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性期的诊断方法和显微外科治疗的时机与手术技术.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32例儿童AVM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CTA和MRA检查外,本组行早期全脑DSA检查24例,另外入院时因出血量大发生脑疝者8例,立即行血肿清除术,其中3例病情稳定后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选择治疗方案.24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Ⅲ级AVM患者行急性期(3d内)显微外科治疗,其中栓塞后再手术2例.结果 8例急诊行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者,术后死亡2例,镜下AVM完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病情稳定后行DSA检查证实AVM者3例,继而再行显微手术切除.24例急性期显微手术AVM切除者,术中显微镜下AVM血管团和颅内血肿完全清除.术后获DSA或CTA复查18例,均未见病灶残留.随访3-12个月.根据GOS评定:24例Sptetzler-Martin分级Ⅰ~Ⅲ级AVM患者恢复良好者21例,轻残2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DSA是儿童AVM出血早期诊断主要的检查手段.急性期显微手术可降低出血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复合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复杂脑AVM病例资料,病例均在DSA辅助下定位畸形血管团,切除畸形血管团病灶后再次行DSA,即刻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即刻DSA显示畸形血管团完全不显影5例,畸形血管团较术前明显减小1例(左侧丘脑与基底核区AVM,因畸形供血动脉过多)。术后随访10~14个月,恢复良好4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mRS 2分),中度残障1例(mRS 3分)。结论复合手术能够降低AVM病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畸形血管团切除率,为实现脑AVM疗效最优化提供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患者显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41例脑AVM出血患者,均行头颅CT、3D-CTA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于一期行显微手术。结果本组41例AVM出血后显微手术治疗均获得了成功,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全部切除畸形血管团,效果满意。患者术后随访2月~3年,无死亡患者,无再次出血患者,未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价患者预后,ADLⅠ级36例,Ⅱ级5例。结论对颅内出血怀疑AVM出血者,尽快行头颅3D-CTA明确诊断,急诊一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DSA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术中DSA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47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切除后术中DSA显示,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10例,有残留37例。术中DSA次数中位数为2.0(2.0,3.5)次。26例采用动脉瘤夹定位畸形血管团位置,定位造影次数中位数为1.5(1.0,2.0)次。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44例,部分残留3例。5例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46例,预后不良1例;DSA随访发现复发7例。结论 术中DSA辅助下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有助于提高畸形团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平台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脑AVM21例,均在复合手术室完成手术治疗,其中5例根据术前评估仅接受开颅切除术及术中脑血管造影,16例接受栓塞加开颅切除术。结果 21例手术时间为3.2~7.8 h,平均(5.8±1.3)h。16例栓塞后畸形血管团体积缩小46.7%~64.6%。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造影相关并发症。术后发生偏瘫1例,失语1例;手术致残率为9.5%(2/21)。术后发生脑梗死(直径2.5 cm)1例,无术后颅内出血、手术相关切口感染或颅内感染。18例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迟发性癫痫1例;术后6个月复查DSA或CTA均证实畸形血管团完整切除;16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结论利用复合手术平台治疗脑AVM可明显增加手术全切率,并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及其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显微手术治疗的儿童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儿童脑AVM患者平均年龄11.3岁;男女比例为1.5:1;27例中伴脑出血的高达22例(81.5%);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10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4例,术前行脑血管检查阴性2例:显微手术疗效优17例,良6例,差1例,死亡3例。结论儿童脑AVM患者较成人更易出血及复发,显微手术治疗Spetzler—MartinⅠ-Ⅱ级AVM效果显著,Ⅲ-Ⅳ级AVM采取先栓塞再手术的方法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近8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44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进行了畸形血管团显微切除手术(合并有血肿的同时行血肿清除术),其中42例为全切除,2例为次全切除.术后病人都良好生存,其中1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阻塞性脑充血.结论 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是根治AVM、预防出血的可靠方法,详尽的影像放射学资料是术前设计手术方案所必备的,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AVM显微手术、血管内栓塞及放射外科治疗的选择。方法:以综合分级标准分级,对73例脑AVM治疗分析。显微直视手术脑AVM67例,其中行脑AVM切除术60例,畸形血管电凝夹闭术7例。对重要功能区的脑AVM分别行血管内栓塞和γ-刀治疗各3例。结果:术后死亡1例,脑AVM切除后59例经造影复查(复查率98%),见AVM血管团消失。栓塞的病例经DSA复查,显示畸形血管1例消失、2例缩小50%;3例γ-刀治疗半年后复查,畸形血管团染影变淡、缩小。全组随访0.5~10年,恢复原工作及可做轻工作者68例(占93%)。3例可生活自理。2例Ⅳ级者未能手术切除因再次出血而死亡。结论:脑AVM的显微手术仍是不能以其它治疗完全替代的主要方法。血管内栓塞是主要且能获显效的方法之一,对大型、复杂的AVM栓塞与手术结合是较佳方案。γ-刀治疗对脑AVM是行之有效的,特别对小型、深部、功能区难以切除及不能接受手术或栓塞者更具有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融合联合术前栓塞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AVM的病例资料,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2例,Ⅴ级2例。术前将DSA三维影像与MRI三维断层影像进行融合。在术前1 d均采用Onyx胶行AVM部分栓塞术,然后在显微镜下行病变切除手术,术后复查DSA。随访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14例颅内AVM均顺利进行术前部分栓塞,无栓塞相关并发症。AVM切除术后复查头颅DSA显示血管畸形切除完全,全切率100%。随访3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GOS为4.36±0.5,KPS为90.0±5.55),术后3个月时GOS (4.93±0.27)和KPS (95.0±5.19)均有明显改善(P分别为0.005和0.008)。结论在颅内AVM显微切除手术中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融合,结合术前栓塞,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9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后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94例AVM破裂出血后经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36个月,随访患者81例,其中恢复良好者63例;轻残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58例患者术后复查DSA或MRA提示畸形血管团全部切除。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幕上大中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幕上大中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其处理策略和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2例幕上大中型脑AVM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Ⅱ级30例,Ⅲ级24例,Ⅳ级16例,V级2例。均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8例行术前栓塞。结果本组72例的畸形血管团均被全切除,无手术死亡。3例因术后术野出血再次手术,共12例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51例获得随访,术前癫痫者18例中11例消失;术前无癫痫史者,33例中7例出现癫痫。结论在作出AVM的治疗决定时,既要考虑患者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医生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状况和Spetzler-Martin分级以及治疗小组的技术能力。我们认为,显微手术切除是大中型AVM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有些大型AVM患者来说,术前栓塞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与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8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分别进行直接手术切除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总结,探讨AVM治疗手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1)直接手术23例,均为AVM合并脑内血肿而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 AVM切除术。(2)58例行血管内超选择栓塞术(NBCA胶),栓塞前行二维或三维DSA检查。结果直接手术组,术后复查头部MRI或DSA示病灶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6例并在术后联合血管内栓塞达到痊愈,治愈率52.2%,病残率26.1%,死亡率21.7%。血管内栓塞组,以最后一期栓塞后的DSA资料统计栓塞程度,有49例达到完全栓塞,8例畸形血管团减少50%以上,1例减少50%以下。结论对脑AVM破裂出血且危及生命的应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尽可能切除畸形血管团。小型AVM、单支供血AVM或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以下的病例,追求一期完全栓塞是有可能的;Ⅲ级以上的脑AVM,采用分次、分期血管内栓塞可减少并发症和明显改善症状。因此,治疗脑AVM手段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采取复合手术治疗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术前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8 例,Ⅳ级14例,V级2例。14例术中先做治疗性供血动脉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另10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全部病人均在切除病灶后行术中造影以评估切除程度。结果 24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0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前昏迷病人术后意识障碍改善。没有死亡病人,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6例行DSA、8例CTA检查;除1例存在部分病灶残留外,其余23例均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 复合手术为脑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个新的外科治疗方案;该技术可简化多次介入以及显微手术的治疗过程,并且能够实时地对切除情况进行精准地评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功能区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功能区AVM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出院指导。采用GOS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评定。结果 3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恢复良好2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死亡1例;术前Spetiler-Martin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预后良好率分别为100%、92.3%、84.6%和100%。结论 术后护理是脑功能区AVM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是脑功能区AVM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5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30例行血肿清除术.术中发现畸形血管团26例.其中19例行血肿清除加动静脉畸形显微切除术,11例行血肿清除加部分血管电凝术。16例因术中脑压较高行去骨瓣减压术;5例行单纯脑室内血肿外引流术。结果所有患者经病理和(或)DSA检查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急性期手术死亡3例。术后存活的32例患者均行DSA检查。脑动静脉畸形完全切除的21例,仍存在的11例。未切除的脑动静脉畸形根据Spetzle和Martin分级分为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3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既清除血肿。又防止再出血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顶枕交界部脑动静脉畸形(AVM)伴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栓塞或栓塞联合手术治疗顶枕叶AVM伴颅内出血患者 31 例,其中29例行单纯介入栓塞(93.5%),2例因栓塞后头颅CT证实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畸形血管(6.5%).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遗留命名性失语2例,6例术前伴肢体偏瘫患者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复杂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21年1月通过单纯显微手术切除及复合手术治疗的38例复杂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24例,Ⅳ级9例,Ⅴ级5例。畸形血管团平均大小为5.9 cm(3.5~12.3 cm),位于功能区27例,非功能区11例,术前行CTA、DSA及MRI检查,术后行CT、CTA或DSA检查,定期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神经功能障碍。结果 所有患者中,28例接受介入加手术综合治疗,10例接受单纯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影像学示,35例(92.1%)全切,3例(7.9%)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随访6~79个月,其中恢复良好34例(GOS=4~5分),中度残障2例(GOS=3分),重度残障1例(GOS=2分),死亡1例(GOS=1分)。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复杂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紧密结合,加之术前精准影像学评估,术中导航、荧光血流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术中科学的显微操作,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在复合手术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经验。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复合手术室治疗2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中造影判断畸形团是否残留,其中3例一期行切除术和血管内栓塞术。结果 27例中,4例(14.8%)术中血管造影显示畸形团残留,再次切除后行术中造影,显示畸形团消失;一期行切除术和血管内栓塞术3例(均为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以上),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均完全切除畸形团。所有患者无造影相关的并发症。术后24例随访6个月至1年,失访3例;其中19例恢复良好,5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在复合手术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为脑动静脉畸形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有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IAVMs)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复合手术室行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IAVMs的临床资料。先行DSA定位,显微镜下完全显露畸形血管团,术中DSA美兰实时显影技术精准判断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术后即刻DSA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不显影;1例胸段IAVM因部分病灶深入脊髓腹侧,在阻断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后仅进行部分切除。7例术后随访9~54个月,平均(27.7±16.5)个月;术后9个月McCormick分级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末次随访,7例症状均改善,无死亡病例;除部分切除的1例外,其余6例复查MRI未见迂曲血管影及畸形血管团。结论 IAVMs临床少见。在电生理监测下,运用术中DSA美兰实时显影辅助显微手术切除IAVMs,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脑AVM显微手术切除术中,使用Aloka SSD 4000型超声检查仪扫描,进行AVM定位、辨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确定血肿与AVM的关系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AVM残留与否,并与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26例畸形血管团均住实时超声下清晰显示并获得全切除。血肿区为高同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动脉与正常血管在血流动力学上有差别;术中超声影像所示的病变全切除为术后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指导皮质切口的设计,并可判定病灶是否全切除.对于术前的MRI、DSA检查起到很有价值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