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兔股骨头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原因。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6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病研究所完成。健康雄性日本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12只,皮下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8mg/kg,1次/周。对照组6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32mL/kg,1次/。取股骨头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苏丹Ⅲ染色,周光镜下计量空缺骨陷窝数和脂肪分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股骨头各系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纳入兔18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死亡2只,进入结果分析16只。①光镜下两组兔股骨头空缺骨陷窝量的改变:实验组第4,8,12周股骨头软骨下区的皮质下骨小梁内空缺骨陷窝较对照组增多犤21.0±2.6)%比(12.0±1.8)%,(24.0±1.8)%比(12.0±1.3)%,(36.0±1.5)%(比(13.0±2.1)%,P<0.01犦8周和12周即可见到小片块状缺失骨;第细胞的区域。②光镜下两组之间股骨头脂肪细胞的改变:实验第8,12周实验组兔股骨头内脂肪细胞明显增大,骨陷窝内有被苏丹Ⅲ染成桔黄色的脂肪沉积,两组间均未见有脂肪栓子。两组间股骨头脂肪细胞大小变化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③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股骨头超微结构变化:股骨头各系细胞早期(轻者)胞浆和胞核内出现脂质堆积,晚期成骨细胞核膜碎裂染色质溶解,血管内皮细胞胞浆肿胀出现脂滴,毛细血管壁肿胀,质膜结构不完整,可见到明显的裂隙。脂肪细胞核内可见脂滴。小静脉常被异常肥大的脂肪细胞压迫,使管腔骤然变窄。结论: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股骨头各系细胞慢性缺血缺氧引起脂肪变性,晚期发生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2.
将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只)不作任何处理,统一处死,切取腰膨大之脊髓。实验组(20只)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后双重结扎,术后3、7、14和21d各处死5只,取腰膨大之脊髓。HE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标记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凋亡神经元细胞的超微结构。实验组坐骨神经切断后3~21d在相应的腰膨大脊髓前角可见到神经元数量减少和处于不同阶段的凋亡神经元。表明外周神经损伤能诱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3.
背景:组织工程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估骨髓基质细胞与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复合体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成骨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建立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其中35只右侧植入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左侧植入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另5只作为空白对照不作任何处理.植入后4,8,12,16周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骨痂生成,成骨现象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被新生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较正常桡骨细,骨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 < 0.01).说明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β-磷酸三钙/聚磷酸钙纤维/聚左旋乳酸复合移植可较完全修复大节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为建立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数据提供资料.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西安地区1478例受检对象进行骨密度检测,分析各年龄组骨密度值,以及骨量丢失率及患病率,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西安地区女性和男性骨密度峰值(PBM)分别出现在20~24岁和30~34岁年龄组, 随后呈下降趋势,但女性在30~34岁和50岁左右,其BMD值各形成一个波形向上小峰,男性BMD于40岁左右和60~64岁呈现相同波形.各部位BMD均下降,其中以沃氏三角降低幅度最大.同年龄段和同一测量部位的男性BMD均高于女性.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55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降低,骨量丢失率增加,OP发生率升高.结论 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增龄呈明显正相关, 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55岁以后,OP的发生几率增大,应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接种到β-TCP/CPPF/PLLA支架上,进行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评估BMSCs/β-TCP/CPPF/PLLA复合体促进成骨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BMSCs/β-TCP/CPPF,PLL复合物组(A组)、β-TCP/CPPF/PLLA支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共三组,建立兔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相应植入自体细胞材料复合物和单纯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A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的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到骨痂生成,成骨现象较4周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生的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比正常的桡骨较细。B组、C组术后2~16周,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现象,但没有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较C组修复明显。X线评分结果:A组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BMSCs与β-TCP/CPPF/PLLA复合物移植能修复大节段的骨干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TGF-β2诱导下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的能力,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抽取兔髂骨骨髓液3-4ml,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传代后实验组以高糖DMEM无血清特定培养液诱导f含TGF-β2 10ng/ml、地塞米松10^-7M、维生素C50μmol/L),对照组以高糖DMEM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形态由成纤维样梭形向多角形、多边形或类圆形转变,诱导21天后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显著,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深而均匀。结论:TGF-β2可有效诱导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确定磁刺激腰骶部神经根的兴奋点位置,采用两种方法法测定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潜伏期,并用磁刺激MEPs与磁刺激诱发电位的F波相结合测定运动根传导时间(MRCT)。方法 在50例正常受试者和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胫前肌(TA)和比目鱼肌(SOL),测定MRCT和运动神经传导时间(MNCT)。5例尸解测出L5和S1神经根长度,结果 磁刺激腰骶部神经根的兴奋性在椎间孔的近端,患者组与正  相似文献   
8.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生  时志斌  王坤正  陈君长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82-7983,8011,i003
目的: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动物脊髓半切损伤模型,进行嗅鞘细胞和培养液移植,在伤后1~14d,应用苏木精一伊红和TUNEL法观测神经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脊髓半切后,神经元数目随时间下降。伤侧和对侧分别在伤后1d和2d,出现以神经元为主的凋亡高峰。7d出现以胶质细胞为主的凋亡高峰,14d凋亡下降。嗅鞘细胞移植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吻合口局部应用透明质酸对减少胶原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2005—04在山西医科大学外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透明质酸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24只。两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行神经外膜吻合术,透明质酸治疗组于吻合口周围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逐层缝合伤口。分别于术后4,12周取材。按照Pctersen分级标准对皮肤、肌肉、筋膜和神经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纳入大鼠4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大体观察结果:术后两组大鼠皮肤及肌肉、筋膜愈合良好,均未发生伤口进开、进裂、感染现象。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透明质酸治疗组术后4,12周神经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均较轻(P〈0.05)。②两组术后不同时间Masson染色神经外膜胶原纤维厚度的比较: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透明质酸治疗组术后4,12周神经外膜胶原纤维厚度均显著降低[(16.967&;#177;4.806)。(10.903&;#177;3.245)岬;(25.874&;#177;5.972),(12.042&;#177;5.599)μm;P均〈0.051。②两组术后不同时间Ⅰ、Ⅲ型胶原含量灰度值测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透明质酸治疗组术后4,12周Ⅰ型胶原含量灰度值均显著下降[(42.679&;#177;11.786),(28.269&;#177;5.825)A;(49.561&;#177;8.097).(35.908&;#177;6.975)A;P均〈0.05];Ⅲ型胶原含量灰度值均显著升高[(23.722&;#177;4.326),(28.400&;#177;5.342)A;(32.284&;#177;5.497),(38.723&;#177;5.358)A;P均〈0.05]。(多术后12周两组神经再生状况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透明质酸治疗组吻合口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胶原纤维含量少、排列规则;生理盐水对照组胶原纤维含量较多,排列紊乱。结论:透明质酸可以有效减少周围神经吻合口神经外膜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对周围神经修复后瘢痕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吻合口局部应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对神经吻合口瘢痕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分别行切断坐骨神经后神经外膜吻合术,随机分为实验组(HA组,吻合口周围应用HA凝胶)和对照组(等渗盐水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观察吻合口周围瘢痕的产生状况,包括:(1)大体观察皮肤和肌肉、筋膜愈合情况以及神经吻合口与周围肌腔隙的粘连情况;(2)Masson染色;(3)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4)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大体观察:HA对大鼠皮肤及肌肉筋膜的正常愈合无不良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4周、12周神经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均轻于对照组(P〈0.05)。(2)Masson染色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神经吻合口胶原纤维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3)透射电镜观察可见HA组吻合口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胶原纤维含量少、排列规则;而对照组胶原纤维含量较多,排列紊乱。结论 HA可以有效减少周围神经吻合口神经外膜胶原纤维的形成,进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