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1例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报告病例,了解其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并为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患儿的体液培养结果、病例临床资料了解治疗情况,随访患者了解愈后恢复情况。结果经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此病例为接种卡介苗后引起的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是接种卡介苗后引起的极其罕见的不良反应,患儿免疫状态低下时应谨慎接种。  相似文献   

2.
<正>卡介苗是牛型分枝杆菌亚株的减毒活疫苗,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是安全的。然而,对于存在免疫缺陷的机体可能引起局部淋巴结炎甚至播散性卡介苗病。播散性卡介苗病是接种卡介苗的严重并发症,可致患儿死亡。因此,对接种卡介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应及时明确是否存在免疫缺陷病。国外曾有报道指出播散性卡介苗病在接种儿童中的发生率为百万分之0.59[1],国内尚无大规模调研结果。现报道本院结核科收治的1例播散性卡介苗病患  相似文献   

3.
黄启功 《求医问药》2011,(9):244-245
目的:观察婴儿因接种卡介苗引起的相关感染性播散疾病。方法:通过两个月对临床病例进行观察,以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在培养结核菌的条件下,做出明确诊断,从而使其处理后的疾病得到相应的控制,本文以近两个月收治的8例病人,说明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引起播散性疾病是广泛存在的。结果:8例病人中,有4例是在接种卡介苗以前就患有其他疾病史的患者,其4例因接种卡介苗导致播散感染,并给予抗痨治疗。没有出现其他部位再感染的4例患者经过局部处理后明显好转。结论:婴幼儿在接种卡介苗以前,如果存在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史,切忌进行盲目接种。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结核感染中肺结核12例,淋巴结结核1例.主要通过X线照片、反复痰中找抗酸杆菌、PCR查结核杆菌DNA、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有4人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治愈11人,死亡2人.不良反应主要是肝、肾功能损害,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肝、肾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正规抗结核治疗有效,但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西宁市城中区儿童卡介苗(Bcc)接种质量,对结核病的防治及进一步搞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8年在城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做结核茵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的1438名新生儿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PD试验阳转率85.33%,低于卫生部标准(90%)。结论:儿童要及时接受有效的卡介苗接种,提高BCG的接种质量,尤其对PPD试验阴性者应及时补种卡介苗,以进一步提高阳性覆盖率,保证免疫成功,达到预防结核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卡介苗接种属人工自动免疫,即用人工的方法使未受感染的人体产生一次轻微没有危险的感染,自动地产生免疫力,减少发病,结核的免疫属于细泡免疫,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抗结核的特异性细泡免疫能力,接种卡介苗对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原发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BCG)是从牛分枝杆菌中提取的减毒活疫苗。在新生儿时期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患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的几率可以减小65-95%。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中最严重和罕见的是播散性卡介苗感染,这一并发症往往出现在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中。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估实施HIV母婴阻断措施婴儿群对预防接种的耐受性。方法为HIV感染孕妇提供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将其婴儿设为观察组,母亲mV阴性婴儿为对照组,对2组婴儿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1V感染孕妇经孕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后母婴阻断效果明显,其婴儿感染率远低于未治疗者。观察组98名、对照组100名婴儿共接种17种疫苗2428人次。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AEFI分别为2.9%和2.1%(P〉0.05),其中一般反应分别占75.6%、78.11%,异常反应分别占4.4%和0,偶合症分别占20.0%、21.9%。全身反应以发热为主,局部反应以接种部位无菌性脓肿为主,2组婴儿均无严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也没有因接种卡介苗引起的播散性卡介苗病例发生。结论HIV阳性孕妇经综合性HIV母婴阻断措施后其所娩婴儿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赵钟砺  杨浩 《吉林医学》1999,20(2):125-125
我科从1995年来,对抗结核治疗无效的早期膝关节结核、严重的膝关节结核,因死腔较大,不能自行愈合的病例采取置管冲洗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结核菌经血行播散至膝关节结核者8例,占667%;单纯性关节滑膜结核者4例,占33.3%。12例均为全身及膝关节内局部用抗结核药治疗后,无好转的病例,给予硬膜外麻醉下行清膜切除病灶清除术,并置2个引流管,术后在全身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以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溶液持续性对流冲洗,经严格置管冲洗护理1周后,拔出引流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T‐SPOT .TB 技术在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的筛查效果,为预防和控制 LTBI 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 T‐SPOT .TB 试剂盒对162例需要应用免疫抑制的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 T 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 );对其中28例 T‐SPOT .TB 技术筛查阳性患者应用抗 TNF‐α生物制剂治疗前均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4个月并随访1年。结果 T‐SPOT .TB 阳性率为36.4%,确诊率为94.9%;TST 阳性率为28.4%,确诊率为69.6%。 T‐SPOT .TB 阳性率和确诊率与 TST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28例 T‐SPOT .TB 技术筛查阳性,给予预防性抗结核药物治疗4个月的患者1年的随访,结果无一例结核病发生。结论 T‐SPOT .TB 技术在检测 LTBI 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快速诊断结核感染的有效手段;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对 LTBI 的筛查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和5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病人(仅用于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对照)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中青壮年占90%(9/10),半年内病死4例(40%,4/10);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1例(10%,1/10),输血或血液制品3例(30%,3/10),性接触6例(60%,6/10);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00%),咳嗽、咳痰(70%,7/10),明显消瘦(80%,8/10),淋巴结肿大(40%,4/10),皮肤溃烂(20%,2/10),X线表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80%,8/10),合并淋巴结结核(20%,2/10);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1例(10%,1/10);经抗结核及抗HIV治疗,病人多数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病急,症状重,多见高热不退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死率高。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相关。10例病人治疗前CD^+4明显低于5例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病人(P〈0.05);而10例中,4例病死病人治疗前CD^+4也较存活病人明显降低(P〈0.05)。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治疗。  相似文献   

12.
宋营改  纪爱萍  王非  任翊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2):198-200,203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科收治的发病前一个月有境外旅居史的确诊疟疾患者192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192例患者中发病前一个月有非洲旅居史165例(86.5%)、东南亚旅居史25例(12.5%)、南美洲旅居史2例(1.0%)。发病到确定诊断平均时间8.4d±8.2d(2d~60d),确定诊断时疟疾快速诊断试验阳性168例(87.5%)。诊断为恶性疟96例(50.0%),间日疟38例(19.8%),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26例(13.5%),未分型32例(16.7%)。出现意识障碍10例(5.2%),脾肿大188例(97.9%)、血小板减少129例(67.2%)、肝功能异常70例(36.5%)、贫血61例(31.8%)、肾功能异常19例(9.9%)。经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后,第5d累计外周血涂片疟原虫检查转阴者166例(86.5%);至15d累计176例(91.7%)患者治愈出院,死亡1例(0.5%)。结论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以有非洲旅居史、男性中年患者为主,并且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疟疾诊断必须依靠反复外周血涂片及疟疾快速诊断试验检测,脾肿大和血小板减少可作为临床特征提示疟疾的存在,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王宁  李文婷  刘腾  范学工  黄燕 《疑难病杂志》2013,(12):939-940,943,F0003
目的探讨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PDH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22/22),肝、脾肿大(45.5%,10/22),淋巴结肿大(68.2%,15/22),消化道症状(45.5%,10/22),呼吸系统症状(45.5%,10/22)。实验室检查示血、尿常规异常,血生化检查示白蛋白降低16例(76.2%)。人院误诊9例,诊断不明2例。9例经骨髓涂片检查确诊,13例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22例患者中,19例患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13例治愈,6例好转。放弃治疗2例,要求出院1例。结论PDH临床表现复杂,通过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辅助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比较卡介苗多糖核酸辅助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54%VS 27.5%,P〈0.05);治疗前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4/CD8较正常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CD3、CD4及CD4/CD8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辅助治疗能提高患者的CD4+T细胞亚群比例,临床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农民工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区域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秦皇岛地区2006-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登记发现的农民工中240名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核病接触史(X^2=18.556)、卡介苗接种卡痕情况(X^2=54.01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既往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农民工结核发病率增加,而卡介苗接种有卡痕对结核预防有保护作用。因而结核病接触史、无卡介苗接种史等因素是该地区农民工结核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检测梅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对3681例待检者、113例梅毒患者、100例正常人进行RPR与TPPA联合检测和分析.结果:3681例待检者中,共检测出RPR阳性66例,阳性率为1.79%,TPPA阳性79例,阳性率为2.15%.113例梅毒患者中,共检测出RPR阳性86例,阳性率为76.1%,TPPA阳性113例,阳性率为100%.100例健康体检者RPR和TPP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TPPA和RPR都是快速有效的梅毒检测方法,但确诊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芳  刘亚  任鸿淼 《中原医刊》2013,(23):64-65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临床拟诊新生儿颅内疾病的患儿88例,应用颅脑超声检查患儿脑组织结构,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大脑动脉的分布及颅底动脉环的循环,将诊断结果与CT、MRI及临床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在88例临床拟诊新生儿颅内病变的病例中,超声检查阳性51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31例(35.2%),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10例(11.4%),脑室扩张8例(9.1%)。结论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85~2012年收治的208例恙虫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草丛接触史;平均年龄为52.7岁,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年龄分布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率如下:发热(100%)、焦痂或溃疡192例(92.3%)、浅表淋巴结肿大117例(56.3%)、皮疹92例(44.2%)、肝脾肿大58例(27.9%),病程中可发生中枢神经、血液、呼吸、消化、肾脏、心脏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外斐试验阳性122例(65.6%).首诊确诊率为51.9%,病死率为6.7%.结论 广州地区恙虫病的季节分布以夏季型和秋季型为主,该疾病表现为发病高龄化,临床表现复杂,多并发症,高误诊率等特点.因此,建议对医务人员进行恙虫病知识的定期培训,提高早期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分层诊断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按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分层诊断标准诊断的真菌感染患者50例,其中确定诊断13例,临床诊断24例,拟诊13例。全部病例均于诊断后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200mg/次,第1、2天每天2次,以后每天1次。并依病情调整,疗程1~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为62.0%(31/50);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69.2%(9/13)、83.3%(20/24)和15.4%(2/13);具有影像学主要特征、次要特征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0.5%(19/21)和69.2%(9/13)。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而且具有肺部影像学表现的患者比单纯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林爱英  高雅丽  沈杏 《中外医疗》2009,28(34):11-12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征,提高护士对该类疾病的临床鉴别观察能力,为疾病诊断提供临床线索,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我院妇科急腹症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疾病种类依次为感染性疾病、内出血性疾病、肿瘤并发症、其他等,临床特征为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有52.18%(120例),阴道流血43.91%(101例),有停经史43.04%(99例),尿HCG阳性42.61%(98例),有休克临床表现35.65%(82例),发热为26.96%(62例),腹泻5.22%(12例),后穹隆穿刺阳性率79.57%。结论各种疾病所致的妇科急腹症有其典型临床特征,护士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史、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观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