肠癌行横结肠预防性造瘘术4例,6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口2例。结论:对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延长术后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张燕  陶敏 《四川医学》2010,31(9):1260-1262
目的了解近年来大肠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627例,分析结直肠癌的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①近年来大肠癌发病呈高龄化趋势,且右半结肠癌的比例有所上升;②男女患者在肿瘤的病理类型及部位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大肠癌中有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切除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分别为16.1%和3.17%,P〈0.001)。而且,右半结肠癌的胆囊手术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P=0.001);④大肠癌中有阑尾手术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分别为7.34%和1.74%,P〈0.001);⑤大肠癌中有血吸虫病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分别为13.4%和2.22%,P〈0.001);⑥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3.4%,中位生存时间为69.50个月;⑦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显示,贫血、肠壁的浸润程度、远处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苏州市大肠癌流行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预防、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对控制大肠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占男性第3位、女性第2位的常见肿瘤,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新发病例和超过60万死亡病例[1].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是指TNM分期4期的肿瘤.尽管筛查手段有了明显进步,但仍有大约20%的患者在诊断之初已是4期结直肠癌,而这其中,仅有20% ~ 30%患者可以耐受根治性切除,而绝大多数患者仅能选择化疗,且最终将有50%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2].目前为止,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基于外科手术,放疗与化疗作为辅助治疗以减少转移与复发风险.因此,首先应决定是否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切除.如果患者有原发灶引起严重的出血、梗阻、穿孔和疼痛等伴随症状,则原发灶必须被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发肠梗阻I期手术率及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26例老年人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手术情况。结果Ⅰ期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吻合51例,左半结肠癌左半结肠切除吻合35例,Hartmaun手术31例,3例捷径手术,6例患者拒绝手术致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吻合口瘘1例,创口崩裂5例,感染19例。结论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发肠梗阻往往是突发的,之前可以没有明显的结肠肿瘤的症状,外科医生必须时刻记住这种特性,患者入院后,一边检查一边要积极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一旦大肠梗阻的诊断确立,就要抓紧手术,以提高Ⅰ期手术率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转化性治疗初始不可切除K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与预后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仅有肝转移的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评估无法行手术治疗,经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转化治疗后疗效评价为CR+PR+SD,并接受原发肿瘤病灶根治术,同时行或不行转移灶手术治疗的患者18例。总结评估其转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西妥昔单抗中位治疗时间12周,其中CR0例,PR11例。18例经过转化性治疗后,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原发灶切缘无癌细胞(RO)切除18例;肝转移病灶RO切除11例,局部治疗7例。生存分析显示:18例中,12例出现复发转移,5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20.80个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9.59~37.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病灶数目、大小、治疗前的CEA状态、治疗后早期肿瘤缓解与患者PFS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KRAS野生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多种化疗方案转化性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肝转移灶RO切除率,使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7.
顾晋  李明  姚学清 《循证医学》2006,6(5):270-273
1文献类型治疗与预后。2证据水平1b。3文献来源Alan DC,Richard S,Laurence E.Surgicalresection of primary tumors in patients who presentwith stageⅣcolorectal cancer:An analysis of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data,1988to2000[J].Ann Surg Oncol,2005,12(8):637-645.4背景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如转移部位为肝脏,则只有20%~30%的病人能够进行肝转移灶的切除,其他的大部分病人只能进行姑息性的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姑息性切除原发灶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是对于没有症状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是否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Ⅳ期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有明确病理诊断的77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予以随访。结果:单因素分析娃示:不同术式、肿瘤分化程度、转移范围、术后是否化疗、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P〈O.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不同术式(P〈O.05)是影响Ⅳ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脏器切除组患者较姑息切除和未切除组患者有较好的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论:单器官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及予积极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化疗是提示Ⅳ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阐明MyD88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远旁组织标本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yD88在结直肠癌及癌远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半定量分析MyD88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对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yD8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远旁组织(P<0.01);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联(P>0.05),MyD88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P<0.05);MyD88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MyD88低表达组(P<0.05)。结论:MyD88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1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肝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病理类型、局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肝转移灶数目、最大径、分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切除、肝转移瘤数日、最大径、分布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肝转移灶多发,最大径超过5cm、分布超过一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对于仅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手术根治原发灶以及转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