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大肠息肉无痛结肠镜切除术结肠镜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丹  吴杰  王萍  孙圣斌  李晖 《山东医药》2010,50(48):54-55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下老年人大肠息肉切除术后病理及镜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资料、内镜和病理特点,分析老年患者息肉的病理学、内镜特点(分布、大小、形态)及癌变情况,并与同期中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人群的息肉均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老年患者息肉检出率高于中青年患者(35.67%vs 9.50%)(P〈0.01);老年人息肉以腺瘤性息肉最为多见(60.71%),息肉癌变率高(4.29%),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直径≥1 cm的息肉和分叶状息肉也多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和年龄为腺瘤发生不典型增生的4个最重要的风险因子,老年大肠息肉患者具有以上危险因素。对老年人大肠息肉应该遵循"见瘤即切"的原则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大肠息肉与大肠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更好地预防老年人大肠肿瘤的发生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对248例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23.3%,并有以下特点:(1)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的主要原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三者的便血率依次增高;(2)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息肉检出率,且腺瘤性息肉占73.8%;(3)多发性息肉比例较高,并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80.7%,且多发生于不同的肠段;(4)老年人大肠癌低恶性程度者多;(5)大肠腺瘤性息肉常与大肠癌并存,二者多发生于不同肠段。因此,我们认为便血是老年人大肠镜检查的有力指征;大肠镜检查时不应满足于远端大肠病变的诊断,应尽可能检查全大肠;对老年人大肠息肉,尤其是多发性息肉及直径大于1.0cm者应积极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内镜护士辅助观察对内镜下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总结2014-01/06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镜室行肠镜检查病例,随机分为2组,1组由单独内镜医师观察,另外1组增加1名内镜护士共同观察屏幕寻找病变,分析内镜下息肉及腺瘤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1192例患者完成结肠镜检查,协作组息肉检出率明显提高(33.19%vs 27.81%,P=0.000),两组的腺瘤检出率无明显差异(20.88%vs 20.55%,P=0.889).协作组的小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医师组(P=0.006),左半结肠及右半结肠的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医师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7).结论:训练有素的内镜护士作为一个额外的观察者参与观察是一个提高结肠镜下息肉检出率的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青年大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特征等。方法总结497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60岁以下中青年大肠黑变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中青年大肠黑变病61例,检出率1.23%,其中男性检出率1.32%,女性检出率1.1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个月~30年;其中中年组患者占70.5%,青年组患者占29.5%,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病变多累及1个或多个肠段,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发生率较高;15例伴有大肠腺瘤,2例伴有结肠癌;48例患者有便秘,37例有服用泻药史。结论中青年大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男性高于女性,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大肠黑变病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可能有相关性,其发病与便秘和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  相似文献   

5.
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腺瘤特征,探讨腺瘤漏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患者在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后120 d内进行结肠镜复查,分析2次结肠镜检查结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所见腺瘤的特征(包括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病理)、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结肠镜检查原因、腹部及盆腔手术史、大肠憩室病史及是否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及不同的内镜操作医师.分析不同类型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漏诊率以及腺瘤特征、患者临床特征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对腺瘤漏诊的影响.结果 809例患者中271例发生腺瘤漏诊,2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腺瘤2134颗,漏诊腺瘤425颗,腺瘤总漏诊率为20%(425/2134);平均患者腺瘤漏诊率为33%(271/809).腺瘤体积大者,漏诊率低(P〈0.01);乙状结肠、肝曲、盲肠和升结肠部位的腺瘤以及平坦型腺瘤容易漏诊(P〈0.05);患者腺瘤数越多在结肠镜检查中腺瘤漏诊率越高(P〈0.01);初级内镜医师与有经验内镜医师相比,其漏诊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存在部分腺瘤漏诊,腺瘤漏诊与腺瘤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以及结肠镜检查操作医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特征等。方法总结23 59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大肠黑变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大肠黑变病715例,检出率3.03%,其中男性检出率2.86%,女性检出率3.17%,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组患者占67.1%,中青年组患者占32.9%,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病变多累及1个或多个肠段,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发生率较高;193(27.0%)例伴有大肠腺瘤,68(9.51%)例伴有结肠癌;401(56.1%)例患者有便秘,358(50.1%)例有服用泻药史。结论大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女性高于男性,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大肠黑变病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可能有相关性,其发病与便秘和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  相似文献   

7.
86例结肠黑变病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秀丽  金建军 《山东医药》2011,51(52):85-87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发病特征、临床与内镜特点、发病原因及其与大肠腺瘤、大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内镜室结肠镜检记录、相关病理记录及定期随访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年~2010年MC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患者检出率高于中青年(P〈0.01),男性患者多集中在老年(P〈0.01),女性患者检出率无年龄差异,老年患者检出率无性别差异,中青年患者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1);便秘为MC最常见症状,其次是腹痛;病变可累及各肠段;长期便秘及服用蒽醌类泻剂易患MC;MC与结肠腺瘤病发病密切相关(P=0.012),与结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炎无明显相关性。停用蒽醌类泻药结肠黑变能治愈或明显减轻。结论 MC的检出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老年人及中青年女性易患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合并结肠腺瘤;便秘及服用蒽醌类泻剂与MC密切相关;MC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全面评价甘肃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质量,为评估我国目前消化内镜检查质量提供基线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 依托甘肃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全部患者资料,分析息肉检出率、腺瘤检出率、盲肠插管率、肠道准备充分率等质控指标,评价本中心结肠镜检查质量。结果 研究共纳入7 562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年龄(51.61±13.59)岁,其中男4 286例(56.7%)、女3 276例(43.3%)。门诊患者4 924例(65.1%),住院患者2 638例(34.9%)。由专职内镜医师完成检查患者6 456例(85.4%),由非专职医师(消化科或肛肠科医师)完成检查患者1 106例(14.6%)。总体腺瘤检出率、息肉检出率、盲肠插管率、肠道准备充分率分别为11.9%(900/7 562)、32.9%(2 488/7 562)、93.0%(7 030/7 562)、91.3%(6 906/7 562)。男性、高年龄段、住院患者以及由专职内镜医师完成检查患者的腺瘤检出率、息肉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肃省人民医院结肠镜检查的盲肠插管率、肠道准备充分率均能达到现有指南要求,但仍需进一步提高腺瘤检出率。高龄、男性是结肠镜筛查的重点人群。此外,应重视对内镜检查医师规范化培训,以进一步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6年1月-2019年12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的患者10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年龄分为老年组576例,中青年组424例。统计分析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息肉大小、形态、部位、数目、息肉病理分型及其与息肉癌变的相关性,同时与中青年组比较。结果老年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或粪隐血阳性(48.1%)及腹胀(45.8%),中青年组主要表现为腹胀(26.7%)和便秘(25.7%);2组患者均以无蒂、多发息肉多见,左半结肠是息肉好发部位;2组均以<2 cm的息肉多见;老年组≥2 cm的息肉多于中青年组(6.2%vs 3.6%,P=0.008);2组病理分型均以管状腺瘤为主,老年组管状绒毛状腺瘤比例高于中青年组(12.6%vs 7.6%,P=0.000);癌变率男女性间无差异;老年组息肉癌变率高于中青年组(9.7%vs 4.7%,P=0.004),左半结肠息肉、无蒂息肉、绒毛状腺瘤、>2 cm息肉癌变率高;老年组<2 cm息肉癌变率高于中青组(2.4%vs 1.0%,P=0.014)。结论腹胀、便血或粪隐血阳性是老年大肠息肉患者常见临床表现,老年患者大肠息肉癌变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癌变率与年龄、息肉大小、部位、病理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肠黏膜隆起性病变80%以上是腺瘤性或增生性息肉。大肠息肉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因其临床特点、癌变率及组织学类型与中青年人不同。在诊断老年人大肠息肉时需选取适当的内镜检查。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应用内镜分光比色技术(FICE)的放大内镜对老年人大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在结肠镜检查中的质量监控作用。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的9名内镜医师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配到质控组和对照组。质控前阶段(2019年4月20日—2019年5月31日)收集入组内镜医师进行的结肠镜检查资料。质控培训阶段(2019年6月1—30日)质控组内镜医师培训质控相关知识和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的使用说明;对照组内镜医师仅培训质控相关知识。质控后阶段(2019年7月1日—2019年8月20日)每周给质控组内镜医师反馈质控报告,而对照组内镜医师无质控报告。收集两组内镜医师结肠镜检查资料。主要终点为腺瘤检出率,次要终点为退镜时间、息肉检出率、达盲率。结果9名内镜医师中,质控组4名,对照组5名。质控前阶段和质控后阶段共纳入结肠镜检查1 471例。质控组的腺瘤检出率及息肉检出率在质控后提高[13.7%(45/329)比7.1%(24/338), χ2=55.796,P<0.001;48.9%(161/329)比40.2%(136/338),χ2=4.071,P=0.044],退镜时间较质控前增加[5.9(3.9,7.3)min比4.1(2.8,6.1)min,Z=6.965,P<0.001]。而对照组质控后阶段与质控前阶段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37/398)比9.1%(37/406), χ2=0.329,P=0.566;33.9%(135/398)比33.0%(134/496), χ2=3.616,P=0.057;3.9(2.7,6.1)min比3.6(2.6,5.8)min,Z=1.355,P=0.175]。结论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结合审查和反馈模式可以实现对内镜医师结肠镜检查的质控作用,并提高内镜医师的结肠镜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内镜下处理策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整理老年大肠息肉患者407例941枚的临床资料,分析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内镜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并与同期中青年人大肠息肉225例305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在老年及中青年组分别为27.8%及6.3%(P<0.05);直肠、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但老年人右半结肠息肉明显增多,横结肠、升结肠检出率分别为11.2%、10.8%,而中青年人分别为6.6%、6.9%(P<0.05);老年人中多发性息肉占72.7%,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的43.9%(P<0.05);老年组息肉最大直径≥2 cm的息肉及分叶状息肉比例相对增多分别为(6.6%vs 3.6%及8.4%vs 4.9%,P<0.05);病理结果显示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分别为63.0%及46.2%(P<0.01);老年人及中青年组息肉伴癌变率分别为4.4%及2.0%(P<0.05)。老年组941枚息肉中,活检钳除662枚,高频电切223枚,因癌变或息肉较大需外科手术治疗56枚;内镜下均成功切除息肉,无治疗相关肠穿孔及死亡病例。老年组内镜治疗后,有7例并发出血,均为套圈电切术后出血,活检钳除者未见出血并发症。其中,早发性出血(EPPB)2例,迟发性出血(DPPB)5例,均内科及急诊肠镜处理后止血。结论老年人大肠息肉处理应根据大小、部位、形态、病理采用不同的策略,内镜下摘除老年人大肠息肉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痛肠镜对大肠腺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无痛肠镜和普通肠镜对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的影响。[结果]无痛肠镜组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均高于普通肠镜组(P=0.000)。[结论]开展无痛肠镜有利于提高腺瘤检查率,从而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近端锯齿状息肉的检出情况并筛选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镜中心22位医师完成的9 010例结肠镜检查,计算腺瘤检出率(ADR)和近端锯齿状息肉检出率(PSDR),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两者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不同医师的PSDR。结果22位医师的全部受检者平均ADR为30.07%(20.00%~40.78%),PSDR为4.70%(1.52%~9.28%),男性PSDR为女性的1.38倍(OR=1.38,95%CI:1.13~1.69,P<0.01)。≥50岁受检者3 560例(39.51%),平均ADR为45.01%(28.99%~57.78%),PSDR为6.08%(2.07%~10.56%)。在≥50岁受检者中,ADR与PSDR存在中等相关性(r=0.48,P=0.02),男性PSDR为女性的1.36倍(OR=1.36,95%CI:1.04~1.80,P=0.03)。内镜医师是近端锯齿状息肉检出的显著危险因素(P<0.01),与检出率最高的医师相比,其他医师PSDR的OR值范围为0.16(95%CI:0.06~0.40;P<0.01)到0.83(95%CI:0.53~1.32;P=0.44)。结论 近端锯齿状息肉在男性以及50岁以上人群中更为多见,检出率与内镜医师显著相关,不同医师的检出率差异巨大,结肠镜检查存在漏诊锯齿状息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中的息肉检出率与平均息肉检出数间的相关性,为结肠镜质控提供补充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2010-03/2013-02于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体检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性别、年龄组、检查医师分别计算息肉检出率和平均息肉检出数,并对两者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有1928例"体检肠镜"检查纳入研究.不同性别样本按年龄分组的息肉检出率和平均息肉检出数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男:r=0.96,P=0.0092;女:r=0.97,P=0.0059).按不同医师计算息肉检出率和平均息肉检出数,相关分析显示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88,P0.05).结论: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中息肉检出率和平均息肉检出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平均息肉检出数可以作为息肉检出率的补充指标与其一同作为病理资料不完善时进行结肠镜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认为60%~80%大肠癌起源于大肠腺瘤,即“腺瘤-腺癌演变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且大肠息肉与肠癌关系密切.分析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对于大肠息肉的诊治、大肠息肉癌变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收集我科近2年来结肠镜下发现的118例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资料,并与146例中青年患者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结肠靛胭脂染色内镜在大肠癌高风险人群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500例准备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大肠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肠镜检查,试验组行全结肠0.2%靛胭脂喷洒染色肠镜检查,主要对比分析2组间息肉、腺瘤患者的发现率。结果研究期间72例因肠道准备差、肠镜检查失败、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病等原因被剔除,最终共428例纳入数据分析,其中试验组209例、对照组219例,2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息肉发现率更高[61.2%(128/209)比43.8%(96/219),P<0.001],腺瘤发现率更高[35.9%(75/209)比26.0%(57/219),P=0.027];且直径<5 mm息肉发现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27.8%(58/209)比15.5%(34/219),P=0.002],直径<5 mm腺瘤发现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4.9%(52/209)比12.8%(28/219),P=0.001]。结论全结肠靛胭脂染色内镜用于大肠癌高风险人群的肠镜检查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结肠息肉、腺瘤的检出,尤其是小的结肠病变。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经结肠镜检出的158例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120例进行1-6年(平均4.5年)的结肠镜随访,并与青中年组的437例患者相对照。结果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癌变率分别为30.0%及23.4%,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10.2%及6.9%(P<0.01),随年龄增长检出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但升结肠的癌变率(37.5%)明显高于左半结肠(14.3%,P<0.05),且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及升结肠的癌变率也显著高于青中年组的同一部位(P<0.01);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多,占77.6%,也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的同一病理类型(P<0.01)。37例癌变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56.9%)显著高于管状腺瘤(3.4%,P<0.01)。息肉体积大(>2cm)、基底宽、数量多,癌变率高。腺瘤性息肉经内镜下摘除者其癌变率明显低于未摘除者(P<0.01)。结论 老年人大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其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人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检出大肠息肉者应尽可能首选肠镜下摘除,定期随访,减少癌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大肠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等生物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 000例经电子胃肠镜确诊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年龄段分为中青年组(60岁)与老年组(≥60岁),分析大肠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等生物学特点,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结果]在结肠息肉发生部位上,随着年龄的增大,远端结肠息肉的出现率随之增高,即中青年出现率小于老年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端结肠发生率上,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肠息肉大小上,中青年组在直径0.5~1.0cm的息肉枚数上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包含管状腺瘤,2组患者所有病理类型中管状腺瘤的发病率是最高的,2组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的出现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女性结肠息肉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年老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男性结肠息肉的出现率则高于老年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不同,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便秘患者和内镜下发现的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归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350例老年便秘病例的结肠镜结果,结合老年便秘患者病程、性别并归纳分析镜下肠道疾病的分布特点。结果350例老年便秘病例肠道疾病发现率高达60.86%,相关大肠疾病发病率依次为结直肠炎(26.86%)、结肠黑变病(13.14%)、肠息肉(12.00%)、结直肠癌(6.57%)、炎症性肠病(1.14%)、结肠憩室(0.57%)、肠结核(0.29%)、毛细血管扩张症(0.29%)。男性便秘病例肠息肉、结直肠癌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便秘病程〉5年组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老年人便秘的最主要病因是结直肠疾病,尽早行结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