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CT平扫及其中9例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结果: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中,14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呈多结节分叶形,密度高于正常腮腺组织;18例肿物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伴有囊变及钙化;2例为术后复发,边界不清,可见大片坏死区。结论:CT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豪 《吉林医学》2015,(9):1778-1779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3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结果:13例腮腺包块均为单侧,12例单发,1例多发。大多数边缘清楚,其中4例可见浅分叶,10例密度较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其中2例有囊变区,1例可见钙化,13例增强扫描中8例呈较均匀轻度强化,5例呈环状或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结论:根据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特点,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可以提高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性,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2007-2011年经CT诊断、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和30例多形性腺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结果 25例腮腺腺淋巴瘤肿瘤个数35个,3例双侧单发,1例双侧多发,2例一侧多发,19例一侧单发,23例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例边界不清,21例位于腮腺后下象限(浅叶后下部),32个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扫描早期病变实性部分及实性病灶明显强化,15例病人延时扫描14例病灶CT值减退,25个病灶内或边缘可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20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不均,内见裂隙样低密度影;30例多形性腺瘤均为单侧单发,19例位于腮腺浅叶,11例位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5例,9例呈分叶状,18例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内见囊状低密度影,病变呈轻中度强化,18例病人延时扫描16例病灶延时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在CT特征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它们的影像特征并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其中1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43例中多形性腺瘤20例,腺淋巴瘤6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囊肿、鳃裂囊肿、淋巴管瘤各2例,血管淋巴管瘤、血管畸形和脂肪瘤各1例。33例肿瘤位于腮腺浅叶;36例形态规则,7例形态不规则;40例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楚,3例分界不清;20例密度均匀,23例密度不均。增强后10例不均匀强化,1例(脂肪瘤)未强化。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义军  翟跃杰  王志芳 《当代医学》2010,16(20):105-10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肿瘤形状、边界、密度的均匀性、增强效果等形态学征象,总结腮腺肿瘤的MSCT表现,探讨腮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24例腮腺肿瘤的MSCT资料,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MSCT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14/24),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居多(13/19),MSCT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4/5),MSCT多显示为境界不清、密度不均匀的肿块。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1/5)。结论腮腺肿瘤在MSCT表现上有其各自特点,对绝大多数病例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6年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20例,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多层螺旋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6个病灶,其中19例为单侧、单发病灶,一例为单侧多发病灶,5例病灶有浅分叶,15例密度较均匀,5例密度不均匀伴有囊变;平扫最高密度为41.6HU,最低密度为26.7HU,平均36.1HU;增强扫描观察8例病灶呈较均匀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明东  黄静  李顶夫 《海南医学》2013,24(23):3492-3493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27例,多发1例。位于腺体内27例,腺体外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5例,分叶状3例。病灶最大径1.2~5.8 cm,平均2.4 cm。平扫时病灶T1呈等或低信号25例,稍高信号3例。T2均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均匀12例,不均匀16例。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9例,不均匀16例,环形强化2例,1例未做增强扫描。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用于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分析MSCT检查对于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典型征象。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经过治疗的80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病患,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MSCT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SCT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正确率为92.50%,其中诊断正确率最高的为多形性腺瘤,其次是腺淋巴瘤,对腺样囊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最低,而MSCT对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更高。黏液表皮样癌: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肿块;进行增强后可见不均匀轻度、中度的强化,与周围脂肪的间隙消失。腺样囊腺癌:可侵犯深、浅两叶,相邻的动脉可被包裹、破坏,可侵犯皮下组织,周围淋巴结肿大。多形性腺瘤:可见边界连续、界限分明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可见肿块均匀或环形强化。腺淋巴瘤:稍高密度圆形肿块,常呈囊实性,处于腮腺的后下极;增强后实性组织及包膜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 MS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可对MSCT征象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腮腺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回顾warthin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分析MSCT影像在Warthin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Warthin瘤65例和腮腺多形性腺瘤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例特点及MSCT影像学特征,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 临床特点方面Warthin 瘤平均年龄和吸烟率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MSCT影像学方面腮腺 Warthin 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在病灶均质性和形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MSCT边界清晰率和平均密度值方面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MSCT影像中,Warthin 瘤的边界清晰度和平均密度值都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 双期增强扫描中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呈现不同的强化方式,这对临床医生明确肿物的大小范围和术前鉴别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后间质瘤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膜后间质瘤MSCT表现。结果 8例腹膜后间质瘤,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1例,恶性6例,远处转移2例。8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肿块直径3.2-28cm,平均12.1cm。肿瘤呈类圆形2例,分叶状4例,不规则形2例。CT平扫密度均匀3例,其中增强扫描2例均匀中度强化,1例不均匀分隔样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5例,其中钙化1例,出血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其中3例呈纵横交错的轨道样强化,3例边缘及肿瘤中心可见肿瘤小血管。结论腹膜后间质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传彬  程涛 《安徽医学》2015,36(5):548-55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基底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腮腺基底细胞瘤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渐大性肿块.16例单发,1例多发;12个病灶位于浅叶,紧邻包膜下;15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3个病灶呈浅分叶状;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病灶较小,平均最大径约6~36 mm;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实性,增强后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静脉期多缓慢持续强化或缓慢减退;9个病灶呈囊实性,增强后呈均匀薄壁"环形"、不均匀"花环状"或"附壁岛状"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MSCT能够对大多数病灶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比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的MSCT的横断面及其多平面重建(MPR)表现. 结果 30例神经鞘瘤中,位于颈动脉间隙22例,椎旁间隙肿瘤8例.MSCT平扫见肿块内密度均匀9例,其内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或均匀类囊样密度;密度不均匀21例,其软组织密度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并见2例高密度钙化.MSCT增强见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21例,病灶内可见增强部分呈斑驳样,形态不规则. 结论 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肿瘤与邻近血管、椎间孔和椎管的关系,对颈部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检查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肿瘤的数目、发生部位、大小及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7例呈多发,多发病例中5例(14.29%)为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单发病灶集中在腮腺后下极,多发病灶分布较广泛。24个病灶(41.4%)出现囊变,10个有较大的囊变。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增强肿瘤实质性部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退出,可伴有显著的囊变。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体层摄影(MSCT)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腮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切除术中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分为多形性腺瘤组(n=78)与腺淋巴瘤组(n=52)。比较两组肿瘤MSCT平均组织密度及DCE-MRI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平均密度组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组肿瘤Ktrans、Kep水平均明显低于腺淋巴瘤组(P<0.05)。MSCT联合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腮腺肿瘤曲线下面积(AUC)为0.70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462、0.885,诊断准确率为71.54%。结论 MSCT联合DCE-MRI定量参数能较为准确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Ms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FT的MSCT和MRI表现、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对照分析。结幂9例SFT中,发生于肺部1例,胸膜2例,颈部2例,腹部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下肢1例,临床无症状,或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其中7例进行MSCT检查,1例进行MR检查,1例进行MSCT和MR检查。SFT在MSCT和MRI上表现主要为境界清楚的较大肿块,对周围组织无侵犯,密度/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8例呈明显强化,可见不均匀间隔样强化及肿瘤血管,其中5例呈“地图样”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病理学显示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问质含丰富胶原和血管,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细胞疏松区的特征,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CD34、vimentin阳性,C-100、CK阴性。结论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S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均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方法及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MSCT均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8例肿瘤内出现钙化,12例呈形态不规则,13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6例瘤内呈“半岛状”瘤结节,5例瘤周呈“强化残圈”征,10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较准确地判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skin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病理证实的术前Askin瘤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Askin瘤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16例Askin瘤患者发病年龄4.6岁-32.4岁,中位年龄19.6岁;10例男性,6例女性,16例患者均无石棉、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Askin瘤MSCT表现多为胸肺交界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4例密度欠均匀,14例囊变,1例钙化,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多呈中度以上不均匀明显强化,周围结构侵犯15例,9例伴有少量胸水;16例Askin瘤术前诊断正确5例,误诊为恶性胸腺瘤6例,误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4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例。结论Askin瘤青年男性多见,无石棉、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MSCT表现为胸肺交界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弥漫性周围侵润生长,囊变多见,钙化及邻近淋巴结转移少见,有一定特征性;实际工作中需要密切结合影像学及临床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