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大皂角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并筛选抗氧化活性成分群,为大皂角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建立大皂角特征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指认共有峰,同时进行聚类分析(HCA)及主成分分析(PCA);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FRAP)评价10批大皂角抗氧化活性,此外运用灰色关联分析(GRA)、偏相关分析法、双变量相关分析3种分析方法进行谱效关系研究。结果 10批大皂角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724~0.958之间,共标定出14个共有峰,同时HCA、PCA将样品聚为两类;10批样品均有较强抗氧化能力,其中,批次S4、S7、S10表现较好;GRA结果显示14个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联度大于0.8;偏相关系数表明F1、F2、F5、F11对抗氧化能力贡献较大;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各峰与抗氧化活性均呈正相关,其中,S10对FRAP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谱效关系结果表明10批大皂角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是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了大皂...  相似文献   

2.
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关联,建立谱效关系,旨在完善太白楤木质量评价体系。采集12批次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化学计量研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明确指纹图谱共有峰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程度,确定反映药效的重要特征峰。结果表明12批次太白楤木样品确认了17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6个峰,均为皂苷类成分。相似度分析、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太白楤木药材大致分为2类,S1~S10和S12为一类,S11则单独聚为一类。12批次样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S9抗氧化活性最强,S11抗氧化能力最弱,与综合得分结果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17个共有峰清除DPPH自由基的关联序为X_3X_(17)X_4X_8X_7X_(13)X_2X_6X_(11)X_(10)X_(16)X_(12)X_9X_5X_(14)X_1X_(15),清除ABTS自由基的关联序为X_4X_3X_7X_8X_2X_(17)X_(13)X_6X_(16)X_(11)X_5X_(12)X_(10)X_9X_(14)X_1X_(15)。其中,X_3、X_4、X_7(楤木皂苷C)、X_8和X_(17)是反映其药效的重要特征峰,与主成分1中所包含重要峰信息基本一致。该研究通过太白楤木12批次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可为太白楤木质量标志物筛选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南丹参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其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为科学评价南丹参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南丹参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并通过灰色关联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对不同产地药材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的峰面积与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谱效相关性研究。结果获得了由12个共有峰组成的南丹参指纹图谱,结合两种统计学方法分析,明确了其抗氧化活性的4个主要有效成分。结论通过开展酚酸类成分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的示范性研究,为中药南丹参的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市售沙棘HPLC指纹图谱一致性及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市售沙棘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并研究其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为探寻沙棘抗氧化物质基础及饮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HPLC建立不同来源沙棘饮片指纹图谱及相似度,系统聚类分析其差异;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研究其抗氧化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14批沙棘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其中10个色谱峰为共有峰,其中10号峰为槲皮素,各样品聚为两类,相似度在0.862~0.992;14批沙棘饮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作用;10个共有峰与清除自由基的关联度在0.758~0.662,大小依次为x10x3x7x4x5x9x1x6x8x2,其中10号峰槲皮素与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关联度最大。结论:市售沙棘饮片总体质量比较一致,但不同地区间的质量有一定的差异,沙棘抗氧化作用为"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通过HPLC指纹图谱一致性研究及"谱-效"关系分析探寻其抗氧化物质基础,可为沙棘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珍珠透骨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与抗炎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珍珠透骨草的指纹图谱;在相似度评价基础上,结合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其中的共有峰进行评价;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考察珍珠透骨草的抗炎活性,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珍珠透骨草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其中24个色谱峰为共有峰,相似度除了S2和S5,均在0. 907以上,通过对照品比对法指认了其中4个峰。HCA结果表明,全部样品被聚为四类,与PCA结果基本一致,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发现,5,6和7号峰为造成珍珠透骨草样品组间差异的3个标志性化合物。不同来源的珍珠透骨草药材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活性,谱效关系表明,1,4,5,6和10号峰是与抗炎活性关联较大的正相关峰。结论:建立了珍珠透骨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确定1,4,5,6和10号峰为5个与抗炎活性密切相关的成分,为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泰山虫草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其抗肿瘤活性的谱效关系,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12批泰山虫草药材指纹图谱,采用抗肿瘤实验比较不同批次生理活性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其谱效关系。结果确定共有峰11个,采用对照品对6个特征峰进行了指认。抗肿瘤活性表明各批虫草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均有抑制作用,谱效关系研究发现各共有峰与药效的关联序为9734111061528。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并确定了抗肿瘤活性成分,有利于全面评价泰山虫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银黄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的抗氧化活性和结构进行分析,为其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ESI-MS2联用技术构建银黄口服液指纹图谱和分析共有峰的可能结构,并应用离线HPLC-DAD-DPPH技术测定共有峰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以绿原酸为参照峰建立了银黄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不同批次的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分析鉴定了绿原酸等12个共有峰对应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快速,简单,并确定了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结构和活性差异,有利于全面评价银黄口服液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李硕  王志允  常华杰  侯文彬  周福军 《中草药》2023,54(8):2580-2587
目的 建立木香Aucklandia lappa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对特征峰进行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LC-MS)分析,考察木香抗氧化、抗辐射的谱效关系。方法 对12批不同产地的木香药材进行HPLC分析,建立指纹图谱。采用LC-MS技术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特征峰进行结构分析。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指标,研究其抗氧化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辐射后的UC-MSC细胞活性,以细胞活力值为抗辐射作用的药效指标,研究其抗辐射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研究木香抗氧化与抗辐射的物质基础。结果 通过指纹图谱的建立,共标定了12个共有峰,其中12批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71。通过文献比对和LC-MS数据解析,确定了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东莨菪内酯、木香烃内脂和去氢木香内酯等12个特征峰成分。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结果发现,12批木香均有抗氧化能力,谱效分析结果显示,去氢木香内酯同分异构体和去氢木香内酯与抗氧化能力有密切关系。通过细胞活力值显示,12批木香部分批次具有抗辐射能力。根据谱效关系分析,发现木香抗辐射与诱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辽东楤木Aralia elata叶指纹图谱,并寻找能够反映辽东楤木叶抗肿瘤活性能力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70%乙醇和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各批次辽东楤木叶总皂苷,运用HPLC-ELSD测试分析皂苷并建立指纹图谱,MTT法测试楤木叶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肝癌SMMC-7221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指纹图谱峰与抗肿瘤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 建立了含有28个共有峰的辽东楤木叶HPLC-ELSD指纹图谱,各批次图谱与共有模式图谱间相似度在0.850以上,指认并归属其中5个峰成分。各批次楤木叶总皂苷抗肿瘤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7.39~79.13 mg/L,其中,黑龙江凤凰山7月的样品抗肿瘤效果最佳。谱-效相关性表明28个共有峰成分与抗肿瘤活性的关联度为0.469 2~0.810 3,其中10个成分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联度大于0.70,8个成分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联度小于0.60。图谱中有2个峰成分在各批次药材中含量都相当大,但谱-效关联度却很小。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茜草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不同产地茜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谱法对10批不同产地茜草进行测定;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对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 建立了茜草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标定了12个共有峰,并指认了4个共有峰化学成分;10批茜草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之间相似度均大于0.90; 10批次样品被聚类为两大类;主成分分析显示,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78%。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较全面、直观地反映了茜草整体化学成分信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为茜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付小梅  孙菡  刘婧  裴建国  吴志瑰  黄潇 《中草药》2018,49(19):4653-4661
目的建立栀子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栀子及其主要混淆品(水栀子、大红栀子)的指纹图谱,并通过HPLC-ESI-MS对指纹图谱中的色谱峰进行鉴定。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样品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获得了栀子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17个,鉴定出15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能将22批栀子类药材区分为栀子、水栀子、大红栀子。结论栀子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识别为栀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邢耀莹  王姿杨  王露  杨苗苗  庞哲  赵宁  崔治家  邵晶 《中草药》2024,55(4):1237-1247
目的 建立牛蒡子-甘草药对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探讨牛蒡子-甘草药对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牛蒡子-甘草药对的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收集到的18批牛蒡子-甘草药对进行质量评价;以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制备炎性细胞模型,以一氧化氮分泌量为指标考察18批牛蒡子-甘草药对的抗炎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GCA)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HPLC共有峰与炎性指标间的谱效相关性。结果 指纹图谱研究共标定38个共有峰,经混合对照品指认出13个成分,聚类分析与PCA结果一致,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样品S7质量最佳。GCA结果显示,牛蒡子-甘草药对HPLC指纹图谱各共有峰抗炎活性关联度为F5(甘草苷)>F17(甘草酸)>F1>F3>F4>F9>F11(异甘草苷)>F13(牛蒡子苷)>F19>F23>F21(牛蒡苷元)>F14;通过PLSR分析发现,牛蒡子-甘草药对38个共有峰中17个特征峰(VIP>1)与其抗炎作用显著相关,且F21(VIP>1.5)贡献较大。结论 建立的牛蒡子-甘草药对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其质量评价,谱效相关性研究初步筛选出的17个成分可作为其抗炎作用有效成分群,为牛蒡子-甘草药对抗炎活性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的阐释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测多评法结合指纹图谱在枳壳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一测多评(QAMS)与指纹图谱的方法建立27批枳壳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柚皮苷为参照,计算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其含量,比较外标法与QAMS法的差异性。采用HPLC法,建立27批枳壳饮片的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结果QAMS法与外标法测量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立枳壳饮片指纹图谱方法,相似度均>0.95,共标定11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谱图比对,确定了3号峰为芸香柚皮苷、4号峰为柚皮苷、5号峰为橙皮苷、6号峰为新橙皮苷。结论QAMS法结合指纹图谱可为评价枳壳饮片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晶峰  杨海南  郅慧  高旭  杨小倩  张辉 《中草药》2021,52(21):6677-6682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槐角Sophorae Fructus中槐角苷、芦丁、染料木苷含量,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建立槐角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槐角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在检测波长为260 nm,体积流量为0.6 mL/min,甲醇-乙腈-0.07%磷酸水(12∶20∶68)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共有峰并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 10个不同产地槐角样品的指纹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为特征峰,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在0.98以上。不同产地槐角的槐角苷、芦丁、染料木苷平均含量分别为8.9%、4.2%、6.45%。聚类分析将10批不同产地的槐角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一致,并筛选出不同批次的差异性成分为9、1、2、6、3号峰,其中9、6号峰分别指认为槐角苷、染料木苷。结论 建立了槐角的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下寻找不同产地槐角质量差异成分的方法,为全面评价槐角药材的质量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枸杞子质量标志物研究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建立31批枸杞子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结果,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评价枸杞子整体质量并筛选出主要质量标志物。以多功能氧化酶(MFO)、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值评价枸杞子的抗氧化能力,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研究指纹图谱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指标的谱效关系,综合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结果 枸杞子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34个共有峰,31批枸杞子聚为3类,可区分不同产地的枸杞子;PCA得到4个影响枸杞子分类的主要因子;OPLS-DA显示共有峰2、7、17、19、33的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枸杞子的主要质量标志物;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峰8、11、15、20、23、34的化合物与MFO、DPPH、T-AOC的测定值呈极显著相关,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表明峰11、15、23、25、31、33、34的化合物是主要的活性成分群,此类成分可作为枸杞子抗氧化活性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研究结果阐明了枸杞子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筛选出的质量标志物可为枸杞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卿勇军  刘文  杜平  金阳  姚晓艳 《中草药》2017,48(16):3390-3395
目的以大鼠胃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中药复方戊己丸对大鼠胃溃疡治疗效应的谱效关系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在建立不同来源药材的11批戊己丸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采用大鼠胃溃疡模型,对11批戊己丸进行药效实验。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11批戊己丸药效数据与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相关联,建立谱效关系模型。结果谱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戊己丸对大鼠胃溃疡的药效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中吴茱萸碱、白芍中芍药苷等可显著降低胃组织中胃蛋白酶(PEP)的量,是戊己丸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获得了药效活性物质群,建立了戊己丸谱效关系评价的方法,客观反映药物内在质量,为该类中药制剂后期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UPLC指纹图谱与抗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艾纳香抗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UPLC建立12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指纹图谱,运用UPLC-Q-TOF-MS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共有指纹峰进行指认,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UPLC指纹图谱显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有14个共有峰,与抗炎药效的关联度处于0.717 1~0.550 5,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为3号峰 9号峰 4号峰 11号峰 2号峰 1号峰 14号峰 7号峰 6号峰 5号峰 12号峰 8号峰 10号峰 13号峰,并指认了其中9个共有峰,对抗炎药效贡献较大的前2个共有峰(3号和9号)对应的化学成分分别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获得了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抗炎药效物质群,其抗炎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发挥抗炎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白亮独活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测定药材中佛手柑内酯及欧前胡素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0批白亮独活样品,采用HPLC建立指纹图谱方法,流动相水-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02 nm。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10批白亮独活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89,标定了11个共有峰。样品中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17%和0.709%。结论: 该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白亮独活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苍耳子清炒改砂炒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柳清  洪燕  汪永忠  李钰馨  潘凌宇  韩燕全 《中草药》2016,47(15):2656-2662
目的通过比较苍耳子Xanthii Fructus不同炮制品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对苍耳子炮制工艺进行改进。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生品、清炒和砂炒苍耳子中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以及毒性成分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质量分数;建立了苍耳子样品的指纹图谱,并对其用中国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版本:2004A)、SPSS 19.0软件、SIMCAI 13.0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苍耳子清炒改进为控温砂炒后的炮制工艺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高且毒性成分的质量分数低;19个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8;聚类分析表明样品可大致聚成4类;PLS-DA分析表明不同样品间可以区分开。结论建立的苍耳子质量分析方法重现性好,苍耳子炮制工艺由清炒法改进为砂炒法可行,实验为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