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913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两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数据采用SAS6.0软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吸烟、超重或肥胖、高钠饮食、高血压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为两组高血压患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发病年龄较早,血压水平偏高,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吸烟、高钠饮食及缺乏锻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血压水平较高,更肥胖;吸烟、高钠饮食、超重、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是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75例住院高血压患儿的临床资料, 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患儿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头晕,占34%;约45.7%的病例无临床症状。经逐步向前引入剔除,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 BMI)升高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蛋白尿为继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高血压以头晕、头痛为最常见症状,但相当比例的患儿隐匿起病,无临床症状。儿童高血压伴随高血压家族史、BMI升高提示原发性高血压,伴随蛋白尿提示继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电解质特点。方法分析2000年3月-2010年6月我科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患者的电解质特点,其中PA 202例,EH 67例。结果 PA组血钾、血钙明显低于EH组(P〈0.01),血钠、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醛固酮(Ald)、尿醛固酮(Urinary Ald)显著高于EH组(P〈0.01)。血钾正常的PA组与EH组,前者血钾低于后者(P〈0.01),血钠、Ald、Urinary Ald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总体上PA的低血钾、低血钙、高血钠、高二氧化碳结合力有助于与EH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尿酸(BUA)与脉压(PP)的关系。方法:对232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72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74例和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EH+IGT)患者86例进行动态血压和BUA测定。结果:IGT组BUA与收缩压无显著性相关(r=0.078P〉0.05),而与PP呈正相关(r=0.226,P〈0.05);EH组BUA与收缩压(SBP)和P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6、0.238,P〈0.05);EH+IGT组BUA与SBP和PP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2、0.312,P〈0.01),BUA与PP相关性在EH+IGT组最大。结论:PP与BUA呈正相关,为降低心血管死亡危险,降低BUA和降低PP同样重要,尤其对伴有糖耐量异常的EH患者。  相似文献   

5.
熊世菊 《海南医学》2010,21(24):113-1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及伴脑梗死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对71名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66名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6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出的血尿酸(UA)、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较脑出血、高血压患者高,但三组血尿酸、肌酐水平无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较脑出血、高血压患者高(P〈0.01)。(2)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分析提示血肌酐水平为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1)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病变有关。(2)原发性高血压并脑卒中病人应关注血尿酸水平,除生活方式的干预外,降压治疗时,避免应用影响血尿酸药物,如利尿剂的长期应用,选择具有降压、逆转动脉重塑、肾脏保护同时降血尿酸药物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庄梅  方颖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3):223-224,22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与高尿酸血症(HUA)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尿酸酶法测血尿酸水平,苦味酸法测血清肌酐水平,并检测102例EH患者、14例正常人,并对比分析。结果:EH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UA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其中:Ⅲ级EH患者血尿酸水平较1级EH患者显著升高(P<0.05),Ⅲ级EH较Ⅱ级EH、Ⅱ级EH较Ⅰ级EH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EH伴HUA者肾功能受损(轻度)的发生率较不伴HUA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EH与HUA关系密切,临床中若两者并存,切不可忽视降血尿酸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EH)特点,分析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将31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纽,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高血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收缩期高血压14例(8.86%),舒张期高血压56例(35.44%),混合型高血压64例(40.51%);老年EH组分别为78例(51.32%)、18例(11.84%)、33例(22.71%),两组间比较P〈0.01。中青年EH组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者95例(60.13%),吸烟者107例(67.21%),从事高紧张工作者103例(65.19%),老年EH纽分别为34例(22.37%),67例(44.08%),36例(23.68%),两组间比较P〈0.01。结论:中青年高血压病以舒张期高血压和混合型高血压为主。老年高血压病以收缩期高血压和混合型高血压为主。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家族遗传史为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戒烟等更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有家族史高血压病患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913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两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数据采用SAS6.0软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吸烟、超重或肥胖、高钠饮食、高血压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为两组高血压患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发病年龄较早,血压水平偏高,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吸烟、高钠饮食及缺乏锻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血压水平较高,更肥胖;吸烟、高钠饮食、超重、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是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邹文淑  沈燕  杨波  陈德助  罗雪 《四川医学》2010,31(12):1816-18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并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酸(SUA)、尿素(BUN)、肌酐(S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颈动脉IMT增厚组(IMT1.0~1.3mm)及颈动脉斑块形成(IMT≥1.3mm)3组,采取统计学方法分析生化指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颈动脉内膜-中层厚(IMT)3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应增加,提示尿酸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的发展,血尿酸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故对高血压患者常规定期检测颈动脉IMT及血尿酸,可以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预防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早期积极降压达标,控制高尿酸血症,可以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AS,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从而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的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从生命早期即已开始,发现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青少年可能存在遗传性肾脏排钠功能缺陷。作者在急性盐负荷条件下,对武汉市86名4~6岁正常儿童进行了肾赃排泄钠、钾、钙、镁、铜和锌离子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在盐负荷后,其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代谢性指标与生活方式对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2 月- 2016 年1 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520 例,根据高血压患病情况分为正常组和高血压组,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代谢性指标和生活方式,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 体重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家族史、代谢综合征及文盲比例有差异(P <0.05),两组 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肌酐、尿酸及尿素氮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的烟、饮酒及职 业比例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职业应激、职业压力、睡眠质量、使用降糖药物及使用降压药物无差异 (P >0.05)。年龄、BMI、腰围、空腹血糖、尿酸、代谢综合征、吸烟及饮酒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独立危险 因素(P <0.05)。结论 超重、血糖升高、尿酸异常、吸烟及饮酒等代谢性指标和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高血 压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珠海市斗门区农村居民高血压影响因素,为高血压人群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斗门区两个镇农村居民,并对其进行面对面调查和体检。结果:调查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5.2%,患病率与性别无关。农村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高尿酸等。结论:我市斗门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防治重点应降低BMI、尿酸值,加强对中老年人和具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09名8~21岁的健康男性儿童青少年进行了急性饮食盐负荷下肾脏排钠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血压正常对象,相对于无家族史的对象负荷后尿排钠量少,负荷排钠反应慢且弱。结果提示: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可能在高血压病发病前就已存在遗传性肾脏排钠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4.
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279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汐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19-1621
目的:探讨新发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76例初次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无症状患者,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查和行为心理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对该组人群的性别、职业、工作生活压力、行为心理因素、饮食习惯、吸烟情况、体育锻炼、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血糖、血尿酸、体重指数(BMI)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比例相当,女性患者中更年期妇女占51.9%;1、2级高血压较多,为203例,占73.6%;66.7%的患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18.5%,血尿酸异常32.2%;超重22.8%,肥胖14.1%;伴有明显精神因素129例,占46.7%;有不良生活方式136例,占49.3%;有心血管病家族史134例,占48.6%。结论:新诊断的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以1、2级高血压为主,心血管病家族史、更年期妇女、超重或肥胖、不良精神因素和生活方式是其危险因素,患者多伴有脂代谢、糖代谢、尿酸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IL-2R及细胞免疫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与意义。方法分别用酶标双抗体夹心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和改良的微量细胞毒试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sIL-2R、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数量与活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IL-2R水平明显增高,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且sIL-2R和CD4/CD8的异常随病情的加重而加重。有家族史的患者较对照组NK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sIL-2R异常和细胞免疫的调节紊乱,终致IL-2的产生与功能障碍,此可能是引起本病的重要环节。sIL-2R和CD4/CD8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而NK细胞数量的异常似与本病的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血浆E选择素(E-select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60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为研究组,其中父亲或母亲一方患高血压的30例为单亲组,双亲均患高血压的30例为双亲组,以双亲均无高血压的健康子女3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E-selectin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CGRP含量。结果研究组血浆E-selectin、AngⅡ、CG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3~16.63,q=3.52~8.15,P<0.05);双亲组血浆E-selectin、AngⅡ、CGRP含量均高于单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2~3.98,P<0.05)。研究组血浆CGRP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682,P<0.01)。结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血浆E-selectin、AngⅡ、CGRP水平升高,这可能是高血压的始动因素。发现血浆E-selectin、AngⅡ、CGRP水平升高的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可能是高血压的高危对象,应积极采取一级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7年8月间住院的高血眶患者,测定禁食12小时的早晨空腹血清尿酸值。观察高血压合并左心窒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及视网膜病变等靶器官损害指标,分析并比较SUA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SUA数值明显的逐渐升高(P〈0.05);合并左心室肥厚、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者,SUA数值也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伤与血尿酸的水平升高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升高,靶器官损伤的程度也随之加重;同时合并越多的靶器官损伤,血尿酸水平越高,表明尿酸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年高血压病76例临床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76例青年高血压病患者(18~39岁)的临床检查及问卷调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高血压病患者有以下临床特点:(1)35~39年龄段最多,为61.8%;(2)单纯舒张压高者最多,为51.3%;(3)无临床症状者为17.1%;(4)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65.8%,其中TG异常(52.6%)远高于TC异常(28.9%);(5)血尿酸异常者为32.8%;(6)BMI异常(超重、肥胖)为57.9%;(7)心血管病家族史者(55.3%),饮酒者43.4%,吸烟者38.2%;(8)平时少运动、多久坐的比例高达84.2%;(9)有不良精神因素的比例高达68.5%。结论不良生活方式(饮酒、吸烟、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对青年人的危害极大,是青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家族史与缺血性心电图异常的关系,为缺血性冠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卫生部疾病控制项目"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和卫生部行业基金项目"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中宁夏分中心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共2250名志愿参加且资料完整的社区人群的数据纳入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回答"不清楚父亲或母亲有冠心病"的比例均显著增加,确定"父母均无冠心病史"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50岁人群,具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比无家族史人群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显著增高(17.2%vs 9.5%,P<0.05);≥50岁人群,冠心病家族史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不显著(P>0.05)。BMI、血压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均为有冠心病家族史人群显著高于无冠心病家族史人群,且50岁上、下年龄组结果相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家族史可以显著增加心电图异常的风险(OR=1.51,95%CI=1.09~2.10);剔除5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家族史依然是心电图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且作用增强。结论冠心病家族史是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年龄组人群中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岛素剂量与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是否相关。方法94例初诊1型糖尿病(DM)病人随诊4a,记录每日胰岛素剂量、家族史,定期测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尿蛋白排泄量、体重指数、腰臀比等指标。结果胰岛素剂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1型糖尿病病程的相关系数有统计意义(P<0.05)。确诊后4a胰岛素剂量与各自变量的相关系数中,腰臀比、甘油三酯、2型糖尿病家族史与胰岛素剂量的相关系数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在1型DM患者,胰岛素剂量与腰臀比、甘油三酯、2型糖尿病家族史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