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 ,以冀正确指导临床。方法  2 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给模型组动物大剂量肌注醋酸泼尼松龙 (8mg/kg) 8周 ,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造模开始后第 4周、8周、12周两组动物各取 2只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并在两组动物中各取 4只测定晨空腹血中一氧化氮、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股骨头骨质疏松 ,光镜下空骨陷窝数增多 ,脂肪细胞数增多 ,扫描电镜下骨小梁断裂塌陷 ,骨基质表面胶原纤维松解、断裂。模型组动物与对照组相比血浆中一氧化氮、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下降 (P <0 0 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含量升高 (P <0 0 1)。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与一氧化氮含量及纤溶系统的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形态及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巍  程少华  宋跃明 《中国骨伤》2006,19(6):353-354
目的:使用大剂量激素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与对照组(16只)。模型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0mg/kg,对照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每只2ml,共6周。观察实验后第2、4、6周两组动物股骨头光镜及透射电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股骨头骨质疏松,光镜下空骨陷窝数增多,脂肪细胞数增多,透射电镜股骨头部分骨细胞体积缩小,核暗变性,较多骨细胞已坏死溶解成碎片。结论:大剂量激素可导致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矿物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中改变的意义。方法:选用5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激素造模组每周一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辉瑞生物)4mg/kg,至第8周末停药,该组动物分别在四个不同时间段处死。正常对照组每周一次臀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上述各组动物均肌内注射青霉素钠15万u/只,每周2次预防感染。各组分别于处理后的第2、4、8、10周测定股骨头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并检测血清钙、磷水平,同时观察其体重、精神、毛发情况等一般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动物造模1周后体重开始进行性下降,股骨颈骨密度从第2周开始、股骨头骨密度从第4周开始显著下降(P〈0.05,P〈O.01),且激素造模组10周时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第8周时(火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血清钙、磷水平均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显著降低(火0.05,P〈O.01),且激素造模组10周时血清钙水平明显低于第8周时(P〈0.05)。结论:本次实验发现,给予激素后,动物模型中的股骨头坏死迅速出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头、颈骨密度降低及骨矿物盐平衡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激素联合脂多糖诱导早期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键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连续2d每日静脉注射脂多糖10μg/kg.再连续3d每日肌肉注射甲泼尼龙20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5周后行CT扫描所有兔髋关节.并随机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兔各4只.行显微CT扫描股骨近端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CT扫描显示实验组兔股骨头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不均匀。显做CT显示骨质疏松和软骨下骨囊性化.周围可见硬化骨。组织学切片见骨细胞陷窝空疏、脂肪细胞增多及部分血管俭塞。结论激素联合脂多糖能安全便捷地诱导兔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对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将48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侧股骨头坏死头模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6、9、14d局部注射aFG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2、4、8周分别处死各8只动物,观察有关指标。结果所有动物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成功,X线检查结合计算机相对骨密度分析、组织学观察及骨密度(BMD)测定:术后第2周,两组无显著差异,4、8周时,实验组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成骨细胞增生作用,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结论aFGF对液氮冷冻成年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和模型组36只.模型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4.5mg/kg,经6周诱导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模型,空白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6周后处死空白组4只和模型组4只,进行光、电镜观察,确定造模成功。随后将其余32只模型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分别灌服桃红四物汤和生理盐水,于灌胃后第6、8周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含量;检测股骨头局部TGF-β1mRNA的转录及股骨头局部TGF-β1的表达。结果:①图像分析仪分析:治疗组股骨头局部TGF—β1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强,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②血清TGF-β1含量检测:治疗组血清中TGF-β1的表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③股骨头局部TGF-β1 mRNA的转录:治疗组在第6周时表达即增强,在第8周时表达又降低,而对照组在第6周时表达减少,在第8周时未检测到TGF-β1 mRNA的表达,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可促进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鼠股骨头局部TGF-β1 mRNA的转录水平以及股骨头局部TGF-β1的表达,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齐振熙  陈磊 《中国骨伤》2007,20(9):601-602
目的:通过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活血化瘀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5只和激素造模组25只。激素造模组每周2次臀肌注射7.5mg/kg醋酸氢化泼尼松,6周后从激素造模组中抽签随机抽取5只与正常对照组5只同时处死,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VEGF表达。再将其余激素造模组动物(20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1、2组与对照1、2组,每组5只。治疗1、2组用桃红四物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生地)7ml/kg灌胃,每天1次,对照1、2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10周后处死治疗1组和对照1组动物,13周后处死治疗2组和对照2组动物,检测VEGF表达。结果:造模后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随时间推移,其表达越来越弱。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的VEGF表达明显减弱,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间接地促进了VEGF的表达,可以有效地改善股骨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治疗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一氧化氮(NO)在前凝血状况下诱导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12只;B组(疾病模型组)12只,间隔三周于兔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共2次,每次10ml/kg。于第二次注射后2周,腹腔连续3d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共3次,每天1次,每次40mg/kg,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C组(治疗组)12只,模型诱导方式同B组,模型复制成功后,将硝酸甘油作为一氧化氮外源供体,采用介入疗法,通过微泵导管直接注入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持续泵注药液治疗2周。三组动物均于实验完成后行心内穿刺抽取全血标本,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NO的血浆含量,而后处死,切取双侧股骨头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统计空骨陷窝率和软骨下区血管数,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 A、C组血浆OX—LDL和GMP-140水平明显低于B组,而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空骨陷窝率及软骨下区血管数虽未完全达到A组正常水平,但较B组有明显改变。结论 NO生成减少导致的OX—LDL合成增多是引发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过程中系统血管内凝血的重要环节,以一氧化氮供体作为药物,采用介入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激素治疗变态反应疾病诱发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激素单独及作用于变态反应实验家兔 ,探讨激素诱发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及与原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 :实验分 :单纯激素组 ;单纯变态反应病组 ;激素治疗变态反应病组 ;对照组。通过分 2次间隔 3周给家兔静脉注射马血清 ( 10ml/kg)建立变态反应疾病模型。激素治疗采用连续 3天腹腔注射强的松龙 ( 45mg/kg)。实验动物分别在处置完成后 1、2、3、5周时 ,静脉采血行血脂检查后剖取双侧股骨头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应用激素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升高 ,并导致成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结论 :激素在治疗变态反应疾病过程中 ,引起了脂类代谢的紊乱 ,致使骨组织细胞脂肪变性、血循环损害、血流瘀滞 ,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0.
11.
实验性动物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制备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演进机制及预后。方法 采用12N盐酸、12N氢氧化钠依次注入家兔股骨头内灭活骨细胞、骨髓组织及破坏股骨头内的微循环。结果 在短时期 复制出进展期的股骨头坏死模型,6周左右好可出现典型的骨坏死病理。结论 病因、骨吸收及骨有效重建的平衡状态、生物力学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决定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演进及预后,股骨头坏死的有效修复不仅仅是坏死的骨小梁重建,还应包括遭受损害的微循环及骨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联合钛棒微创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确诊早期ONFH 32例(42髋);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分期:I期8髋,ⅡA期11髋,ⅡB期13髋,ⅡC期10髋;在X线透视定位及关节镜监视下,经皮微创行髓芯减压,植入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钛棒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术后6、12、24、36个月时随访,临床评价包括:疼痛评分、Harris评分、X线片病情评价及以全髋关节置换作为失败终点的生存率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及Harris评分指数各时间段(不含第24个月)之间前后比较及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线分期比较,术后16个月1例ⅡB期进展为ⅡC期,术后24个月2例ⅡC髋病变加重,股骨头塌陷,30个月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总改善率88.1%,与激素应用有关的Ⅱ期病变3年生存率最低;I期病变治疗改善率最佳,ⅡA期、ⅡB期改善率次之,ⅡC期改善率最低,无变化及加重患者均为激素性ONFH病例.结论 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联合钛捧微创植入,除对ONFH ⅡC期激素性病变疗效改善极差应慎重选择外,对Ⅰ-ⅡC期病变可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13.
左旋多巴对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实验修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是否对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有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新西兰白兔40只,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侧股骨头坏死,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给予每日口服左旋多巴0.2g/kg,手术后2、4、8、12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动物,有关指标。结果 (1)X线检查结合计算机骨密度分析;2周时两组股骨头骨密度均未增高,4周时均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周以后实验组手术侧股骨头相对骨密度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用bBMP-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建立狗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4周后分为5组:复合人工骨且、肌骨瓣组、单纯珊瑚组、对照组、正常组。植入后16周行病理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人工骨组的骨缺损消失或显著变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人工骨组软骨下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对照组及正常组低。结论 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能力,但不能改善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To describe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oximal femoral epiphysis in a rabbit model from the ischemic insult to the end of the revascularization process. Ischemia of the femoral head was induced in 32 rabbits at the 8th day of life, by sectioning the joint capsule and the ligamentum teres and dislocating the femoral head. Rabbits were sacrificed at 4, 8, 12, 18, 21, 26, 34, and 48 days after surgery and femoral heads were observed histologically. During the first days following the ischemic injury, large areas underwent necrotic changes. Both epiphyseal and physeal cartilage were thicker than normal and less trabecular bone formation was evident. Bone marrow was also diffusely necrotic within the secondary center of ossification. After day 12th, reparative process started with formation of extensive areas of fibrocartilage and several secondary centers of ossifications. At that stage femoral head deformity was already evident. In the following days the secondary centers of ossification cohalesced and epiphyseal and physeal cartilage resumed a normal appearance, but the femur showed a permanent deformity. In newborn rabbits, the ischemic injury to the femoral head blocked the ossification of the epiphyseal and physeal cartilage associated to necrotic bone marrow within the secondary center of ossification of the femoral head as well as to extensive areas of necrosis of epiphyseal and physeal cartilage. Extensive areas of fibrocartilage and small newly formed ossification centers within the femoral epiphysis were the results of the revascularization process, and femoral head deformity became stable afterward. © 2015 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y. Published by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Orthop Res 33:535–541, 20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Ⅱ、Ⅲ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方法本组收集65例(71髋)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于术后48~72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7.69%。股骨头坏死Ⅱ期患者的优良率(97.22)明显高于Ⅲ期患者(75.86%)。结论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为治疗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Ⅱ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更加明显,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锝99-m-亚甲基二磷酸钠(99mTc-MDP)骨骼显像对早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期的特点进行研究,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剂(“DX”)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和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DX”制作骨质疏松模型组(B组)以及骨量减少模型组(C组),造模时间为8周.核素骨骼显像(在骨代谢变化时,取骨显像反差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骨组织区域)的感兴趣区(ROI)部位(第3腰椎、股骨头、膝关节、股骨中段、肱骨中段)与第4尾椎进行比较,进行腰椎X线、CT摄片、骨病理组织学、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等实验检测,比较三组间的差异.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制作模型8周后骨组织病理切片显示:A组股骨头骨小梁排列规则、均匀,无骨质破坏.B组表现为股骨头骨小梁排列不规则、稀疏伴断裂,存在骨破坏现象.C组则显示骨小梁排列轻度稀疏.核素99mTc-MDP骨骼显像在A、B、C组的腰椎、股骨头、股骨中段等处摄取“99mTc-MDP”各有特点.A组与B组的核素99mTc-MDP骨骼显像ROI比值及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ALP、BGP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1),但在X线、CT摄片见骨小梁略呈稀疏改变,但变化不明显.C组与A组比较,C组核素骨骼显像ROI比值及椎体生物力学、ALP、BGP实验结果差异明显(P<0.05).B组与C组比较,骨组织病理切片、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BALP等结果比值差异明显(P<0.05),但核素骨骼显像ROI比值差异小(P>0.05).结论 核素99mTc-MDP骨骼显像对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具有显像特点,松质骨部位在核素骨骼显像ROI比值升高伴血清ALP、BGP增高时,提示骨代谢已经开始异常,可能进入骨量减少期;当99mTc-MDP骨骼显像显示在密质骨(股骨中段、肱骨中段)的ROI比值升高,并伴有骨量减少时,已属于较严重的骨质疏松,需要及时治疗,同时存在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