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LSS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微创组(36例)与开放组(36例)。开放组接受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术治疗,微创组接受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疼痛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VAS评分较开放组低,JOA评分较开放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LSS患者采取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创伤小,术后疼痛度轻,腰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将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应用于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中Wiltse入路与正中入路的不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正中入路,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优,术后3 d观察组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中采取Wiltse入路可显著减小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汤雄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91-1793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分别于手术前后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接受后路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接受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腰椎功能评分表(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采取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确切,能提高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椎功能JOA评分,降低术中出血量、ODI评分、VAS评分,缩短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7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成研究组45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行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30d两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腰椎功能ODI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能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一步减轻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经传统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腰椎及下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状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患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腰椎相关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  相似文献   

8.
叶茂  邹毅  王奎 《重庆医学》2015,(18):2558-2560
目的:研究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够取得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当的满意效果,同时还具有手术创伤小,简单易操作,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量表评估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晓云 《中外医疗》2014,(27):83-84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老年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该组选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该院收入的单纯腰椎间孔狭窄患者56例,患者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观察VAS、JOA、Oswestry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对比中显示,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VAS、JOA及Oswestr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中3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患者术后症状逐渐缓解。患者术后1周症状改善的优良率为75%,术后3月为91.07%,显示患者术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疗效显著,其可以直接实现椎间孔减压及脊柱融合,降低对术中组织的损伤,减少对神经牵拉,手术不但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能降低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B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等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8~34个月,两组间术后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症状,临床疗效相当,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比椎间单纯植骨术具有更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永宏  董小雄  张胜良 《海南医学》2013,24(21):3149-3151
目的 比较单纯减压手术与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予以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的85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予以单纯减压手术治疗的85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腰背痛、疼痛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JOA评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为87.0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减压手术的疗效好,改善腰背痛的效果好,但因其费用高、手术时间长等特点,故在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时,还需考虑患者的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3.
颈椎2号方合颈椎介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颈椎2号方合颈椎介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肝肾不足,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口服颈椎2号方;对照组患者单纯介入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d、2周、3个月、1年随访时对患者的颈肩臂痛进行VAS评分,采用颈椎JOA 20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情况进行评分,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及1年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颈肩臂痛显著缓解,术后3d、2周、3个月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 20分法评价中,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颈椎2号方结合颈椎介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肝肾不足,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两组,27例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入Cage融合术治疗(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B组)。术前、术后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Cage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性融合情况、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约16个月,术后末次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270mL;B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8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510mL。经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率平均为93.5%。B组为8l_32%;A组优良率为96.54%,B组为82.14%;A、B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6%、96%;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4.0%。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减压融合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78例,其中37例行后正中入路PLIF术,41例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结果:改良TLIF组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与PLI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提高,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治疗L4-5椎间孔狭窄的疗效情况。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共计有46例病患被确诊。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肌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式治疗,观察组则行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术式治疗。对比两个组别不同治疗术式疗效以及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优为73.91%(17/23),总有效率为95.65%(22/23),显著高于对照组43.48%(10/23),73.91%(1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JOA评分为24.1±1.2,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为24.4±1.1,治疗后12个月的JOA评分为24.5±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5±0.7,23.7±1.0,23.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椎间盘镜经脊柱后路进行治疗L4-5椎间孔狭窄,疗效更佳,同时可明显提升病患JOA评分,促进病患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孟春力  周成亮 《医学综述》2014,20(19):3622-3624
目的研究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5例接受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接受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腰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3.8±17.4)min vs(148.2±26.9)min,t=5.982、P<0.05]、术中出血量[(42.8±9.3)mL vs(104.9±19.4)mL,t=8.782,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2±0.9)d vs(7.3±1.8)d,t=6.985,P<0.01]、住院总时间[(7.5±1.3)d vs(12.4±3.1)d,t=7.227,P<0.05)]及住院总费用[(4.6±0.8)万元vs(12.4±2.8)万元,t=10.856,P<0.05)]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评分[(8.3±1.1)分vs(8.1±1.5)分,t=0.893,P>0.05]、日本骨科学会腰痛量表评分评分[(4.2±0.8)分vs(4.3±1.0)分,t=0.683,P>0.05]及改善率[(61.3±11.4)%vs(60.9±13.2)%,t=1.423,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年时,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改善率及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相比,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高霞  张红宇 《河北医学》2014,(10):1625-1628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修补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盆底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阴式修补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天数及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PFDI-20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PFDI-20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客观治愈39例、对照组客观治愈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创伤小,能更好地重建盆底结构,恢复盆底功能,近期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7月-2013年12月,将入组的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5组不同的医疗方案组进行治疗,每组各20例,然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2、3月及半年对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进行统计,对5组的疗效进行评价,优化颈椎病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结果:100例颈椎病均进入结果分析。5组治疗半年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5组治疗半年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其余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案5组明显高于其余4组,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颈部疼痛不适和颈椎活动障碍,其兼顾局部与整体,各种疗法互补,疗效确切,且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观察组)和传统后入路组(对照组),每组6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及6个月时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切口裂开、螺钉松动、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