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明确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74例糖尿病患者按其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6例(DN1组,UAER<30mg/24h),微量蛋白尿组24例(DN2组,UAER介于30~300mg/24h)及大量蛋白尿组24例(DN3组,UAER>300mg/24h),同时建立对照组25例。同时测定各组尿NGAL蛋白的活性及水平并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 各组患者尿NGAL活性条带均较对照组明显清晰(P=0.000),大量蛋白尿组NGAL活性较正常蛋白尿组高(P<0.05),微量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检测则提示大量蛋白尿组NGAL水平与其他3组存在区别,大量蛋白尿组NGAL排出量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P=0.000),对照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尿NGAL蛋白活性检测比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检测及NGAL定量检测敏感,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型肝癌(HCC)是全球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1],也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于因癌症而死亡的第3位。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也显著增加,尤其在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公立三级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的高尿酸血症现状,以引起其重视并为其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查阅某三级医院2015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医务人员的体检资料1262例,收集其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和血尿酸、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据,按性别、年龄(≤30岁组,31岁~44岁组,≥45岁组)、高尿酸血症情况分组,进行亚组内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医务人员的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较高.≥45岁组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30岁组和31岁~44岁组(P<0.01).男性的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的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也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女性(P<0.01).高尿酸血症组的BMI、收缩压和舒张压、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尿酸正常组(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和肥胖、血清转氨酶升高、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OR>1.00且P<0.05).结论 医务人员的高尿酸血症情况堪忧,尤其男性以及中老年者更应当改善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注意高尿酸血症的防治.男性、肥胖和超重、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转氨酶升高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者需重视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病人行血液透析发生心肌梗塞的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204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实施血液透析病人与同期665例其他肾病终末期行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心肌梗塞的特点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病人与其他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病人对比,心梗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且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病人多发生无痛性心肌梗塞.结论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病人血液透析更容易诱发元痛性心肌梗塞,应加强透析过程及透析后4 h内的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GAL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这对深入研究NGAL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践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健康对照组骨髓中的NGAL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GAL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仅有极少数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健康对照组骨髓在中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细胞均可见阳性表达,在1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AML—M1)中未见阳性表达细胞;在26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2)中仅有2%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7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3)中仅有4%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23例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AML—M4)中仅有2%粒-单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9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L—M5)中未见阳性表达细胞,在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ALL)中未见阳性表达细胞。[结论]急性白血病组NGAL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受累的器官,几乎所有的SLE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表现为狼疮性肾炎(LN),在儿童期起病的SLE患者尤为明显。肾累及是决定SLE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有严重LN的患者,其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比例达到10%~26%,病情通常难以逆转。清铁蛋白及尿白蛋白水平等在反映肾损害方面还虽然目前临床上已经有不少药物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及减少病死率,但至今临床上应用的肾生化指标如尿常规检查、血不够早期和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GAL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下称慢粒)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深入研究NGAL在慢粒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2例慢粒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骨髓样品中的NGAL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ELISA分析方法检测慢粒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NGAL的表达。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染色,NGAL在42例慢粒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骨髓中表达皆为阳性,但是慢粒组NGAL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ELISA分析方法测出慢粒患者血清中NGAL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GAL在慢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这对深入研究NGAL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践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健康对照组骨髓中的NGAL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NGAL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仅有极少数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健康对照组骨髓在中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细胞均可见阳性表达,在1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ML-M1)中未见阳性表达;在26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2)中仅有2%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7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3)中仅有4%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23例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AML-M4)中仅有2%粒-单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9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ML-M5)中来见阳性表达,在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LL)中来见阳性表达.绪论急性白血病组NGAL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90%的病人为女性.SLE发病的女性为优势的原因和机制,除了研究较多但尚难下结论的性激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外,由于迄今认为X染色体短臂上存在与免疫调控有关的基因,新近有学者提出与X染色体灭活(X-chromosome inactivation)现象及其嵌合体(mosa-ic)有关的一种全新学说.本文从下列几个方面综述介绍这一学说人体免疫系统在胚胎期通过对自身抗原有反应的T细胞的阴性选择和克隆排除实现的T细胞耐受;造血干细胞中X灭活比例不对称类型及可能出现的女性X灭活极大倾斜;胸腺树突状细胞(DCs)的灭活不对称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逃逸自身耐受造成胸腺失能;SLE病人身上存在多反应性T细胞(polyreactive T cells)现象;其他女性X灭活嵌合体的自身免疫现象和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