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兴趣为导向的主题卡片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83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语言康复训练中增加以兴趣为导向的主题卡片,比较两组语言功能恢复及训练注意力集中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复述、理解、书写、阅读4个维度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检查法(CADL)、斯特鲁色图测验(Stroo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兴趣为导向的主题卡片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其语言交流能力及注意力,提升了复述、理解等方面的语言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词汇图表疗法在脑卒中后Broca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Broca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语言康复训练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词汇图表疗法。比较两组训练8周后的语言功能[采用西方失语症套表(WAB)]、疗效[采用波士顿失语检查法(BDAE)]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WAB中阅读理解、复述、流畅度、命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BDAE等级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词汇图表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Broca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优于常规语言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中,探讨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失语症程度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语言能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复述能力、命名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护理中,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语言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语言康复训练配合头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言语训练治疗,言语训练采用Schuell刺激法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对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患者训练类型有所侧重。每次30min,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选取头部穴位,运动性失语取运动区,感觉性失语取感觉区,完全性失语取语言三区,并且配合百会、风府、哑门等穴位。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语言功能评分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就自发说话、语言理解、复述和命名四方面内容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失语程度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总疗效比较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0.03、0.02、0.02、0.02,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2、0.03、0.01、0.02、0.03,P均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0.03、0.03、0.02、0.03,P均0.0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为0.03,P0.05)。结论: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疗效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非流利型失语症语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措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P 0.05)。治疗前,两组ABC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非流利型失语症语言功能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语言训练与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方法:34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7例.联合组采用语言训练与高压氧治疗;训练组则单纯语言训练.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2-4周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在听理解、复述、命名和阅读方面的评分均高于训练组(P<0.05).结论:语言训练与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钱秋晨  项洁  韩允  左菲菲  刘畅 《中国康复》2023,38(10):579-584
目的:探讨执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 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言语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执行功能训练。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及执行功能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评定。结果:训练4周后,对照组患者训练后WAB中的谈话、复述评分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P<0.05),理解、命名及失语商(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训练后WAB中的谈话、理解、复述评分较训练前提高显著(P<0.01),命名评分及AQ值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干预组患者理解、复述、命名、谈话评分及A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训练后,对照组患者 MMSE 评分较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 MMSE 评分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对照组患者执行功能评定中的Stroop测试分值、词语流畅性测试(动物)(VFTa)较训练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伦敦塔测试分值、谚语测试分值、连线测验A(TMT-A)分值、连线测验B(TMT-B)分值、词语流畅性测试(果蔬)(VFTv)分值,较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患者执行功能各项评定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患者语言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执行功能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制诱导性语言治疗(CILT)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59 例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0),分别接受CILT和常规语言康复。于治疗前、治疗10 d和3 个月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CADL)进行评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0 d 和3 个月后,在听理解、复述、命名、出声读、阅读理解和CADL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LT可促进脑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常规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7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 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接受30 min音乐疗法和30 min常规语言治疗, 对照组每天接受1 h常规语言治疗,每周治疗5 d。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汉 化版口语部分与Goodglass-Kaplan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ASRS)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2 组WAB各项评分及ASR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流畅度,复述,命名及失语指数 (A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信息量、自发言语、听理解评分及ASRS评级组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常规语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 能,尤其是言语流畅度,复述及命名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30 例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接受共30 h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n=15)为传统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组(n=15)为每天3 h 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和交流能力问卷(CA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WAB口语表达、命名及复述功能显著改善(P<0.001),听理解恢复不明显(P=0.066);对照组口语表达显著改善(P<0.001)。治疗后,治疗组CAL评分显著改善(P<0.001)。结论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可短期内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多方位交流方式的构架对改善老年性失语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或家属)的意愿,数字随机抽取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通过交流方式构架的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自发语、理解、复述、命名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两组常规内科治疗和早期语言康复治疗均相同的情况下,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入组后一个月末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后3个月末,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对照组为(89.38±6.47),观察组为(95.48±4.5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301,P<0.01)。 结论 交流方式的构架应用于运动性失语的脑卒中患者中,能有效的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林茜  林秀瑶 《中国康复》2018,33(3):199-202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平台的使用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60例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语言康复平台辅助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人工语言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后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检查》(CRRCAE)评定患者的言语能力,并应用卫生经济学指标对2组患者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在听理解、复述、口语表达、出声读、阅读、计算的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均P0.05),而在抄写、描写、听写、计算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观察组在听理解、复述、口语表达、出声读、阅读这5个亚项方面较对照组的提高幅度大(均P0.05)。2组患者直接治疗费用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中总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费用较观察组高(P0.05,0.01)。观察组患者在听理解、复述、口语表达、出声读、阅读这5个亚项方面,每改善1分,所耗费的相关成本费用明显较对照组为低(均P0.01),结论:语言康复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更为经济,具有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常规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为tDCS在脑卒中后言语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恢复期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tDCS分别精准左右额下回三角部区刺激配合常规言语治疗,对照组采用tDCS假刺激配合常规语言治疗训练,2组均治疗5个星期,观察2组患者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成绩变化情况,并在治疗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在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和失语商(AQ)评分方面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区阳极刺激+右侧额下回三角部区阴极刺激,并配合常规语言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可以提高患者的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成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应扩充疗法(response elaboration training,RET)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仅采用传统语言训练),r TMS组(传统语言训练+低频rTMS治疗),RET+rTMS组(传统语言训练+RET+低频r TMS治疗),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动作说明、画面说明2个亚项,以及实用性语言交流能力检查(CADL)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RET+rTMS组患者WAB自发言语、听理解、命名、复述、AQ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RET+rTMS组自发言语、命名及AQ得分高于rTMS组(P0.05);治疗后,RET+rTMS组患者CRRCAE动作说明和画面说明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和rTMS组(P0.05),rTMS组患者动作说明得分高于治疗前(P0.05),常规组以上两项得分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组与RET+rTMS组患者CADL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RET+rTMS组CADL得分高于rTMS组(P0.05)。结论:反应扩充疗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显著改善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假刺激组(n=20)、低频组(n=20)和高频组(n=2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语言训练,在此基础上,后两组分别采用1 Hz和10 Hz 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假手术组接受假刺激,每天1次,每周5 d,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2个月后,分别采用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进行语言评估。结果 治疗前,4组WAB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2个月,4组WAB测试各项评分均改善(P <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结束2个月低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和失语商(AQ)均改善(P <0.05),高频组复述、命名和AQ改善(P <0.05)。治疗结束时,低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AQ评分高于高频组(P <0.05)。治疗结束2个月,低频组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注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及注意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语言训练。选取我科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语言功能和注意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3个月理解、复述、阅读、书写4项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3个月斯特鲁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反应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注意康复训练配合常规语言训练能够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注意力水平,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言语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的前四项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评价语言功能,日常生活交流活动检查(CADL)评价日常交流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WAB评定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等各项评分及CADL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WAB评定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交流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陈艳  潘翠环  龚卓  王璇  陈卓铭 《中国康复》2013,28(5):336-338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PSA)的临床疗效.方法:PSA患者60例,随机分入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语言障碍ZM2.1行进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多奈哌齐治疗.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汉语失语症检查量表对失语症康复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除漫画说明外,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对照组除句子朗读外,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名词命名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障碍ZM2.1语言康复训练对PSA患者的语言功能改善有效,多奈哌齐与其联合应用对改善PSA患者命名能力可能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观察脑卒中完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疗效。方法对 10例脑卒中完全性失语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结果训练后 ,患者的听理解、呼名、复述、阅读、书写能力评分高于训练前 (P <0 .0 5— 0 .0 1)。结论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完全性失语症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0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失语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组42例,对照组给予言语康复训练,联合组给予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29/40),低于联合组的90.48%(3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语言功能各项评分(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语言功能各项评分(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有助于语言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较单纯言语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